重生之北国科技-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摆在桌面上的理由,私下里,是否有无法浑水摸鱼的遗憾,就不得而知了。
光电内部,几个基金内部的杂音也是很大。
审计,而且是每个季度都要审计,这不是拿钱打水漂吗?
但成永兴的立场极为坚定,也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这几年,成永兴始终表现出了一个好好先生的角色,予取予求。
基本上大家提的各种问题,不论是对公对私,他都在尽力满足,包括股票的分配,人员的工作安排。
计算起来,成永兴放弃的股权价值,价值少说几百亿了。
他的软弱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谁都可以去占一下便宜。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基金跟唐僧肉有得一比。
基金会的工作,其工资高,待遇好,又没有绩效压力,本来就是一等一。现在又有大笔的资金进来,随便手指头缝里留下点什么,一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很多谣言,甚至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春城,无数人都在等着股票上市的那一天。
到时候,随便换一家储蓄行,利息上拿出一点去贿赂经手人,一点痕迹都没有。更不要提吃项目经费的回扣了。
对待盘根错节的关系,成永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就是把这批人全换了,再换一批,弄不好结果更差。他手里可信的人还是太少。
成永兴其实对管理并不怎么在行。如何用人,管人一直是他的短板。
这次的大审计,虽然不能说完全杜绝灾难性事件,但是至少把事情控制住,不会继续向坏的方向发展。
第663章 做强还是做大
《精密机床》行政楼
会议室里香烟缭绕。
田旭又从桌上的烟盒里摸出一根玉林,点了起来。
这几天的会议,就是不停在争吵,吵得头都昏了。
《精密机床》是多个出资人,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股东身份复杂,有传统的国营企业,用人员,资产入股,有学校股东以技术入股,还有来自光电系的资金入股。
股东们来自不同的省市,行业,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管理方式,任务分配,利润分配上,有所分歧就在所难免。
每次的股东会议,董事会议都是各种争吵,这一次也不例外。
“小田,你们机电学院是什么意见?”
孙春生总经理对眼前的局面十分头疼。婆婆多了,就是这点不好。
“我们就不能两者兼顾吗?”
田旭思虑良久,最后反问了一句。他的回答,实际上表明了态度,他准备中立了。
“两者兼顾的结果,就是两者都顾不了。”
但他的话语仍然引来了林天鹏的反对。
————————
这几天,股东之间的争执焦点,争的是做大,还是做强?
做大,做强,这四个字形成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路线。
《精密机床》在计算机学院,机电学院的扶持下,新推出的数控机床CN…1000,在市场上一炮而红。
数控技术中的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使机床按照指令加工这么简单,还包含了大量的补偿算法。
这些算法的采用,也使机床的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也出现了质的变化。这也是首代产品,在市场上迅速打开局面的根本原因。
正是它的成功,导致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大讨论。
机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国内尚属于独一份,同样的技术,不仅仅是精密机床需要,普通机床,大型机床都是需要的。利用国内同行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利用代差优势,迅速进入广阔市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个方向,就是做大。
此方向的主要支持者,来自奉天的股东。
奉天,乃至辽省的经济,进入94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颓势。机床产业出现了大面积滑坡。辽省的优势产业就是机床,机加工为主。大大小小的机床厂遍地。很多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理想。
奉天方面希望把一部分停产或者是减产的机床厂,通过注资的方式,注入到《精密机床》。既扩大了公司产能,又能帮助地方解决一系列的就业和产能问题。
————————
但此举遭到了光电的强烈反对。
光电挑头成立《精密机床》的目的,就是在精密加工领域继续深耕。
数控技术的引进,虽然对机床加工精度的提高产生巨大影响,但它背后的逻辑并没有改变。
机加工精度对于半导体行业至关重要。光刻机所涉及的两个核心技术,第一个来自光源,第二个就是工作台。更不要提,晶圆工序里的CMP工序,也对机械精度极为敏感。
《精密机床》的使命,就是在精度上继续提升。
这个方向就是做强。
除了公司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摆在了眼前。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精密机床》如果接受做大的方案,会面临很多问题。
1,这批机床企业,都是上批企业改制淘汰下的。93年,辽省已经进行过一次大范围股改。资质好的企业,已经被注入到《奉天机床》,准备在A股上市了。
剩下的企业,说实话,都是被放弃的。它们设备陈旧,改造,更新,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
2,这批机床厂的注资加入,将显著增加奉天机床方面的股权,甚至会成为股权过半的唯一大股东,企业的控制权将从此易手。
第664章 犯罪
“还是举手表决一下吧。总这样僵持也不是办法。”
以孙春生为代表的管理层,现在是两难。
首先,他们要代表股东利益。冰量身后是冰城市府。他们对多救活一些辽省的机床厂,扩大奉天方面的股权比例不感兴趣。但对把企业做大感兴趣,算是中立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本身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管理层之间,也有些矛盾心态。有些人担心大股东的力量发生改变后,会影响自己的权利,但大多数人,对注资,还是持赞同态度的。
第一个原因,两个发展方向,做强显然难度要更大一些。
《精密机床》的规模很小,勉强能算得上是中型企业。只要吃下这批机床厂,企业的规模就会上几个台阶。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影响力,都会大大提升。
官本位的思想,在东三省根深蒂固,这种诱惑是很难抵挡的。
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这明明就是个空手套白狼机会,所付出的只不过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股权。更不要提还有大义名分,例如填补国内空白,国产替代等。
“我反对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企业的发展计划,不能如此轻易改变。”
林天鹏一如既往的打断主持人的提议。
从目前看来,只要是表决,决议肯定会被通过。在场的几个股东,或者赞同公司迅速扩大,或者干脆就是中立。
来自工大的两个股东,计算机学院干脆就是赞同了。
他们对把计算机技术扩散到自动控制领域,非常感兴趣。网络时代还没有起步,扩张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范围,是大家的利益所在。
机电学院的态度是模棱两可,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弃权。
林林天鹏作为秘书跟了成永兴多年,对老板的心思很是了解。精密机床存在的意义,就是精密加工。
————————
“表决吧。都好几天了,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总这么吵,也不是办法啊!”
李局长有些不耐烦了。
其实在奉天内部,对一次拿出这么多机床厂的资源来合资,压力也是挺大的。别的不说,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一扣下来,谁都别想好过。
可是没有想到,这帮人居然不领情。
要知道,对这些资产看上的大有人在。
“是啊,还是表决吧。小林,你可以天天在这里蹲点,我们还都有自己的事情啊。”
屋里七嘴八舌的响起了一片应和的声音。
————————
“林经理,有你的传真。”
正在大家坚持不下的时候,一名办事人员走进了会议室。
林天鹏卸任了秘书职位之后,空降到《精密光机》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被人喊做经理,也不算错,
“孙总,你看一下。”
林天鹏接过了传真,仅仅是扫了一眼,就把它转交了出去。
孙春生接过了传真,看了以后,不发一言,就接着传了下去。很快的,没有几个字的传真件就在会议桌上巡游了一番。
“现在还要表决吗?”
记录员的声音,终于打破了沉默。
“那就表决吧。我反对。”
林秘书改变了意见,同意表决。
“我反对。”
田旭代表机电学院投下了反对票。
“我也反对。”
王凤俪代表计算机学院,也投下了反对票。
“你们搞什么搞?”
李局长有些不耐烦了。他一把抓过了桌子上的传真,又看了一遍。传真件上的内容,与大家这两天讨论的内容,并无不同,了无新意。
可是就是这张纸,改变了两个小股东的意见。
“李局长,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我代表冰量,也只能投反对票了。”
孙春生的意见也改了。
————————
“这到底是怎么了?传真上也没有什么啊?”
李局长现在是真看不明白了。
“李局,传真件上并没有新内容,但它的签字很重要。”
王凤俪好心给客人做起了解释。
传真件的落款很简单,只是一个简单的“成”。但这个字,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
她需要回去跟刘院长商量一下,了解一下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这些就不需要解释了。
这个签字的分量之重,在工大,在冰城,所有人都是明白的。
————————
“你们知道你们都干了什么吗?你们是在犯罪!中国的机床产业就毁在你们的手里了!”
随着敲桌子的声音,李局长的话语,在会议室里回响。
第665章 精益生产
“刘部长!”“刘总!”
随着一番寒暄,刘兴安走进了会议室。
“来,大家都坐吧。”
刘兴安的目光扫过,双手一压,刚刚发生过战争的会议室安静了下来,十足大佬风范。虽然他的校长梦碎,但论起级别,仍然比李局长要高半级。
“小成给我打过电话,拜托我走一趟,有些事情传真和电话都不太容易说得明白。”
果然,这一句话就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反对扩张的第一个原因,《精密机床》成立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现在就急于扩张,操之过急。蛇吞象很容易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其实在这一点上,刘兴安也不是很理解成永兴的想法。
如果担心增资之后股权旁落,对等增资就好。对今天光电的而言,融资渠道一直通畅,无论是贷款,还是股权融资,大门都是敞开的。
如果担心企业管理,技术力量被分散,增加资源就好。以目前的国内环境来说,除了缺钱以外,其他都是不缺的。
人嘛,机械行业是如此的不景气,连机械部都要被取消了。别的不说,东三省的人员,只要光电竖起大旗,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但《精密机床》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就开始几何级数般的扩张,确实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他也就勉强被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