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代代的学生,以维护开源软件作为学习语言和工具的途径。既锻炼了自己,又不断维护着软件。
随着软件代码尺寸的日益庞大,那么衍生的,软件代码管理,质量管理等也会自己暴露出来。
这完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举措。
————————
成永兴在台上,把开源软件的思路一一展现出来。
任何项目,都需要经费,开源软件也是如此。在人才基金下面,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子项,开源软件开发基金。
开源项目的启动资金,来自卖内部股的折价款。成永兴总共出让了5千万股,其中4千万股,被光电公司出资买下。这部分的资金总数,有2千万,这次它就被全部打入了人才基金。
另外一千万股的名额给了工大,学校的员工可以自行出资,按照比例购买。
这部分名额,教师们对需要掏钱买股票,还有些疑虑,到现在为止,连分配方式都没有定下来。
————————
开源软件的开发范围,成永兴仅仅是提了一个框架,剩下的由计算机系进行维护和补充了。
在第一批的项目里覆盖了三种软件,
第一种,常用软件,例如操作系统,办公室化自动化软件,数据库系统,杀毒软件。压缩软件。图片修改等。
另一种软件,则是与光电相关的软件,例如电路开发,芯片开发,CAD,CAM等。
开源软件的一个特性就是,不怕简陋,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看起来很简陋的软件,早晚有机会向成熟的商用软件发起挑战。例如linux。
第三种,则是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软件,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很多实用性极强的系统。
这些系统的开发难度不大,但在这个时代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工大还没有上这套系统呢。
————————
开源软件项目将采用招标制,面向所有接受人才基金赞助的学校。
中标的学校,会得到一部分的开发费用,等到项目验收的时候,再拿到剩余的款项。
在这种模式下,也许这些软件成品短期内既不能与进口软件抗衡,也无法找到实际市场,但它在基金内部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每个软件项目,最后总是要验收的。如果当期完成的质量太差,下一期就没有机会了。哪怕为了科研经费,这些学校都会全力以赴。
这些软件的验收结果,将来会影响到基金的学额分配。由不得各学校不上心。
到最后,各学校为了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对这些开源软件倒贴钱来开发,都是可能出现的结果。
由于开源软件是公开的,所有学校都可以查阅和使用,所以,哪怕是验收人员想放水,都有些困难。这样就可以保证交付代码的一定质量。
————————
开源软件开发项目,虽然名字叫开源,但它实际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项目。因为它会要求未来项目商业化后的股份!
所有利用基金成果进行商用的软件公司,在将来上市的时候,人才基金的这部分股权,就可以套现离场了。
这一点只要操作得好,一两年之内就可以使得人才基金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
举个例子,如果成永兴要是真想作弊,不用干别的,直接把浏览器项目,装到这个项目里就行了。
但现在还不能这么做。杀鸡取卵的事情干不得。
如果把IT潮的第一桶金给截了,IT潮,是否还能按计划出现都成了问题。
94,95年这一波的机会,必须要放过去。总要让投资人看到挣钱效应,后续的资金才会跟进。
从这个角度来看,截杀97年以后的泡沫,是最容易,也是最安全的。
————————
开源软件代码也会对外开放。条件也相同,只要不商用,基金就不会收费,但你要是商用了,基金就要分一杯羹。
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尤其有吸引力。因为,陆陆续续的,国家也给了不少钱用于工业软件开发。
现在,这些项目组省事了,直接从这边拿开源代码,随便改一改,就可以骗国家经费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基金旗下的开源代码,最后就会变成国产软件的基础设施,血管和骨架。因为越往后,越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从头开发的代价了。
作为它的副作用,软件开发基金,会变成所有国产软件开发商的股东!
————————
这个思路,一出现,就受到了计算机系各位教师的热烈欢迎。
第一,这又是一笔资金进来。
这个项目对于提高计算机系的实际科研水平是有帮助的。甚至计算机系原有的一些项目,都可装到这个开源软件下进行。反正大家的科研成果,也没有人买。
第二,给计算机系的学生们,提供了近乎无穷的实践机会。兵不练,是不会形成战斗力的。
第三,计算机系,无形中就成了所有人才基金赞助学校的领导者。项目的设立,资金的审批,项目的验收权利,都在工大计算机系手里。
第四,项目及论文。
计算机系也好,软件专业也好,也面临着刷论文的刚需。
这些开源软件的题目本身,就是现成的论文。随便把成果整理一下,就可以发布出去。发国际论文也许有问题,发国内论文,一点问题没有。
第五,就业。
大学生计划分配的时代逐渐过去,一次性培养这么多软件人员,这些人将来干什么呢?这些项目本身,就代表着就业方向。
很多学校老师甚至意识到,有些项目只要完成,立刻就可以盈利。例如图书馆管理系统,全国有多少家图书馆,这完全就是一个空白市场啊。
依托这些项目,他们完全可以拉起一批人,成立公司,然后到社会上去接活了!
用基金的资金,养自己的团队!
————————
会议室后排。
“李姐,我怎么没有听懂老师们说什么呢?这个基金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吧,成立这个基金的目的,就是使我们上机更方便了。”
“是嘛?那太好了。”
一群小姑娘,对于计算机这种昂贵的玩具,很是期盼。
————————
这次的会议,参与的人并不多,但它的影响极为深远。它对工大的影响,甚至远大于光纤,MEMS,LED,LED,以及晶圆等诸多高科技产业的影响力。
从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改变了学校的校风,学生校园创业的大幕就此徐徐拉开。
后世很多人都在研究,如果没有这个会议,工大会是什么样子?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第517章 IGBT
纪雪彤这几天回到了LED实验团队。她的TOFEL考试已经考完了,成绩还没有出,但是她自己觉得够用了。而且想继续提高,难度很大。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再补充一下论文数量,这个看起来,难度还小一点。
纪雪彤原来是电子系的学生,在骆师姐的帮助下加入了童子军。她的运气不错,加入后不久就把名字署在了两篇论文上。
随后,她更是凭借这两篇署名第三作者的论文,成功转换专业,与成永兴变成了同班同学。
但是同班同学并没有增加她与这位钻石王老五的接触机会,除了少数的几次班级活动以外,那位很少在学生们中间出现了。
纪雪彤是个豪爽的女孩子,换句话说,大大咧咧的,做事情不是很有耐心和细心。
这使得她在实验的成果方面比较吃亏。到现在为止,她一直是在蹭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第一作者一个都没有捞到。这在童子军里是罕见的。
小组里,现在连大三的学生,也开始发表论文并署名第一作者了。
————————
纪雪彤回到LED实验室后,发现实验室里忙活的人,大多是学弟和学妹了。
新的实验室已经移到LED公司生产线的一侧,房间多了很多。每个房间做自己独立的课题,保密性大大加强了。
纪雪彤转了一圈,才在一个小会议室找到正在讨论的叶静和冯言。
成永兴早就不怎么管LED的研发了,所以叶静就承担了主要的任务分配工作,尤其是LED实验室这边。
这段时间,她也是两头跑,刚从春城回到公司不久,就遇到了两个熟人。
第一个就是刚刚从国外赶回来的冯言。
成永兴已经先打过招呼。冯言将来会接管LED公司的科研部门。
与冯言相比,叶静在这边只是临时帮忙,过段时间,她就会彻底回到春城去了。这次见面,也算是做个交接。
叶静对这些前检测专业的同学们异常客气,按照成永兴的脾气,如果不是这群人都跑光了,也不会轮到自己这样的第二梯队。
所以她们两个一直在一起商量科研小组接下来的任务。
多彩科技需要面对LED零售市场,一些以前不太注意的事项,也被关注起来。
例如,成本。
成本有两方面,一个是原材料成本,一个是成品率。这些在垄断时期,不是特别被在意的参数和指标,都被重视了起来。
另外,随着LED光源市场的逐步打开,白光LED在公司产品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相应的,公司的科研重心也会逐步转变。
随着叶静这批人的毕业,童子军也会逐步分化。
一部分的童子军成员,就会面临毕业。这些成员,部分人员会转变成多彩公司的全职研究人员。
剩余的在校童子军成员,则进行分流。一部分虽然仍然上学,但也被当做全职人员看待,开始领工资。
另一部分,则蜕化为业余课题小组,慢慢就会被边缘化了。
依赖在校学生进行研发的阶段,已经过去。童子军,作为一个组织,就此不复存在。
纪雪彤的要求,跟两位女强人一说,也就解决了。
她的目的是第一作者的论文,而并不真正是做实验做项目。《多彩科技》手里的资源很多。大量没有发表的论文,随便找一个接近解密的,让她署一下名字就好。
光电系已经在LED及LCD行业,树立了绝对权威。只要是光电投出去的论文,在各种国际期刊上,都是通行无阻。
————————
冯言这次是被迫回来的。
她在学校里舒舒服服过了小半年,悠哉悠哉,爽得很。这段时间里,她的社交圈扩大了很多,到哪里都是焦点人物,很受欢迎。
她的价值在这段时间不但没有降低,而且还高开高走,与很多公司都建立了联系。如果她想做项目,大把的资金和项目就会蜂拥而来。这跟郝云丽到处求项目和资金,截然相反。
由于日子过得很舒服,她都想就这么混下去了。但是随着郝云丽的一篇大论文,她的好日子突然结束了。
郝云丽在SCIENCE上发表一篇震动世界的论文,至少是震动了爱德华实验室。
郝云丽以前有过一次发表在CNS顶级期刊的机会,但是王教授为了抢时间,放弃了。
这次她终于如愿以偿。
而且这篇论文不是普通的顶级论文,据爱德华教授评价,这是一篇有诺贝尔奖潜力的论文!
这使得很多前段时间,反复与郝云丽讨价还价的实验室和机构后悔不已。
爱德华实验室也是有机会留下郝云丽的,爱德华教授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