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26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2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女生们,则更多的充当了听众!她们很少去炫耀什么,这就给他留下了很温馨的回忆。
  当机会再次来临!他选谁帮忙,结果不就呼之欲出了嘛!
  深刻的剖析了一下自己的内心活动,成永兴高高兴兴的睡觉去了。
  做的对!等我把成果做出来,当面打你们这群人的脸!
  ————————————————
  袁帅的加入是及时的。
  随着学习进度的加深,右天和成永兴不得不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写作业和复习功课。右天詹尤其还要花不少时间去学习英语,这导致他们的有效时间都在减少!
  第三人的加入,总算使两个人有了点喘息的时间。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论文流水线就此形成。
  成永兴写计划和计算,右天和袁帅做实验,几个女生帮着记录,整理数字,画图和抄写论文。他仿佛又回到了后世当经理的时候,出出主意,检查一下进度,活就干完了!
  这个流水线如果发挥好了,两天一个论文,不是梦。
  周四下午的时候,小流水线就开始了运转。
  女生们两天之内就把论文的最终版本漂亮的抄写了出来,周六的时候,交给了成永兴。另外那篇的草稿,也弄出来了,图表什么的,都被彻底重画了一遍。
  成永兴终于发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了,当领导!


第四十三章 未来
  10月22日,周日
  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清冷的湿气。
  夜晚的风雨,打落了最后的树叶,在地面上厚厚的累积了一层。这层树叶,带给了行人沙沙的声音。
  由于气温的逐步降低,行人的服装已经全面换成了秋装。成永兴也把工作服夹克套在了身上,这身制服,使他看起来成熟了不少,使他有了一个成人的形象。
  秋末的太阳,带来了温暖。阳光,落叶,加上欧式的校园建筑,组成了一幅精致的3D图像。如果不看来往行人的皮肤,成永兴感觉置身于北欧的街道。
  冰城在这个时间点,不论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
  高科技方面,除了工大以外,冰城还有好几座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高校。这些高校都是一五,或者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
  这些学校和一大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大中型企业,撑起了冰城的天空。
  成永兴经常到北欧工作或者旅游,现在回到了几十年前,突然发现,自己成长的环境,本身就是这么漂亮。
  距离就是美,三十年时光带来的美丽,是惊心动魄的。
  ————————————————
  曾经有个关于大势的理论:历史就好像涛涛大河,而重生者,只是一个被外力重新投掷的鱼而已。
  对这条鱼本身来说,它的命运,前途,产生了彻底的变化。但是对于历史趋势本身,这条鱼的出现,除了产生了一点大些的浪花以外,什么也没有改变。
  作为一个重生者来说,赚钱,爱情,事业,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以个人的力量,可以扭转这个学校,这个城市的命运吗?
  很多重生的前辈们,发财的道路,都是去投资雅虎,谷歌,国内的去截胡腾讯。
  但没有一例是对着这些公司干,成为他们竞争对手的。他们采取的都是借船出海,而不是逆水行舟!
  散步在这么美丽的画卷里,成永兴居然感受到了一点淡淡的悲伤。
  或许秋季本身就是一个忧伤的季节。
  这种淡淡的忧伤,在成永兴走出校园,进入生活小区以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住房紧张,是城市居民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但这也意味着,生活小区内的居民密度非常的高!
  由于是周日,很多老老少少的居民,都走出屋门,在室外活动。跑来跑去的小孩子们,互相追逐着,打闹着,给这片小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这些少年,再过十年,将会长大成人,然后走向南方,不再回来。留给冰城的只会是一个个的老龄化社区。但是现在,他们在这里,就意味着希望和未来。
  ————————————————
  成永兴到王立国家的时候,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王志文一家已经早早就出去了。
  他这次不但带来了重新抄写过的论文,新论文也已经完成了初稿。
  这次带来的两篇文章,字迹工整,图形漂亮,远不是他上周拿过来的狗爬字草稿可以比的,看起来就十分赏心悦目。
  另外,新论文的草稿,质量也是相当的高,错误比第一篇要少多了,格式也正确。
  成永兴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可这些女学霸们可不是!
  “这不是你自己写的吧,字体这么漂亮,而且还不是一个字体,没有猜错的话,你是找人帮忙了?”
  王立国翻了翻几页信纸,一眼就看出了不同。
  “是!找了班里的女生。没办法,我的字太差,只能找外援。”成永兴耸了一下肩膀。
  “不错,还知道变通。其它实验进展如何?”
  上次,成永兴拿走了另外两个实验的示意图。
  “还在搭环境,这次的设计比较复杂,还需要两天。不过剩下的工作就快了。我组建了个小流水线。右天和袁帅两个人帮我做试验,几个女生帮我写东西,进展还是挺顺利的。”
  成永兴解释了一下他的小团队分工。这也引起了王教授的兴趣。
  “不错,真不错!能充分的利用身边的条件,把自己从不擅长的事情解放出来。提高了效率,同学们也获得了经验。”
  王立国把论文大概的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这篇文章就可以投递了。
  现在不像后世,有计算机,论文可以无穷无尽的改下去,差不多也就得了!
  王教授找了一个发表比较快的期刊,让成永兴按照他给的地址投稿。这个期刊,虽然引用因子低了一些,但是第一篇还是以快为主吧。等以后有了一定名气以后。再慢慢的向引用因子高的杂志上投稿。
  论文署名方面,在王教授的指挥下,成永兴把自己的名字填在了第一排,成为了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给了右天,四个帮忙的女生,也都挂名了第三作者,算是见者有份。
  回头当着这些女生的面,发出去,让她们也高兴高兴。
  严格意义上来讲,作为成永兴的指导教师,牛品和王立国教授都应该在论文上署名,王立国教授是直接的指导,牛老师提供的设备和经费,至少通讯作者要给的。
  但是由于双方的特殊关系,这篇论文就这样了。
  ————————————————
  “这些想法,都是从哪里来的?”
  新论文,被简单的翻了翻,就被放到了一边。王立国拿出了上次留下的本夹子。


第四十四章 怀疑
  本夹子变了模样,每页都增加了大量的内容,不再是空荡荡的模样。
  “都是我查资料,随手想到就记下来了。”成永兴伸头看了看本夹子。他回想了一下,没留下什么敏感信息啊!
  “你刚入学,还要军训,这么短的时间,看了这么多东西?”
  王立国还是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笔记上记载的信息量太大。
  他把整个星期,全都用在核对这些内容上了。
  成永兴才入学没有多久,既要军训,还要上课,有效的时间并不多。这是要看多少资料才能提炼出这些内容?
  而且这里还有很多根本查不到的想法和思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我不是标记了参考资料的出处了嘛!这些都是那段时间查的资料。”
  为了便于日后查找,成永兴在每个想法下面,看到相关的信息,就把书目或者资料的信息记下来,以便回头再去摘抄和扩展。
  “这么多书,你都看过了?”
  王教授拍着桌边的一摞从图书馆里借出来资料。成永兴一直没有注意,因为在这个家里,不论在哪里都是书。
  成永兴走过去,把十几本书的封皮,大概的看了一眼。这些书,他也都大概的翻过。有些是光学方面的,还有专门讲光纤通讯的及光纤制造工艺的。
  “是,这些书,我都大概的翻过。”
  ——————————————
  成永兴看王教授还是有些不相信,决定放大招。
  “我练过速读,所以看资料,查信息很快。”必须要给个合理的解释,否则将来也会出问题。
  “肃毒是什么意思?”王教授还是不明白。
  “速读,就是快速的读,跟速写类似。”成永兴拿起一本书,翻开了比划一下。
  “这种16开的幅面,我一般五秒左右能看完这么一页。这个技能,我觉得在查找资料时特别有用。”
  王教授,从桌上也拿起了一本同样大小的书籍,翻开来,用手指头比著书上的字,逐行向下看。看完一页,最后一对表,他用了接近一分钟。
  这还是在内容不卡壳的情况下。这种技术类的文章,特别讲究的是准确,清晰,差一个词都是南辕北辙!
  “这个技能是后天练出来的?”
  这个解释有些玄妙,但至少在合理的范围内。
  前几天,他越找资料,越是惊讶。气功,特异功能已经开始广泛的流行了起来。王立国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天才了。
  “是的,前后练了三个月,练到现在的水平。再练还能提高,但是很难了。”
  “还能继续提高?最高是什么情况?”
  “这样一页书的内容,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了。看的时候,眼睛看中央的位置,用余光就可以把整页的内容收进去。”
  后世有个骗人的项目,叫做量子脉动速读。整整一本书,把书打开,不用一页一页的看,在眼前晃一下,十几秒,整本书就看完了!
  “真的可以?有用?”
  王立国按照成永兴指点的方法,浏览了一下书面,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记下来。
  “有用,不过需要锻炼!”
  “这个技能对我们这些科研人员太有用了。我这两天一直都想不明白,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练速读的资料吗?”
  “训练手册,咱们图书馆里就有,我哪天把它借出来。”成永兴的图书证已经办下来了,终于可以借书了。
  “不过这个技能也有副作用,不完全是好处。搞科研的练这个技术,好坏难说。”
  成永兴受益于这个速读技能不少,但也吃了不少暗亏。
  “哦?还有副作用?”
  “就是容易看错东西!我因为这个,考试的时候经常吃亏!
  前两天抄论文,总出现错误也跟它有关。速读习惯以后,读考题的速度太快,有时候就会误解题意,导致出现跑题的现象。”
  这个副作用偶尔会给他找些麻烦,尤其是造成打字拼写错误率很高。
  “仔细多看两遍不就可以了?”
  “速读练的熟练以后,细读反而不容易了。因为总是潜意识的认为已经读懂,但是实际上,有信息被错过或者是漏掉了。这个技能对阅读小说或者报纸比较有好处,因为有效信息不多。但是看科研文章,就会造成障碍。”
  ——————————————
  两个人探讨了一顿速读之后,又把话题拉回到了重生者的笔记本身。
  王立国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找相关资料回来仔细的对比。
  他发现,只要是他能找到资料的部分,都会证明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