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249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249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万不要,如果你有渠道,把我的意见带给他们。这些人,千万不要挽留。”
  成永兴的话语,从来都是死不惊人语不休。
  “为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为什么要下海?”
  “为什么?还不是为了挣钱呗!”
  “对啊!如果你强留这些人,让他们无法下海去挣钱。但他们继续留在体制内,还是想挣钱,你想想,这会是什么结果?”
  “你这个观点有点意思。”
  留在体制内怎么挣钱?答案不言而喻了。
  但张燕听到了这个结论,只是微微一笑,也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毕竟它根本就不会发生。
  ————————
  这个事情,其实远比张燕想得复杂。
  当一个系统的人员,失去了流动性,它就像一潭死水一样,很快就会出问题了。
  东三省面临的情况,其实比这还要困难。
  由于社会整体的经济萧条,哪怕是做生意,成功的难度都要比南方地区难得多。自己做生意就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事情。
  冰城名噪一时的几条地下服装商业街,算是一面镜子。它的知名度,此时远高于南方的几个大型批发市场,例如义乌商品城。
  随着冰城经济失去活力,冰城服装的品牌,不再被认同,它也就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基础。
  它的衰败,代表着东三省的民营经济,彻底失去了发展的空间,民间资本和人力,没有了去处。
  在这种情况下,当公屋员,反而是挣钱最安全,最容易的一种方式。
  当一批抱着这种思路的人员,进到系统里,这个系统最后的走向,就无法挽回了。
  事情就是这样相互影响。
  整体经济环境的衰败,它导致了管理系统的失能及僵化。这种僵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到最后,“穷山恶水出刁民”,就是根本无法避免的结局。
  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必须先把社会经济搞起来。让想挣钱的人,专心去赚钱,大家才能各负其责。否则整个系统的资源完全是在错位配置。
  想挣钱的在机关,想升官的人在企业!
  好在,一切重新开始。
  1992年的下海潮,终于有了冰城一份。


第491章 真相大白
  日本某电子巨头
  会议室。
  公司的主要核心领导和技术骨干,全部到齐。
  “信息都已经清楚了。月亚提供给富事的12寸液晶面板,来自中国冰城。”
  穿灰色工装夹克的中年人,把一张张的幻灯片,不断的投影到了白幕上。
  “这张照片显示的就是《全彩科技》的大门及厂房建筑。”
  “这张是LCD产线的车间内部照片。”
  “这张是灌注液晶工序主要设备外观。”
  “灌注液晶,他们用了一种叫做ODF的方法。操作简单,加工速度快,良品率也很高。”
  “他们的TFT加工工艺,与我们的也不同。他们的工艺,只需要经过5次光刻。”
  “他们的PECVD是从奉天定做的。跟晶圆属于同一个级别的设备。”
  。。。
  一张张照片,不断从众人眼前闪过。
  随着12寸液晶面板的曝光,《全彩科技》终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日本光电产业相关企业的关注。
  全彩的LCD车间,虽然全力进行信息防护,不允许外人进入参观。但产线和设备,总是需要调试的,各厂家的人都能进入。再加上各种施工人员,装修人员,还有光电本身,为这条产线准备的待培训工人,两三千人是有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秘密也就慢慢流传了出来。
  更不要提,这种渗透,是国家级的渗透。
  虽然短时间内,这些外人还没有机会得到更加详尽的信息,但概念级别的信息就已经足够。
  《全彩科技》在TFT…LCD上的思路和做法,终于大白天下。
  ————————
  看到了这些机密信息,相关产业的人员,并不是欢欣鼓舞,而是目瞪口呆。
  “信息都在这里了,大家都来说一下吧。下一步要怎么走,我们的TFT…LCD产线还要不要建了。”
  1992年本来是液晶联盟,各企业大举进军TFT产业的一年,但市面上出现了更先进的生产工艺。
  上一次的信息情报显示,来自冰城的液晶,只是一个来自落后国家的绝望尝试。
  全彩的LCD产线,是一条低产能,低良率的试验线。
  如果有什么可以相提并论的话,它跟韩国的那两条生产线是一个水平。是一条为了存在而存在的生产线。
  但12英寸显示器的面世,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LCD一代线到目前为止,能够经济生产的最大尺寸就是10。4寸。用这条线去生产12寸的样品,原理上也是可以的,但绝对无法量产!
  全彩的产线,已经可以量产12寸显示器面板了!
  “我建议,新生产线的建设要彻底停下来。总不能我们的产线一建成,就过时吧。”
  “我也同意!”
  会议室的众人,纷纷给出了类似的结论。
  从已知信息上看,中国人采用的生产线,在多个环节上有了技术突破。TFT的光刻工艺流程,面板尺寸,液晶灌注工艺,以及专用的PECVD。
  虽然他们的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整体加工技术水平非常落后,但这些有什么用?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的液晶生产技术理念之先进,在尺寸,良品率等重要指标上全面反超日本的技术。
  继续投入资金进入一代线建设,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
  “就这样,我们什么也不做?TFT…LCD最近的市场非常好。好多家计算机公司,都准备上马TFT笔记本电脑了。”
  TFT…LCD液晶面板的市场,眼看着就要大热,各路资本都有了下场的冲动。新厂家准备下场,老玩家准备扩大产能。
  日本在此技术上,连国家带企业,已经下注十余年了,眼看着就要收获成果,居然出现了这么一档子的事情。
  “那也不能蛮上啊。不能打无把握之仗!为今之计,只有先想办法把中国人的技术吃透,再重新设计我们的。”
  各科技巨头,在自动化,以及加工精度上面,比中国还是强很多。大家都有信心,把对方的技术原理吃透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能不能去买中国人的设备呢?用他们的设备,去建设我们的产线?”
  “这恐怕不可以。他们的设备,自动化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他们的整个车间,连流水线都没有,工件在工位之间的运输,居然是人在进行手工操作。”
  让几大设备巨头颜面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用比日本技术落后了两代的设备,全面战胜了,他们精心准备了二十年的产线。
  这简直是颠覆了大家的想象。大工业化生产,被手工操作给打败了!
  “用中国人的设备,整条产线,仅仅一线的操作员工,就需要接近千名。而这条产线的产能还不高。”
  引进中国人的设备,一个是产能效益比太差。另外,这种破破烂烂的产线摆出来,估计这帮所谓的高科技精英们,能被媒体骂成残废!
  没有听说过,什么叫做工匠精神吗?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大和国家的荣誉问题。
  ————————
  “尽管不能用于生产,但中国人的设备,还是要买一套过来,哪怕拿过来作为参考也好。这对开发研制新设备,是有帮助的。”
  “你的思路是对的。这笔钱省不得!”
  屋里的一群精英,在这点上,很快的达成了一致意见。
  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价格并不贵。而且日本人买设备,也不会全买,毕竟它们不是奔着生产的目的而去的,同样的设备,无需向生产线那样定多套。
  这点小钱,对于这些日本电子巨头来说,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于是,在1992年年底,到1993年年初的这段时间,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产业,突然迎来了一个大面积的出口热潮。
  七八家来自日本的电子巨头,向中国的相关设备厂家下了成套设备的订单。不仅仅是日本人在这么做,欧美台韩的一些电子厂商,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LCD产线设备的造价,跟LED可是不同。LED产线设备,一套再贵,最多只是百万美元,而LCD,再便宜,也是千万美元级别。
  这些订单之多,差点就把光电的产能扩张计划影响到了。


第492章 爆发
  “据我们所知,这家《全彩科技》产线上的设备,有些是他们的关联企业生产,有些是他们自产,根本买不到的。”
  会议还在继续。
  “买不到也要买。我们挨个分析一下,看看都怎么处理。”
  大老板态度非常坚决。有参考设计,和没有参考设计,难度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是半年,一年的差距。
  经过这么一轮折腾,来自中国的LCD生产技术,居然带了种神秘感。不见到实物,没有人会放心。为了省这点小钱,回头再来这么一轮,谁受得了?
  “首先是光刻机,我觉得,这个如果真买不到,可以Pass。他们的光刻机,没有什么特殊的。”
  “尽量吧。”
  光刻机在LCD产线的地位并不是很高。
  “其次是PECVD,不过这台设备的责任,不在我们手里吧。这个事情应该让《美国应材》去处理。他们承诺我们,明年年中左右会有新型号设备面世。”
  “要做好两手打算。不过这部分,可以通过中国政府做文章。那间《光电科仪》,政府是有股份的。哪怕多花点钱也没有关系。”
  PECVD是LCD产线的核心设备,这是一定要买到的。
  “剩下的就是ODF工序相关的设备。这些设备算是光电自产。它们是绝对不可能出售的。”
  “想办法花钱吧,没有设备,哪怕拍几张照片出来也行啊。”
  很快的,参考设备的议题,就讨论完了。
  “这样看来,我们两年之内都无法量产TFT…LCD了。”
  会议室里一片哀嚎。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由于新技术的出现,设备需要重新设计,这要花时间。设备出来以后,生产线也要重新设计,再加上产线的建设周期。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产线竣工,至少是1995年以后的事情了。
  ————————
  由于全彩的搅局,本来在92年已经开始或者是即将开始的LCD产线建设潮,全都停了下来。
  这些产能,不能按照历史投入市场,它无形中拉长了第一次产业景气周期的长度。
  TFT…LCD产品的一直走俏,10寸面板的最终销售价格,始终都维持在了一千六百美元以上,并且持续了超过两年时间!
  这种情况,就是成永兴也没有预料到。
  因此,作为全彩的销售商,可锐和月亚们,在一片LCD上获得到的利润,远高于费心费力,做苦工的《全彩科技》。
  但唯一的好处就是,这些厂家,都通过合作建厂的模式,把资金又都投回了光电科技。
  菲普,月亚的两条合资新线的合作,全部敲定。
  ————————
  限制光电发展的瓶颈,不是资金,而是厂房。
  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气候马上就要进入秋季,现在就是想建设新厂房,也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赶上今年的火爆市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