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247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247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联想到成永兴的专业也是检测,一些门子硬,消息灵通的家长,都准备给自己孩子换专业了。
  成永兴这个专业班,梦幻般的结局,给了这些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兄妹两个人执着地报考同一个专业,一个人的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在轮到妹妹了?
  成永兴这段时间,完全没有得空。全家都是如此,整天就是见人,到处拜访。他去年拿回的美元,都被买成了各种进口礼品,这段时间算是一扫而空。
  在这个时间点,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是敢收礼物的,而且还是这么敏感的话题。但是成永兴的在场,又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
  这些人准备过段时间找机会回礼,把这条关系建立起来。
  各种推让,只要是他插嘴说,请收下吧,基本都会送出去。
  成永兴觉得母亲在这个事情上有些神经质了。某种原因也可能是妹妹的学习成绩不算太理想,她就特别希望有个完美的结果。
  这个事情搞到最后,与几个母亲相熟的老师反过来劝她,叫她放轻松。以成永丽高出重点线20分的成绩,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等等,等等。
  但是奚风华就是不断的托人,希望有个管事的人可以站出来说,你女儿我录取了!
  这种话谁敢说?
  招生的人都被封闭起来,谁也见不到。
  ————————
  由于成永兴也在跟着跑,最后林工大反而坐不住了。
  他们感受到了这种搅动起来的风潮,太多的人为了同一个学生给他们递话,而且级别越来越高。这件事情不处理,到最后都没有办法收场了。
  因为知道的人太多,反而操作不易。录取,别人会是说你黑箱操作,不录取,这么多人情,无法交代。
  这种事情,真要是操作,只需要找对一个人就好。这样方法的找人,跟闹事的结果差不多。但是闹事的人,他们还不敢得罪!
  奚风华根本没有想这么多,她只是在尽一个母亲的本分。
  她就是这个性格。这种性格的养成,也跟国营单位的环境有关系。由于所有人都是大锅饭,各种待遇都是类似,斤斤计较就是最终的结果。
  这次也是一样,她要尽最大的努力,从细微的差别里寻找最好的结果。
  如果没有人答应,打包票,她就会一直忙碌下去,直到拿到通知书,或者拿不到。
  成永兴跟着当道具的同时,也有种看热闹的心态。
  从内心来说,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但他也没有想着去矫正母亲的行为。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想做的事情就会拼命的去做,即使方法错误。
  他这次的重生,最想弥补的就是对父母的孝道。
  只要是他们想做的事情,他都会帮助达成。
  既然母亲不折腾,不安心,那就陪着折腾好了。身体力行,远比说两句风凉话来得好。
  ————————
  这个奇怪的事情直到林工大的副校长,张杰校长主动出面,见了他们母子两个,才算告一段落。
  林工大也从人才基金受益,扩招了计算机系的学生。成永兴在下面,一个老师一个主任的拜托过去,让他们很难受。
  一般来说,这种招生时刻非常敏感,各级领导,这时候都应该避嫌。但现在有了更大的麻烦,林工大的名声都要臭了,有些行内的人开始看笑话。
  张校长主动在李主任的家里约见了奚风华母子。李主任和母亲是同学关系。
  张校长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并拍了胸脯。首先他给母子二人解释了一下,招生工作的安排还有录取的前后步骤和顺序。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人可以进到招生办,那里已经是封闭状态了。
  成永丽的分数,肯定会被林工大录取的,林工大的录取分数线已经定了,比妹妹的分数低了3分,这已经是相当安全的标准了。
  其次,关于专业,张校长劝奚风华不要太在意,只要成永丽被录取了,专业入校以后可以再调剂和安排。
  万一的万一,成永丽滑档,落到了第二志愿,由于第二志愿是冰城工大。由于成永兴的关系,两校也可以后期协商,把成永丽转校转回林工大。但这种可能性不大的。
  总之,林工大会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她的女儿。
  张杰校长主管本科学生教学工作,他的话算是给了奚风华一个定心丸。
  这个奇怪的送礼运动,到此才算结束。


第489章 人力危机
  1992年8月
  清理三角债基本结束,中国与韩国建交,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澳星成功。
  ————————
  日本,富士
  个人电脑事业部,会议室。
  “是否要进军便携式PC市场。我们一起商议一下吧!”
  “笔记本市场,是一定要进的。这是个新兴市场。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被人甩在后面。”
  下面的人纷纷发言。笔记本市场的逼格很高,哪怕是为了产品形象考虑,也要推出公司的旗舰产品。
  这个问题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剩下的就轮到产品选型工作了。
  “据我们的情报人员收集,今年下半年,市场上会推出笔记本的厂家主要有,IBM,东芝…”
  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引起了众多计算机厂家的关注。在92年的时候,陆陆续续出现的品牌,已经超过了10家。
  “推出新产品的话,我们要主打什么?我们产品的卖点又是什么?”
  “我们有很强的模具能力,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更加轻巧!”
  “我们的产品可以制作更加精良,质量更好!”
  “我们可以在产品外观上下一些功夫,例如推出彩色笔记本?”
  很快的,一群靠谱,不靠谱的建议就被摆在了桌子上。
  “我们可以把笔记本做得更大!”
  一个奇怪的建议,引起了众人的哄笑。
  便携式笔记本,最重要的就是便携。大家都在拼命想办法把笔记本做小。头一次听说反向操作的。
  计算机零部件,各家到手的东西都是半斤八两。留给发挥的余地不是很大了。
  “我说的大,指的是屏幕更大!我找到了12寸AMLCD面板的货源!”
  “12寸?这怎么可能?这是哪家供应的,我怎么没有听说呢?”
  听到了这个建议,一群人立刻就来劲了。这要是真的,还真的是一个一鸣惊人的机会。
  “样品是月亚提供的。”
  一份样品说明书被送到了桌子上。
  ————————
  冰城
  光电科研总部,会议室。
  屋里的人,谁也不说话。
  “学校那边真派不出人来了?”
  “真派不出来了。”
  白学成把答案,又重复了一遍。
  进入到7月份之后,全彩也逐渐转入了一个正常企业的模式。其标志性事件就是一号线,正式进入了量产。
  与此同时,二号线,很快也会转入正式生产,为公司贡献新的产能。
  二号线的调试速度,相对痛苦的一号线,快了许多。解决了资金这个最大障碍之后,其设备安装调试,几个月内就全部搞定了。
  xBM的笔记本,很快就要面世,备货就是必须的。
  现在可没有什么在线销售,订单决定产量这回事。任何新产品的发布,第一件要做事情,就是铺货。几万台的现货,就是最基本的需要。
  需求传导到上游供应商这里,就需要提前生产了。
  ————————
  一号线的良率,在转入正式生产后,不升反降,现在只是在五成左右徘徊。
  从设备的角度来说,继续优化的空间已经不大。有些问题,来自于设备本身的先天缺陷。但是良品率的下降,则来自工人的熟练程度。
  设备调试的时候,是一台设备,一台设备调试过去的。各厂家技术人员,与全彩的全部技术人员,严防死守,才实现了最好效果,七成左右的良率。
  这种情况,一旦到了操作工人手里,就有了变化。
  由于中试线上的设备,自动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对操作工人的素质要求,相当的高。
  这个问题,光电系也有所预期,产线上的所有核心员工,都是从LED公司挑选的,经验最丰富的操作员工。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人数。
  LCD产线,一条线正常单班生产,就需要接近上千直接操作人员。
  一台自动化设备能完成的功能,现在由多台间歇式设备来完成。而每台间歇式设备,它的产量虽低,但是工作强度还要大于自动化设备。它需要的操作人员数目,会是流水线人员的十倍,二十倍。
  再加上相关的辅助人员,一千五百人,是个标准配置。而LED公司,在冰城的全部员工总数,也没有这个数目。
  第二,难度。LED和LCD的生产线,完全不是同一个级别。
  LED的基底大小只有2英寸。而LCD则是10。4英寸。面积整整差了25倍,难度大了625倍!
  所以就出现了,产线正式投产后,良品率反而会下降的问题。
  好在这条产线上的核心员工,至少有半年以上的LED生产经验。随着一些操作规程的逐步制定,员工熟练程度的逐渐提高,产线的良率,也在逐步提高。
  ————————
  但到了二号线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起来。
  LED公司已经把最优秀的人员贡献出一轮了。再培养新一轮人员,还需要时间。再说了,LED生产,自己也要熟练工人啊。如果再挑好的派,LED公司直接可以关门了。
  所以,二号线准备量产的时候,工人上岗,就有点饥不择食的味道了。
  除了二号线要量产,一号线随着生产的稳定,双班制生产也要排上日程。现在不谈熟练工人,就是普通工人,都不够了。
  自从LCD产线投产之后,《全彩科技》对人力的需求胃口之大,远远超出了各方的想象。
  光电以前兼并的企业,大多是两三百人级别的。
  上千人的厂子,在这个年代就是有影响力的大厂。这种企业,就是经营出了问题,现在也是必救的范围。
  两条产线,如果双班都配齐了,人员总数需要至少五千人。光电面临的工人缺口,超过了两千人。这还是把为收购地皮而兼并进来的职工,全算进来的结果。
  公司除了一号线和二号线以外,三号,和四号也已经在谈判当中。
  这两条产线的上马,至少又需要5千多名工人。加上现在的工人缺口,以及LED公司本身需要补充的员工,这个数字差不多小一万了。
  需要上万名熟练的技术工人!
  ————————
  为了充人头,光电已经敞开大门,面向社会进行招工,但效果并不好。
  光电毕竟从事的是高科技产业,对员工的技术素养是有一定要求的。
  兼并过来的员工,他们的文化水平也许不高,但对工业化生产不陌生,对工厂的组织性,纪律性能适应,上手培训比较快,算是个弥补。
  而社会上的新毕业学生,则失去了这方面的优势。
  在这个时代,存在一个在后世无法理解的概念,干部编制!
  在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人事系统都是两套,管理干部的叫组织处或者组织科,管理工人的叫做人事。
  转干,以工代干,都是这个时代的特有名词。干群关系,这个名词就是因此得来。
  正式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