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172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17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好吧,明白了,你不是在开玩笑。不过场地的问题,学校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听说你们自己到校外找生产场地去了?”
  林校长,没有把成永兴的话当一回事。两年之内,只要这第一批园区企业,能够活下来一半,就是胜利。
  至于赚钱?钱哪是那么好赚的!搞科研,工大不犯愁,但是办企业,大家都是赶鸭子上架。
  “是,地方已经选好了。在大桥商场三楼。张燕联系的。”
  指望学校给拨教室,已经不现实了。而且教室的长宽都受限制,作为生产车间也不合适了。
  于是张燕这个万金油就被派出去,寻找合适的空间。
  大桥商场的三楼,就这样被拿了下来。这个地点离电子楼很近,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362章 改变地点的会议
  美国
  某科技论坛年会组委会。
  “玛丽,中方参会人员的新名单,发过来了吗?”
  白头发一上班就追问工作进展。
  “发过来了,可成先生还是没有在名单之上!”
  “你打电话解释过了吗?他不来,年会都没有意义办下去了啊!”
  连续两道光芒,搞得整个LED产业界地动山摇。困扰大家多年的技术问题,市场问题,突然全被一个人推开。业界对成永兴的看法和视角,可想而知。
  “我解释过几次了,可是那边的人好像听不懂一样!”
  玛丽大妈,对此情况也很委屈。她的这个工作,按理是个很清闲的工作,每日就是收发信件,安排一下场地,定一下宾馆和机票,什么时候还需要低三下四去求人了?
  “这怎么可以?你接着给中国打电话!一定要做通他们的工作!”
  白头发面临这种局面也是素手无策。他甚至怀疑,那位来自红色中国的年轻人,是否真的知道有这个科技论坛。
  “其实吧,我们还有个办法。”
  玛丽也不愿意没完没了的给那边打电话。那边接电话的人,要么不懂英语,懂英语的人,只能帮助传话。而正主她根本就联系不上!
  “办法?现在还有什么办法?”
  这些天,白头发也一直被各路人马催促。各行业协会,其实之间也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如果这次的会议,该来的人不来,那么以后,大家就会轻视你这个所谓协会的权威性了。
  “其实这个办法,还是可锐那几个公司建议的,那就是把年会挪到中国去。”
  山不就我,只能我去就山了。
  “咦?会议改地点?这个要商量商量!”
  会议如果改地点,费用一下子高出来不少。这需要得到几个理事公司的同意。
  ————————
  冰城日报社
  室内非常安静,几个写字台后面的人都趴在桌子前,各自写着东西。
  “嗯,嗯,好的,知道了,我通知一下他。好的,好的,我们准备一下。”
  张处长接了一顿电话,然后走到靠墙的桌子边,敲了一下桌子。
  “小李啊,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
  “不好?怎么了,是出国批件出问题了吗?不能啊!”
  李记者抬起了头。这些天他一直在跑出国手续,下个月他将会跟着工大的一个访问团,去美国参加一个行业年会。
  “不是出国批件的事情,是去美国的团取消了,不去了!”
  “为啥?是出了什么问题吗?那么多外国公司都签署了协议,这怎么还能出问题?”
  随着一个个转让协议的签署,这种新闻慢慢的也就不值钱了。
  “刘社长电话里没有细说。但大概意思是,美方指明要求工大的成永兴同学参加。他不愿意去,所以这个团就去不成了。”
  听到这里,屋里的几个人都抬起了头。当初好几个人都想去,结果李记者这匹黑马跑了出来。也许是因为他体力好,能多背点行李回来?
  现在好了,谁也不用去了。
  “因为一个学生?换别人也不行?实在不行让他老师去啊?工大那么多教授,讲师,为什么要盯着一名学生!”
  正好有外单位的人来进来办事,不了解情况,听了个稀奇。
  “你不懂,这名学生跟一般学生不一样!人家将来是要去拿诺贝尔奖的!你是不是从来不看我们的报纸啊?”
  旁边有人给这位客人吹嘘,对于从本地成长起来的人物,大家总是有一丝香火情存在的。
  “这哪能呢?不过这还是学生了吗?工大现在这么牛了吗?”
  ————————
  “不过小成为啥不愿意去啊?”
  李记者采访过成永兴几次,算是有了一面之缘。
  “你的这位小成同学给出来的理由,是他晕机,坐不了飞机!”
  张处长重复这段话的时候,也是直咂舌。听说过晕机的,但没有听说因为晕机就不坐飞机的!晕机药是干什么用的?
  “晕机?他跟本就没有坐过飞机,哪来的晕机?”
  李记者了解更多的情况。觉得这个理由就是个无厘头。
  “要不我去跟他说说!看看事情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
  李记者觉得自己谈话的能力不错。也许成永兴是在耍小孩子脾气。估计是办事人员做错了什么,把他给惹毛了,结果抛出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理由出来。这明显就是在耍赖啊!
  “那你去跟他说说?不过好像也来不及了。”
  “怎么就来不及了?会议不是下个月才开始吗?现在办手续来得及啊!”
  李记者有点急了,直接就站起来了。“我现在就去找他!”
  “社长说,因为小成坚持不去,你们要参加的这个什么研讨会,也不在美国办了。”
  张处长的一席话,把屋里的听众都干楞了。
  “我靠!这怎么说的!早点告诉我啊,至少让我去劝劝他啊!这个小成怎么这样,这影响有多坏啊!”
  李记者真是在锤胸顿足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就这么没有了啊!再等这么一次机会,弄不好要下辈子。
  “怎么就影响坏了?”
  “张处长,你不知道,这个会议是他们行业的年度会议,影响还是挺大的。这个事情要是传出去,我们几个出国机会没了还是小事,他这样不成了行业公敌了嘛!
  再说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多好的了解世界先进技术,与世界接轨的好时机啊。”
  在李记者心理,他的出国机会实际更重要一些。
  报社主要是面对本地读者,平常哪有什么出国机会啊。这次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光托他出国买家电的,就有好几份。
  “你原来是担心这个啊!那你就错了,你可以不用担心了。”
  张处长回到了座位上,慢慢的往胳膊上套套袖。现在写字全用笔,写字量稍大一些的人,包括画图的,画画的,都要另外准备一个套袖。
  “担心错了?怎么错了?”
  “由于小成同学坚持不去,最后会议组织者干脆决定,把会议挪到冰城来了!过了五一就在工大举行!
  所以啊,这次我们与世界技术接轨还更方便了一些。社长的意思,就是那几天,我们多去几个人,多写几篇好文章出来。”
  ————————
  听到了这个消息,屋里的人都有点目瞪口呆的感觉。
  “这也太夸张了些吧!因为他一个人,整个会议被改地点?挪到我们冰城来了?”
  “是吗?就凭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好新闻了啊!”
  “这件事情证实了吗?”
  屋里的几位记者和编辑都来了兴趣。
  “应该吧,对了小刘,你们几个谁跑一趟?去工大核实一下情况,先把这篇稿子发了?”
  “行,我现在就去!”
  一位年轻记者,立刻就站了起来。


第364章 新的机会
  自从蓝光论文发布以后,检测专业,光电科研,LED课题小组,多个实体从不同的渠道得到大量的国际会议的访问邀请。一般的科研交流邀请就更多了。
  但成永兴对这些邀请全部拒绝,如果一定要派人出去,他会让同学们代为出席。但这种情况根本就不被人所接受!
  邀请是发给你的。这也是我们负责一切费用的原因。你把你的一堆小朋友派出来,这算怎么一回事?
  至于照本宣科,代读论文?志愿者,我们这边有的是,他们的别的不说,至少英语流利!
  这是拿我们当傻瓜啊!
  事情几经辗转,通过LED专利联盟的厂家协调,最后干脆几个相关技术会议合并成一个,并且会议的地点也改地方。
  你不来,那么我们过去吧。
  1991年的全球LED技术研讨会挪到冰城进行!
  ————————
  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在国外,这种行业内部的会议改期,改地点,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事情。毕竟此时LED行业的体量还不算太大。你们愿意改就改好了,你们高兴就好。
  但在国内,这个事情的意义就大了去了。
  尤其在冰城,龙省,工大,知道此消息的人,以前不管明不明白那两道光的意义,现在都明白了。
  以前的一些新闻报道,还可以解释。宣传嘛,谁还没有个吹牛的时候?
  这个盛况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一个简单的实验,一个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居然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它的影响,远大于之前工大在光纤和MEMS 上的诸多努力。
  成永兴现象,检测专业现象,这种奇怪的词汇开始出现在校内的信息流通中。一些背后的调研在默默进行了。
  ————————
  对于会议改地点,所有人对此安排,都很满意。
  龙省,冰城,对此十分的期待。
  要知道,吸引一个世界性会议到中国来举办的难度有多大。冰城的标志性产业是重工业,三大动力,它们在国内名气很大,但放到国际上,就算不上什么了。
  冰城地处北疆,没有出海口,吸引外资的能力有限。
  前些年,这里作为对苏贸易的一个重要节点,冰城还比较受重视。但是随着苏联的日益衰弱,龙省,甚至东三省,都在随之衰弱。
  所以这次的机会,给省,市两级政府,都带来了一丝新希望。我们还是有优势存在的,那就是科技!
  冰城,乃至东北,人均高校数目,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这也是三省学生,高考分数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工大对此满意,是因为这次会议改期的背后潜台词,那就是工大在LED这个细分领域有了话语权!这不仅仅是专业强势就能做到的。
  另外这种行业会议,具有主场优势的主办方,所宣读的论文,至少要占1/3左右。
  工大在这方面,如果做不到这么多,但占到2成还是应该没有问题。这种发表在论坛和年会上的论文,效果也等同于期刊。所以这个年会本身,也相当于一次性的国际论文大批发!
  ————————
  对光电科研来说,当然对这个意外之喜持欢迎态度。
  不是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嘛,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
  光电科研,原本的想法是做技术。但标准居然自己跑过来了!
  这个机会要是把握不住,天打雷劈!
  为了备战此次会议,光电科研的很多未来发展计划,都随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是会期的问题。原定的会议是要在4月份举行。即使改地点,用一个月来准备,举行一个行业内会议的难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