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171部分

重生之北国科技-第171部分

小说: 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年,大陆的外部环境,实际上处于一种逐年恶化的过程中。93银河,96台海,99使馆,01南海等,就是这种环境恶化的最终结果。
  ————————
  “小成!小刘,你也在这里啊!来,小成,找你说两句话。”
  随着声音,林校长走了进来。光电的办公室,差不多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学校的师生,差不多随时可以进来。
  “林校长,你们忙。我这边谈完了,正好要走。”
  刘洪涛讲师卷起了铺在桌子上的材料,把会议室让了出来。
  “林校长,找我有事情?”
  轻轻的伸了一下腰,成永兴也是借机舒缓了一下。不停的与人谈话,也是挺累人的。
  ————————
  “是,有点事情,想征求一下你的建议。”
  林书强今天找过来,是因为学校在筹划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最近一段时间,在LED热潮的掩护下,一批有望产业化的科技成果,纷纷开花,不少人动起了脑筋。
  冰城在这个时间点,还不是思维僵化的代名词。由于中苏贸易的缘故,冰城的商业气息相当浓厚,商业思维也相当活跃。对于下海做企业,大家都没有太多抵触情绪。
  在这个年代,冰城自称小巴黎,不是没有道理。
  另外,LED本身的拉动力量也不可小窥。仅仅与LED直接相关的项目申请,学校就收到了好多。
  例如机械系报上来的简易工装设备项目,航院报上来的蓝宝石项目,激光项目,再加上材料系的,电子系的,总共十几个项目,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再加上光电科研和菲普LED两家龙头企业,高新园区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
  听到了这些信息,成永兴居然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他的干扰下,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有一些事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提前出现了。
  对于这个园区,成永兴还是有些记忆的。
  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是在一年后才出现。1992年,工大喊出了《一校办区,一区补校》的口号,大办产业园。
  各院系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纷纷成立公司。而很多公司,有不少都是大家拍脑袋的产物。很多东西设计生产出来,又没有市场。
  辅导员周航还找过已经进入大四学习的成永兴,询问他的家庭背景。希望可以通过这帮学生们,推销专业里的一些滞销产品。
  也不知道周老师参与的那间公司,最后结果如何。
  ————————
  工大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模式,都是开了一代先河,是全国先期建设比较成型的大学科技园。
  它的出现,也驳斥了后世的一些偏见,例如思维僵化,投资环境恶劣等。
  如果单以创业环境来说,在92年之后的工大校园里创业,不考虑市场因素,其小气候,甚至并不比中关村来得差。如果不是LED技术的时间节点摆在这里,时间不等人,成永兴应该等两年再创业。
  比较可惜的是,受冰城及东三省市场的限制,哪怕是从园区成长起来的企业,也不得不紧跟着市场的脚步,出走南方。
  这个园区的发展,始终无法与南方的一些院校相提并论,最后也就无人提及。
  成王败寇!


第361章 工大南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虽然与首都的一些学校无法相提并论,但它还是为工大培育出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
  这些实业,慢慢的反哺学校,为工大的向南方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此相对应的,就是此时的林大。这两座高校在东北,知名度和影响力比较接近,所以一直被同时拿出来比较。
  工大可以不断的在南方扩展校园,不停成立分校。而林大则最后爆出了资不抵债的新闻。这背后的功臣,未尝不是即将成立的这个产业园!
  不过这些都是成永兴的猜想。具体是否真是这么回事,已经不是他所能知道的。
  在这个位面上,产业园面临的情况,比历史上明显好多了。学校根本不需要去动员什么。只要把现有的资源整合好就可以了。
  一步先,步步先,这个提前一年出炉的产业园,已经在全国性高科技产业园的竞争中,领先了一大步。
  —————————
  “小成你怎么了?是有什么疑问吗?”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说话,林书强不得不出声催促。
  “没有,就是有点恍惚。”
  “是不是这段时间累着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林书强吓了一跳。成永兴现在属于是大熊猫式的存在。很多事情的连接点,都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
  “没事,现在需要我来做什么?”
  成永兴晃了晃脑袋,把这种奇怪的感觉摇了出去。也许是工作太累的缘故,最近经常会有这种恍恍惚惚的情况出现。尤其这种,历史上的事件在他眼前重演的时候。
  这种时候,需要他集中精力,才能分辨出自己所在的时代和身份。
  —————————
  “主要是看你们这边需要需要什么?”
  林书强把学校的构想,大致的讲了一下。高科技园区的成立,对于这些企业也算是个利好,毕竟税收等,政策上都会有些优惠。
  “这个计划,挺好,可是跟我们关系不大吧。”
  由于高科技领域的高利润性,税收方面的优惠,对光电不是太有吸引力。倒不是说光电不在乎这笔钱,而是重要性没有那么大。对普通企业来说,这点税收的比例,完全能决定企业生死。
  “那什么对你关系大?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呢?”
  看着眼前这位青年,林书强也是有点感触。园区现在看起来就是在为他定制的一样。
  光电不说了,菲普LED也在跟着他走。学校遴选出来的第一批入驻企业,过半在他的影响之下。
  —————————
  “光电现在急需的是金融支持。而不是税收政策。”
  成永兴对于新世界的第一个挫折,始终是耿耿于怀。如果最开始光电能够得到贷款支持,现在的情况要好得多!日子也要好过得多。
  虽说现在,光电已经有资格可以找银行进行一些贷款,但这些贷款的额度,仍然是基于公司的有形资产,例如现金,设备等。无形资产,例如专利,技术,银行还是不认的。
  在高科技产业的初期,都是暴利期。这个时候,只要是资金跟得上,完全可以充当印钞机的作用。
  但这个时期,往往又是各企业最缺资金的时候,因为不论是投资人还是银行,都在观望。等这些人看明白市场,不准备观望了,竞争对手也看明白了!
  “这个我回去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得到省市的一些支持!”
  这个问题超出了工大的能力,只能放下。
  —————————
  “第二个需要支持的,是场地。”
  随着光电的日渐扩大,需要的办公面积及生产面积也日渐增多。
  学校已经拨了两次教室给光电了。第一次是办公室,在电子楼的五楼,找了间教室当办公室。第二次是在电子楼的六楼,给了两家教室当实验室。
  光电到了第三次需要空间和场地的时候。因为LED生产出来,广告大屏需要组装和测试吧。更不要提必须的仓储空间。
  “这个问题嘛。”
  林书强也犯了难。最近找学校要办公室的,此起彼伏。学校里,本来教室资源就紧张。否则也不会出现,学生在考试之前,占座难的现象了。
  但是这么多企业都来抢占教室资源来办企业,也不是长久之计。
  “学校倒是与市里有过协商,想把动物园那块地拿下来。但肯定没有这么快。”
  工大地处闹市区,方便倒是方便,但发展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后来工大不断的砍树,盖楼,确实是无奈之举。
  在工大的西面,有个比较大的动物园。老虎和狮子是没有人权的,所以工大就盯上了这块地盘。
  目前这仅仅是个设想。不提动物园职工愿不愿意搬家,动物园要搬去哪里?那里有没有公交?那边的拆迁费谁出,这搬家的成本谁掏?
  所以想归想,现在还是没有办法。
  —————————
  “向西发展?我倒是觉得,我们应该换个方向!”
  成永兴倒是知道历史,动物园那块地最终还是被工大拿到手了。不过时间节点已经走到了十年之后。工大的科技园,没有发展起来,跟这个因素也有关系。
  现在到了他这个键盘侠,发挥的时候了!
  “换个方向?往哪里换?”
  “向南!越过我们学校南面的那个小河和铁道,那面的空间更大!”
  成永兴后世用百度地图,巡游学校的时候,被密集的建筑群给难受坏了。他甚至怀疑,这些建筑之间的间距是否真的合法,合规。
  工大地处闹市区,确实面临扩张困难的问题,但是在工大的南面,有很大发展空间。
  “南面?可那里有主啊!”
  “有主怕什么?拆啊!”
  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按照最容易的思路去找答案。为什么动物园方案会被选定?就是因为老虎,狮子的搬家更容易一些。
  等到大家发现那块地面积不够大的时候,南面也无法发展了。因为南面的那块,现在还算空旷的地面,不少已经变成房地产楼盘。
  “拆?你给钱啊?”
  工大这次搞科技园,就不准备自己掏钱!一切都是空手套白狼。税收嘛,慷他人之慨,土地嘛,向政府要支持。
  —————————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不就是钱嘛!”
  成永兴晃了晃脑袋,毫不在乎。不就是发财嘛!
  现在还不是房地产价格上天的二十年之后!房地产算是暴利行业,但也要看它跟谁比!房价两年翻一番,速度够快吧?太慢!
  再说了,东北这地方,有房地产吗?全国混得最惨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在东北。
  “不就是钱?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林书强被年轻人的口气逗乐了。这个世界上最难弄的就是钱了。你这个破公司,死乞白赖找学校借款的日子,好像也没有过去几天吧!
  学校这两年的日子,其实也挺难熬。
  工大由于隶属关系,比直属教育部的高校强点,但是强的有限。毕竟现在整个大气候都是忍耐,在这方面的拨款也逐年在减少。
  “林校长,我不是在开玩笑。如果有机会,跟市里打声招呼。南面的那一大片,至少要预定下来,不要随便放出去。等我们这批企业发展起来,过两年,资金就都不是问题了。”
  这两年,算是学校向南部扩张的最佳时机。现在地皮还是免费的。工大真正需要付出的只是拆迁成本而已。
  而资金,只要计划上了正规,只靠光电科研一家,就足够把冰城买下来。作为省会城市,全国前二十强的大都市,在1990年,全年GDP才两百亿出头。
  这个数字,在后世,只是一家稍大一点企业的年销售额而已。
  —————————
  “好吧,明白了,你不是在开玩笑。不过场地的问题,学校确实没有什么办法。听说你们自己到校外找生产场地去了?”
  林校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