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国科技-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关于郝云丽的沙龙演讲
首先,郝云丽是代表学校参加演讲的。
作为一个学生,她又没有见过世面,如何知道轻重缓急?在这种情况下,把最好的一面拿出来,不是最自然的选择吗?
她是在无意中泄露了天机的。说实话,这个天机,只有MEMS行业里的人知道。工大内部的人,都不知道它的价值。
一个学生写的大纲,能有多大价值?
所以,不是今天郝云丽泄露,就是明天张云丽泄露。
至于后续的论文发表,属于抢救性的工作。那时候没有别的选择了。事情就是一步一步的赶到了一起。
。。。
其实本文的情节,就是一个误会连一个误会串联起来的。
就像熬夜做项目。在那个时代是很罕见的。只要是有,肯定是劳模。当时甚至有这种说法,你劳模啊?你不是劳模,为什么加班?
现代社会的节奏和高速度,是三十年前不可想象的。
这些不同时代的行为和习惯,放在一起,自然就会产生意外的结果。
————————
回到正文
主角在截胡了蓝光LED技术的同时,另外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光电科研》。事业的种子已经种下。
本卷的第二条主轴,感情线。这里面主角损失了一个重要的伙伴和助手。
像本书这种,居然能损失准女主的,估计也是奇葩一朵。
一般这种重生类小说,前世,或者一出场就损失女友的见过。但是在主角已经显露峥嵘的时候,居然还有这种损失的。难得一见。
如果有,那也是因为对主角的能力不认可,还没有看透。例如1979里的那个女的,完全是傻子般的智商。
————————
郝云丽的出走,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涛涛大势。
那个年代的出国热,完全无法想象。老女排一半人,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出国。
郎平出国,众所周知。
周晓兰,已经贵为副司长,但仍然弃职,选择出国。出国后担任业余队教练,后改行当工程师。
这种人心向背之下,哪怕是上帝来了,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发大洪水了事。
第二个是人心。
宁为鸡头,不为牛尾。是隐藏在国人骨子里的基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呐喊,喊了五千年。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谚语表现的就是,底层人,通过读书,也能彻底翻身做主人的愿望和可能性。
不过总数接近三十章的笔墨不会白费。郝云丽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回归。
当然了,她的回归也不会是一帆风顺。不见风云,怎么见彩虹?
另外,她的出走,也为另一重要角色的出场,扫清了障碍。
哈哈,郝云丽好辛苦,好命苦。
(关于郝云丽的命运,过段时间,这些解释,还有前面的解释,都会被删除。因为严重剧透。让新读者去猜吧。)
————————
在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当中,有元帅,自然就要有大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郝云丽就是这样一名上将军。她一个人就可以撑起一整条科技树的发展,可以撑住一个独立的战场。(Q群里有未来的章节,大家有兴趣可以下载阅读。)
在光芒卷里,主角实际面对的只是,选择正确路线的十几名幸运科研工作者。随着实力和野心的增强,他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会愈发的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十分需要这些可以独挡一面的将军,替他冲锋陷阵,或者替他吸引火力。
其实在本卷里,郝云丽已经起到了掩护主角的作用。
一个时代,出现一个天才,自然惹人注目。如果出现一批呢?那就是大时代!
————————
展望一下《起步》卷。
本卷的地图,无法继续扩展了。但是人物关系会复杂很多。一批新的重要人物会陆续登场。
此卷的主要发展方向,转为事业的起步。作为一个新入行的玩家,首当其冲的,光电科研,会受到各方刁难。其次,各种黑手段也会层出不穷。
三岁孩童,持金碗于市!
作为时代的产物,一切都是未知数。很高兴,居然有读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事业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孤零零的在一个完全没有半导体产业基础的城市,发展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其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没有大工业生产背景的程序员,再加上整个冰城都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基础及合格人员,这款游戏的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不过本文的发展思路还是先发展市场。只要有市场,有销路,就有了希望。资金,技术,人才,就通通不是问题。
《光电科研》这个皮包公司的成功,则意味着整个国产半导体行业,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头羊。
它的作用,在这一卷里面,还谈不上市场,但是至少带来一线希望。
另外,在本卷里,也埋伏下了下一个技术节点的种子。这个节点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先进国家的举国之力。
————————
本卷里把上一卷的一个地雷引爆了。那就是出国热。
这个地雷,在本卷里,还会继续引爆。刚才已经讲过,这就是涛涛大势。
但请大家平常心看待。
海外的游子,在两种情况下会回归。
第一,召唤,第二,机会。
时候到了,这些种子就会回归。
关于地雷,它的引爆方式,肯定还会出人意料。
————————
向热心的读者汇报一下本书目前的成绩。
收藏,粉丝值均已过1。1万。
总订阅过2万,均订200。最高订阅361。单日订阅数目基本稳定在500左右。总月票数没有查到,但已经过百。单周的推荐票也已经过千。这些耀眼的数字,也包含着诸位的心血。
在这里,再次对支持本书的读者朋友表示感谢。
由于感言才过去不久,过段时间,再找个时机开单章感谢。
对打赏过本书的朋友,另外单独感谢一下。这些真金白银的鼓励,笔者万分感激。
————————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重新整理情节。把故事讲好,不要出大毒点。
(小毒点不可避免,没有办法,水平有限,情节需要。)
笔者是非专业作者,还有日常工作,由于最近的突发事件,异常繁忙。后续的有些稿件,可能无法做到精雕细琢。最近已经出现多次发表以后,出现文字问题。这些也请见谅。
多谢《几何物理》兄的信息。虽然我们之间的观点,有些不一致,但后续的一些时间点和情节,均由于你的信息,产生了大的改动。
笔者对各种批评,是持欢迎态度的。第一次写作,很多地方自然会有盲点。希望大家踊跃指正。那个90世界杯,推翻重写了。
一人技短,两人计长。
让北国的事业,起步!
第310章 基督山伯爵
冰城报社
一群人都围在大办公室里。
“小李,怎么样,信息拿到了吗?”
本地报纸毕竟占着主场之利。接到了消息,立刻就派人去现场打听。另外,大家都在一个城市,沾亲带故,几通电话,信息就汇总了回来。
“打听到了!好家伙,这回可捞着一个大新闻。”
李记者一头大汗的跑了回来。虽然天气寒冷,但他骑自行车,居然出了一身汗。
“是嘛!你问清楚了,为什么LED这么重要?”
一群记者也问过很多人,但是就是搞不明白,老外为什么这么兴奋。
“呃,没有,工大自己也说不明白。他们就是跟踪别人的成果,又前进了一步而已。这是个非常寻常的科研项目。”
“那你采访到那名学生了?”
“也没有,他被学校保护起来了,不接受任何采访。”
李记者尴尬了。去了工大一趟,结果主要问题都没有解决。
“那你找到什么了?还这么兴奋!”
主编大人不高兴了。
————————
“张总,您记不记得我们前段时候,转载过青报的一个连载?”
说起这个转载,大家也是挺难堪。明明是冰城的新闻,但出口转内销,从青报转载回来。
“记得啊!”
那次的转载,差不多是打了所有本地报纸的脸。
“这次LED论文的作者啊…啊…”
小李记者拉长了声音,等待众人的反应。不过没有人谁理他,由着他在那里作怪。
“啊…啊…跟那个女孩,是一对!”
说完这句话,小李差点喘不上气了。
“真的?你说说,这是啥情况?”
最后这三个字起了效果。这是八卦啊!这不是科技新闻,这是社会板块新闻!
“让我先喝口水。”
小李找了个杯子,喝了水之后才开始讲故事。
这个期间,谁也不去催他,不会给他机会让他更得意。反正他早晚是要讲的。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男孩和女孩,一入学就好上了。两个人就一起搞科研,一起取得成绩。”
李记者开始给大家讲爱情故事。
“真是令人羡慕啊!”
人群里有女同志,终于忍不住发言了。
“但这个时候呢,主要还是男孩子强一些。这点跟上次的转载还是不一样的。”
“这正常,男同志搞科研,有先天优势。”
大男子主义的人在附和。他们早就瞧着青报的文章不顺眼了。
“上个学期,这个男孩子得到了一个出国机会。然后呢?他就把机会转给女孩子了!”
“哇,真好啊!我怎么就没有碰到这样的人呢?”
这是一位大龄剩女在发感想。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呸,我还不老!
————————
“可是这个女孩子,去了美国以后就一举成名,然后就不回来了。这段历史,相信大家都看过吧。”
女孩子成名的历史,报纸做过转载。但谁也不知道,背后居然还有另外一段故事。
当然了,报纸上的人物,只能是正面形象。至于负面信息,嗯,哪里有负面的信息?
“那然后呢?你怎么不讲了?这个男孩子就化悲痛为力量了?”
有人着急催更了。
“是!差不多吧!这个男孩子,自从女孩子走后就性格大变。白天不上课,晚上不睡觉。”
“这哪是奋斗啊,这是自暴自弃!”
听众有人不满意了。这哪里是爱情故事啊,这是始乱终弃。不过可惜了这么一个痴情的男孩子。
“你听我说完啊!他晚上不睡觉,是为了做实验。因为他是一名本科生,跟老师和研究生们,抢时段抢不到,只能晚上不睡觉!”
李记者想起刚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那个感受,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那些老师和研究生就好意思?他们做出什么了?”
不少人,开始愤愤不平。
“他们确实在做东西。这段时间,这些人也发表了十几篇的国际论文。”
李记者的职业素养还是有的。不能任意造谣。
“可怜呐!”
一群人都没了话说。
“还有更可怜的。最开始这个孩子,还能轮到晚上的时段。从七点开始,这样他还可以睡半宿。后来连晚上的,他也轮不着了,只能从十点开始。这样,他就彻底不用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