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左道江湖 >

第821部分

左道江湖-第821部分

小说: 左道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眼界确实小,空有雄心,却无手段,生前就是如此,死后也没什么改变,真让人失望。
  张楚手握一个精致骨杯,于手中把玩。
  心头思索,是不是该找个理由,把高兴和他的朔雪宫,彻底赶出魔盟去,免得以后再给他惹来祸端。
  “你们不同意我的想法,那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脸色铁青的高兴深吸一口气,丢了一句话出来,把锅又甩了回来,众人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且高兴方才的猜测,也并非没有道理。
  当年老祖神魂湮灭,被大道之力冲散神智时,确实丢下凶狠诅咒,也说过要以命脉化作滔天魔劫,卷土重来的事。
  如今之事,和那诅咒不谋而合。
  “先下去看看,看那大道巨灵上,是否真有魔气滋生。”
  几轮讨论之后,众大佬终于达成一致,以仇不平的提议为准,当即要打开万灵殿的封印,去看看作为支撑仙灵界的根基处,是否有变化。
  那一物就在万灵殿下,当初设下重重封印,如今要打开,也是手段繁琐,各家分别上前,将各自秘术解开,光是解开外围封印,就用了足足三四个时辰。
  而待露出封印本体时,一众仙灵界大佬却是面面相觑。
  在他们眼前,就在他们眼皮底下,这集各家之力所造封印,却已被悄无声息的打开来。
  “究竟是何人所做!”
  无尘子又惊又怒。
  怒的是这万灵殿以往无人时,都是忘川宗在仙灵界的势力把守,他人靠近都不得,哪里来的能力,在他这修士眼皮底下,破开封印。
  莫不是派中出了叛徒?
  而惊的是,眼前这封印本体都未被断离,显然是以极高的手法解开。其人手段,要远超在场所有人。
  换句话说,在他们并未察觉之时,这仙灵界中,竟又出现了一名神秘高手。
  “我等当年都是取了大道巨灵几率灵力的,相当于这仙灵界权柄都分于我等数人手中,我等便是仙灵界规则的承载。
  任何外来者进入此界,决计不可能瞒过我等!”
  张楚这会也紧张起来。
  他额头处第三只眼睁开些许,冷冷的看着周围众大佬,他说:
  “若要悄无声息的做到此时,必是大伙中的某人,或者某几位私下做的。。。呵呵,我还道这魔气为何来的如此突然?
  原来是咱们自家里,出了问题!”
  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剑拔弩张,张楚这话诛心,但说的也没错,眼下这事着实离奇,不得不让人往这个方向怀疑。
  但一片沉寂中,任豪和仇不平却对视了一眼,他们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一抹猜测与惊喜。
  “莫要自乱阵脚!”
  任豪挥手,打散场中沉寂气势对峙,他环视四周,沉声说:
  “诸位莫非忘了,除了我等之外,取了大道巨灵灵力的,还有另一人呢。”
  仇不平则更干脆。
  这位身如银枪的高手大佬上前一步,一手拨开被解开的封印镣铐,在众人注视下,伸手向前一推,眼前两道厚重大门,便向内推开。
  而映入众人眼帘的,也不再是那死寂的,被锁链缠身束缚的大道巨灵。
  星光。
  一片璀璨无垠的星光,在他们眼前绽放开来。
  就好似一道门推开,将众人直接送入了群星浩瀚之中。
  但这不符合常理,仙灵界乃是世界之梦显化,其神异确实还未被完全发掘,但怎么也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的本质,直入星海!
  “哟,诸位来啦?”
  熟悉的声音,于星光深处响起,带着几率欢迎,又有久别重逢的一抹欣喜。
  众人抬头看去,在那星光遍布之前,有个人影正矗立在那里,背对着他们,双手在前方星光中不断活动,就像是玩积木游戏一样,将一束束星光组合。
  在他手边空中,还有本散发着流光的书典,悬于那处,书典摊开,羊皮纸所做的书页,一页一页,如风吹过一般晃动。
  那人每过几瞬,便要回头看一眼书典,似乎是从其中汲取一些知识,来完成手头的工作。
  “沈秋!”
  搬山仙姑惊呼出声,她瞪大眼睛,如牛眼一样,问到:
  “你。。。你从域外回来了?”
  “嗯,昨天回来的,在家中陪了陪家人,就赶来此处,你们刚才在上面好吵,险些让我分神弄坏了基础,差点就要从头再来。”
  沈秋头也不回的摆了摆手,如邻家聊天一般,说到:
  “还愣在那干嘛,诸位,如你等所见,这份工作有些繁琐,只靠我一人,有些做不来,任叔,仇叔,诸位前辈,来给我打打下手吧。”
  眼见沈秋回来,虽然有些突然,但众人心中对于魔气忧愁,却一下子消散很多,就好似这个曾创造了奇迹的男人面前,任何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
  且他从域外归来,拜见过仙人,想来对于这棘手之事,也有妥善办法。
  “你这是做什么呢?”
  仙姑第一个上前,好奇的打量着沈秋的双手,在那星光中剥离重塑,星光聚汇间,已有个很难形容的东西,被造出小半。
  她又看向沈秋身旁悬浮的书,但让人惊讶的是,这本书上,却毫无字迹。
  不。
  不是没有字迹,是自己看不到。
  这本书上的字,大概只有沈秋能看到。
  听到仙姑询问,沈秋回头看了她一眼,众人这才发现,沈秋双眼上,又多了一副无边框的眼镜,很精致,很有未来气息。
  但和他一身长衫黑袍搭配起来,就显得有些怪异。
  “不是说魔气突发,搅得人间灵界不得安宁吗?我便塑出天道来,压制魔气不得入,你等也莫要多想,这魔气滋生,和老祖诅咒没什么关系。
  他还没厉害到死后,也能诅咒灭世的地步呢。”
  沈秋一边忙碌,一边说:
  “咱们就要以这大道巨灵的灵力为基,建起通往诸天大道的通路,引来群星熔炉火焰于此,再以此界残留天道作为材料,重新捏出一个天道来。”
  “捏?”
  仙姑抿了抿嘴,似是一下子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在她身旁,一众高手前辈们,也是人人愕然。
  天道,天道。
  这天之道,世间最重,也能由人来塑造吗?
  而仙姑知道的显然更多,她上下打量着沈秋,以一种敬畏的语气说:
  “你,已成道祖?”
  “没有。”
  沈秋说:
  “距离那个境界,还差一些。
  不过得祂相助,于大道熔炉中再淬炼躯体一遭,已非昨日之我,这捏出天道之事,倒也能上手做一做了。
  毕竟,咱们这方世界,在群星滔滔中,也不过是河中沙土一般,不见丝毫稀奇,就当是,为以后要做之事,练练手了。”
  “来吧,诸位,先帮我做完塑天道之基,在这之后,咱们还有好多事要做呢。
  这方世界已是残缺太多,轮回六道,黄泉后土,阎罗十殿,前生往事,也都该分说一番了。”


第701章 天道
  天道为何?
  这是一个大命题。
  尤其是对于欲蜕凡成仙,了却烦恼,成就大自在的修士们而言,这个命题几乎贯穿整个修行。
  千年前,修行宗门大都奉行感悟天地而行超脱的理念,在个人修行层面的体现,是修士的力量神通不断增强,通过攫取天地之间的力量,来强化自身。
  甚至以此延伸出天道与人道的衍生体悟。
  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讲求天地万物,相生相谐,顺延大道规律,渐进而发展。
  人之道,就正好相反,不能一味求全求多,要知晓自己擅长之处,并加以利用,隐藏短板,行上善若水之道。
  当然也有些“修行激进主义者”,奉行另一套想法,觉得修行本就是逆天之事,也要做逆天而为。
  他们觉得,上天以生灵降生为凡俗之躯,便是要你老老实实的度过凡人一生,再入轮回,但你却想着修的长生不老,与天同寿。
  这本就是逆天之意了。
  若一味顺天而行,那还修个什么仙?
  大家都回去老老实实的种红薯好啦。
  总之,两派争论各有道理,也是千年前,修行界中的主要理论矛盾,就如武林中的正邪之分,由理论问题,亦衍生出了修士之间的征伐。
  以仙姑所描述千年前的景象,若是真打到要命处,那修士们下狠手的程度,可不比武者们更弱。
  但究其本质,不管什么思潮,什么想法,都是基于最初的大命题而思考的。
  万变不离其宗。
  想要真正踏上修行路,明确道心,就得在心中对于这原始命题有一个答案。
  天道,到底是什么?它又代表着什么?
  在大楚建立,灵气复苏的五年中,这个古老的问题,又一次引发了讨论,尤其是在仙灵界里,各位大佬也是众说纷纭。
  毕竟,他们现在也是修士了。
  而对于这个问题,从星空外回返此界的沈秋,显然有不同于任何人的回答。
  “天道,物质存在的客观规律,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沈秋听到仙姑询问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的回答,但他并没有说出口来,因为这个答案,在这个世界,是错误的。
  此时仙灵界的万灵殿下,众位大佬正在璀璨的星光中忙碌,以沈秋的指挥,取下大道巨灵的灵力,融入这片星光之中。
  再由沈秋以特殊的手法,将这些蕴含大道威能的灵气,塑造成物质的奇特外形,加以搭建出一个新的天道核心。
  新的天道都可以被搭建出来,又怎么能说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
  这本就是个不科学的世界,又怎么能再以唯物论去看待它呢?
  “你这个问题大模糊了,我没办法回答你。”
  沈秋便换了个说辞,对身边仙姑回答到:
  “况且人人对天道的理解都不相同,想来仙姑活了这么多年,心里肯定有自己的答案,又何须沈某再来多说呢?”
  “你这人!”
  搬山仙姑狠狠瞪了一眼沈秋,她对沈秋的遮遮掩掩很是不满,便叉着腰说:
  “你是本君所知,唯一一个得见大能之人。
  放在千年前,这就是求不得的成道机缘,你也说,你和大能相谈许久,难道就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吗?
  你还算是个一心求道的武者修士吗?”
  “这个,真没问过。”
  沈秋笑了笑,又往身边悬浮,只有他能看到文字的“天书”上看了一眼。
  双手十指不断活动,将眼前星光聚集中那个奇特的,遍布线条,圆环和纹路,介于虚实之间的球体继续组装。
  一边干活,一边说:
  “仙姑口中的‘大能’,是个挺儒雅随和的人,他并没有多谈这方面的事情,我也没有刻意去问。
  不过仙姑若是真好奇大道尽头在何处,我倒是有点心得,可以说给仙姑听一听。”
  “好啊,你说呗。”
  搬山仙姑也不讲求仪态,以灵气随手塑出一把小马扎,还从袖中取出可以记录话语影像的玉石,摆好了方位。
  这是要把沈秋所说之语都记下来,以后好时时观摩。
  对于她这样从千年前活到现在的修士而言,求道之心,自然不比这个时代的小辈们,修行对于她而言,已成了生活的主基调了。
  解决了老祖,释然仇恨之后,这修行之路,也得再提上日程。
  这么郑重,倒是让沈秋有些愕然。
  但随即,他便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