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左道江湖 >

第670部分

左道江湖-第670部分

小说: 左道江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无惨抚摸着胡须,说:
  “钜子不是那等怕事之人,我恐墨门那边,可能出了事,也不知,是否和蓬莱有关?”
  青青和飞鸟同时眨了眨眼睛,又对视了一眼。
  他们知道一些细枝末节,但他们不能说。
  “也不知道,现在临安城里,是什么光景?”
  青青调转了话题,她皱了皱眉头,说:
  “那赵鸣,当真是软骨头,眼前这种大是大非的时候,居然还要拜入蓬莱门下,打定了主意要当走狗。
  我真是为赵廉那老头子感觉不值,他这样的国主,实在配不上赵廉那样的忠臣。
  唉。
  我范家,居然被那样的人给夺了位,真是丢脸的很!也不知道,那赵鸣,现在是个什么心情?”
  …………
  赵鸣是个什么心情?
  他很高兴啊。
  心头还有一抹微微的期待。
  临安皇城,近太庙之处,数千人组成的车队,正在缓缓向前。
  像极了城外转移的人群,不过此处威严,可非逃难之民可比。
  精心挑选的虎贲精锐,手持十二面金色龙旗,分作两排,后方有指南、记里鼓、白鹭、鸾旗、辟恶等等车驾。
  尾随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洋洋洒洒近百人,吹奏低沉庄严的乐声。
  各种幡幢,旌旗组成旗阵,迎风招展,被挑选随行的官员,都是赵鸣的心腹爱臣,对蓬莱国师,也都是崇敬的很,他们有的还亲自执旗。
  在他们后面,赵鸣乘坐的玉辂,被簇拥在最中心,警卫极其森严。
  太仆卿亲自驾驭玉辇,左边护卫的是威侯赵廉,老头子今天穿依仗盔甲,带着战盔,很是威武,也看不清表情。
  右边护卫的,是虎贲大将,也是威风凛凛。
  按制度来说,这边站的,应该是李守国这样的大将,但李守国肯定不会大老远从关中跑来,陪赵鸣演这场猴子戏的。
  玉辇之后,还有依仗,各种大团扇,孔雀扇,端的是花团紧蔟,一声声鼓乐,在皇城中回荡。
  千人齐行,带来沉重,肃穆,象征着人间帝王的威严。
  可惜,今日这人间的至尊威严,却要向世外的力量跪拜。
  皇城之外,跪了一地官员,一个个大声嚎叫,即便是被军汉驱逐,也不愿离去。
  他们都是为向国主进言,不可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这些人。
  大概是南国朝廷最后仅存的风骨了,有人被虎贲精卒打的头破血流,凄凉得很,可惜他们呐喊声,哭泣声,隔着高高宫墙,都被那丝竹鼓乐淹没。
  根本传不到端坐于玉辇之上的赵鸣耳中。
  国主觉得,自己并未做错什么。
  咬着牙,守住父亲留下的江山。
  再寻各种方法,将天下统一,重复大楚盛世,这两件事,都是国主该所为,守成进取,难道还有错吗?
  兵家之力已尝试过,失败了。
  现在换一种方式,请仙人出手,一统天下,这也没错吧?
  更何况,自古以来,人间君王,不管昏庸精明,都有求仙问道之举,渴求不老长生,永享福气,他们运气不行,遇不到真人仙君。
  而现在,自己眼前,就是真正的蓬莱仙长,哪怕天地大劫之后,仙长都有妙法,延寿千年!
  这可是做不得假的。
  既能坐拥天下,又能求一求长生。
  两件人间帝王的美事,都已落在自己眼前,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大机缘啊,无非就是跪拜一下。
  细数千年帝王家事,如此敬拜仙家的,也不是没有过。
  他们做得,孤就做不得?
  在不断向前挪移的玉辇中,穿国主礼仪,带珠玉冠,着龙袍,威严满满的赵鸣闭着眼睛,心中不断的浮现过这样的想法。
  仙人对他很好啊。
  前有东灵国师。
  为他引龙气,沐浴体魄强健,授秘法,使百病不生,精力不断,多加攻伐下,多年未有动静的后宫,也已有喜讯。
  就在两个月前,他已有第一个子嗣,还是个男孩,以后可以继承大统,赵家江山,总算再无断绝之危。
  后有搬山仙姑。
  为他练出虎贲卫强军,还改进兵法,免了那百战军失控之忧,还以仙人身份,纡尊降贵,为自己护持国都,斩灭宵小,尽心尽力。
  仙姑性子夯直些,说话也不如东灵国师那么好听,但确实是不对自己有什么隐瞒,两人交谈就如好友一般,丝毫没有凌然之气。
  若不是仙姑身份尊贵,又是方外之人,自己甚至都有心将仙姑迎入宫中呢。
  现在,又有蓬莱道君,在风雨飘摇时现身临安。
  以妙法退去敌军,还承诺在这临安城里,覆灭北国贼寇,一旦北国精锐尽失,那自家国朝,便可发兵发功,星夜灭国,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在那珠玉坠饰遮掩之下,赵鸣嘴角弯起一抹笑容。
  呵呵。
  你们说孤,是亡国之君。
  孤就给你们看看孤的勇气,孤以自身为饵,引北国上钩,联合仙家人物,定天下,除叛逆!
  这临安一战,天下一统之后,谁还敢说,孤是无用之人,是昏聩之君?
  如此多的好处。
  如此丰厚的回报。
  所需的,无非就是自己跪拜一下。。。
  不管怎么看,都划算得很。
  丝竹鼓乐声中,修的非常庄严的太庙,已近在眼前。
  赵鸣睁开眼睛,向前方看去。
  搬山仙姑带着那把伞,正在等候呢,咦,她身边那,是圆悟禅师?
  禅师今日,也来为孤贺喜?
  好事啊。
  果然,慈悲为怀的大和尚,是可以理解自己的。


第568章 净土如来
  拜师,这是件很严肃的事。
  在这片江湖世间,就算是最弱气,只有几个人的小宗门,对于传承这块,都看的非常重,大宗门那就更不必说了。
  如玉皇宫,太岳山这样的宗门,并非年年都收弟子,还要选什么良辰吉日,看天象,算几卦。
  蓬莱身为仙家,在传承大事上,只会更加严苛。
  他们收弟子,如刘卓然那般,每一位灵剑君,每一代只会有一人,算上三执法的传承,蓬莱一代,最多只有六名弟子。
  这说的是真传。
  所谓真传的意思,就是各个弟子的命格,都要与千年前的三灵君相符。
  如李君临,刘卓然这两人的命格,就和东灵仙君一模一样。
  只待仙君苏醒,便可以转生夺舍,不会有丝毫后遗症。
  红尘君就倒霉一些。
  他的灵器红尘剑,被折搬山毁了,连带着传承都没落下来,只能临时寻一些命格相似的宿主。
  好在,红尘仙道,化身千万,倒也不是很讲究这些。
  真传弟子数目稀少,看重的是质量和千年大事,像是倭国阴阳师那种传承,连外门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丢给几门没太多问题的鬼道秘典,自己修炼去吧。
  不过,若是从这授艺的角度而言,那整个天下,最少有三分之一的武者,都能算是蓬莱门下。
  但今日这场拜师,却是个例外。
  千人的仪仗,在皇城太庙前广场上,停了下来,在肃穆威严的鼓乐中,一身冠冕龙袍的赵鸣,在数名重臣的护送下,渡着沉稳的步伐,往太庙走来。
  道君在其中等待。
  搬山仙姑,则在门口接引。
  她握着自己那把心爱的紫色油纸伞,梳着道髻,带着面纱,大眼睛中意味难明。
  她看着眼前走来的赵鸣。
  尽管她对这个年轻人已经很熟悉了,但现在,她依然用一种相当挑剔的,审视的,仿佛初见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位国主。
  不是看脸。
  是看内在。
  根骨,天赋,灵韵,道心等等这些。
  修仙和练武,虽然各个方面都不太一样,但究其本源,也是殊途同归,努力可以决定大部分事情。
  但剩下的那些,包括起点和终点的高度,都是要由很多因素决定的。
  眼前这个年轻人。
  根骨,一塌糊涂。
  天赋,更不用说了。
  灵韵,完全没有,沐浴龙气,使他体魄健硕,精力充盈,但也洗刷掉了他仅有的一丝灵气,这世间之事,都是一啄一饮的。
  道心。。。
  呵呵,这个就更不用说了。
  虽说世间行走,红尘千万,各种各样的武道,各种各样的道心,究其执念,千奇百怪。
  有人为成就一代高手,扬名立万,有人为护的家人朋友,护道众生。
  还有人只想着快意恩仇,视规则于无物。
  搬山君也算见多识广,各种各样的道心,她都见过。
  就算没见过的,也都有所耳闻。
  她不敢说,已阅尽天下所有。
  但她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个膝盖如此软的男人来说,道心什么,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综上所述。
  赵鸣走仙道,一点希望都没有。
  还不如现在就开始习武,借着龙气加身,练几套蓬莱秘传的帝王武艺,什么北辰心经,紫薇刀术,天地龙拳之类只能借由龙气修炼的绝学。
  最后长命百岁,应该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她往太庙内部看了一眼,或许,老祖本就是这么想的,就以他麾下东灵和红尘那个样子,这仙门传承,那容一个凡人进来?
  至于,眼前这场拜师仪式,无非就是走走过场罢了。
  其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至于象征意义又是什么?
  搬山君瞅了一眼另一边站着的圆悟禅师,后者今日竟如她所劝说,换了新的僧袍袈裟,龙气转化入万灵阵,已无需虬龙镇压。
  因而这位老和尚,今日也手持虬龙佛杖。
  这干巴瘦小,光头白眉的老和尚,配上威武霸气的黑杖虬龙,本该是不搭配的,但初看去,却没有太多错愕的感觉。
  虬龙佛杖沐浴龙气,灵韵越发真实,当如真正的苍龙盘旋,妖气欲破杖而出,震慑心神,但被老和尚扣在手里,又像是禅意伏龙,压得虬龙异常温顺。
  这老和尚,确实不一般。
  放在千年前,也绝对能闯出一番名头的。
  搬山君心思百转,收回目光,对眼前走来的国主赵鸣点了点头。
  他语气温和的说:
  “今日之后,孤就该叫国师以‘师姐’名讳了。”
  “哈哈,陛下说的是呢。”
  搬山君笑着点了点头,说:
  “今日,这可是我蓬莱千年中,再多一门传承的大日子,想来定然会肃穆的很,也会精彩的很。
  国主随我往里去吧,道君已经在等你了。”
  她转过身,引赵鸣往太庙中去。
  走出一步,又对圆悟禅师说:
  “今日大事,本该请天下豪杰贵人前来观礼,但却又生逢国战。大和尚你是天下武道至强之一,也曾身为护国国师,又与陛下相交莫逆,也跟着一起来吧。
  刚好请大和尚做个见证。
  毕竟是陛下的入门仪式,没有个高手见证,实在不美。”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老和尚笑眯眯的,文绉绉的回了句。
  他苍老的脸皱成一团,将眼睛都笑的眯成一条线,塌着肩膀,跟着搬山君和赵鸣往太庙中走,看似垂垂老矣。
  但沉重的虬龙,在他手中却轻若鸿毛。
  “方才孤远远就看到,圆悟大师一脸笑容。”
  在行走间,赵鸣轻声说:
  “大师这是遇了喜事?还是因孤今日所为,预见未来而喜悦?”
  “不出陛下预料,确是有喜事。”
  圆悟老僧一边转着佛珠向前,一边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