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重生千禧时代 >

第18部分

重生千禧时代-第18部分

小说: 重生千禧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着有些烫嘴的白开水,周正尝试了几下,干脆也不喝了,两只爪子紧紧的抱着杯子,算是暖手。
  陈愿那边,一切搞定。
  却忍不住笑着走过来,装作随意的开口:“怎么,你也打算参加那个广告大赛?”
  “啊,对。试试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终于来了,看来这家伙的眼皮子,果然是毒辣的很。
  周正心中也有所预料,很有可能会被他察觉。
  但对于这位能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下,亲自带头第一个用实际行动让全公司的艺人,执行广电的限薪令的大总裁,人品方面,周正很放心。
  “嗯,挺好的。”陈愿似笑非笑的说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略显突兀的说道:“反正,你也挺有才。”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珠子还不断的往那边放置报纸的摊位看去。
  这简直是妖孽了啊!
  周正这下可以完全确定了,他的身份应该已经被这位精明的学长,给察觉到了。
  尽管他还特意给自己搞了个笔名,叫周未。
  叫这个名字,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想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说出他最大的秘密。
  因为有些东西一旦憋在心里,想要完全释放出来,很多途径走不通。
  哎哟喂!
  早知道那天打印的试稿之前,就多包几层了。
  不过,这也不行,这位很显然,是通过时间来推测的。
  还有他那引人遐想的笔名,也是一个暴露的点。
  尽管已经知道,他八成心里有了怀疑,周正还是习惯性的推脱。
  “你说什么啊,学长,我能有什么才啊。怎么能和你相提并论呢。估计,也就是平时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至于其他方面,算是一窍不通!”
  他的表演很精彩,演技堪比中戏北影的学生。将那股疑惑、不解的神情,发挥的是淋漓尽致。
  客套、必要的虚伪,这些都是一个顶级报业集团的副总裁,应该具备的特点。
  “嗯?”
  这下轮到陈愿疑惑了,必须承认,他其实是没什么把握的。
  只是在时间上,可能掐了一点,也确实从笔名里,窥探出了一丝消息。
  但最重要的一点,则是连他自己也无法解释。
  说起来,这个学弟当初投的那个报社,明明是《京都青年报》吧?
  虽然说这《青年周末》和《京都青年报》有些联系,但两者之间其实说白了,那也是两个系统。
  尤其是这么好的东西,要是真的落到了京青报的手里,它又怎么舍得和他的下属机构去分享?
  这就有点说不通了呀。
  但他却是打死也不会想到,京青报里的蠢货实在太多了。
  连这么好的作品,都被人直接顺走。
  所以说,他仍旧没有十成把握,证明就是眼前这个学弟,写下了就连他都认为算是很厉害的作品。
  周正何其聪明,刚才也是被猪油糊了脑袋,当他察觉到陈愿脸上的疑惑,心头猛的一震。
  感情这家伙刚才是在诓我!
  奶奶的,简直了这是。
  他一个三十七岁的人精,差点被这二十来岁的小伙子给忽悠了,差点就丢人丢大发了!
  忍住内心的汹涌澎湃,刚把水放在桌子上,抬屁股就要走的周正,透着玻璃窗户,看到了缓缓向他驶来的小三轮,脑子里差点炸掉。
  嘟嘟嘟,一辆载满包裹的小轮车,肥大的车身上,印着华夏邮政的字样,就这么慢慢的,从远处开了过来。
  周正心头猛然间一震。
  这才刚升起的得意,转瞬间就被打掉了。
  他怎么忘记这一茬了?
  这几天,很有可能是分发稿费的日子啊。
  要是被陈愿看到,他拿的是青年周末的稿费,那他想隐瞒的这一切,岂不是就全完了?


第二十章 奖金制度的刺激
  有些事情,那可就是在异常巧合的情况下,接踵而至的。
  当陈愿师兄抓着手里的信封,一脸戏谑的递给周正时,老周顿时觉得,他被侮辱了!
  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他甚至都能察觉到,陈愿脸上淡淡的嘲讽。
  算了,懒得和那家伙计较。
  阿q先生的精神胜利法,在这一刻,被他用到了极致。
  摸着口袋里厚厚的小钱钱……
  其实也不怎么厚,毕竟只有一期的稿费,再多,又能多到哪儿去?
  飞快的跑回宿舍,关上门。
  活脱脱的就像是那些地主老财一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要打开保险箱,看看自己的财产一样。
  摸出口袋里的毛爷爷,红红的,看起来,怎么这么喜庆呢。
  嘿嘿!
  要说新闻行业,那也真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潮流,99年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这么快就用上了。
  数了数,整整六百块的大洋。
  金钱的强烈冲击,让周正一时间有一种虎躯一震的冲动。
  有人计算过,从两千年这会到后来他生活的那个时期,人民币的价值,应该是涨了六七倍左右。
  平均下来也就是说,他一期小说,能挣到以后的3600块钱。
  我去,难以想象啊!是不是。
  光是报社那边给发的稿费,一月,他都能赚到十万块。
  再放到年薪上,那也就是上百万的级别。
  心酸的他,哪怕是后来混到古都时代传媒公司的副总裁,那一年的股份分成加工资,也就才两三百万。
  可是,那是他打拼了十几年的成果啊!
  这才回来几天的功夫,居然已经这么能赚钱了,光是想想,他手心就都是汗。
  怎么说呢,他有些心慌,害怕活成后世自己最讨厌的那几种人。
  那个时候,不仅仅是传媒行业,就像他提过的,陈愿从事的娱乐行业。
  像什么天价片酬,罢演女艺人,甚至是耍大牌不合作,拿着钱不干活的破事,也是一扫一箩筐。
  他们一部戏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挣。
  当时就让上市公司的周总,很是不爽。凭什么老子这么努力,还是赚的没有他们多?
  还有网络文学行业的那几位大佬,他们都已经不算是靠稿费生活。
  仅仅是书籍出版一面,随随便便拿个几百万,那都和玩儿似的。
  小说一火,版权一卖,再被影视化。个人的身价,那更是层层往上涨。
  像后来比较火的三少和土豆,两人更是组建了自己的公司,通过他们个人的名气和威望,在行业内混的是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美滋滋的想着,他以后真的凑足了钱,个人的名望和人脉又达到了一定程度,搞出的《生活报》,肯定要加一个小说板块。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是不是?
  他怎么说,以前也是个小说狂人,就算写不出这么经典的小说,不是还有凡人修仙,在后面等着嘛!
  那本书怎么说也是集大成者,用互联网时代的话来讲,就是一件妥妥的吸粉工具。
  “写书,我要开始玩命的写书!”
  根据历史的时间节点,周正很清楚,留给他折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最多一年,他必须拿出至少百万,才有可能在卧虎藏龙的京都,创办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报纸。
  当真要这么搞的话,相关部门方面的打点,人员招募,以及内容方面的营销模式,这些都是需要他考虑。
  现在这么赚钱,是不是,还是有些慢了?
  周正这么一想,顿时觉得这一简直是灵魂拷问!
  随即,他目光一凝,开始奋笔疾书!
  ……
  相比于以后严重萎缩的书报亭,这会的它,却正值巅峰时期。
  有人曾戏称,90年代那会,要是能从那上头攀上点什么关系,弄几台座机,处在人流密集处。
  光是坐在那翘着二郎腿,吃吃喝喝,收打电话的钱,都能比一般的工薪阶层要过得更舒服。
  这事到了两千年,开始变化。
  毕竟安装座机的费用虽然贵一些,但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东西慢慢已经变成了生活必需品。
  行业的兴衰,来源于人们的需求,而书报亭就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和后来那些开茶楼,却只为品味生活的土豪们不同,这时候的这东西,别看其貌不扬,那是真的不少挣钱。
  小小几平米,一月上千块不成问道。
  “叔,给我一份《青年周末》。”
  人大校外的饭店一角,已经跑了第三个书报亭的杨尚,气喘吁吁的把钱递了过去。
  “对不起啊小伙子,卖没了。明儿你赶早吧!”大爷打着瞌睡,连小窗户都没开。
  “啥,又没了?”
  等不及把头上的汗擦掉,杨尚撩起衣服,又开始狂奔。
  谁让他在女朋友面前夸下海口,扬言一定能买到一份青年周末。
  小伙子体力也是好,没有共享单车的这会,一路狂奔十公里,肾是真的好。
  当然,诸如他这样的遭遇,整个京都市,起码有好几十起。
  讲真的,这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往后,引流巨大的即时通讯工具及短视频分享平台。
  那些互联网工具,所带来的巨大流量和造就的艺人的水平,所引起的群体效应,远远不止现在报纸效应能够相提并论。
  只是,就如一瓶水里滴了一滴香油。
  哪怕口味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至少能够让人品尝出来。
  周未这个名字,也已经开始慢慢的,被人们所熟知。
  京都郊区,一处毫不起眼的半新的三层小楼内,《青年周末》的大本营,就坐落在这里。
  和财大气粗的京青报不同,青年周末的每一笔钱,花的都很心酸。
  只是这几天的办公室氛围,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哎,你们听说了吗?裴姐签了个新人,还是千字120的高价。”
  “听说了,谁不知道啊!就是写《飘渺至旅》的那个周末。”
  “呸,人家明明叫周未!”
  “好,周未就周未。”
  中年大叔摸了摸他那油光发亮的头,有些感叹的说着:“也是真的没有想到,一本小说居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光昨天一天的功夫,就让咱们报纸的销售量,活生生的提高了一成,你们敢想?”
  “这有什么,周未哥写的这么好,有人喜欢是很正常的好不好!”
  美工部的一个小编,顿时化身为周正的粉……读者。
  这会,还不能叫粉丝,那词是04年才出来的。还有它的变种idol,也还没应运而生。
  “小雨啊,我说你这也草率了,人家认识你吗?你就在这里说。”同组的一个女生,看她这架势是有些吃味。
  “哎,别吵了,裴姐出来了!”有几个年长的,眼巴巴的看着总编办公室。
  眼瞅着裴玉出来,当众宣布了他们《青年周末》第二天的报纸销售量。
  总共印刷的15万份报纸,竟然被一扫而空。
  各大书报亭及其他摊点,有半数也发来了缺货的消息,要求加大订阅量。
  这代表了什么?
  简直是难以想象。
  原本还在10万级数上挣扎的青年周末,竟然在两三天的功夫,一下就鸟枪换炮,到了十五万。
  那可是50%的销量提升啊,不是一笔小数目。
  用更直观的数据来表示,他们每天卖出10万份的时候,都能够形成自给自足。
  这凭空培加了50%,哪怕从其中削出来一些,往各个部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上,多添一些。
  那他们这些人的工资,也是能够上涨一点的。
  众所周知,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