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抹脸,翻身爬起,就往家跑。
王永珠这才定下心来,跟老刘大夫商量:“刘大夫,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大哥伤势太重,送去镇上的路上,又怕出什么差错,能不能烦请您跟在旁边,一起护送到镇上的杏林馆去?您放心,出诊费我们给!”
王老柱此刻终于从听说大儿子不行了,到看到大儿子昏迷不醒的恐慌中彻底的清醒,也上前来,好声好气的求大夫帮忙。
老刘大夫难得看到受到这么重的伤,家人还不放弃的,倒是对王家人有了一份好感,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然后才问王永珠:“我跟着去倒不要紧,只是这一路,你如何搬动你大哥去?”
王永珠扭头看看四周,看热闹的村里人中看到两个比较熟悉的面孔,是李家的兄弟俩。
两人也是知道消息后赶来的,看到王永珠似乎在找人,忙挤上前:“王家妹子,可是有什么要帮忙的,说一声就行。”
王永珠也不客气,直接开口要求:“李家两位大哥,今天还要麻烦你们俩,能不能找几个力气大的大哥,帮忙抬着我大哥去镇上,要手脚轻快有力气的,我大哥受伤太重,不能颠簸,只能用架子抬着去了。不管我大哥能不能治好,这个大恩,我们王家永远记得!必有重谢!还恳请两位大哥费心了!”
第九十四章 现在只有这个,你别嫌弃!
上辈子学霸的冷静和理智此刻全部在线,王永珠无比清醒的知道,此刻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才有可能保住大哥的命,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
杨家铺村她不熟,若是王永平在,直接找他倒是可以,不过李家兄弟跟自家四哥关系好,托付他们也是一样的。
这将人抬到镇上去,路程远,要费力气,自己不会挑,李家兄弟会就好了!
又怕李家兄弟和其他人有顾虑,她提前先说清楚,不管治不治得好,他们王家都领情,还会给谢礼。
李家兄弟对视一眼,发现王家这个妹子,还真是不得了,这一番话说出来,什么都考虑到了。
还有啥说的,不过,只有一个问题,她说的话,在王家算数吗?自己俩兄弟因为王家四哥,相信王家的为人,可别人不一定啊。
于是看向王家的当家人,王老柱。
王老柱在后面听明白了,立刻站了出来:“我家闺女的话,就是我王老柱的话!竹竿,竹根,还要劳你们兄弟俩费心了!今天帮忙的各位,这份情我王老柱记在心里,绝对不会亏待了各位!”
这就没问题了!
不等李家兄弟去找人,旁边看热闹的,就有好几个热心的汉子站了出来。
王永富为人老实,在隔壁村里名声口碑都还好,很多汉子都跟他关系挺不错,见平日里那么精神的一个人,如今躺在那里等死。
大家的心又不是铁打的,只费一把子力气,如果能救回来,也是积德的事情。
李家兄弟在里面挑了十来个有力气的汉子,问王永珠:“王家妹子,加上我们兄弟有十个,够不够?”
王永珠估算了一下路程,估摸着也够了,何况还有自家四哥呢,人太多,反而会耽误事。
因此点点头:“够了!谢谢各位大哥了!”
王老柱也忙忙的道谢,还把留在身边的金罐给抓过来,让他给挑出来的汉子磕头道谢!
就这一会的功夫,王永平风一般的扛着刚绑好的架子床跑了过来,两根结实的竹竿上垫了厚厚两床棉被。
四个角被绑得死死的,顺着竹竿,还被简单的用缝被子的线给固定了,王永珠用手压了压,十分的牢固。
后面的金斗和金壶拎着一个包袱皮,身上还挂着两个大大的竹筒,一路小跑到王永珠面前:“老姑,这是三婶子刚烙好的饼,让带着路上吃。”
打开包袱皮,里面是用荞麦面和高粱面糊烙的饼,还撒了一层葱花,散发着热气,闻着就喷喷香。
王永珠示意金斗和金壶将饼分给方才站出来的十来个汉子:“把饼快拿去让你的那些叔叔们先垫垫肚子,一会要抬着你爹走几十里山路,不填饱肚子可不行。”
金斗和金壶还算聪明,立刻将饼递给那些汉子,嘴里还不停的道谢。
大家也不推辞,毕竟抬着人跑几十里山路是力气活,肚子里没货确实耽误事。
江氏的手艺不错,这饼烙得外焦里软,还放了葱花,实打实的料足,一张饼有锅盖那么大,成年汉子吃一张也差不多了。
王永珠将王永平拉到一边,小声的嘱咐了几句,王永平点点头,也不说话,只拿过一张饼,大口的咀嚼起来,他得吃饱,吃饱了才有力气送大哥去镇上看大夫!
王永珠将事情安排妥当了,环顾一下四周,看到宋重锦靠在墙边站着,正眼神复杂的看着自己。
她一愣,想起金斗说的,大哥能被送到这里,多亏了他帮着四哥把石头搬开,把人抬过来,不管以前有什么恩怨,此刻都该跟人说声谢谢。
看看金斗包袱皮里的饼还剩下几张,忙拿过两张,一张送到老刘大夫面前:“大夫,您也先垫垫肚子,一会还要麻烦您多费心了!”
礼多人不怪,路上大哥的生命还要靠着老刘大夫来维持,自然不能小气,一张饼而已,能让老刘大夫心里稍微舒服高兴点就值得了。
果然老刘大夫露出满意之色来,王家丫头不错,会做人,懂眉眼高低!如今庄户人家的日子不好过,都是饥一顿饱一顿。
尤其是当大夫的,家户人家日子不好过,舍得看病的自然少,他年岁也大了,做不得农活,只靠着卖草药和给人看病过活,实在艰难。
因此看到这用料足的饼子,也没舍得拒绝,接了过来。
心里倒是决定,一会把那舍不得用的药给伤者用上,怎么也要保住一条命到镇上去。
王永珠倒不知道老刘大夫心里的活动。
拿着剩下的一张饼走到宋重锦面前,往前一递:“今天的事情,多谢你了!还没吃午饭吧,现在只有这个,你别嫌弃!等我大哥好了,改日,请你到我家吃饭,好好谢谢你!”
宋重锦低垂了眉眼,看着王永珠手中的还散发着热气的饼,她的手还是胖乎乎的,好像一个喧软的馒头,手指虽然粗些,却肉嘟嘟的不见骨头,手背上几个软软的肉窝窝。
那饼似乎有些烫,让她的指尖微微的发红……
“大家乡里乡亲,应该的!”宋重锦低低的说了一句,接过了那张饼。
饼果然很烫,烫得他手指不自在的缩了一下,掩饰得低头去啃饼。
王永珠看宋重锦吃饼的样子也跟别的人不一样,虽然也很快,却一点不显得粗鲁。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王永珠看得不自在,多咬了几口才吞下去,结果被噎到了,脖子涨得通红。
王永珠忙让金斗把竹筒拿过来,递给了宋重锦。
宋重锦连灌了好几口,才咽了下去。
想把竹筒还回去,扭头,王永珠已经蹲在王永富身边,正在和王永平和王老柱说些什么。
犹豫了一下,宋重锦刚准备走过去。
张婆子和林氏已经前后脚的赶到了。
张婆子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鼓鼓囊囊的,塞到了王老柱的怀里。
林氏脸也没洗,头发也没梳,就连手里拿着的包袱,也都胡乱的裹着。
一双眼睛只眼巴巴的看着躺在地上的王永富。
老刘大夫趁着功夫,给王永富又扎了几针,还给他灌下去了一碗药:“好了,不能再耽搁了。”
第九十五章 闺女第一,银子第二
汉子们忙忙的将饼吞下去,在老刘大夫的指挥下,小心的将王永富从地上,移到了架子上。
王永富除了呻吟了两声,倒没有别的症状,老刘大夫又找出绳子,将王永富固定在架子上,然后挥挥手:“走吧!”
李家兄弟立刻就上前,蹲下,旁边两个汉子将架子抬起放在他们的肩上,两人再起身,抬起就往镇上赶,王老柱和老刘大夫一左一右的护在旁边,随时照看。
林氏跟在后面,一边流泪一路小跑。
其余的汉子也自然跟上,等着李家兄弟力竭后好接替上去。
王永珠拉着王永平交代:“你记好今天帮忙的人都有谁,去了镇上大哥的伤最重要,别的都不要管,不管大夫说要什么药材,要多少银子,先答应着,知道吗?”
王永平连连点头。
“我跟娘今天先回去安排下家里的事情,明天一早我们也去镇上,快去吧!爹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一切都指望你了!”
王永平看着小妹镇定的脸,还有有条不紊的交代,顿时发慌的心也慢慢的定下来。
现在,这个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就指靠着他了!他是个男人,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小妹一个女人来出头!
“放心吧!我走了!”王永平拍拍王永珠的肩膀,转身大步的追了上去。
金斗和金壶和金罐早就趁着大人忙乱不注意,夹在队伍里跟着去了。
王永珠和张婆子跟在后面送出去,就看到一行人速度很快的消失在了山路的尽头。
母女俩扶着慢慢的往家走,出了杨家铺,走出老远,才感觉到后面似乎一直有人跟着。
回头一看,宋重锦还拿着自己的竹筒不紧不慢的跟在后面。
见王永珠回头,才加快脚步上前,将竹筒塞给了王永珠,三两步就窜到了前面,飞快的走了。
要是以往,张婆子肯定要说两句,可此刻她没心情。
既担心老大的伤,又心疼那给出去的银子!
只回头往山路那边看了看,“闺女啊,你说你大哥能治好吗?这镇上看病得多少钱啊!造孽啊!你爹都说了,不让他们去挖山药,非要听林杏花那个扫把星娘们的话,把你爹的话当耳旁风!现在好了,摔成那样了,八成是不行了,这以后可咋办啊?剩下我们这老的老,小的小!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当初我就说不同意娶林杏花这个扫把星,都是你那死去的奶,硬要塞给你大哥!这个杀千刀的老婆子,都是她害了你大哥啊!还有我那银子啊,那是老四娶媳妇的钱,还有你的嫁妆钱啊!这要是能看好也就算了,将来让老大挣钱还,可要是看不好,都要打水漂啊!”
王永珠很无语,都这个时候了,人命关天,您老人家还惦记啥银子啊?
只不好开口劝,要知道,在张婆子心里,闺女第一,银子第二,怎么能不心痛啊?
更何况,王永富这个伤势,在科技发达的自己来的那个时代,都是很棘手的,万一伤到神经,就是瘫痪截肢的后果。
不要说这个医药更落后的时代了!
只是,这话不能跟张婆子说,不然,只怕张婆子会更后悔。
因此只能使出忽悠大法和哄人大法来:“娘,那老刘大夫不是说了镇上的马大夫治疗这个有一手吗?说不定大哥吉人天相,能治好呢!只要大哥能治好,银子将来还能赚回来啊!再说了,我现在不是在学绣花吗?等我学会了,我就绣花挣钱养您跟爹!您就放心好了,我肯定能养活你跟爹的,到时候天天给你们买肉吃,给你们买绸缎的衣服穿,有钱了还给你买两个丫头伺候你们,好不好?”
“又胡说!你将来不得嫁人?哪里有出嫁的闺女还养着自家爹娘的?娘只要你好好的就好,嫁个好男人,将来小日子过得红火,娘就知足了!养爹娘这种事情,从古至今都是儿子的事,你那几个哥哥是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