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锦鲤小村花-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菱双其实很能理解江玉的感受,这会儿乡下的旱厕确实让人一言难尽,不过他们建的这个旱厕已经很好了,至少是用砖瓦砌出来的,不像左右邻居家,就是地里埋一口大缸,上面铺两块厚木板。
第二天上午,许菱双还在上课,县城来了一个男同志,告诉她江家姐弟会在周日早上把人送到村子来。
为了这个特殊病人的到来,许菱双跟吴子华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到了礼拜天早上,她一大早就爬起来,简单吃了一点早饭,就在院子里等着。
到了九点多,一辆民用小卡车开了过来,车斗上被篷子遮住了,江凯从车斗跳下来,然后打开车板,接着又跳下来一个男青年,两个人拿了一个担架,从车上的被褥里抬下来一个人。
他整个人都被薄被子盖住了,脸也被遮住了一半,但还是能看出他面容消瘦、皮肤惨白。
许菱双赶紧指着秦安康家的方向说:“在这边,跟我走。”
副驾驶座上也下来了一个短发女青年,她背着一个大背包,步履匆匆的跟了上去。
担架上的人被安置在了西屋的小竹床上,许菱双洗干净双手戴上手套走进去,看一眼床上的人,登时一愣——怎么这么年轻?
之前,江凯跟江玉都说病人是他们的小叔叔,所以许菱双一直默认这是一个中年人,再年轻也不可能低于四十岁,可现在躺在那里的人看上去跟江凯年纪相仿,说不定比他还小。
而且他的相貌非常优秀,哪怕现在瘦的脱了形,也是一个非常英俊的青年。
“小叔叔,这位就是许老师,旁边这位就是吴医生。”江凯的语气非常温和有礼,显然对这个病人极为尊重。
“吴医生,许老师,今天要麻烦你们了。”病人虽然看上去一脸不耐,但还算懂礼貌。
“哦,许老师,这位就是我小叔叔,他姓董。”江凯又介绍道。
吴子华拄着拐杖在床边坐下,由他先给病人看诊,又例行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所以许菱双确实没猜错,这个小叔叔跟江凯是同龄人,都才二十五岁。
过了一会儿,吴子华走到一边,低声对许菱双说:“触诊没有看出有什么问题,但他的脉象非常不好,所以体内一定有病灶。你在这方面比我敏锐,你过去看看。”
“是,老师你先坐下歇着吧。”许菱双把吴子华安置好,才走到竹床边。
小叔叔的脸色看上去更加难看了,他见到许菱双走过来,甚至故意道:“江凯,你又说这里有名医,可是看了这么半天,还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吗?省城的马主任都查不出我的腰到底怎么了,这种乡下地方的草头郎中又能知道什么?而且这个什么老师,不是个教小学二年级的吗?她也能给人治病?”
江凯尴尬极了,赶紧一脸抱歉的跟许菱双说对不起。
许菱双倒是很平静的说道:“能不能治,也要看你的腰部到底怎么了。好了,请这位董同志暂时不要说话,我来给你看看。”
董同志不高兴的看着许菱双,又狠狠瞪了一眼江凯。
许菱双给人看病的时候也是按照吴子华的顺序,望闻问切,一个都不少,等到最后,她才掀开被子的一角,进行触诊。
这个小叔叔确实瘦的厉害,趴在那里简直是瘦骨嶙峋了,而且身上还有不少自己掐出来的瘀痕,可见他发作起来的时候极难忍受。
不过从这种地方也能看出董同志其实个忍耐力很强的人,他都把自己身上掐成这样了,但江凯他们却说他很少呼痛。
屋子里光线很好,不过许菱双还是拿了一个手电筒,让江凯在一旁照着董同志的腰部。
这是为了以防万一,她现在使用异能查看病灶其实已经不会泛出荧光了,但她在这方面比较谨慎,所以有人旁观的时候,她就会让别人打起手电筒,万一荧光再次出现,旁人也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
异能顺着董同志最疼的地方探了下去,很快,许菱双就收回异能,然后说:“可以了。”
江凯赶紧把董同志翻过来躺好,又给他盖好被子。
“许老师,我小叔叔到底怎么样了?你能看出什么吗?”江凯很认真的问道。
许菱双说:“看出来了。”
董同志正打算冷嘲热讽,一听许菱双说看出来了,登时一愣,讽刺的话就在嘴里憋住了。
江凯大喜:“我小叔叔的腰到底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会疼成那样?而且现在连动都动不了了。”
许菱双说:“董同志啊,你的腰以前是不是摔过?还很严重?”
“是,一年半前我在拉练的时候为了救人,摔过一次,骨折了,但是我早就养好了,早就行动自如了。”董同志道。
“你其实并没有养好,在你受伤的部位,你的两截脊椎骨中间现在是空的,也就是根本没有长好。而你以为伤已经好了,是不是就继续恢复训练,该跑就跑,该跳就跳,甚至还会负重几公里什么的?”许菱双慢慢道。
江凯赶紧说:“是啊,我小叔叔平常训练比我还凶,他带的都是精锐部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现在怎么办?能治吗?”
许菱双还没说话,董同志就一脸狐疑的盯着她,抢先说:“这位许老师,你真的不是在开玩笑吗?隔着皮肉,你能确定我的骨头中间是空的?你这样随便说说,就叫给人看病了?我之前可是在军区医院照过X光的,那都没照出问题,你摸一下就知道了?”
许菱双很想说,她的手摸一下,可比现阶段省里的X光检查管用多了,毕竟不是后世,仪器并不先进,很多病变不能被全部检查到,但她的异能探过却能感知的清清楚楚。
“我确实摸一下就知道了。”许菱双淡定道:“你要是不信,可以再换个角度找别的方位重新做X光检查,说不定就可以看到了。我的建议是用这个姿势去照,拍出来的可能性大一点。不过我看你的身体,这段时间已经做过好几次X光了,不建议你短期内再做。毕竟,你现在的身体真的非常虚弱。”
董同志看了一眼江凯,道:“你告诉她我做了几次检查了?”
“我没有,我没有!”江凯赶紧摆摆手道:“小叔叔,我根本不知道你做过几次检查啊。”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董同志一脸狐疑。
许菱双说:“我看出来的,这是我的本能,我说了你也不懂。”
董同志的脸色稍微变了变,他看向许菱双,低声说:“你说的头头是道,那我问你,你有法子可以治吗?”
“我有。”许菱双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现在变形的骨头掰正了,然后用东西固定住你的上半身,让你不能乱动乱跑,之后用中药内服外敷,多补钙,让骨头自己长好,慢慢恢复原状,就可以了。”
江凯听的有些头大:“许老师,把变形的骨头掰正?那里可是脊椎啊,能随便掰吗?”
“当然不能随便掰,得按照吴家祖传的手法,一个疗程慢慢将它掰正,期间还要配合针灸。”许菱双说。
董同志见她说的笃定,双眼微微有了一些神采,他说:“那位吴医生,你是怎么看的呢?你赞同你学生的看法吗?”
吴子华在角落里说:“菱双看诊至今,无一出错,我相信她的实力。再说这个治疗方法对你没有坏处,就算试一下也无妨的。”
“那许老师,一个疗程要多久?”
“掰正骨头的一个疗程只要一礼拜,不过后续治疗还是比较长的。而且还有一点,因为我不能去外地,所以你如果找我治疗,只能待在这里治。”许菱双说:“总之你考虑一下吧,如果不想在这里治,你可以回城让骨科那位马主任开刀帮你复原。之后也是一样让骨头慢慢长好,总之,不管是哪一种治疗方法,时间都会很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
“小叔叔,怎么办?”江凯蹲在竹床边,有些发愁的看着董同志:“你要是待在这里,家那边可能不会放心的。”
董同志只思考了一分钟,就说:“我不想开刀,这种位置开刀的风险会更大,我就留在这里治疗。就像吴医生说的,试试也无妨。反正我都看了那么多医生、吃了那么多药了,也不在乎多这一次。让小冰跟桃子留下来照顾我,等我治好了再回去。”
腰部的问题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这几个月,他眼看着自己越来越虚弱,其实对于治好这件事几乎不抱希望了。
可是忽然被江凯拉来了这个乡下地方,见了一老一少看着不怎么靠谱的两个土郎中,对方倒好像长了透视眼一般,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
董同志的心里其实还有一部分疑惑的,但他现在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只想着试一下。
江凯点点头,站起来说:“许老师,那就让我小叔叔留在这里治疗吧。不过,他要住在哪里?这里还有地方住吗?他们一共三个人,还有一个是女同志……”
一直站在屋子角落的那一对年轻男女立刻说:“我们随便有个地方打地铺就可以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给五哥治疗。”
秦安康这里确实住不下这么多人了,而且吴子华的身体越来越差,许菱双也不希望外人在这里打扰他。
她想了想,说:“我家倒是有空房间,让董同志跟那个男同志住客房,这位女同志可以在书房支个竹床,你们可以先去我家的客房和书房看一眼,缺什么东西你们自己补上,其他的我就不管了。”
刚好他们有一个自带的女同志,这样大家住在一起也不会有人说许菱双的闲话。
董同志立刻说:“小冰,桃子,你们跟许老师去她家看看,缺什么东西写一张纸条给江凯,让他立刻开车回去搬过来,不要耽误时间。”
“是。”小冰跟桃子马上就走到许菱双的面前,请她带他们回去看房间。
许菱双就带着人回到自己家,小冰跟桃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俩人把整个院子的里里外外全部看了一遍,桃子一边看一边拿出一个硬皮本在上面不停的写写画画。
等到看完一圈走出去,桃子的本子已经写满了两大张纸,回到秦安康家,桃子就把两张纸撕下来交给董同志过目。
董同志看了一遍,点头道:“可以,没什么缺漏了,江凯,你去我家搬东西吧。顺便找我妈多拿些钱过来,我们三个住在这里,加上诊疗费,应该会花不少钱。”
江凯说:“许老师,费用要怎么算?”
许菱双说:“住在我家的费用就按你们省城最大的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费用去算,具体是多少,你们写张详细的单子,到最后计算好天数给我就行了。至于伙食费,我家的灶屋随便你们用,我家的柴火是买的,你们也可以在村里买。至于粮食你们可以自己带,我爱人的自行车就在院子里,你们可以每天骑车去镇上买菜。至于其他的药费什么的,那就按你吃用多少来算,我们这里都是老价钱,肯定不会多收你钱的。我暂时能想到的费用就是这么多了,后面如果有缺漏,咱们再补上就行了。”
董同志说:“你一个医生,对收钱倒是很积极。”
“收钱这种事为什么不能积极?我这是给你治病,又不是做善事,你想不花钱治病,去找别人好了。”许菱双轻哼一声。
江凯赶紧说:“许老师,我小叔叔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嘴巴有点儿欠……”
“恩,我发现了。”许菱双说:“好了,事不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