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第7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会是最后一批。
第135章 叛乱
万历十一年,六月初三,普利城深夜。
刚成婚三日的大明商人耿七与两名水手在明商会馆围楼四百步外的阴暗街巷被多人刺杀,惨叫声惊动街头职守的五名牧野兵,随即对杀手进行追捕。
追击中两名牧野兵分别被弓弩射杀,另有杀手以手枪远距离打放并未打准,声响惊动明商会馆与隔着三条街的牧野镇大营,旋即全城大警。
死者耿七是个商人,在常胜有烧制玻璃的作坊店铺,这次随军至普利一面为押送军资、此外也是寻找市场,刚刚在普利城内买了地段极好的铺面,售卖船上的玻璃器物。
玻璃在大明是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大,因为有烧琉璃的底子,技术发展尤其快,轻易打破威尼斯对欧洲玻璃技术的封锁,但由于玻璃在大明并不新奇,且有强力竞争对手——大明最大的玻璃销售商是北洋研究院,因成本低制造简单,把价格压得很低。
所以普通商人要想靠这个赚钱,还是得出海,亚洲同样有东洋压制市场,过去耿七主要售卖的地方是南洋的吕宋、婆罗洲诸国,这次正逢曹道长为东洋军府开了新地图,便接押送军资的机会来走一走商路。
大明的商人水手皮肤白还讲卫生干净,别管有钱没钱在普利百姓看来都很富有,尤其在对付女人这方面,他们能轻易拿出贵族小姐都没得用的胭脂水粉送人,出手大方富有教养,深得夷人好感。
这些人不乏有似任平之辈,处处留情,但耿七是个靠谱的人,诚心实意的在普利县与一呢绒商人的女儿定情,派媒人携礼上门,把岳父高兴的合不拢嘴,明媒正娶了个番妇,引人嘲笑他都不在乎。
结果他的妻子有另一个追求者,同样为商人之子,早年试图在修道院学习但没成为修士,于成婚当日上门要与耿七决斗。
大明不但没这传统,大喜日子来拆台还是一种极大的冒犯,当日宾客中有几名北洋的小旗官与其部下,当即将其捆绑撵出,一顿痛打。
这种恶心人的事打一顿算轻的了,要是在他们东南老家,几个村子几姓人弄不好要大规模械斗引发血仇。
世上不论哪个地方的人都有各自的忌讳,如果足够文明,会有入乡随俗,若是不够文明,则会大打出手。
事实上更多时候谁的忌讳说了算,要看谁的道理硬。
在此时所谓的普州,人们的认知是有差别的,普利县百姓认为普利是他们的,大明人则认为普利是大明的。
这种纷争发生的太多,年轻人心里难免有气。
于是在一个饮酒后的夜里,就出现了这桩血案。
这本该是一场私人恩怨——如果没人被吓到的话。
当天夜里,那名追求者被捉,另有杀手被弩箭射伤后逃走,消息被报告至应明处,普州参将当即下令紧闭城门封锁河道,挨家挨户搜查罪犯。
杀人、杀的还是大明人,这是一场很严重的血案。
死了牧野来的军人,还使用好几种兵器,事情就更大了。
当天夜里让应明去想,他是想不到事情还能坏到哪儿去的。
但紧跟着城内传出的枪声改变他这一想法。
城西有个街坊被曹长青取名为新安坊,两名甲长率五十名牧野兵于街上举火挨家挨户搜寻杀手踪迹,街左的甲长遇到一户宅院主人开门较晚,正提高警惕之时,街右的甲长部下突然被另外一户院墙上数人以长弓射击。
紧跟着前面的宅院也有人冲出来与他们格斗,旋即陷入街巷混战。
“后来有夷人于街上叫嚷,多人持刀奔出喊杀,我等见势不妙,只得退守借口设防以待援军。”
听着牧野兵甲长在街口报告,随两名北洋骑兵小旗前来支援的魏进忠勒住马缰皱起眉头,探手问道:“他们可有火器?”
甲长如实报道:“有几支短铳,不多,很多弓箭。”
魏进忠抬头看着悬于天上的毛月亮叹出口气:“合着已经不是死一俩人儿的事了,会馆外头一声响,什么妖魔鬼怪都炸出来了,城里有人想造反。”
“别慌,他们在院墙内易守难攻,暂且封锁,将军正开两位总兵官的武库,等手雷运过来就反攻。”
城东住的都是大明人,明商会馆与牧野一镇的老三营都在那边,倒是安宁,但城西就不一样了。
单单跟巡逻牧野兵打起来的就两条街,魏进忠过来时还在教堂收缴到上千支箭,几个铁匠家里找到一份四十支火枪的订单表与两支即将做好的火枪。
下订单的是普利主教。
现在这位主教已被改信龙虎道君不到仨月的原天主教修士老乔带人抓住,老乔是他改信之日在龙虎道君画像前给自己起的汉名,姓老名乔,就叫老乔。
正如魏进忠所言,会馆外头一声响,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其实又忠又贤的魏四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几天他就觉得城里气氛不好。
他经常在街上跑的,虽然应明派他去照顾曹长青,但老道士闲不住,眼看着琢磨出个新玩意儿,却受困于屁股和胳膊腿上的伤不能运动,便将新发现一一讲给魏进忠,美其名曰传授武艺。
魏四爷是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谁有功夫学这破武艺呀,有这空去妓院睡会不好么?
但没办法,这是将军应明给他的工作,姑且耐着性子听,老道给他讲那些玄乎其玄的东西是一点没听进去,但关键的地方被他记住了——硝石精、酒精与银碰在一起会爆炸。
这几天老道士还专门让他去衙门阁楼取了些物件,搬着老道士去伤兵营外边指导他做雷银,这种动不动会爆炸的东西被老道士起名叫雷银。
一次只做一点点,即使炸了也就听个响声发个光,而且还省钱。
基本上次次都炸,即使做好没炸,接下来一个时辰内也会因不知名原因炸开,但至少魏四多次实验让老道士对它创造出来的东西更加了解,他们已经可以先做出硝银,再用硝银与酒精合雷银。
顾名思义,像炸雷一样的银子。
也正是从街上跑的机会,让他提前感受到城里有人对他们有敌意,不过当时在魏四眼中并未把那些街上若有若无的眼神当作敌意。
现在他能确定了,城里头就是有人要造反。
第136章 可怕
其实要说起来应明真该感谢刺死耿七的凶手。
当天夜里全城警戒的结果让应明越接收报告越心惊。
一场正在酝酿中的反叛,因牧野兵半夜在街上搜寻凶手,让意图参与反叛的人以为有同党走漏风声,沉不住气先自己跳了出来。
这些人已经串联起来,家里几乎都有一张甚至更多的弓,城外战役结束让明军普遍松懈,由于治理瘟疫后人们倾向独立与对贵族的报复,让明军对城内百姓几乎没有防范。
但显然战役结束后从城外回到城里的人并未死心,他们着手拉拢百姓,订做兵器,并意图躲在暗处,等明军松懈疲敝之时发起攻击。
城内的战事,最可怕的就在于敌在暗而我在明。
一旦他们冒出头来,就不再可怕了。
所幸即使两个总兵率领舰队离开,城内依然有李禹西招募的牧野兵,他们兵力充足,还从先前战役的战利中得到许多甲胄,尽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至少当时内心是警惕的。
只不过他们警惕的是一个杀手,而非整条街的人。
但只要有警惕心,以军阵斗些个散兵游勇,纵然不能攻进院落,也能全身而退封锁街道。
被老乔抓住押送应明的主教万念俱灰,直接放弃抵抗承认他就是这次叛乱的主谋,但其对党羽的招供并不顺畅,这是能让人理解的。
正好比大明人对普利百姓立场不同的鄙视心态,你不战而降我很难看得起你,你反抗到底我敬重你却必须送你一刀。
能理解,应明能理解主教不希望跟他一同计划叛乱的人被揪出来,但能理解并不意味着能接受。
起先是新安坊,两个甲长及麾下士兵遭遇伏击不敌撤出街道;而后是永宁坊,四人负弓持弓奔逃被一名甲长率部截击,引发坊民大乱;最后是永和坊,搜查一间屋子时刚开门主人以手枪射击甲长,而后屋内两人及隔壁仆从俱携弓射击,另有坊民持弓帮助卫兵展开乱战。
当永和坊、永宁坊战事初定,更有周遭两个坊民在巡逻的牧野兵去增援新安坊时持弓相随,而后突然倒戈。
最终反叛者向新安坊汇聚,牧野军也向新安坊汇聚,更多兵力则在应明的调配下如同铺地毯般扫过所有街坊加以驻防,命令坊民不得出入,收缴全城弓刀。
由于新安坊有大量近十年来商人发迹后盖起的小楼,多为石质建筑,商人富贵后大多数都修有仓库、院墙,让这里成为反叛者最容易据守的地方,他们在向外冲了几次冲不出去后索性一条心地据守下去,以为能守护到天荒地老。
但这一局势在应明麾下北洋旗军加入后很快扭转。
他们手上有两个总兵官所率东洋军府正规军的部分军械,这批军械被总兵留在城内武库,以防舰队离开后出现突发状况。
总兵想的突发状况是指情报中伦敦王室命令下集结的陆军向普利城攻过来,那些物资能帮助应明守城——没人能想到城里百姓会造反,在东洋旗军两个千户部驻军普利时,没人会这么想。
俩总兵官没走的时候城里明军比百姓还多,根本不会有人造反。
就连他们来之前牧野军都能给城里带来足够的震慑,哪怕有人想造反也得偷偷的筹谋、计划,至少不会直接跳出来。
甚至就连这次,如果不是他们被明军搜城所震慑,也不会傻乎乎的跳出来。
造反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成功,这种情况下跳反就是自杀。
就连那些躲在新安坊的叛军看着牧野兵把整条街围得水泄不通,火把映照下街口亮如白昼,叫嚣的语气都没那么猖狂了,甚至派人谈判,说是只要明军答应放他们走,他们愿意现在出城。
这根本不可能被接受,因为应明派人运了两车手雷过来。
魏四不是第一次见到手雷,但这确实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手雷,两架马车上四十八个小木箱被摆成双层,打开木箱里面摆着挂在帆布带上五颗椭圆形带木柄插引线的小手雷。
这东西对魏四来说极为新奇,他看着下马骑兵们熟练地打开木箱,各自提起帆布带挂上腰间携行皮带的铜扣上,掏出火机找上牧野兵甲长,短暂吩咐任务组成军阵,进入队形当中。
牧野兵缺少使用这类兵器的经验,但他们的苗兵军阵在冷兵器搏杀中很占优势,远近皆宜还有盾手保护,北洋骑兵看重的就是盾手保护,尽管对他们的铠甲来说弓箭其实很难对他们造成致命伤害,可毕竟太近了。
万一这些人里面有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弓手呢?
牧野军阵一进入街道,立即遭受来自两侧的弓手射击,不过在盾牌的防护下只能听见一片哚哚的声音,随后步兵推进到院墙下,两侧被妥善保护的北洋军训练有素,他们的动作都几乎一样,掏出手雷以火机引燃,稍顿数息向窗户、院子丢了过去。
刹那间魏四看得清楚,右侧没有院子的三层小楼,底层发生一声爆炸,火光将窗子照得极为明亮,转而只剩硝烟与屋内传出的惨叫,紧跟着北洋军一声令下,甲长率刀盾手强撞大门、余者提手弩短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