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陈沐是作战单位,不是作战个体,个体是陈小旗时期的邵廷达、付元、石岐等人。
如果说白元洁对战争的情况知道的是百分之二十,那么到陈沐这有可能是百分之五,甚至是百分之一、二,这要视白百户的心情与想法而定。
那么作为作战个,也就是旗军所知道的,则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还有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这个数字可能包含他们该知道的,也可能包含他们不该知道的。
有时候旗军知道一些消息是好事,对战斗力有提升;而有些时候有些事所有人都知道则对战争没有好处。
更何况,一个旧制千户所军官百余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性、选择、作为、好恶,人多嘴杂,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瞎说、说了部下瞎听、瞎听之后瞎传,都是有可能的。
而在东洋军府,军官知道的事与旗军知道的事分别由‘军府衙门对各部总兵官、总兵官对指挥使、指挥使对千户’、‘军府衙门对宣讲司主官、总宣讲对卫宣讲官、卫宣讲官对千百户宣讲官最终直达各小旗宣讲官对旗军’这两套系统下达。
战前的消息到各部千户这就断了,依照军法他们不能向下级军官泄漏军情,千户部的战前动员、解读情报、鼓舞士气及煽动由千户宣讲官负责,在与千户对照沟通无误后由下级宣讲告知每一名军士。
在时代限制下,最大程度减少军中散播谣言的可能,统一口径……也统一了思想。
这套系统应用在骑兵小旗官应明身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史小楼回到常胜后的第三天,驻扎在常胜的骑兵千户下令训练急行军,麾下六个骑兵百户、两个骑工百户、一个骑炮百户收到命令的半个时辰里将散布常胜周围执行不同任务、训练的旗军召集起来进入作战状态,带上行军辎重向新西班牙东海岸的韦港前进。
跟他们一起出动的还有另外一个步兵千户、一个炮兵千户,目的地都是韦港。
还有几支部队分别向南北调动,整个常胜进入大练兵。
他们以三日行军三百二十里的急行军速度向东推进,在行军休息的间歇里,骑兵小旗下的宣讲官把史小楼在英格兰交涉的所见所闻大致告知旗军。
中心思想是奇耻大辱,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包藏祸心;接下来他们要一改先前略有松懈的状态努力训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战争。
去往韦港的路很远,但他们仅用了八天便抵达,应明觉得自己快要被马背把脑浆子颠散,根本没机会思考。
但总有人能。
抵达韦港后两日休息时间,三名千户宣讲聚首,路上他们汇总了那些尚有余力思考的旗军的问题,各自召集麾下百户宣讲,将所有问题一一解答后由各小旗宣讲抄录,在休息结束后的路上为旗军答疑解惑。
应明憋了个问题:“英夷来常胜请求贸易,大帅拒绝了;大帅派人去英格兰贸易,英夷也拒绝了,这不算包藏祸心吧?”
显然之前也有别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宣讲官准备充分,答道:“倘若如此自是不算,但夷人并非仅是如此,大帅提出的条件与他们向我们的请求一模一样,只是将两国位置对调,夷人要我们开阜、照顾其商贾等等等;大帅要他们开阜、照顾大明商贾等等。”
“他们拒绝并非为报复大帅拒绝,而是其议会,议会和朝会差不多,他们最终议定认为这对他们有害,才拒绝;他们先前把这种有害的提议呈送大明,这自然是包藏祸心。”
应明带着这个答案一路颠儿回常胜,捂着屁股把爬墙头的培根从牢房放出来。
当时他就觉得培根可能会死。
在这个东洋军府筹备战争的节骨眼上,整个亚洲只有他一个人来自英格兰,这意味着什么?
史小楼从欧洲回来就把他辞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过去他是史小楼的一项投资,但现在他对史小楼没用了。
应明觉得自己没有史小楼聪明,也不会比史小楼更见多识广、更接近东洋军府拥有开战权的大帅。
开战,在史小楼的这个反应下……几乎板上钉钉。
宣讲官们没有做多余的煽动,旗军已经明白倘若开战,将会一次以惩罚为目的的战争,惩罚他们的坏心眼儿。
应明只觉得有点可笑,德雷克与培根这俩人过来,很欠揍呀。
你们提出的要求,我不同意,并向你提出同样的要求,你拒绝了,说这个要求很坏——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很蠢。
别说这种谈条件铁定的是不平等的,就算是平等的。
问问西班牙,敢不敢跟大明谈平等?
不过应明没时间再考虑这些问题了。
很快,东洋军府将一批去年制作的羊毛呢料冬装军服分拨至他直属的千户麾下,只有不到五百套,但应明所属的骑兵百户部全员都有。
紧跟着消息才从宣讲官口中传进他耳朵里,去年由巴拿马启程的舰队同军府常吉先生已抵达巴拿马东海岸,他知道这个消息时大明艾兰王的复国军已经向韦港开拔了。
紧随其后,他们的调令便发了下来——先锋军四个百户部,随艾兰复国军至韦港驻扎,准备登船。
第321章 冲突
应明跟大部队带着战马经过短暂适航抵达海洋对面的岛屿时,哈瓦那差一点变成红色的。
驻军此地的士兵隶属于西班牙西印度军团,大多数为老兵后代,从幅员辽阔的新西班牙退上西印度群岛防备海盗。
朱晓恩麾下率领复国军的将领是武德将军、艾兰千户陈玉汉,也是复国军总教官;率领四百余马队的是武略将军、副千户韩金环,他们两个是同乡。
林来海战后,他们都以林满爵后生的身份,以军功入南洋讲武堂,入学的时间晚,进北洋军府时练兵官与统兵官都被师兄们占住,两个人在讲武堂成绩不算出类拔萃、又没有林琥儿那样的好运气,因此相对官职低了些。
他们的船靠近港口时,驻守此地的西班牙士兵似乎想给他们来个下马威,四门射石炮向海中发射出巨大的石弹。
当然,他们的炮口没有对着明军船队。
甚至他们是故意将沉重而巨大的射石炮转向绝对不会击中明船的角度。
但这仍然让率领船队的两名将军非常气愤——通报的公文在五日前杨廷相与阿尔曼萨就派人送到西印度委员会,经过同意后他们才从韦港启程。
这会放炮是什么意思?
两艘六甲舰在短暂的旗语交流后齐齐转向将侧舷炮对准名为‘黑龙’的要塞,舰上炮手百户在得到尽量不伤人命的命令下不约而同地将炮口瞄向高耸的钟楼。
一轮齐射过去钟楼玻璃与尖塔顶被轰塌,但没有死任何人,要塞中只有一头倒霉的马被穿透钟楼玻璃坠落的炮弹砸断了腿。
要塞没再继续还击,桅杆上的瞭望手高喊着他们投降了的消息,在两位千户的望远镜里,他们看见名为黑龙实有白墙的要塞上举起了一面食铁兽旗。
尽管要塞的指挥官随后带着修士与卫兵划着小船过来解释说炮声是个误会,两名将军也没再多生事端,但他们心知肚明守军开炮震慑的原因。
所有西班牙军团只有驻守在这里的守军才有食铁兽旗,他们得到这面旗的原因也让参与过峡谷战役的老兵们心知肚明——靠岸后,韩金环与陈玉汉聚首,他说了句话,引来对方极大的认同。
“贝尔纳尔的兵。”
他们与这些驻守在哈瓦那黑龙要塞的西班牙军团士兵的渊源不仅如此。
实际上这些西班牙士兵大多数在六七年前失去父亲与兄弟,原因是在遥远的林来岛上发生了明西第一次战争,那场仗发生时这两个将军还只是身份低微的营兵军士。
然后这些年轻人加入军队,在贝尔纳尔的率领下向‘阿卡普尔科’进军,明西第二次战争中再一次被杀得大败。
新仇旧恨海了去,非一纸条约便可抹平。
双方动了火炮舰炮,尽管并未造成伤亡,当天哈瓦那总督还是发船去了新西班牙,同时严令随军修士稳定士兵情绪,不要再与明军发生冲突。
四百多名明军骑兵的情绪则根本不需要韩金环费心思,一来他们没受气,二来也都能想开,身边有宣讲官、上头有军法看着,没人愿意和西班牙人闹不愉快。
此时此刻应明的心态能很好地代表旗军骑兵,当顶头的总旗官问他对这次小冲突是怎么想的,他回答道:“能小事化了最好,朝廷有大事要我等去办。”
“实在不行打起来咱也不怕他个手下败将。”
但先锋军能忍住,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忍住,复国军千户陈玉汉这些日子急得便光跳脚……他快弹压不住士兵了。
明军和西班牙之间有一些战争衍生的仇恨,但并不深切,在战争胜利后,没人再把西班牙当作敌人。
但朱晓恩的复国军不一样,他们被明军从种植园中解救、他们被朱晓恩招募至军中,如今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与骄傲与日俱增。
唯独,对害得他们国破家亡的西班牙人,仇恨有增无减。
这种仇恨不经历一场大胜仗很难消弭,哪怕平时不表现出来,但凡有一丁点儿的火星子,就会在人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两位将军进退两难。
“军府的命令,是让我们等候陈将军的消息,并在他的指引下进入法兰西。”
尽管陈玉汉是正千户,但他始终觉得率领四个百户北洋骑兵的韩金环这个副千户更有含金量,“现在的情况,我们应该上船回韦港,西班牙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传来信儿,再在这儿耗着,早晚有人要流血。”
韩金环摊开手道:“回不去,可别忘了,出征前你我跟着艾兰大王一同在军府衙门前立了军令状,此去有进无退,这时候回去?”
他们在等陈九经的消息,史小楼在返航前为法兰西的吉斯公爵引荐了,这个时候告知消息的船应该已在路上了。
他们有可能会在法国停靠,如果事情有变,则会在西班牙停靠,随后朱晓恩率领复国军启程前往爱尔兰,韩金环则伺机而动。
后来的半个月里,尽管所有人都在极力避免冲突,流血事件还是发生在哈瓦那城外靠近港口的淡水井旁。
打水的西班牙士兵在井边与取水的复国军战士相遇,由口角转向辱骂,在听见他们穿着明军兵服却会在言语中蹦出原住民的语言后,西班牙队长拔剑刺死了一名复国军士兵。
在大多数西班牙人的印象中,这片土地上只有明军与他们,其他的不算人。
事情并未到此为止,在西班牙人想象不到的情况下,那几名复国军士兵还手了。
他们的人数比西班牙人少,五个人带了三根扁担,但另外两人却携带了重兵器——扛在肩上的四尺九寸长的无鞘戚家刀。
挥舞长刀的战士冲散砍翻西班牙小队,动手的队长被砍伤后又拽了回来塞进井里。
最终以二死三伤的代价换来五死二伤的骄人成绩。
他们的大王朱晓恩知道这件事后完全不像两名将军急着将所有兵力调回船上打算与哈瓦那黑龙要塞的守军对峙。
晓恩王爷做的第一件事是给他们五个表功,只不过他的信没机会送出去。
因为陈九经的信使来了,信上说法兰西的情况很复杂,但他还有办法,请艾兰王所部随同向导去毕尔巴鄂找他。
第322章 面首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