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海-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侧着身子,胸甲抻着他不能再向陈沐这边偏,风水先生满脸不爽地轻锤胸甲,问道:“依大帅的心性,这次赏格大方,渔民商贾皆有份,邓某倒有别的看法。”
“掺了利,商贾也是忠义;掺了利,大帅也是大方。”
邓子龙再将身子偏回去,微微扬着下巴用稍带睥睨的眼神看向陈沐,并没有侵略性,只是一副‘我看破你了’的模样,慢悠悠道:“大帅大方,还是因为这仗赚了吧?”
“哈哈哈哈!”
陈沐仰头大笑,还是邓子龙懂他,他起身伸起懒腰,两条胳膊振奋地向后摆着,满面藏不住的自得之色,对邓子龙挑挑下巴道:“猜猜,赚多少。”
“三十万?”
邓子龙不确定。
陈沐摇头道:“再往上。”
“三十五万?”
陈沐不想让邓子龙猜了,嗤笑道:“陈某是什么人,岂会因三五十万两白银高兴成这样?我算过,三年之内,三百万两保底,三年之后,倘若战局没有变化,单单安南北,依然能给朝廷带来七十万两收入。”
“花梨、乌木、苏木、红木,百斤一千通宝,别的不说单单苏木,在大明百斤十两;豆蔻、肉桂、沉香,百斤五千通宝;鱼翅、鹿筋、香螺头,百斤万二三千通宝上下;更别说还有犀角、玳瑁、燕巢、象牙等高价物事。”
“我与武公纪议定,升龙开阜,签下二十七处林场、十三座矿山、八座猎场、六十里海岸及红河百年,毕竟得人之鱼不如取人之渔!”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人,武公纪治下尚未编户齐民,但我估计有民七十万是少数,而陈某不才——”陈沐装模作样地拱拱手:“正是大明五岭以南第二大棉布、锦缎、丝绸织造商。”
“同时也是五岭以南第二大瓷器、珍珠、铜器、铁器、银器、金器倒卖商。”
“还是从京师东华门到西华门,绕寰宇一周天下第二的军器批发商。”
“以上,都没有第一。”
“我上百万两的货都压在濠镜卖不出去,纺织厂还是不停地织,眼看就玩不转。”
陈沐束手而立,笑道:“安南来了。”
第76章 新军
其实单想赚钱,在大明拿白银换通宝,在安南购货卖回银子就够赚翻天。
但不要说安南,让陈沐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花通宝都是不可能的。
他恨不得把所有通宝都收到南洋卫港融掉造火炮。
南洋大臣做买卖就一招儿,全屏一副红口白牙,张嘴就是以物易物。
其实棉布、锦缎、丝绸大宗兑换东南亚特产,陈沐一直觉得自己是吃了大亏的,只是形势所迫,让他不得不如此。
因勤劳的葡萄牙商人与大明出马六甲去往印度的勤劳商贾,大宗棉花由澳门输入,让刚刚迸发出巨大生命力的广东丝织业市场达到瓶颈,产能非常过剩。
殷正茂阴差阳错一纸法令让广州府的人力资源短缺,刺激非常原始的蒸汽机使用,百姓与商贾学习南洋卫形成工厂模式,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这对陈沐而言是一件好事,他给自己的目标就是给这些商贾投资,不是直接给钱让他们扩大生产,而是用南洋军府的雄厚财力把所有产品统一定价买来,刺激他们逐利生产。
另一边,也着手投资技术,那时候他认为总有形成质变的那一天。
可他没想到,来的不是质变,是他妈量变。
广州府是好了一些,但工厂规模扩大到了广东省,甚至连广西、福建都有所影响。
这是陈沐这辈子第一次感受到蝴蝶效应。
他以为控制住棉花输入,就能控制住规模,但地方士绅、商贾、百姓,谁都不是傻子,尤其是宁可背着杀头罪名也要出海讨生活的闽广百姓。
葡萄牙人从印度运来的棉花不够用,他们走海路、走陆路,从山东、从河南、从山西、陕西运来棉花,有的是寻觅到商机将棉花按市价出手,小赚一笔。
有的则是在广州府有工厂的商贾直接雇人去往北方进货,或是北方商贾直接来用棉花来换棉布,最远能销到蒙古去。
因为便宜。
别处一匹机棉布三钱二分银,广府棉一匹二钱六分银,低上两成的价格令人趋之若鹜。
这本是件好事,但坏就坏在他给广府棉的输血不能停,他又不好跑去北方与商户争利,那就不合他初衷了,海外市场暂时又只有这么大,统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只能卖夏棉布。
南洋诸国加一块才多少人?
加一块都比不上武公纪啊!
“要是为赚钱,我才不卖给武公纪换东西。”
陈沐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他要是只想赚银子,一张嘴就能托住两家,这边跟武公纪抬价、那边给合兴盛供货,中间一边一成利,以物易物,一进一出安南之战的军费就有了。
虽说这样的赚,但总归是不如陈沐能达到的最大利润来得多。
不论如何吧,当南洋军府对此次外出征战的战功赏格公布出去,由各百户、总旗、小旗中的讲武兵宣讲下去,士气确实如邓子龙所想的那样,各个都准备着再战一场。
所谓的宣讲兵,就是每个小旗之中傍晚围着篝火给旗军讲英雄故事的双饷旗军,看上去有点像随军神父,但他们在陈沐心中还有增强旗军凝聚力、解决旗军战前战后心理问题的工作。
这不是洗脑。
一个明朝旗军,追随中原大地祖上英雄的脚步,在大争之世踏上战场,于生与死之间达成富国强兵的目的,给予他们活下来的勇气,陈沐从不觉得这是洗脑。
洗脑,那是陈矩回去请旨调派锦衣卫们要做的事。
他们去安南、去马六甲、去印度、去西班牙,甚至可能将脚步遍布整个世界。
这些肩负间谍使命的锦衣卫将使尽浑身解数,让别人相信他们自己的祖国是弱势的、失败的、是邪恶的;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民族是愚昧的、蠢笨的、低下的。
那才是洗脑。
征安南这场仗,对整个明帝国而言所获称不上多,无非是在赚一点小钱之外,得到一条云南通往海外的运河,为接下来缅甸之战疏通关节,减轻辎重压力。
但对南洋军府,意义截然不同,是一石数鸟的大事。
他取得了财富,也开拓了市场,更重要的是南洋军的凝聚力,大不相同。
安南之战后勤供给,宗主国三千军府卫与藩属国九千旗军一视同仁,那来自各个国家的九个千户过去在战场上从未吃到过这样的军粮,出征前更没想到过战功赏赐会一视同仁。
那些旗军就更不必说,哪怕是在国中都少有机会吃到这样的饭菜,战争中更是想都想不到会有如此待遇。
看着嗷嗷待战的藩属国旗军,陈沐可以想象,当战争结束他们带着战功赏赐回到各自的国家,会由下至上地影响更多人汇聚在明帝国镶龙旗下。
陈沐甚至想过如果帝国能在接下来百年以世界市场消化掉内部压力焕发新生,跻身百年后举足轻重的帝国争霸中,这场战役在世界史中将拥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还有军府卫的军官,那些真正意义上科班出身,来自海军陆军讲武堂的年轻将校们,兵法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个个并不具体的晦涩词语,诸如爱兵如子与士卒同甘共苦。
怎样与士卒睡一样的军帐与营房,怎样与士卒吃一样的军粮,如何赶一样的路,甚至在吃饭时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瘦弱的部下或强壮的部下时该说怎样的话。
课堂上都有学、教材里都有写。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这都是明帝国传统与宗藩特色的新军第一次出战。
三千明军、九千朝贡国旗军,新的兵力构成、新的组织制度、新的兵器甲胄、新的军官培养,甚至是新的辎重后勤。
只是今时今刻,除了这支宗藩军的一手缔造者陈沐,谁都无法全面了解这支军队可怕战斗力的全部来源。
当这支军队还未在世人眼中闪耀光华时,陈沐已被刺目的光芒激起雄心万丈。
九月初,在升龙的陈沐发麾下军府卫千户随娄奇迈北上入云南,命其支援杨应龙。
随后传信向马六甲驻守的石岐,命其收集葡萄牙人手中缅甸全部情报,派遣斥候开船自沿海收集缅甸情报,同时调派邵廷达引四千旗军移防马六甲。
第77章 改良
安南既胜,莫敬典无意向东兴兵,应当上报朝廷定夺的事宜也都报上,这边就没军府卫什么事了。
接下来的守备、震慑,俞大猷与刘显两名老将要比陈沐军有经验得多,防务被俞、刘两帅接下,军府给宗藩旗军先支些许赏赐,给他们在升龙城轮换放假十五日。
当然这个假期只是相对的,不准夜不回营、不准奸淫掳掠、不准作奸犯科、不准饮酒作乐,每日还要操练两个时辰。
所谓的放假,不过是各百户轮换每日各两个时辰,限制每日入城不超千人,带麾下旗军逛逛升龙城,每人准买百斤特产遥寄回家罢了。
陈沐舍不得通宝外流,自己都舍不得花,当然也不会给旗军发通宝,他连银子都没给,每人依照功勋,给几匹棉布或扯几尺绸缎,要么就是几套瓷器,让他们自己花去。
总之就是一听到战胜消息后闽广、南洋闻风而动的商贾到这边给军府卫交的‘分润税’,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一船货给他半成,货物堆积如山,正好下发给旗军,还能补上部分赏格花销。
分润税其实就是原本该交给安南朝廷的关税,眼下这般光景,安南谁能收商贾的税?但到底是拥兵二十万的天下雄国,连关税都没有岂不惹人笑话?
这事还得靠咱陈大都督。
不过自旗军放假,税务与升龙城外的南洋军大营就都归白元洁看管,陈都督去广州府公干了。
这个节骨眼上,莫敬典在南山还陈兵数万,绝对谈不上高枕无忧,但陈沐还必须开个小差,他得办两件公事。
第一件事最重要,赤海舰上的水兵都换了军府卫旗官,扯帆绳的都是百户,不算陈沐、邓子龙、张世爵与杜松等随行兵员,千户以下九十三名旗官随船去往广州府。
他们有三天时间住进海军讲武堂,与学院讲官齐聚一堂交流安南数次作战心得。
并将他们在安南数月之间每人亲手写下的笔记一一校注后,连同安南绘图等军事文件一同交付讲武堂战典藏书楼,作为今后增编教材时的取材,同时这也是讲武堂毕业生员应尽的义务。
他们在讲武堂时的老师将会对他们的笔记一一考量,记入履历之中,评比优秀将官,这种评比对将官的升迁没有利害关系,但如果将来他们在战事中负伤,不能继续率部作战,那他们曾经编修的笔记就对人生非常重要了。
如果足够优秀,会被调入讲武堂,依照笔记中所表现出的才能担任各科讲武官或兵器研究官等官职,继续为国效力。
说起来陈沐回广东的第二件事也与海军讲武堂有关,不过主要还是南洋军府下属军器局牵头。
军器局主官关尊班在前番商贾运送货物时夹带一封私信,向陈沐递交军器局拟全面改良军械的想法,涉及主要兵器及甲胄。
即使讲武堂山长卢镗已多次催促,陈沐不知道、不拍板,关尊班不敢干。
这个季节由红河口登船自北部湾北面经由琼州去往广州府,航速不上更,整整要在海上漂泊五日,不过这也刚好给了船上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