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769部分

山沟皇帝-第769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⒘鹎蚋踔潦侵苯恿鞣诺铰浪蚊蘩系旱闹趁竦亍�
 少数性质恶劣,直接判处死刑。
 于是乎,这场只短暂持续了几个月的股票狂热,在留下了部分暴发富和部分破产者外,就这么结束了!
 最后,官方则是宣布在上海、广州两地分别成立正规股票交易所,这两家股票交易所,由之前的二十多家实力比较雄厚,而且程序方面比较正规的股票交易公司整合而来。
 这两家股票交易公司,由金融司直接控股百分之五十一,以确保官方对股票交易的监控!
 同时颁发各种严厉的股票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没有经过批准,任何私人或机构不得从事股票交易。
 而原来的诸多垃圾公司的股份,让他们自生自灭,让那些持有这些公司股份的投资者们,当股东去。
 而部分正常的企业,合条件的一百多家企业,其股票交易则是转移到官方的两家交易所来,正式上市交易。
 同时也是为了刺激市场,活跃资本市场,国企部、皇室资产科将会把下属的一部分中大型企业在这两家交易所里上市进行交易。
 不过,人们是被之前的股票惨剧给吓怕了,这两个股票交易所开张后,进行股票交易的投资者少了很多,害怕自己又是掉进一个深坑了,然后爬不出来了。
 尤其是个人,那是更加不敢玩了!
 不过这没事,股票市场,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其实一直都和普通人没啥关系,如今大唐王朝里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农民,一天到晚忙着种田填饱肚子呢,哪有空玩股票啊!
 普通人不玩股票了,但是各类金融机构还得继续玩,不然他们怎么赚钱啊!
 所以两家交易所里的股票交易是不温不火的,但是也没出现发生跌破发行价的事,这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是好事!
 宣平七年秋天的这一场股票泡沫,让很多人知道了股票是什么东西,更知道了股票是多么危险的东西。
 ‘投资有风险’,这一句据传是出自圣天子之口,由大唐朝报在一篇评论文章里说出来的话,瞬间传遍了大江南北,一时成为金句。
 而后人回忆宣平七年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来的不是平定西南,也不是大唐王朝发动了辽东战役,更不是和俺答汗签订了停战互市条约,甚至都不是发现了澳洲!
 而是股票、是股灾!
 尽管在宣平七年的秋天里,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大唐朝报才知道了股票这个名字,他们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普通是啥玩意!
 但这是大唐王朝历史上,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华夏历史里,第一场大范围,影响深刻的股灾,人们为此还取了个名字,叫做‘金矿狂热’,名字出自大名鼎鼎的吕宋金矿公司!
 这家由一群骗子们搞出来骗钱,但是最后却是被投机者们哄抬到市值一度达到八百多万两银子的皮包公司,成功的在历史上遗臭万年!
 估计以后人们一想起经济危机,股灾之类的,就会想起这家皮包公司,顺便想起这家皮包公司的创始人,连续三年都考不进皇家理工学院,号称世纪大骗子的常席阳。
 但是在监狱里的常席阳也觉得自己挺冤枉的,他搞出来的皮包公司真的就只买了二十几万两银子,后面的八百多万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且这二十多万还是三十几个人分,他虽然拿大头,但是也就拿了八万多两银子而已!
 嗯,当时还交了八千多两银子的税,最后被逮捕后,不但要补上偷税的一万六千多两银子,而且税部还给他开出了一张罚单,罚款数字精确到文,不多不少,刚好把剩下的五万五千多两银子给罚光了。
 他,实际上一毛钱都没捞到,其他的骗子们也都是一样,一毛钱没捞到。
 那二十多万两银子,一文不少,都被税部给拿走了!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锦源号归来
 宣平七年秋天的这一场股灾,历史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但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一场股灾,竟然都没有造成大范围的经济危机,导致工商业出现大规模萎缩!
 为啥,因为上市的企业都是一水的垃圾公司,都是一群投机者在玩击鼓传花,和普通人没啥关系,更和支撑着主要工商业的数百家比较大型的企业没啥关系。
 因为大唐王朝里的那几百家比较重要的企业,可绝大部分都没上市呢!
 那些投机者炒作一片垃圾公司亏了或者赚了,关他们屁事!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这事发现的早,李轩一发现这事,就是果断进行处理,并且直接调用了翰统的力量,直接雷厉风行的镇压了下来。
 让这一场股票投机行为,只局限在投机者的范围之内,并没有大范围扩大到普通民众群体里。
 虽然影响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但是都处于可控的范围!
 再加上大唐王朝的实体经济正处于高速上涨的时期,各方面的经济数据是一天比一天好,这一场股灾的影响虽然有,但是很快就是被抹平。
 因此这场股灾,除了给人们留下了投资有风险这个概念,并且让一部分的精神受到了极大刺激外,对实体经济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现在随着股票交易正规化,众多的大型企业也是准备陆续上市交易的时候,下一次再来一场股灾,那可就不是投机泡沫,而是真正的经济危机了。
 在近代,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单纯投机之类的东西,投机、股票崩溃那只是表象,实际的原因是产能过剩,更准确的表述是‘相对于支付能力而言,产能过剩!’
 简单直白一点说:人们买不起东西的时候,那么就是经济危机了!
 不过现在看来,问题还不算大,首先,大唐王朝的工商业其实刚起步而已,整体的工商业经济规模并不算大,国家的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据的比例不算大。
 同时,大唐王朝的基数够大,国土面积大,人口多,各种资源里除了极少数特殊资源外,其他的也算是丰富。
 这也就意味着,大唐王朝的工商业发展,需要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让国内市场初步饱和,而后面,还有全球市场呢。
 什么叫做经济危机?
 就是没有原料或者是产品卖不出去了!
 但是对于殖民时代来说,这两个问题都是可以初步解决的,征服更多的殖民地,然后让殖民地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产品的倾销市场。
 必要时候,严格控制除了本土外的殖民地工业制造,以充分保护本土工业的利益!
 这样也能够避免出现历史上美利坚这样,从殖民地翻身当主人的情况!
 当初的美利坚为什么能够翻身,还不是因为英国人傻叉,直接在北美建立众多的工厂,然后导致北美的工厂主和英国人的本土制造业发生了极大的矛盾,再然后,人家北美的殖民地工厂主们不干了,开始玩独立。
 要彻底杜绝殖民地的独立诉求,这个比较麻烦,而且纵观近代数百年的殖民历史,到最后,殖民独立是大趋势,无法避免。
 不过李轩谋求的是,尽可能的拖延这一进程的到来,哪怕是殖民地谋求独立了,也要能够做到轻松镇压!
 所以,今后李轩对所有殖民地的定位都是原料供应地以及产品倾销地,绝对不在殖民地发展工业!
 再然后就是不断的移民再移民,依靠庞大的人口优势进行碾压,如果未来某一年,大唐王朝殖民了北美的话,李轩肯定是要进行大量移民的,最后让大唐子民成为北美土地上的新主人,绝对不搞什么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政策。
 大唐子民所到之处,都是大唐的土地!
 这些土地上原来的土著最后那里去了?
 不好意思,你说土著?这个问题嘛,很不辛,因为天花等各种外来病菌的大范围感染,他们已经是在这个世界消失了,不对,现在土著还是有的,你看,我们为了保护他们,还特地成立了一个保护区呢。
 你看看,地方够大吧,足足有三平方公里,我们还给他们免费提供了房屋以及围墙,他们可以自由幸福的生活在围墙之内,避免外界诸多威胁。
 这么多么人性化的保护措施啊,保护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嗯,大规模殖民这是以后的事,但是李轩已经是能够想象到这种波澜壮阔场面了!
 大唐帝国的日不落之路,就是建立在殖民,汉化这一系列的过程当中的。
 而现在,大唐王朝已经是开始了这一条路!
 当辽东战役悄然发动,第六军杀入山海关,和伪明惠王的辽东明军厮杀的时候,一艘到处都是简单修补痕迹,连风帆都带着缝缝补补痕迹,挂着大唐西洋公司旗帜的商船也是缓缓驶入了上海吴淞海军码头!
 一开始,海军基地里的海军巡逻船只,对这艘挂着大唐西洋公司的六八零商船直接进入海军基地,还是有些疑惑的。
 因为吴淞港口,可不是商业港口,而是一个纯粹的海军港口,也是大唐海军目前最大,也是最专业的海军港口,也是第一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地。
 平常时候,可没有商船会来这里,哪怕是大唐西洋公司的商船,大唐西洋公司,他们自己在广州和上海都有着专属的码头。
 但是巡逻的船只靠近检查后,船上的人却是出示了军情司官员的相关证件,并直言,军情司征用了这艘大唐西洋公司的六八零商船正在执行任务,同时他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情报要上报。
 这艘商船,正是在海外奔波了足足一年多的锦源号,带队的乃是军情司情报军官王杉西。
 王杉西他们之前回到了棉老岛商贸站后,休整补充,简单的修理了一番后,就是马不停蹄的继续返航,因为他们要趁着秋天最后一波的西南季风返航,不然错过了季风,后续返航要么等到明年,要么一路逆风航行,而这两者都不是他能接受的。
 趁着最后一波的季风,他们成功抵吴淞港口,抵达码头后,王杉西不顾路途的疲惫,直接求见了当地的军情司官员。
 驻防当地的军情司官员在看到了王杉西出示的部分文件以及圣旨后,虽然还不知道王杉西他们到底执行了什么任务,但是却是知道,这是陛下亲自吩咐下来的任务,不容怠慢。
 当即就是派人陪同王杉西等人,换乘海军的内河交通艇,准备沿着长江前往金陵。
 虽然没有来得及在陆地上待一天时间,就是再一次匆忙出发,但是王杉西的精神却是很好!
 因为这一次,他是带着发现了澳洲以及金矿的好消息回来的,他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等待自己回到金陵城后,将会获得多么庞大的奖赏,升官发财,那是必须的!
 海军的内河交通艇,虽然因为船只比较小,而且乘坐起来很颠簸,普通人坐上去,呕吐那是大概率的事件,但是其航速要比普通的商船快得多。
 而且对于已经是在大海上乘风破浪一年多,在茫茫大海里经历了无数狂风暴雨的王杉西而言,这种内河交通艇的颠簸不算什么。
 交通艇的速度很快,加上这两天风向正好,虽然是逆流而上,但是速度却也是不慢。
 当然了,总体速度而言,却还是比不上在陆地上纵马狂奔的,但是纵马狂奔更累,王杉西虽然是把密折已经通过三百里加急传回了金陵,但是他们这些人,却是选择了坐船前往金陵。
 数天后,王杉西人还没有到金陵,李轩就是已经收到了军情司送来的王杉西所写的密折。
 王杉西,说实话,李轩已经是想不起来他是谁的,此人不过是个军情司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