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619部分

山沟皇帝-第619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一价值比较大的就是明军囤积在扬州城的大量军粮,这可是一批足够十万大军吃上三个月的粮食,即便这个三个月是按照明军标准,放在大唐陆军这边来,顶多吃一个月。
 但是有了这么一批粮食,第三军往后两个月都不用为军粮发愁了,可以极大的减轻后勤压力。
 拿下了扬州,李轩的心情特好,当天晚上,很难得的陪着白太后、董皇后她们吃了一顿家宴,席间旁人都是可用看到李轩的喜悦。
 李轩这能不高兴吗,拿下扬州,就是代表着已经打开了北上的大门,哪怕是扬州城里逃出去了两万人,哪怕是高邮、淮安那边也有几万明军,但是也是无法阻挡大唐陆军北上的步伐了!
 捷报里,郝柏年已经是向他阐述了后续的作战计划!
 后续的作战没有太多的花哨,那就是沿着运河持续北上,拿下高邮、拿下宝应、在夺取淮安,杀入黄河、洪泽湖流域。
 紧接着持续北上,同时西进沿着淮河杀入凤阳府,彻底奠定江北大局。
 而这个后续作战方案,其实不用郝柏年主动提出来,他也是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只要看一看地图上运河、黄河、淮河的走向,那么基本上就不难判定出来大唐陆军的进攻方向。
 大唐陆军的大规模战略性进攻,基本上都是沿着江河进行的,哪怕是明军那边现在都已经是知道了,要不然当初他们也不会试图在扬州坚守的。
 家宴的时候,白太后和寻常的老太太一样,唠叨叨叨,不过说的都是一些家常,对于军国大事,最近两年白太后已经是不怎么掺和了。
 而董皇后更是不管这些了。
 当然了,实际上她们就算是想要插手军国大事,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李轩不允许!
 用罢晚餐,李轩也没有去其他嫔妃那里,而是陪着董皇后,董皇后自然也是懂事的,直接把珠儿也是给叫了过来,然后三人好生折腾了半夜。
 折腾完毕后,李轩躺在床头,任凭珠儿伏在身上清理着,然后转过头和董皇后说话,这说着说着,李轩突然道:“老丈人那边过的还好吧?”
 李轩的老丈人,那自然是董芸芸的父亲了,今天晚上之所以突然说起他,那是因为李轩听闻自己的这个国丈不老实,正在上下活动,试图重新出仕呢!
第八百四十三章 偷懒的礼部官员
 董芸芸之父,之前也是前明进士,大唐崛起前在江南为官,但是大唐王朝崛起后,而且他的女儿董芸芸还成为了大唐皇后,这大明的官自然是当不下去了,一度还被明王朝那边逮了去,准备押送到京师来个凌迟啊什么的。
 最后虽然被军情司那边的人进行劫狱给救了回来,不过着实受了一番苦头,当初被接送回来后就是大病了一场,这一病就是差不多两年,李轩也知道此人前期是真的病的了,但是后来无非就是‘称病’而已。
 理由?
 当时的大唐王朝还不咋地,只不过是刚占据了贵州东部,刚开始南下广西而已,在很多人看来,包括李轩在内的大唐君臣们,其实都把自己当土匪看待。
 当时李轩最大的野心,就是能够占据两广等西南一带,割据地方偏偶一方。
 外人就更不代价大唐王朝了,当年哪怕是大唐治下的那些读书人们,对大唐王朝都是避之不及,躲着走。
 要不然大唐王朝的第一次科举,也不会一直拖到定都肇庆之后,才开始举办了,就是因为之前世人对大唐王朝没啥好印象。
 而董家也是书香门第,耕读传家,这想法和其他的士绅们一样,都对大唐王朝的未来不看好,而且是打心底里厌恶大唐王朝。
 但是董芸芸的父亲当官当的好好的,突然就冒出来了一个山大王,把自己的女儿给抢亲了,而且还害得他差点被朝廷凌迟,这要说当初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奈何贼船已上,哪怕董家是被强行拉着上船的,但是既然是上了,那么也就别指望能够下来了,这反对是反对不了的,但是你让他屈服也死不太可能的,所以董芸芸的父亲就玩称病不出了。
 不过虽然这个国丈对大唐不待见,但是既然都娶了人家女儿,哪怕是当初抢来的,但是该给的待遇还是不能少的,因为这是礼法需求。
 所以李轩给他封了个子爵,不高不低,其他方面的待遇也不差,嗯,除了给官!
 但是最近,他却是听闻自己的这个国丈不老实,正在上下活动,试图重新出仕呢!
 对于外戚,李轩自然是防着的,这倒不是怕他们夺权之类的,而是怕他们影响未来的储君之争。
 所以李轩对于外戚的态度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他也是重用一部分外戚,用来平衡外臣,比如说国舅白云奇、白太后娘家远房侄子白林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白云奇如今是御书房行走大臣,而白林义则是近卫军作战司参谋长,都算得上是位高权重。
 但是另外一方面,李轩又是限制着他们,后宫诸多嫔妃们的父兄,李轩基本都是没有重用的。
 说白了,李轩虽然用外戚,但是用的都是白太后的娘家子弟,但是对于董家以及其他嫔妃的娘家,李轩的态度就是能不用就不用。
 要不然的话,其中一个嫔妃的父兄权势大了,以后定然会带储君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最近,一直都是保持着‘称病’的董父,最近却是上下活动,连折子都是给他上了几次,也没说什么大事,就是刷一刷存在感。
 同时李轩也是听闻,董母最近是带着董家女眷经常出入皇宫,名义上是看望董皇后,但是在这种时候,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是能够猜得出来,董家这是打算迂回作战呢。
 董芸芸也是聪明人,听到李轩突然说起父亲,再联想最近一段时间母亲和嫂子经常进出皇宫看自己,这也是猜到了一些。
 当即是道:“父亲他那是老毛病了,估计一时半会的好不了!”
 李轩听罢,当即道:“嗯,回头朕赐下一些人参药材,再让御医去看看,让老丈人好好休养!”
 董芸芸道:“臣妾代父,谢谢陛下的恩典了!”
 “你我夫妻,本是一体,这么客气做什么!”李轩呵呵笑着。
 次日,董母又是来进宫觐见,不过董皇后说身子不舒服,就不见了,另外赏赐了部分金银珍玩和药材,并传话让董父好好休养。
 当日,董家宅院里,几个董家男人坐在一趟,个个都是皱着眉头!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是知道,那一句好好休养是什么意思,简单直白的说,就是好好呆着,别折腾!
 而且不用猜也知道,这肯定是陛下的意思。
 董芸芸只不过是个传话的人而已!
 “唉,这一时半会的也只能这样了,最近几天都别外出了,好好待着吧!”上头的董老太爷如此道。
 旁白的一个年轻男子道:“三妹她怎么这样,难道就没有劝一劝陛下吗?”
 “不许胡说,那是皇后!”
 “还有怎么劝?陛下的为人,难道你不知道,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人,陛下的决定,岂是区区妇人所能干涉的?我等之前也只不过寄望陛下看在一丝情面上而已。”
 “而且,倘若为了出仕,就让娘娘惹恼了陛下,那才是得不偿失,罢了,如今一群外戚里,除了白家外,其他的和我们董家也是一样,不着急,等上几年再说!”
 如今对于董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不是什么当官,而是皇后董芸芸的地位以及皇子问题。
 皇后董芸芸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可能出现什么意外的,她是李轩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还是共患难,一起从黄竹山里走出来的,除非出现谋逆大事,否则的话,董芸芸的皇后宝座,那是铁打的,就算李轩厌恶她了,也是不可能轻易废后的。
 而只要董芸芸的地位保住了,未来再剩下一个皇子,那么这个皇子就是嫡皇子,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大唐王朝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而这,才是董家最看重的东西!
 董家的情况,也只是目前大唐王朝众多外戚的一面而已,当官虽然也重要,但是他们更希望自家的女儿在宫中的地位能够稳住,然后生下皇子,继而争夺储君之位。
 如今的大唐王朝虽然还没有彻底统一华夏,但是大家都是能够看得出来,统一华夏的可能性极大,一旦统一了,那么大唐将会是又一个正统中央王朝,政治地位是和明、宋、隋、前唐、汉等汉人正统中央王朝相当的。
 所以很多人虽然对大唐王朝的各种政策有所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试图在这个新王朝里争权夺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读书人了,如今大唐礼部皇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各类新式书籍,那可是非常的好卖,众多读书人开始钻研这些新式书籍,然后报考大唐科举。
 而大唐王朝也是投桃报李,这科举是年年都办,而且每年的录取人数是越来越多,只要你肯学新式学科,学好了参加科举当官那是稳稳的。
 而在前面多期的科举逐渐改革之后,李轩还在继续深入改革,以顺应未来的发展。
 而科举和教育,向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李轩对教育的改革也是逐步深入。
 今年的会试结束后,也就是五月份,大唐王朝对官办教育体系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化改革,明文确定了官办教育的制度,分为小学、中学、预科、大学四个阶段!
 其中小学为六年制,中学为三年制、预科为三年制、大学为四年制或三年制。
 这些体系都是李轩一直想要实行的现代学制,现代的学制虽然说各国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都是脱离不了这个大框架,而在现代社会里能够被各国所接受,自然也是证明了其优越性。
 而具体的学科上,效仿幼军营、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等,设立国文、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各类新式学科。
 当然了,在小学阶段,教育以国文、算学为主,其他的则是接触一些常识,中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等。
 同时依旧可提前参加考试升级。
 不过正式取消了学费免费,小学采取低收费,但是中学开始则是采取正常收费。
 为了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往的少年学院、高等学院一律改为小学、中学、、预科。
 同时大力新建小学、中学。
 如今各地的官办学校已经是逐步成型,不敢说每个县,但是在每个府、州、都至少有多所小学,一个府确保有一个中学,同时再每个省都是至少筹办一所预科学校(高中)。
 同时鼓励各种民办的私塾进行转型,经过申请后,即可取得相应的小学、中学、预科、大学资质,并且大力鼓励民间的士绅捐资筹办私立学校。
 李轩给礼部那边定下的最低目标就是,每一个县,都必须要有一所官办的小学,每一个府或省直隶州,都必须要有一所中学。而预科学校则是根据每个省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开设。
 比如地广人稀的贵州,一所预科学校足以,但是在江南,十所预科学校都是不够用的。
 而最近,李轩又是筹划着,继国子监、皇家理工学院后,再开办一所大学,这将会是一所全新的综合性的大学,专门招收各省预科学校毕业的学生。
 因为随着学制的确立,小学、中学、预科学校的数量会急速增加,每年毕业生的数量也是逐渐增加,他们虽然可以考入国子监或者是皇家理工学院,但是录取的人数有限,大量的预科毕业生总得有一个继续就读的渠道。
 当李轩给礼部那边下了要求后,礼部的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