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267部分

山沟皇帝-第267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子文的话还在继续:“缴获大小碗口炮四十多门,三百斤不等的火炮三门,不过根据炮兵部队的回馈,这三门三百斤的火炮老旧不堪,炮管质量堪忧,炮兵部队的同僚检验过后,认为这三门火炮的炮管已经不堪重要,强行使用的话会有极大的几率发生炸膛的风险,我军炮手数量较少,不宜冒险使用!”
 “部分碗口炮虽然也存在着口径过小,质量过差的问题,不过经过挑选后,还是能够挑选出大概二十门碗口炮装备部队!”
 大唐新军的火炮部队对比明军,那是强势太多,装备了八百斤和五百斤重炮,并且以后准备批量装备八百斤重炮的大唐新军火炮部队,对于缴获自明军的三百斤火炮看不上很正常。
 倒是那些碗口炮,反正都是用来发射散弹的,对火炮的质量要求也没有太高,而且步兵部队对一百五十斤营炮的缺口是巨大的,因此有碗口炮作为补充的话,作为过渡使用也是可以的。
 曾子文拿着一份厚厚一大堆的报告持续说着:“打扫战场的过程中,缴获各类铁甲两百五十具、皮甲、棉甲千具,虽然有部分有所破损,不过都可以修复,修复后这些铁甲能够有效增加我军重甲步兵的作战效能,而缴获的棉甲军械司的同僚们经过查看之后,认为这些棉甲经过改装后,应当能够和之前的棉甲一样改装为棉铁甲,进而装备我军。”
 李轩听罢微微点头,说起来也苦逼,大唐新军什么都缺,马匹、枪炮、甚至冷兵器和兵员,乃至粮食、被服,就没有什么是不缺的。
 所以打扫战场的时候,就跟鬼子进村似的,什么都要,哪怕是破损的武器都会捡回来,捡回去干嘛,自然是融化了用来打造新武器啊!
 这铁可是大唐王朝重点收集的战略物资啊!
 盔甲这种极具战术乃至战略价值的装备自然是不能放过的,铁甲就不用说,铁甲的打造颇耗工时,大唐新军自造的铁甲其实不多,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少的,大多是修复缴获自明军的盔甲。
 棉甲这种东西其实也是同样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大唐王朝工部到目前也没有自造多少棉甲,都是拿缴获自明军的棉甲改装为棉铁甲的。
 所以缴获明军的盔甲,是扩充大唐新军重甲步兵的重要途径。
 这里头也包括了弓,军用强弓的制造比盔甲、火炮更耗费时间,因此大唐新军所用的弓箭大多也是来自于缴获,这一次他们同样缴获了一批明军的弓,这些弓箭不用说,将会和那些投诚的明军弓箭手一起,组成大唐新军新的弓箭手部队。
 说起来也有意思,大唐新军里的弓箭手和骑兵,大半其实都是明军俘虏出身!
 打扫战场的大唐新军就跟蝗虫一样,把什么都扒拉回来了,除了比较重要的马匹、盔甲、弓、火炮这几样外,刀剑长矛等冷兵器也是重点回收对象,因为大唐新军的冷兵器,和明军的冷兵器实际上是同一个制式,这拿过来只要不是质量过差,基本上都能直接用上。
 不过这些明军都是内陆地区的明军,承平已久,战备松弛,所用的武器大多破旧不堪,尤其是刀剑长矛这些,很多都是锈迹斑斑的,搞的很多缴获来的冷兵器都是无法使用,需要回炉重铸。
 等曾子文把战果一一都说了一遍后,在场的众人都是面露喜色,这一番缴获,能够极大的缓解目前大唐新军对各种战略物资的紧缺。
 尤其是缴获了大量马匹后,更是能够极大的提高大唐新军的机动作战能力,这一点可是相当重要的。
 而说完战果后,曾子文也是拿出了另外一份报告,打开这份字迹末干的报告后,曾子文的神情显得沉重了起来。
 他旁边的众人看到他这个模样,再看他手中的报告上开头的战损二字,就能够猜得出来曾子文为何会神色严肃了。
 曾子文打开这份报告后,神情略带沉重缓声道:“此战我军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不过我军将士也是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根据各部呈递上来的不完全统计,我军各部伤亡较大!”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来,然后环视了一圈众人,此时就算是坐在上首龙椅位置的李轩都是神情颜色,以示对死伤将士的尊重。
 曾子文深吸一口气后道:“此战我军阵亡军官名单如辖:
 第一步兵营副营长刘龙泉少校,第一步兵营第三队队长徐狗上尉,第三队第一排排长宋旭少尉,副排长王二娃少尉,第三排排长魏二牛少尉,第四排副排长徐阳少尉……
 第二步兵营第二队副队长邵洪中尉,第三队第一排排长卢安少尉。
 第三步兵营第二队队官王大义上尉……
 随着按照部队番号一个个名字报下来,大厅内的气氛是越来越沉重,最后众人的呼吸声都是不由沉重了起来,而不少人都是握紧了拳头!
 尤其是在曾子文说到一些众人所熟悉的名字时,总会有人不由自主的深呼吸、握紧拳头或者是神情黯然,因为这一批阵亡名单里,有的人不仅仅是他们的下属,还是他们的兄弟子侄。
 当曾子文说到第三步兵团第八步兵营第五队队长曾子可的时候,他自己的语气都是不由得停顿了一下,因为这个曾子可乃是他的堂弟。
 曾家如今已经是被迫全面靠向了大唐王朝,作为将领世家,大多家族子弟基本都是从军的,而现在也不例外,除了曾子文的亲弟弟曾子松之外,还有一共十多个堂兄弟、堂叔在军中服役,而且大多集中在第三步兵团和第五步兵团。
 这曾子文死的还是堂兄弟,但是当曾子文说到炮兵营第三炮兵队下属的副排长黄耀山少尉阵亡的时候,黄学仁差点是一个脚步啷呛,因为曾子文说出的这个名字,乃是他的亲生儿子。
 黄学仁一共也才两个儿子而已,两个儿子无一例外都是在军中服役,长子在第一步兵营任职第四队队长,而且还是近卫军出身,说起前途来,其实比他这个老子还要更光明一些。
 而他的幼子,年纪还比较小,今年也不过十六岁而已,虽说去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加入大唐新军,不过一直都是在武学堂学习,然后又进入了御学堂学习,成为炮兵科的一名学生。
 本来按照黄学仁的打算,是打算让他这个幼子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才会正式进入部队的,不过这段时间大唐新军大扩军,对人员的紧缺,尤其是经过系统学习的军官更为紧缺,所以他这个幼子上个月就是初步结束学业,然后进入了谢梓炜麾下的炮兵营成为一名副排长。
 但是那里会想到,这刚进入军队正式服役呢,就是阵亡了,这怎么能够让黄学仁不心痛。
 战争,总是这么残酷的!
 等着,晚上还有一章,在写!
第四百零三章 奶不出来了(第四更求订阅)
 本来黄学仁只是想着让自己的幼子在炮兵营历练个两三个月,然后就安排他进入作战司当一个参谋的,这样不仅仅安全,而且在后续的晋升空间也更大,兴许路子比他的大哥还要更宽阔一些!
 不过即便是心疼,甚至都难以忍受了,但是黄学仁依旧是咬紧了牙关什么都没有说。
 因为他很清楚,在场诸多当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子侄在军中服役,即便是陈屠夫这个没有亲生儿子的人,也是有个侄子在第四步兵团服役呢。
 而这一场规模浩大的战役里,大唐新军阵亡的军官光光是少校就有一个,尉官三十人,受伤的也不少,在场的人里头,好几个人都有子侄死伤了呢。
 更何况从军打仗,怎么可能没有威胁,即便是以前他当土匪的时候,危险性也大啊,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刀口上讨生活,如今战死沙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只是可惜,他的幼子去年娶妻后,上个月刚生产一个儿子,以后孤儿寡母的怕是不好过!
 不过还有他这个爷爷在,而且也有叔叔在,只要以后这大唐不倒,总能够让他们母子生活无忧的,这孩子以后的前途也能保证。
 黄学仁咬紧牙关,在场的其他高级将领们大多也是心理不好受,这一次大战死伤众多,同时也是大唐新军成立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
 光光是军官就死伤数十人,而士兵也是死伤了近九百人,这加起来的话,差不多近千人的伤亡,占据大唐新军所有兵力的百分之十左右了。
 这个伤亡数字,比数个月之前的全部大唐新军都要多。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个伤亡数字以及比例,一定程度上也是体现出来了大唐新军的规模已经是远超以往了。
 上千人的死伤,依旧没能让大唐新军伤经动骨,甚至都还保持着核心战斗力。
 如果是以前的话,上千人的死伤就得让大唐新军彻底完蛋了。
 同时这千人伤亡,阵亡的人数顶多就一半,这个和他们所取得的战果比起来,不值一提,要知道明军光光是直接阵亡就超过三千人了,而且还俘虏了五千多人,剩下的尽数溃逃。
 他们用近千人的伤亡换来的是两万多明军的溃败,而这两万多明军之中,还有一千五百名骑兵!
 如此战果,再怎么夸耀都不为过!
 报告完战损后,李轩亲自安排战后抚恤的相关问题,伤者要尽可能的安排医药进行救治,尤其是军官,士官的救治务必用心,因为这些人都是大唐新军的宝贵财富。
 此外士兵的救治也要用心,因为这些士兵除非是伤残的话,不然的话伤好了以后就能够重新回到战场,而这些重新回到战场的老兵,对于大唐新军而言是极其宝贵的。
 哪怕是气氛有些沉闷,不过很快众人关注的重心就不是伤亡上了,因为说完了战果和战损后,就是说起了后续的战略问题。
 虽然铜鼓卫城这边的决战已经算是结束了,但是和北路明军的战斗依旧没有结束!
 “郝上校刚派人送信回来,说前锋之第二步兵团,已经是追上了溃逃明军一部,追上的这部明军大约千人,目前已经被击溃,大多被我军俘虏,而目前还保持成建制逃亡的明军已经不足三千人,请示是否继续追击?”
 曾子文此时也是收拾起了刚才以为堂弟阵亡的悲痛,拿着郝柏年亲自书写,并让传令兵快马带回来的书信递给李轩。
 李轩展开书信看了后,略微沉思了片刻,然后道:“传令郝柏年,让他派遣少量部队对溃逃敌军保持追击,主力部队应当及时休整、补充,不宜用力过猛!”
 虽然说继续追下去,还能够取得一定的战果,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都是前锋部队苦战一日,将士多有疲惫,前锋所属三团部队和中军突击队乃是大唐新军里的核心战力,让他们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及时休整和补充更加重要。
 况有组织溃逃的明军已经不足三千人,已经无法对大唐新军造成太大的有效威胁了,后续只要保持大约千人的兵力在北边,就能够持续追击,甚至一路攻克北方的几个府县。
 至于主力部队,还是应当及时休整、补充为好,以便迎战未来贵州省城过来的明军。
 贵州巡抚祝志海带过来的三万多甚至更多的明军就在路上呢,从现在开始,大唐新军的主力部队就必须为迎战这一支明军部队开始做准备了。
 而这个准备时间估计也没有多久了。
 毕竟明军那边是不会傻乎乎的等着大唐新军休整补充完毕,甚至继续扩充后再过来的,他们肯定是一路赶过来,然后开始攻打黎平府的。
 实际上,李轩的担心一点错都没有,就当大唐新军在铜鼓卫城下击败了北路明军主力后,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