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淼模樟肆礁鐾降艿乃粘S腥松弦焦菘床。话愣际谴蚍⑼降苋タ矗挥腥ü蟾换Ю戳耍呕崆鬃远帧�
平日没事就是钻研医术,下下棋溜溜鸟,和三五好友游山玩水,这日子过的好不惬意。
但是自从当了这个大唐王朝的御医后,他就是天天被迫跟在李轩身边,以往的这种惬意生活是一去不复返了。
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伪唐贼子给砍了头。
虽然李轩只是个山沟皇帝,但是跟在李轩身边,也是让他深刻的知道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这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错事丢了小命。
不提兴泉府城里因为白太后等人的到来所引起的些许波澜,且说郝柏年和李春景两人率军出发后,离开兴泉府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进军,大体上是沿着澜江东岸行军。
按照常规来说,兴泉府位于黎平府之东,而兴泉府的西边乃是正泰县,这正泰县就是和黎平府相邻,从正泰县过去是更近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正泰县虽然和黎平府相邻,但实际上正泰县的西部地区,也就是黎平府交界的地区,,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而且中间还有众多高山峡谷,这种地形根本就无法让大军通行。
要不然为什么说兴泉府是贫瘠的下等府,而正泰县又是兴泉府里最贫瘠的一个县呢,就是因为正泰县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别说通行大军了,很多地方连猎户都是不愿意去的。
而正是因为正泰县西边的这种地形,当初大唐新军从正泰县扩张的时候,只能是选择东进兴泉府城,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李轩他们也没有担心过明军会从正泰县西部杀过来。
明军要是真的这么干,李轩做梦都能笑醒,因为到时候不用打,明军自己就得在大山里转晕头,就算明军找对路了,到时候自己随便派个几百人在几个险要的峡谷防守,明军就得进退不得。
明军无法从正泰县西部进军兴泉府,大唐新军自然也不可能飞过深山老林和众多峡谷,从正泰县杀进黎平府。
他们只能兜一个圈,先是沿着澜江北上,然后再转道东进,从兴泉府的西北方向进入黎平府。
这一段路程还算好走,不过大军出征自然是有着众多琐事的,短短数十里的路拖的三五天很正常。
等他们即将离开黎平府的时候,第一步兵团和第二步兵团也是正式分兵,第二步兵团会继续北上二十多里,从黎平府的东部进入黎平府。
而第一步兵团将会在此地直接进入黎平府。
这两个步兵团虽然说是分兵进军,但是彼此的距离还有二十多里,如果遇上什么危险的话,这两个步兵团能够在一天之内做到相互支援。
要不然的话,为他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十多里也不是三四十里,而是就刚好二十多啊,以为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是考虑到了相互支援的需求。
这两个步兵团进入黎平府后,将会相互配合作战,最后夺取黎平府城,为大唐王朝的南下战略扫平障碍。
就当郝柏年和李春景他们分别率领部队进入黎平府后,伪唐贼军杀过来的消息也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黎平府城内。
先不提官方反应如何,但是城内的富户们却是第一时间就是蜂拥出城,有人想要躲到乡下去,有的人朝着西边的省城贵阳跑去,总是他们都想要离开即将成为战乱之地的黎平。
大唐新军刚进入黎平府境内,远远还没有抵达黎平府城呢,整个黎平府城却已经是乱成一片。
今天有点卡文,状态不太好
第三百五十三章 武装行进
怪不得黎平府城里的士绅富户们惊慌啊,现在已经不是早先伪唐贼军刚崛起的时候了,如果是几个月前,有人说什么伪唐贼军杀过来了,估计很多士绅富户们都不甚在乎,他们会心安理得的躲在城内,等待官兵把那些该死的乱臣贼子杀干净。
甚至还会露出鄙视一笑,开什么玩笑呢,区区流贼能够威胁到府城?
但是之前被都鄙视的伪唐贼军却是在短短月余时间里拿下了整个兴泉府,不仅仅让周边的州府大为惊慌,据传连省城那边都是震动不已,巡抚大人已经是亲自下令筹集大军,准备围剿镇压这伙胆大包天,竟然敢建国称帝的流贼。
前些时候,来自巡抚衙门公文已经是抵达了黎平府,巡抚大人祝志海让黎平府做好防备,严守城池,同时筹集粮草为后续抵达的省城大军提供军需,据传巡抚大人不仅仅准备抽调省城驻军,更是准备从全省范围内抽调兵力,要集结至少五万兵马清剿伪唐贼军。
能够惊动巡抚大人,为此集结五万大军的伪唐贼军,能够短短月余之内就踏平兴泉府的伪唐贼军,这如何不让士绅富户们害怕。
如今省城那边的大军还没来呢,但是伪唐贼军就要打过来了,这黎平府能够守住吗?
不管官府那边是如何打算的,但是士绅富户们出于避祸的心理,一个个都是抢着逃出了黎平府。
让黎平府那边的官府都是无可奈何,他们为了城防稳固,为了战时征召青壮,可以阻拦普通百姓离开城市,甚至从周边的乡野地区征召青壮,但是黎平府那边的官员们是绝对不敢阻拦士绅富户们离开的。
而且也不会阻拦,为和?因为他们的家族就是出逃士绅富户当中的一员啊。
自己碍于官身无法逃命,总得让家人逃走不是,谁知道到时候府城能不能守住啊。
因此,大唐新军远远还没有到黎平府城呢,黎平府城内的士绅富户们就已经是逃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少数不信伪唐贼军能够攻破城的士绅富户们还在坚守。
只不过即便是留在城内的家族,大多也是派遣了嫡系子弟离开黎平府城,这算是留下一条后路,免的被真的出现意外,导致全家被一锅端了。
黎平府城不仅仅是民间惊慌无比,官方也是惊恐无比,当天黎平府城就已经是连派了三波快马前往省城请求增援。
同时黎平府的官员们也是大肆征召周边地区的青壮,这正规军没有多少,也就只能靠征召众多青壮来守城了。
但是他们能够守住吗?
对此,他们自己也是没有自信!
而这个时候,让黎平府上下震动的大唐新军,也就刚刚进入黎平府境内罢了,他们要抵达黎平府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呢,而且路上也需要攻克一些城镇,同时沿途的一些土司也是需要收复的。
比如第二步兵团需要先拿下铜鼓卫,而第一步兵团也需要先攻克平茶所。
这两个地方,都是半军事化的城镇,以前明军平定西南的时候,为了威胁当地的土司,在西南诸省设立了大量的卫所。
不过到了明朝中叶后,贵州地区,尤其是靠近湖广的贵州西部地区,其土司大多已经是彻底汉化,比如黎平府、兴泉府是空有众多土司的名头,但是实际上这些地区的土司已经是无法和贵州西南部以及云南那边的土司相提并论了。
如今明王朝本来就已经在西南地图开始施行改土归流了,而改土归流的前提,自然是土司的力量无法反抗明军。
如果大唐新军要攻打的乃是云南以及靠近云南的贵州西南部地区,那是会遇上大量土司,而且是有真正军事力量的土司的,可能会相当麻烦,但是只打兴泉府和黎平府的话,虽然也会遇到土司这种存在,但是基本不足为虑。
连明军的地方卫所都能够镇压他们,也就更加无法对大唐新军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威胁了。
同时当一个地区的土司不再强势的时候,那么相对应的,作为防范土司的地方卫所自然也就松弛了,兴泉府和黎平府乃至周边地区的卫所本来就不怎么强,等到大唐新军兴起的这一年里,明军也是陆续抽调了这些地方卫所兵力,然后逐一损失在澜江。
如此也就导致了,实际上大唐新军进军黎平府,基本上不太可能遇到当地的明军顽抗抵抗。
唯一能够抵抗他们的是还没有来到的省城明军!
而要等贵州巡抚祝志海把兵力集结起来,并且赶几百里路抵达黎平府,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呢。
如此也就导致了大唐新军进军黎平府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场武装行军。
当第二步兵团对铜鼓卫发动进攻的时候,发现这个铜鼓卫只剩下区区千余防守兵力,而且其中多数是没有经过训练的青壮,真正的正规卫所兵绝对不会超过五百人。
这一场进攻是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还不等第二步兵团的肉搏部队登城呢,只是动用了加强而来的炮兵队里的两门火炮轰塌了一段铜鼓卫的低矮城墙后,铜鼓卫的守军就自己崩溃了。
他们一部分是弃城而逃,而有一些逃不及的是当场投了降,从而加入了大唐王朝这个光荣伟大的大家庭。
对于连步兵都没有派上去,敌军就投降了,李春景可是满意的很,他来到了炮兵队那边,对着这两门火炮是连连夸赞。
“这都是好东西啊,这一炮打过去,普通的小城墙根本就挡不住!”李春景如此感叹道:“可惜就是少了些,如果有个十几门大炮,光凭我们第二步兵团应该也能够拿下来黎平府城了!”
当即他身边就有人道:“这不少了,第一步兵团那边也才三门重炮呢!”
为了给这两个充当先锋的主力步兵团加强兵力,李轩是直接把炮兵营里的原有的五门五百斤的火炮给了他们,不过这只是加强而已,从编制上来说,这五门火炮依旧嫡属于炮兵营。
至于留守后方的炮兵营本部,如今也就剩下一门八百斤的意大利炮而已,不过工部的作坊已经是在加紧打造火炮,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就能够再得到三门八百斤的火炮。
有了火炮助阵的第二步兵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铜鼓卫,而第一步兵团那边遇到的压力就更小了。
他们一路上甚至都没有遇到明军成组织的抵抗,连零星的骚扰都没有。
通过探子查探,郝柏年才知道,黎平府的明军是打算把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回来,然后依托黎平府城的坚固城墙进行死守。
既然没有遇到抵抗,第一步兵团自然也就是顺风顺水的收复了平茶所,然后兵锋直指黎平府城,而抵达黎平府城所需要的时间,比他们自己预料的还要少了三天。
整个进军过程,如同一场武装行军,半点抵抗都没有遇到!
抵达黎平府,虽然李春景的第二步兵团还没有来,但是郝柏年还是打算先打一打,试探试探黎平府的城防虚实再说,这样等待第二步兵团到了后,就可以直接发起总攻了。
郝柏年做出了如此决定后,第一步兵团自然也是开始了攻城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开始就地伐木打造登墙长梯等器具,同时派出侦骑不断的实地侦查黎平府城墙的伏击的地形,免的遇上什么埋伏之类的。
而第一步兵团这么干的时候,黎平府城的城头上明廷文武官员则是心惊胆颤的看着城外的大唐新军。
“这些就是伪唐贼军吗?号衣如此难看,一看就知道是不伦不类的流匪!”当即就有人表达了对伪唐贼军的蔑视。
“不错,李逆自诩李唐后人,但是那里有一点李唐的风采,尽是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听闻他们的官制不是六部,而是九部,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从古至今都是三省六部,他们却是搞的什么九部,一看就知道是乡村愚民搞出来的笑话!”
这说话的人显然是没有得到关于伪唐王朝的最新情报,现在伪唐王朝的内阁已经不仅仅是九部了,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