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201部分

山沟皇帝-第201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伤、俘虏中多,缴获的战利品也不少,但是大唐新军自己的伤亡也不算小。
 当成阵亡的将士就有足足八十余人,其中还包括了多名军官。
 这些伤亡的相当多一部分都是发生在火枪手之中,因为战斗刚爆发,双方还没有正是肉搏的时候,明军的前锋方阵的弓箭主要是朝着火枪手进行抛射覆盖的,而火枪手又没有盔甲可防御,因此导致伤亡不小。
 甚至第四步兵营下属第一火枪队的队官都是当场阵亡,由此成为了大唐新军起兵以来,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此外,掷弹兵的伤亡也不算小,死伤了十余人,这对于只有五十余人参战的半支掷弹兵部队而言,伤亡率可是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这个数据可是非常大了,不过他们却是没有崩溃,在投掷完手榴弹后还随同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肉搏。
 战斗刚打完呢,就是随同主力火速增援澜江渡口了。
 此战掷弹兵的表现,让郝柏年对掷弹兵是更加看重了。
 这种看重不仅仅是他们用手榴弹时的强大威力,更是因为他们勇往无惧的勇气!
 大唐新军里这么多部队,可没有那支部队在承受了百分之三十多的伤亡率后还能持续发起进攻的。
 阵亡八十余人,伤员也有一百多人,这些伤员里有部分是重伤员,这些人没办法,想要活下来只能看老天给不给面子了,至于那些轻伤员的话,只要做好护理,不让伤口受到感染,那么活下来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毕竟他们的伤口大多是冷兵器所至,不会和枪伤那么麻烦。
 等这些轻伤员养好伤后回到部队,又是一个个精锐老兵!
 总数超过两百余人的损失,这对于郝柏年的这支临时部队而言也是不小的打击了,但是战斗的胜利激励了他们的士气,因此还能够保持比较高昂的士气返回澜江渡口增援。
 就当郝柏年带着只有连六百人都不足的部队火速返回澜江渡口的时候,澜江渡口那边也是爆发了残酷无比的战斗。
 和预料的一样,澜江渡口的明军并没有闲着,而是在一大早就开始了渡江,由此也宣告了澜江渡口这边的战斗正式打响。
 早上明军开始在河对岸的河滩开始集结的时候,谢梓炜的炮兵队就是开始忙绿了起来,持续向河对岸开炮,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的同时,阻挠敌军的渡江行动,好给己方争取更多的时间。
 不过单单靠六门火炮,自然是无法阻拦高达六七千人的明军的渡江决心的,他们准备妥当之后,很快就是爬上了各种渡江工具开始渡江。
 不过他们虽然已经上了船,甚至都差不多抵达岸边了,但是第一波登陆的明军却是不多,只有两千余人而已,剩下的四千多人,包括宋志文自己都还是在江面上飘着呢。
 这两千多人上岸后,很自然的和滩头防守的大唐新军发生了激战,而结果也是没有丝毫的意外,在大唐新军猛烈火枪、火炮、手榴弹的打击下,登陆的这两千多明军很快就是崩溃了,在河滩上留下了无数尸体后就是试图回到江面上的船只上。
 但是宋志文此时却是下令,驱赶着这些明军不准后退,继续发起进攻!
 如此一来,这第一波渡江的明军的下场肯定是不会太好的,但是明军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宋志文如此对他的下属道:“伪唐贼军所依赖不过是火器犀利而已,而火器的弹药有限,让这些青壮上去冲一波,这些伪唐贼军的弹药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
 听到宋志文轻描淡写的话,他身旁的那些文武官员都是背后冒出了冷汗,这人,好狠毒的心啊。
 为了消耗伪唐贼军的弹药,他是直接把两千多人给送了出去啊,哪怕是这两千多人都是一些青壮,根本算不上有什么战斗力,但是好歹是两千多条性命啊。
 都是率军的武将们都是很心肠,为了胜利不把士兵的性命当成性命看,但是这些文官,比武将们还要更狠毒。
 不过宋志文的这种战术还的确有效,这两千多青壮虽然自身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宋志文也没有亏待他们,那种巨盾甚至盾车都不少,甚至停泊在岸边的部分船只上装着的碗口炮以及更多的弓箭手都还在给予他们大量的支援。
 因此这打起来虽然依旧无法突破阵地,但是却是也是给大唐新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火枪手们开枪打出去了不少弹药,甚至半个队的掷弹兵都是扔出去了一轮手榴弹。
 要不然的话,还真有可能被他们冲上来。
 只是弹药的消耗却是也没有什么,关键的是,人员的伤亡也不小啊,弓箭的弓箭手可不少呢,他们连续朝着大唐新军的防御阵地射箭,而且用的还是抛射,这就导致了大唐新军这边出现了不少的士兵被箭雨所伤。
 此外,明军的那二十多门碗口炮也是个极大的威胁,给大唐新军这边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如今,李轩就是皱着眉头想着该怎么解决掉明军的碗口炮以及大量弓箭手呢!
 再让明军的碗口炮和弓箭手打下去,己方的伤亡太大了!
 到时候,澜江危矣!
 大唐危矣!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切都完了
 对于大唐新军来说,其实弹药的消耗问题并不大!
 大唐的物资虽然紧缺,但是这几个月李轩几乎是把整个正泰县翻了个底朝天,搜刮出来的金银细软等值钱的东西都一股脑换成了各种战略物资。
 其中硫磺、硝石等物更是重点收购对象,为此不惜提高价格,吸引了孙老头这样的商人冒着被明军抓住后抄家灭族的风险运输这些物资过来,以赚取高昂的利润。
 这样不计代价的收购各种物资,也是让大唐新军得到了虽然还是不多,但是也绝对够打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弹药。
 而这些弹药,基本都是囤积在澜江渡口!
 因此宋志文想要用青壮这些炮灰来消耗大唐新军的弹药,不得不说这个想法很美好,但是现实是非常残酷的,他们就算是把六七千人全部送上来,也不可能消耗完大唐新军的弹药。
 但是弹药充足,不代表着大唐新军就没有麻烦了!
 这个麻烦就是人员的持续伤亡!
 虽然大唐新军在此地几个月没闲着,构筑的大量的防御工事,而这些防御工事的防御能力也相当不错的,士兵们只要躲在胸墙之后并紧贴着,只要不是太倒霉,一般不会被明军抛射的弓箭给射中,至于明军碗口炮所发射的直射散弹,就更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大唐新军的士兵们不可能一直都躲在胸墙后面啊,当明军的炮灰们冲上来的时候,他们得站起来迎战啊!
 为了更好的射击,他们至少要露出肩膀以上的高度来开火,这样一来,就等于是把身体暴露出来了。
 此时,哪怕明军的弓箭手和碗口炮命中率不高,但是架不住他们的数量多啊,上千名弓箭手和二十多门碗口炮对着只有几百米的胸墙进行覆盖射击,那火力的密度还是相当大的。
 如此随着战斗时间的持久,大唐新军的伤亡也就慢慢增加了。
 更关键但是,留守在澜江渡口这边的部队可不是第一步兵营和第一混成营这种精锐部队,第二步兵营和第三步兵营都只能算是新兵部队,而守备营更是明军俘虏部队,伤亡率一高的话,士气就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到了早上八点多的时候,李轩甚至都把辎重营都掉上了第一线参加防守作战,由此可见,今天这一战,对澜江渡口的大唐新军而言,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必须把明军的那些碗口炮和弓箭手解决掉,要不然的话就算此战获胜,己方的伤亡也太大了。
 为此,李轩是再一次下令,要求炮兵队发挥出应该有的威力来,尽快的想办法解决掉明军的火炮。
 不过现在的谢梓炜也是相当无奈!
 为了压制乃至消灭明军那些摆放在穿透上的碗口炮,谢梓炜的火炮可是一直都是对着河边的那些船只在打呢。
 按照常理来说,双方距离不过五十米,用散弹打过去,打准了一炮过去就是能够报销明军一个炮组。
 但是人家明军不傻啊,他们的碗口炮虽然是放在船头,但前头还学着大唐新军弄出来了一个小炮台,用以抵挡直射火力。
 说是炮台其实也不准确,他们只是在船头堆积了不少厚木板和沙包而已,只在中间留出了一个射击孔。
 这些防御力量强不到那里去,但是抵挡散弹和子弹却是足够了。
 这个就和明军自己的碗口炮无法威胁到有炮台作为掩护的大唐新军炮兵阵地一样,大唐新军的火炮,同样无法威胁到明军的碗口炮。
 这让谢梓炜颇为无奈!
 此时,陈屠夫走到谢梓炜边上道:“要不我们换实心弹先把他们的火炮打掉?”
 听到这话,谢梓炜也是沉思了起来,当敌军冲到数十米的近距离后,用散弹,这是谢梓炜从李轩那边所学来的基本火炮作战技巧。
 在数十米的距离上,散弹的覆盖面大,这一炮下去就能杀伤众多敌军。
 但是这一次,显然是行不通了,人家明军学聪明了,在碗口炮前面堆积了防御用沙包和厚木板。
 当即谢梓炜转头问了身后的一个炮长:“这个距离,用实心弹能够准确命中吗?”
 炮长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道:“多打几炮,肯定是能打中的!”
 这不过是几十米的距离而已,又不是几百米,哪怕是大唐新军装备的原始火炮,其命中率也是相当可观的。
 当即谢梓炜就道:“换实心弹,先把他们的炮位摧毁了!”
 谢梓炜准备换实心弹打击明军的船头炮位时,另外一边的李轩也是让火枪手和弓箭手队把目标转移到那些在船上的明军弓箭手。
 这些明军弓箭手和他们的火炮一样让人讨厌!
 至于那些还在河滩上往前推进的明军炮灰,就先不用火枪队和弓箭手队去解决了,让他们冲过来又如何,等待他们的还有大唐新军的无数长矛手呢,再不济,还有掷弹兵队的手榴弹呢。
 想要靠这已经死伤大半,没有半点士气,被强迫着发起进攻的炮灰就想要突破己方的胸墙防御阵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当李轩改变了战术后,把主要目标从河滩上的炮灰明军转移到还在船上的明军弓箭手时。
 顿时战场上的局面就是发生了变化!
 每一轮密集的枪声响起,都会造成众多的明军弓箭手死伤,而这些火枪手只是在瞄准和射击阶段把肩膀以上的位置露出来,打完枪立即就是缩回了身子进行装填。
 如此也是有效避免了明军的反击!
 看到这一幕,宋志文也是略微皱了皱眉头,这炮灰战术,好像不管用啊!
 这些伪唐贼军的火器还是如此犀利,半点都看不到弹药枯竭的情况。
 还有,自己这边都打了这么久了,算算时间,从另外两个渡口渡江的主力也应该到了啊,怎么还没有来?
 难道说,从这两个地方绕行的主力发生了什么意外?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情况可就不太妙了,他宋志文可从来没有想过靠着这些卫所兵和青壮就能够撕破伪唐贼军的滩头防御,他指望的是从两侧渡江的主力袭击伪唐贼军背后呢。
 尤其是从二号渡口渡江的主力,那可是寄托了他的厚望。
 但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不用多久,就是有人报告说,从南边又来了一支伪唐贼军。
 伪唐贼军?还是从那边来的,这不就是己方主力渡江的那边吗?
 这些伪唐贼军竟然没被己方的募兵主力歼灭,反而是来了这里?
 此时宋志文有了一个很不好的猜测:难道……难道南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