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187部分

山沟皇帝-第187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读书人、士绅地主等社会的上层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大唐王朝所能够争取的人群是那些人呢?
 普通百姓,尤其是大字不识,见识匮乏的贫民!
 这从李轩颁发的税制就可以看的出来,对农民还是比较厚待的。
 只要得到这些普通百姓的支持,那么就能够得到兵员、粮食乃至武器等关乎存亡的资源。
 相对比之下,那些所谓的社会上层的价值不值一提。
 至于说什么需要读书人、地主士绅来维持统制之类的也不用担心,当官可不是需要非得读了四书五经就行的,他们的作用更多是用来看的,而真正办事的人,只要认得几百个常用字即可。
 石铁匠以前还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呢,只是最近一年才学了少量的字,但他还不是一样当着大唐王朝的工部尚书,而且还当的有声有色,在他的带领下,工部建立了大量的作坊,为大唐王朝提供各种物资弹药。
 再说柳八苟,这个人虽然也算是读书人,但实际上也只能算是童生这个行列,最擅长的就是吹牛和自我幻想,但是当着大唐王朝的内阁首辅来,还不是一样相当出色。
 至于那些士绅地主们在乡间的影响力,这的确是有些麻烦,不过大唐王朝的统治可不和以往的朝代一样,只限于县城,大唐王朝的统治,可是直接深入到了村一级的,
 镇、村这两级政府的建立,足以让大唐王朝把统治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百姓头上。
 也就是说,大唐王朝并不需要乡间的这些宗族来帮忙维持统治,甚至可以说,乡间的那些规模庞大的宗族还影响了大唐王朝的统治。
 造反嘛,就是拉拢可以拉拢,并值得拉拢的人,然后打击那些反对的人。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大唐王朝是拉着一群中小地主以及更多的普通农民,然后朝着大地主和士绅阶层为代表的明王朝发起战争!
 军方的一番野蛮暴力镇压后,税制所引发的动荡被彻底平息,顽抗的大地主都被一扫而空,剩下的大地主都是选择了服软,不服软不行啊,不服软那些蓝衣红裤的伪唐贼军就要杀上门来了。
 看着下头递交上来关于镇压叛乱的报告,李轩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着负责这一次镇压行动的第一混成营的方希同道:“方少校,这一次做的不错,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肃清各镇动乱,第一混成营的行动迅速是功不可没!”
 方希同道:“臣不敢居功,此次行动之所以顺利,是因为陛下您的天威已经遍布正泰,那些顽抗之底只听我大唐王师抵达,就已经是闻风而降了!”
 “此外,捕盗营也是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有力的配合了我军的行动!”
 李轩道:“如此看来,依照方爱卿来看,这捕盗营已经堪用了?”
 方希同道:“捕盗营如今规模不大,训练日短,如果让他们上前线和强敌作战自然是力有不逮的,不过布置在后方弹压地方威胁宵小之辈还是勉强堪用的!”
 他们两人口中的捕盗营,乃是上个月刚成立的一支辅助性质的部队,首先,严格上来说,这个捕盗营并不是单纯的军队,而是受到了军方和内阁双重管辖的武装力量。
 因为受到地方治安上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大地主闹出了武装抗税的事,让李轩意识到依靠职业军队来维持治安,执行这些小规模的弹压任务是不那么恰当的事。
 大唐新军是要用来和明军打仗的,如果遇到明军大举来攻,那可是要倾巢而出的,不可能在前方大战的时候,还在后头留下一部分部队来弹压地方,维持治安。
 然而村镇里现有的捕快吗,你让他们抓抓小偷可以,但是你让他们去攻打有着高墙守护的大户以及那些大股的土匪就是为难了。
 为此,李轩这才是有了建立一支地方守备部队的想法,这个守备部队可不是说大唐新军序列里的第一守备营的那种,第一守备营虽然挂着守备的名头,但那也是实打实的作战部队,可不是用来弹压地方维护治安的。
 这个守备部队,应该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花费也不能太高,最后这种守备部队就挂上了捕盗营的名头,装备常见的刀剑长矛为主,辅助以少数弓箭手,排级以上军官配甲,其他士兵清一色的轻步兵。
 编制上依旧效仿主力部队的编制,不过只有三个队大约三百人的规模,按照李轩自己的设想,这种捕盗营应该是每个县都设立一个,平时驻扎在县城,遇到什么动乱后,直接出动镇压。
 三百人的捕盗营,通常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如果三百人的捕盗营还干不过,那么军方就会派遣作战部队前往镇压。
 同时这个捕盗营是受到内阁和军方是双重管辖的,为此,李轩内阁那边还特地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称之为巡警部,这个捕盗营就是归属到巡警部那边管辖。
 此外,巡警部的职责乃是维护治安,打击各种犯罪,原先各镇、各村的治安官,捕盗官,捕快也是尽数归属巡警部管辖。
 值得一提的是,李轩趁着这个机会,最近天对内阁的各部的职权都进行了一定的变动。
 比如说把察部从内阁里独立了出来,并恢复了历朝历代都用的督察院这个名字,其独立后直接向李轩所负责,其职权有一部分和其他朝代的督察院差不多,都可以监督百官。
 此外这个都察院不仅仅管理官员,同时还拥有管理民间犯罪的权力,效仿后世的检察机关,对各种违法行为提起公诉。
 此外又新设立了法部,这个法部的只能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各种法律的制定,并且额外承担了后世法院的任务,对各种官司进行判决。
 由此形成了公检法这三家司法机构,彻底解决了大唐王朝一直以来所面临问题:司法权力混乱。
 而且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随便有点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会把官司打到李轩御前来,即便不是到李轩这里来,也会打到柳八苟那里去,以后都让司法机构处理去。
 除了司法机构的变动外,其他部门也是进行了变动,比如说在户部上面,新增加了工商司、内政司、除了原有的民政事务外,还负担起工业、商业发展事务,同时其他和民生有关的则是归属内政司管理。
 此外,工部那边也是增加了交通司、工坊司这两个机构,以便工部更好的管理诸多工部建立的作坊,以及道路桥梁的建设。
 这一番对内阁各部的完善,是让大唐王朝的中央机构更加完善,而且把各种职权明确下来后,以后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就不会发生不知道归属那个部门来管的情况。
 不仅仅是内阁有所变动,下面的各镇的行政机构也是有所变动,不用半个月,大唐王朝的内阁以及各镇的机构虽然看上去表面还是老样子,但实际上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内阁自从建立的那一天起,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大唐王朝的扩张,要不然的话就算大唐新军打下了更多的地盘,大唐王朝也是无法进行有效统治啊!
 如果有一天大唐新军把占据了一个省甚至更多的地盘,然而内阁这边都无法维持统治的话,那还不得笑掉正德老儿的牙板啊!
第两百九十三章 万里长征
 大唐这个山沟皇朝,虽然一开始只是李尔必弄出来搞笑的,但是自李尔必这个傻货被苏家康一刀砍了后,一切就是发生了转变。
 李轩虽然不愿意但是依旧被柳八苟他们拥护登基继承了皇帝之位,从而率领着大唐王朝的数百土匪开始和明军周旋。
 而打着打着,也不知道是明军太弱还是大唐新军太强,又或者是老天爷站在了李轩这一边,以至于过程虽然困难无比,数次面临灭国危机,但都被李轩挺了过来,保住自个性命的同时也是带着大唐王朝不断扩张。
 从数百人一步一步发展到数千人,再到如今占据正泰县的几乎全部乡野地区,治下民众达到了八万之数。
 这种事哪怕是放在历史长河里,都算是极为稀少的了。
 大部分这些儿戏一样的造反,绝大部分都是第一时间被官府所镇压,甚至官府都不用调动正规军,只凭借些许乡勇就能够成功镇压。
 之前的李尔必身死就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李轩却是带着柳八苟、方东全他们一步一步扩张,最后占据了正泰县。
 到了如今,哪怕是明天大唐王朝就被明军剿灭了,但是也百分百能够在史书上留下记载,哪怕是只有寥寥几句,但是能够在正史上留下记载,这却也是极为难得的。
 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梦想着青史留名,哪怕是无法青史留名,也要留下一个千年恶名。
 当然了,就算李轩倒霉透顶了,但是也不至于真的不用几天就被明军所击溃了。
 如今的李轩还有心情慢慢练兵扩军,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至少有一个月以上,甚至两三个月的安全时间。
 澜江渡口一战,大唐新军已经是把府城明军给击败了,三千明军最后只回去了数百人,再加上之前李轩已经数次重创苏家康率领的数千明军。
 因此兴泉府内的正规明军,可以说已经是顺势殆尽,三个千户所的正规军,再加上府城的一千五百人募兵。
 这些军队虽然还保留着之前的名头,但是却已经精锐全无,如今不管是苏家康还是宋志文,他们所能依靠的不过是残兵败将以及临时征召的青壮而已。
 而这些兵力,已经是没有办法给大唐新军造成什么是实际上的威胁了。
 明军要想攻入正泰县剿灭大唐王朝,保守估计都需要五千人以上,而且这五千人必须都是正规军,不能是那些用来凑数的青壮。
 然而如今的兴泉府还有五千正规军吗?
 没有!
 因为依靠兴泉府自身的力量,已经是无法镇压这一场李轩率领的叛乱了。
 明军要想剿灭李轩,就必须从外面调来军队。
 然而调动外地的军队到兴泉府来剿匪,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需要各种调动的命令,上报到省城贵阳的巡抚那边是必须的,不然的话,没有巡抚的命令,其他地方的军队根本不会跑到兴泉府来,这不是说他们肯不肯的问题,而是没有命令跨府作战,这不符合规矩,很容易被人参一本‘擅自调动军队’。
 最后哪怕是剿灭了伪唐贼军,私自领军参与剿匪的将领也不可能落得什么好,丢官去职都是轻的。
 按照李轩自己的估计,等明朝官府那边走完调动的程序,少说也得一两个月的时间,然后巡抚那边调动兵力也是需要时间的,调集兵力后,这些明军要跑到正泰县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你得知道,贵州可不是什么平原,大部分都是山地地形,大规模军队的行军速度是相当缓慢的。
 综合以上这些,李轩判断明军最早也要两个月后才能够抵达!
 而到时候,大唐新军的扩军也是差不多完成了,士兵基本完成了最基础的训练,火枪也能够再得到数百杆,火炮数门。
 届时,他麾下的三千八百人大唐新军,就能够以齐装满员的满编状态迎战明军!
 到时候如果明军派来了五千左右的正规军,他都有很大的信心打一仗,哪怕是明军来了上万人,只要这一万人不全部是那种精锐的募兵,那么他都有一半的信心打一仗。
 至于明军来更多的人,比如来个两三万人什么的,嗯,谁打谁傻逼,李轩第一时间就会带着自己的数千大军朝南或者西边逃走,大不了就学历史上的无数流寇,一边跑一边扩张。
 如果无法占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