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皇帝-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太平天国呢,他们不仅仅是要改朝换代,他竟然还想要改变整个统治阶层!
所以太平天国的起义,绝对不是一场简单的造反或者是农民起义,它是一场阶级战争!
一场底层人民对精英阶层的挑战战争!
这样的阶级战争,在中国数千年历史,甚至中外数千年历史里都仅此一次,只是这种事的难度超过冲出银河系,所以毫无疑问的它失败了。
对于这些,李轩自己虽然了解的不算太过透彻,但是他却是知道不要轻易的站着一个阶层的对立面,自己给自己竖敌。
现在的大唐王朝就屁大一点,如果乱喊口号,很容易把自己陷入绝境,因此李轩考虑了足足两天,才是最后喊出了从太平天国里盗版来的口号“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但是只是这么一句,没有提及太平天国田亩制度最核心的一就: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李轩只说种田的人应该有田,人们应该有房屋,但是他却是没说要把所有土地均分啊。
这不均分就代表着不用把地主们的土地强行分配给贫民。
这个口号其实没有多少实际性的东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就是听着好听,因为李轩根本就没有提出该如何给他们分田分屋啊。
这就好比后世随便喊句口号:“大家都应该兜里有钱!”
但是怎么有钱呢,是把马云的钱分给大家呢还是说大家自个搬砖去赚?人家可没告诉你。
不过这个口号是面向外部的,而在大唐王朝内部,更准确的说是面向大唐新军里的士兵里却是有着更加实际的口号:凡加入大唐新军者,均可分田。
而且这份土地还不是说属于大山里那些荒地,而是大山外的土地!
大唐新军里的士兵可都是不给薪饷的,所谓的福利也就是吃顿饭而已,如今正式推出分田地给士兵,也算是给他们一个福利,也是把他们绑在大唐王朝这辆战车上的牵绊,并且吸引更多的贫民子弟参军。
至于说分发的土地从哪里来?这个简单!
目前大唐新军一共也就几百人,需要的土地不算多,那些无主荒地可以安置一部分,欠缺的部分还可以找几个劣迹斑斑的大地主杀了抄家分田。
后期如果军队扩大了,需要分田的数量多了,还有众多官田,皇庄这些可以分,而且因为分田的规模只控制在大唐新军,分田的规模是可控的,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杀土豪分天地的现象。
甚至目前为了控制事态,避免一不小心就演变为大规模的杀土豪分田地,李轩是严格规定,只准杀了那些民怨极大或者是对大唐王朝保持明确反对,做出反抗行为的劣绅地主。
普通大地主和士绅都没动,至于那些中小地主就更加不会去动了。
而且即便是杀土豪,也不是打着分田的旗号,而是给他们扣上了对抗大唐天兵,勾结明王朝的罪名进行抄家,所有土地都归属大唐官方所有,然后再免费分给士兵们。
为了避免搞的人心惶惶,李轩又是采取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的措施,每到一个村子,就是当场任命原有的村正,里正什么的为村长,乡长,还会主动和当地的一些普通士绅地主进行善意的接触。
众多士绅地主对大唐王师的到来,表现的相当积极,全都是载歌载舞,还拿着酒菜来犒军,一副军民融洽的模样。
具体场面是这样的:地主老爷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说着:“王师啊,终于把你们给盼来,快,这些酒菜你们都收下吧,不要客气!
土匪头目一脸正气道:“不收,我们大唐新军不扰民不劫掠,这是纪律!”
地主老爷一听急了:“这怎么能说是扰民劫掠的,这是鄙人见王师一路辛劳,实在是心里过意不去这才主动捐献的,不算劫掠!”
土匪头目这时候才是一脸为难道:“这样啊,既然是员外主动捐献,我们要是不收也是辜负了你的一片苦心,唉,算了,我们就勉强收下了!”
地主老爷道:“对,对,收下好,收下好!”
看见土匪们把酒菜粮食都收了,地主老爷才是带着媚笑道:“军爷,你看,这枪,是不是能放下来了!”
土匪头目此时回头一看,狠狠地瞪了身后的几个端着上了刺刀,把枪口瞄准了地主老爷的火枪兵一眼:“都干什么呢,谁让你们举枪啊,一点规矩都不懂,吓坏了员外老爷怎么办!”
“都还愣着干什么,还不把粮食搬上马车,一点眼力见都没有!”
那些士兵们才会把粮食搬上马车,而马车上已经是装了半马车的粮食,都是大户们‘主动捐献’的。
说罢,土匪头目就会转身对那地主老爷道:“实在是对不住,这些兔崽子一点规矩都不懂,没吓着员外吧!”
地主老爷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脸上还强行挤出笑容道:“没有,军爷言重了!”
那土匪头目嗯了一声,然后到:“我等军务繁忙,就先走了,还请员外回去吧!”
那地主老爷这才迈着好不容易止住颤抖的腿回到大门里,关门的时候朝外看了一眼,发现那些不扰民不劫掠的大唐新军士兵们已经敲响了隔壁一家大户的门。
“老乡开开门,我们是大唐王师,都是好人,不劫掠不扰民!”
喊了两声,这门始终都没有打开来,似乎还传来一阵脚步声,里头传来阵阵:“区区流贼竟然也敢妄称王师!”
听到这声音后领头的土匪头子直接抽出腰刀:“好贼子,竟然敢窝藏伪明奸细!”
“全体都有!”
“预备!”
“射击!”
随着开枪的声音响起,之前那个刚捐献了粮食的地主老爷终于是被吓得站不住,浑身软绵绵的瘫在地上!
枪声,在这个名为流沙庄的大村寨里频繁响起,而流沙庄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里,李轩正在和流沙庄里的首富,有着秀才功名,已经七十多岁的黄老爷亲切交谈!
在这场亲切交谈中,李轩代表大唐中央亲切问候了黄老爷的身体是否还健康,儿女是否孝顺,又向黄老爷宣说了一些大唐王朝的惠民政策,重申了大唐王朝不扰民不劫掠的政策。
并期望黄老爷能够率领乡民全心全意为大唐王朝的事业添砖加瓦,共建美好大唐!
完了,李轩又是面带笑容的当场考较黄老爷的重孙的课业,并表示黄老爷的重孙实乃是百里之内的第一等人才,也正是大唐所急需的人才,稍候当场就是给黄老爷的重孙黄曦言授予大唐王朝礼部郎中的官位!
黄老爷当场是被感动的哭了起来,直接就要跪下来抱着李轩大腿谢恩!
李轩的侍卫们心怀黄老爷老迈,久跪怕是受不住,所以急忙的扶他起来,并一人一边夹着他送他回房。
随后,李轩就是带着哭哭啼啼,舍不得离家远行的黄家长房重孙黄曦言离开了黄家。
出了黄家,李轩听着身后黄曦言的哭声,抬头看着天空,深深地叹了口气:“唉,孝子啊,本朝历来重孝,黄爱卿忠孝两全,当赏,嗯,官升一级!”
钱梦久看着李轩的这副神态,脸色颇为古怪,走到李轩身边压低了声音道:“陛下,把这些大户人家的嫡系子弟都强行掳来,怕是会造成动荡啊!”
李轩听罢看了他一眼,却是没有回答他的话,而是淡淡地哼了一声!
随即转身对众侍卫道:“走,去下一家!”
第两百三十七章 扩军扩军!
离开黄家后,李轩很快就是带着大唐君臣以及数十名士兵走访了流沙庄的其他几家颇有名望的当地富户。
每去一家,李轩都会做和在黄家里一样的事,除了强调重申自己的大唐新军不扰民不劫掠之外,同样也是会采用惜才的名义招募他们的嫡系子弟,尤其是嫡长子这一类的人。
至于说这些富户的嫡系子弟是否真的有才学,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
李轩搞这么一出,把人家的嫡系子弟半强迫带走,目的相当明显,乃至钱梦久他们都看了出来,这些被带走,并清一色被授予了大唐王朝官帽的富户嫡系子弟,用高大上的话来说就是质子。
嗯,这个质子不是电子中子质子里的那个质子,古代人还没有那么牛逼已经发现了原子核的秘密,而是自愿或被迫到邻国乃至敌国充当人质的国君公子,简称:质子。
太过久远的就不说,说个大家都知道的:蒋光头的儿子蒋二世,他就在苏联当了足足十二年的人质,被爹坑了的悲催娃!
如今李轩把这些富户的子弟半强迫收拢过来,也是为了能够让这些地方豪强富户们能够有所顾忌,毕竟您家的嫡长子,嫡长孙,家族的继承人都在我手底下呢,你如果敢反抗大唐王朝的统治,那么你们家的继承人可就小命不保了。
此外,这个安排还有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作用,那就是这些人质不仅仅是人质,李轩还给他们封官了呢。
一个个都是郎中、主事之类的大唐官员呢,虽然他们和其他大唐官员一样一文钱俸禄都拿不到,甚至他们自己不愿意承认这个官位,但是这重要吗?
不重要,反正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是大唐王朝的官员了,名字正儿八经的登记在册呢,回头明军如果杀回了正泰县,剿灭了大唐王朝,你一个大唐王朝的中高级官员还想要活?
可能吗?
那些求功心切的明军将士会毫不犹豫的把你的首级砍掉,然后拿起领赏升官!
此时此刻,大唐王朝的官位对于很多人而言,不是荣华富贵,而是一把断头刀,一旦当上了大唐王朝的官,头顶上就会有一把叫做‘明军’的刀挂着,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砍下来了。
很早李轩就知道,大唐王朝的贼船是上来了就下不去,甭管你一开始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要上来了想要再下去,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
曾子文是这样,杨秀才同样是这样,前段时间杨秀才被他强征来的时候还不是一样不情不愿,现在呢,虽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主动性,但是该干的事一样都没少干。
现在只要能够用上这些人才,李轩管他是不是真心真意呢!
只不过现在李轩搞的规模有些大,他们一路上已经经过了四个中大型的村庄,带走了十多个大户的人质,这让钱梦久有些担心这么大规模的抓人质,恐怕会引起反抗。
不过李轩并不以为意,如果这些大户们会反抗,早就反抗了,大多人还是怕死的,而且李轩带走的只是他们的继承人,又不是他们的家主!
而李轩又没有把他们所有的嫡系子弟一股脑都带走,嫡系长子死了,换一个次子继承家业也是可以的嘛!
李轩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明显漏洞,就是为了降低他们的坚决反抗之心,当然了,不管如何总会有人反抗了,而对于这些反抗的家族,李轩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们扣上一个窝藏伪明奸细的罪名,一股脑全抓了送回黄竹沙当苦力去,顺便还能查抄不少财物粮食充当军资,也有田地分给那些新加入大唐新军的士兵们。
为了扩军,李轩首次在大山外大规模招兵,和之前几次小打小闹只招收几个几十个不同,这一次他计划招收的士兵总数在五百人以上,加上现有的部队,争取让兵力超过千人规模。
哪怕曾子文说的攻打正泰县城不可取,但是夺取乃至掌控正泰县的乡野却是李轩想要做的事,而要掌控一县之地,依靠现有的三五百人肯定是不行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兵力。
而更重要的是,用以后续抵抗明军的进攻!
为了大规模招兵,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