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山沟皇帝 >

第149部分

山沟皇帝-第149部分

小说: 山沟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这个时候收点好处倒是可以的,不如说到劫掠人口和粮食什么的,这可比去占领正泰县好多了。
 正泰县城撑死了八千多人,而且正泰县城刚被他们抢了一把呢,如今去攻占了正泰县城根本就捞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正泰县广阔的乡野里可是有七八万人口呢,这么多人都在乡野之中,从里头招募千把青壮,抢够足够几千人吃半年的粮食应该是不成问题!
第两百三十五章 占地盘收保护费
 哪怕有着现代的灵魂,但是李轩说实话和黄竹山的里其他土匪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
 那些普通土匪们天然就对官府有着恐惧,所以方东全和黄学仁他们虽然嘴上天天叫嚷中兴大唐,推翻伪明,但是骨子里对明廷官府有着天然的恐惧,遇上大批明军会跑的不比兔子还快。
 而李轩呢,他倒是不怎么畏惧官府之类的,但是他却是比任何一个黄竹山的土匪更加清楚一个统一王朝的可怕!
 哪怕明王朝现在已经步入王朝的中期,地方卫所早已经腐朽不堪,战斗力下降的连倭寇、土匪都打不过。
 但是他们地方大啊,人多啊!
 李轩他们累死累活也不过是弄出了几百号土匪呢,但是人家明王朝随随便便就能从周围的的府县里抽调好几千甚至上万的兵力。
 这上万兵力如果被干掉了,不要紧,还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兵过来,这个地方调几千,那个地方调几千,最后能轻而易举的抽调好几万兵力重新杀到正泰县来。
 正是因为对明王朝这种统一了九州的中央王朝的实力了解的很清楚,李轩才是一直都不敢打正泰县城。
 说句不要脸的话,就算现在正泰县城主动投降,邀请他入城,他都不敢进城!
 不过不进城,不代表着就要放弃正泰县的百里之地,十万之民了!
 曾子文刚才的这一番话,也算是点燃了李轩的一丝野心:如今正泰县已经无能能够阻挡自己了,不趁着这个时候发展壮大更待何时?
 正泰县这个县城不打,龙华镇这个军事重镇也不打,但是不代表着不可以把广阔的正泰县百里之地收入囊中啊!
 打扫完战场后,士兵们都是休息去了,不过那些高级将领和官员们却是没有能够休息,李轩把他们汇集了起来召开军事会议。
 一开始曾子文还以为李轩召集人手开会,是为了攻打正泰县城呢,但是这刚开始就听出来了不对头。
 因为李轩开始就是这么说的:“如今正泰明军新败,已经无力阻挡我军纵横乡野,正是我军的大好机会!”
 李轩的话里没有说县城或者龙华镇,而是说的乡野!
 对此曾子文道:“陛下,我等不趁此机会拿下正泰县城吗?”
 李轩听罢,都懒得搭理这个曾子文,这个人的战争思维还停留在传统战争思维上,一点都没有领悟到造反战争该如何进行!
 而身为一个生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的红领巾,党‘国的接班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一个词汇叫做‘农村包围城市’。
 如果是工业时代,生产资源、尤其是维持战争的生产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所以战争需要围绕城市来进行,如果是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的国家,其主要的人口也会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里,因此战争也得围绕着城市来进行。
 但是在农业时代的中国却是不一样,首先国内的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在农村,这个生产资料包括人口以及土地,由此可以产生赋税,兵员,粮食,武器等等维持战争所需的战略性武器。
 其次,基于中国传统的政令不下乡的特殊国情,城市里的官府在数千年来就从来没有能够有效的统治农村,换句话说,在农村里明王朝的统治根基薄弱,有利于大唐王朝在农村的确获得人心上的支持。
 其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年头的城市实际上是典型的消费性城市,农村不是靠着城市养活,而是城市靠着农村养活。
 只要控制了农村的确,实际上就控制了城市的血脉!
 说了这么多,总之控制农村比控制城市要好,而且是好的多!
 不过这些理由李轩是不会长篇大论的说给手下人听的,甚至他连农村包围城市这个词汇都没有说出来,都是一群文盲,你和他们说什么造反理论,人家都听不懂好吧。
 所以他对众人说的很直白,很简单:不打正泰县,我们先把大山附近的村寨给控制起来,然后就地招兵收粮!
 一群土匪们一听不用打正泰县城也就放下心来了,至于到乡野劫掠,那是他们的老本行了,那都不叫事。
 虽然李轩说的是控制什么农村,而不是劫掠,但是在这些土匪的思维里,很自觉的就把李轩的话转换为了:占领地盘,收保护费!
 所以听李轩说了一大通后,方东全就是这么道:“陛下说的太好了,现在我们刚好趁着明军空虚,去多占几个村寨,招兵收粮!”
 一旁的黄学仁也是道:“对,现在是该多占一些地盘的时候了!”
 听着手底下的人说抢地盘收保护费什么的,李轩也不以为意,和这些土匪们相处久了,他也知道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这么直接,哪怕是玩造反都是玩的土不拉几的,一点也不高大上。
 李轩总不能指望着他们一口一个革命,一口一个民族大义不是,还是抢地盘收保护费比较适合他们。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造反争霸嘛,比的就是抢地盘嘛,大家抢来抢去,最后一个实力最强的人把所有地盘都抢到手了,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完成了统一,一个新的中央王朝就诞生了!
 众人商议了将近半个时辰后才是散去,这两天大家都累的慌,早说玩早睡觉。
 第二天早上,睡了半夜的李轩等人就是起来了,这起来吃完早饭,李轩就是听了斥候们的报告,说是昨夜溃败的明军大部分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苏家康和王志叹他们只收拢了两三百人朝着正泰县逃回去,至于剩下大几百人的溃逃士兵哪里去了,鬼才知道!
 那些溃兵们彷佛是渗入戈壁滩的毛毛雨,一眨眼功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不过李轩他们也是懒得搭理苏家康以及其他的明军溃兵了,今天开始他们有大事,有正事要忙呢!
 吃饱喝足后,李轩一声令下,这支大唐新军就是押着两百多的俘虏朝着南方继续前进。
 南边是大山,而大山和正泰县、龙华镇之间是广阔数十里的乡野,这些乡野就是他们的目标。
 南边的这些乡野靠近大山,对于大唐王朝而言,要依托大山内来一个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说,他们南行并不是为了返回黄竹山,而是为了控制这些乡野地区。
 不过怎么实际上的控制这些广阔的农村地区却是个问题,首先你一群土匪跑过去抢人抢粮,这些民众们可是会跑的,人都跑了你要一大片荒地干嘛?
 为了打消农民们对自己这伙土匪的顾虑,李轩对部队提出了严肃的军纪要求:不得扰民,不得劫掠!
 这个要求兴许对后世军队来说很正常,但是在这年头,它却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
 这年头甭管官兵还是流贼?还有不扰民的?
 少,绝对的少,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这样的,不管是官兵还是流贼:大军所过赤地千里!
 包括之前的大唐新军都是如此!
 但是如今为了收拢民心,李轩却是严令不得扰民,但凡扰民劫掠者,斩!
 这条命令让黄竹山的一群土匪们相当不习惯甚至是疑惑,不让扰民还好一点,不让调戏良家妇女就不调戏呗,顶多下面那根不舒服一些,实在忍不住了用手也能解决!
 但是劫掠都不让了,以后他们吃什么啊?
 要知道现在大军所吃的粮食,可都是抢来的,他们在外头这几个月可都是就食于敌,不让抢粮食不得饿死啊!
 不过不习惯也没有办法,军令如山,李轩亲自颁发的军令,敢有不从者,他的侍卫队立马就敢杀人!
 李轩在整顿军纪的同时,还打算提出另外几个口号,用来吸引广大的民众加入大唐王朝。
 不过该提出什么口号吸引大量的民众加入大唐王朝,这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因为这种口号不能随便喊,比如说清君侧之类的就不适合他李轩,他李轩又不是明王朝的宗室、权臣,提这种口号会让人笑掉大牙的。
 还有什么民不聊生不得不反之类的口号也不能乱喊,这年头的百姓虽然生活的颇为困苦,但这是时代局限性,粮食产量低下,生产效率低下所导致的,天下尚未进入乱世,虽然很多人还是会被饿死,但是饿殍千里这种事还是没发生。
 还有将相王侯,宁有种乎也是不能乱喊的,他李轩可是皇帝呢,虽然只是个山沟皇帝,那也是皇帝呢,那种**造反喊出的口号对于他来说不适用。
 然后什么打土豪分田地这种口号李轩是很想喊的,但是理智告诉他,这样的口号喊起来虽然痛快,但是也会把士绅地主阶层全部给得罪死了。
 而这些阶层里有大量的读书人,虽然说明朝时期的读书人大多都已经被八股文洗了脑子,全都是变成了腐朽不堪的货色,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些人在当代社会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本乡本里里的读书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如果把他们得罪死了,他们就会带着乡民进行各种各样的武装抵抗。
 大唐王朝还这么弱小,可经不起这么折腾,就算最后要打土豪分田地,那也得壮大以后,有了稳固根基和数十万大军之后,再来搞这种事。
 至于现在嘛,李轩觉得应该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先抱一抱土豪的大腿以求干翻明王朝,等干翻了明王朝再和那些腐朽堕落的土豪翻脸!
 至于为什么要和他们翻脸?
 谁让他们是土豪啊,打土豪还需要理由?
 不需要!
第两百三十六章 老乡开门,我们是大唐王师
 不过李轩虽然内心里很想要打土豪分田地,但是他对此却是相当的谨慎,心中虽然想不一定代表他会这么做。
 既然是玩造反这种事,就得要以史为鉴啊!
 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是怎么完蛋的?他们不是亡于军事战略的失策,也不是亡于列强的干涉,甚至都不是亡于中后期的堕落,他们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他们把儒家的一切都给否定了,彻底激怒了当时的社会中坚力量:儒家读书人!
 而这些儒家读书人都是什么出身?清一色的地主阶层啊,哪怕是寒门弟子,但是他们读书有成后还是会变成地主阶层!
 换句话说,你打地主几乎等同于打读书人,而打了读书人的太平天国是什么下场?
 无数儒家的文臣武将前仆后继的拉起军队对抗太平天国,曾国藩和李鸿章等无数儒家大臣是因为效忠于满清的异族皇帝才那么卖力镇压太平天国吗?
 不是,他们这么卖力镇压太平天国,那是因为太平军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干的事就是毁孔庙,杀读书人。
 这种事比推翻一个王朝更让这些读书人痛恨,自汉以来,数千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谁家当皇帝,儒家弟子始终都是统治阶层。
 因此改朝换代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实际不算什么,大不了换一个效忠对象就是了。
 如李自成杀进京师后,这么多的官员投降,满清入关后,这些官员还是会很干脆的投降,就是因为这两者都是留着甚至是会依托儒家子弟继续实施统治。
 但是太平天国呢,他们不仅仅是要改朝换代,他竟然还想要改变整个统治阶层!
 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