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霆(同志故事+be+伤感)-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知道德宗不是慈禧的亲骨肉,慈禧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文宗(咸丰帝)的七弟醇郡王为福晋,德宗实际上是他们的儿子。慈禧为了不失掌握朝政的机会,打破了大清三百余年一脉相承的帝系传承,不立溥字辈儿,而立载字辈儿。这样她就可以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训政,而不是以太皇太后的身份退到慈宁宫里去颐养天年。慈禧对德宗的残酷,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失败后,德宗一直被慈禧幽禁于南海的瀛台。慈禧住颐和园的时候,德宗就被囚禁在紧邻她自己寝宫的玉澜堂,置于肘掖、便于控制。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打到北京以后,慈禧杀掉德宗在政治和生活上的知心伴侣珍妃。其实当时珍妃已经被降为贵人,幽禁在紫禁城的西三所,也就是冷宫,跟德宗很久都没有相见了。然后慈禧带着德宗、皇后、瑾妃、大阿哥、军机领班奕匡的两个女儿,仓皇出逃到西安去了。回来之后虽然对德宗的态度大有改观,却依然仇恨难解。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并不突然。早在德宗亲政之初,为大婚选立皇后的时候,就已经第一次埋下了这之后的隐患和祸害。慈禧太后有意让自己的内侄女、承恩公桂祥的女儿入选,然后是两对姊妹花。意在让自己的内侄女立为皇后,然后两对姊妹花一对封为妃,一对封为嫔。在她自己看来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美满幸福的。所以她有意让德宗自己体会她的用意,自己不说破,要德宗自己选立皇后。结果德宗傻乎乎地要立最美貌婀娜的江西巡抚德馨家的长女为后。这就使慈禧太后认为一旦归政德宗之后,德宗必然不会再听自己的。所以种下了极大的仇恨。再后来就是戊戌变法时德宗因为康梁新党的鼓动,用袁世凯兵谏颐和园的强国梦,被袁世凯出卖而失败,这就使慈禧对德宗深恶痛绝了。
作者: 218。19。185。* 2006…5…10 10:33 回复此发言
222 回复:慕霆(全文)
在她看来,新政强国是好事情,但决不能动摇大清赖以定鼎的八旗子弟。这会使大清根基不稳,快速亡国。这还是其次,几十年来独断朝纲的习惯,使她无法容忍德宗对自己的背叛,更无法容忍德宗对自己养育之恩的漠视。她不允许德宗践踏君臣之忠、母子之孝的纲常伦理,所以决断重新训政,幽闭德宗,直至德宗含恨死去。”
霆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说着过去的历史,更激发了我侃侃而谈的欲望:“如果说德宗不是慈禧自己的亲生骨肉,所以慈禧才这样残酷。那穆宗是慈禧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什么又早早死掉了呢?虎毒不食子,慈禧和自己的亲生儿子又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呢?其实说白了,还是围绕立后!当时东太后慈安还在世,因为是穆宗的嫡母,因而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慈禧因为是穆宗的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慈安太后主张立蒙古族状元出身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后,慈禧则不然,她主张立当时的户部侍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为后。阿鲁特氏比穆宗年长一岁,而且学问特别好,毕竟是状元之女。而富察氏当时只有十四岁,即便位正中宫,也还需要待年。两位太后相持不下,只好让穆宗自己来选。结果穆宗选立了蒙古氏族阿鲁特氏为皇后,完全接受了东太后慈安的意见。这使慈禧大受打击。自己的亲生儿子,却和东太后感情来得更好,而且遇事都听东太后的,这使慈禧感觉到了背叛,儿子对母亲的背叛。她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而是太爱自己的儿子,把他当作了希望,当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才更加无法容忍儿子对自己的背叛。在无法改变阿鲁特氏被立为皇后的事实之后,为了补偿,富察氏被封为慧妃。但慈禧却始终不能忘记穆宗对自己的背叛,甚至动辄以太后之尊干予皇帝的宫帷内务。终于使年少负气的穆宗无法在自己的妃眷中有所抉择,只好一个人独宿乾清宫,远离住在养心殿后体顺堂的皇后和分处东西六宫的所有妃眷,最后闹出了导致龙驭上宾的花柳病,不到二十岁就含恨而死。穆宗的皇后在慈禧另立了载字辈的新皇帝之后,以寡嫂的尴尬身份无以自处,加上对于穆宗的过分思念,导致了自杀以殉的惨剧。慈禧在给穆宗皇后的徽号中,用了‘嘉顺’的字样。就是在告诫未来的人们,只有顺从才能得到嘉奖的意思。穆宗的死给慈禧和慈安的打击确实很重,在选立继承者的问题上慈安却再一次听从了慈禧的安排。因为她也希望求稳定,这样才能皇祚永固,再求发展。所以她牺牲了自己一直回护的阿鲁特氏的利益,无视诸如恭亲王等众多朝廷大员的意见,坚决地站到了慈禧的一边。这和辛酉年两宫垂帘发动的政变如出一辙,两宫太后保持了高度一致,才罢黜了顾命八臣。再经历十几年的风雨飘摇,使她坚信,只有慈禧才有这样在珠帘玉座的后面经天纬地的才能,才能稳定朝局,保持大清的统治不会出现过大的动摇。我不知道慈禧不给自己的儿子立嗣的初衷,但在后来的岁月里,慈禧确实很精明能干地左右着朝局和德宗。遗憾的是她的‘私’却毁掉了整座江山。”
“慈禧连在最后要死的时候,还在为自己考虑。她要求当时的军机领班奕匡、大学士张之洞、新命摄政王载沣一定要考虑她丧礼的仪注。她借口说乾清宫和观德殿要为尚未修建陵寝的德宗停灵,而本来应该为历代太后停灵的慈宁宫应该为已经晋为太后的德宗隆裕皇后居住,所以提出要停灵在外东宫的宁寿宫区的皇极殿。皇极殿是高宗(乾隆帝)为了当太上皇而修建的休养之所,与乾清宫的规制结构几乎一模一样。内部装潢,只会比乾清宫和养心殿这些皇帝常朝常临的地方更来得富丽和华贵。遗憾的是高宗根本就没来住过,只是过年过节来这里接受朝贺而已。慈禧太后在晚年经常启用皇极殿和宁寿宫,在此宴请各国公使的夫人,举行大型庆典。甚至在冬天或者修缮长春、翊坤各处宫殿的时候就来这里的乐寿堂居住,俨然以太上皇自居。并且要求皇族和亲贵称她为老祖宗,要求德宗称她为皇爸爸、亲爸爸。一副太上皇帝的派头。她临死的时候选立新皇帝承继大统,本来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皇族里的近支亲贵也有两派不同意见。有的说国赖长君,要找个年纪大的,一上来就能办事情的。有的说要尊重刚刚盛年寡居的隆裕太后,更要尊重已经不起的慈禧太皇太后。要宸纲独断,遴选近支幼主入承大统,方便慈禧和隆裕教化改造。而慈禧却轻描淡写地说:”这些年很辛苦了荣禄,我挑他的外孙作我的孙子‘。表面上看,好像别人已经无法插嘴说话了。慈禧挑孙子,和太皇太后立新帝差距太大了,概念已经转换了嘛,所有的人都没法说话了。而实际上这里面却大有文章。还是一个私字!“说着说着,勾起了我好多好多的联想。
作者: 218。19。185。* 2006…5…10 10:33 回复此发言
223 回复:慕霆(全文)
我和霆都忘记了看车窗外清新亮丽的美景,他听得聚精会神,我说得心驰神往,好像已经飞回到那个古老动荡的年代了:“从同治末年到光绪初年,荣禄就一直被破格简拔,优荣殊恩前所未有。其实最早,他是以穆宗的压马大臣的身份与慈禧太后见面的。因为他在所有亲贵中,特别英俊潇洒,翩翩风度。所以从吏部、礼部特简为穆宗的近随。当时正处于盛年寡居尴尬地位的慈禧太后见到荣禄之后当然不会没有想法。慕恋之情、人之常理。只是贵为‘以天下养’的太后,这个至极尊贵却痛苦尴尬的地位,使她不能践越礼教。‘母仪天下’的威严和尊隆,才是她垂帘秉政的资本,与诸多政敌和势力抗衡的利器。所以她只能牺牲爱情而保全自身。但是她却一直特别提拔和任用荣禄。直到东太后(孝贞显皇后)光绪七年驾崩之时,慈禧太后已经和荣禄有了私情,小产了一个公主。当然,正史上没有记载的。是当时李鸿章推荐的一位大夫,叫薛福成的药方子和脉案里透出来的。选荣禄的外孙做自己的孙子,事情还不光是这么简单。荣禄的女儿嫁给谁了?嫁给德宗的亲弟弟载沣了。载沣是慈禧小叔子老醇王奕寰的第五子,是醇王侧福晋刘佳氏诞育的长子。虽不是正室所出,但还是要尊慈禧的亲妹妹、老醇王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蓉儿为嫡母。这里外里,全是亲上加亲。她表面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别人无法谏言了,而且还动了这么多心眼儿。可见她是个极聪明的人,不然怎么能确立自己寡头尊容的地位和实力,临朝秉政这么多年?”
“她早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就看出来袁世凯为人险恶,大奸大诈,并警告当时的疆臣领袖、直隶总督荣禄,说自己活着还无所谓,自己一死,最先应该防备和杀掉的就是袁世凯。但表面上还是重用袁世凯,办女师、练新兵,无不倚重,优荣有加。其实袁世凯和慈禧,谁心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就是官场士宦生涯的虚伪和狡诈。其实清朝末年,从宣宗(道光)朝起,就爆发了鸦片战争。尤其是文宗(咸丰)、穆宗(同治)、德宗(光绪)三朝,确实是乱世之秋,各种国际形势太复杂了。传统的封建统治体系正在受到外来势力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半殖民地半封建,仅仅是一个性质,一个概述。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的问题太多了。国内的太平天国,东西发捻,义和拳和白莲教等等有威胁中央政权的可能;国外的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甚至各国的雇佣军、宗教文化渗透、劫掠性商业、鸦片问题。大清三百余年已经破烂得无可救药的吏治,贪污腐败使整个官场糜烂变质,根本没有办事能力,统治职能大大降低。慈禧一个人根本无法改变当时的现状。毕竟这是观念和体制上的问题,慈禧不可能看到那么远。可她已经很不错了。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她还是保留了很多先进的变法条款,并没有随德宗的被幽禁瀛台而全盘废除。北大的前身就是那个时候保留下来的京师大学堂。”
“我们都说她丧权辱国,但她也曾经愤怒和悲哀,也想要国富民强,也想要理直气壮的跟外国人说‘不’!她也努力过、尝试过。但是观念和方法上太陈旧、太保守。一方面要尽力弥合国家机器和体制上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周旋于各国列强和势力之间,一方面还想要励精图治、效仿日本通过改良来寻求新的出路和发展。她向外国公使的夫人们听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向美国派驻留学生幼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统治经验,向外派出钦差大臣考察宪政,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做出开明的态度和表率。但最后怎么样?还是败了。倒不是她的磨合没有技巧,也不是她的政治嗅觉太不敏锐。她失败就败在她太爱自己了,爱得几近疯狂和扭曲变态了灵魂。奢华得无以复加的衣食住行,没完没了的聚敛财富,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好现实啊!很多人面对的时候都会这样选择的。仅仅是一个慈禧会这样选择么?毕竟这太诱惑了、太美好了、太现实了。现在很多人还是以这些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啊!但他们没有坐在慈禧那个年代的那个位置上,所以就成了正当和可以理解的。可笑吗?滑稽吗?大清国的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