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 >

第175部分

渌水依荷起微澜 作者:夏慕言(起点vip2014-02-15正文完结)-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今日才与那位定下了三年之约,不出一月许,那老管事家的孙儿,便要来到店内。有了这一步暗棋,恐怕是斜对门那家怎么也预料不到的?
  两人稍稍将前月的账目盘了,临出门时还重重点头应到:“那新来小伙计的事,定按卢家二爷与东家的意思一般,只道是我屋里的远方亲戚罢了。”
  见他明白其中轻重,便不再另行提醒,抬手示意一二,便让老家人提来了早已准备好的灯笼,送至了巷口后才返身而回。自己信步向内室去,这才喃喃道:“只求卢二爷那头,早些传来消息才好!”
  约定三载,并非只关乎那老管事家的孙儿一桩,另有卢临渊出面将他葛家的南珠,售去他处之约。虽不曾定死了数额,却也不是半点眉目全无,只是这卢二爷手中的药堂,便已与他家定下来三年之约。
  别看一家所需毕竟有限,但倘若他与熟识医家略作推荐,又或者这位在京城之中,另有好友亦是开设药堂的?总之是,还有一丝希望便不可轻易弃之一旁。
  然而,另一头卢家暂借的小院内,却是忙碌非常。本打算顺走上一遭的南珠出产之地,此刻已然成了卢临渊的下一个合作对象,再看如今这般低廉的价格,哪里不让人动心的?
  “质优价廉,外加旁人已是无心此桩,咱们若是还不出手,未免太过小心了。眼下朝廷的重点,早已不在这反贼一事上,而是分心收回诸方封地,才是当务之急!”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路往北(上)

  “相公所言有理。此刻出手倒也算不得趁人之危,毕竟再无人帮村一把,南珠已是难有起色。就连这百年经营的葛家,已是落魄至此更何况其余人家?”
  言罢,亦是同样摇了摇头:“既然如今叫北地所产,占去了大半的江山,然而在医家仍是入药的良品,不如先由此方着手,却也不失为完全之策!”
  这旁已是缓缓颔首:“正是有此一想,才在那日临行之际特意招呼了蔺管事重赏那小伙计,为得便是引人注目。”说着自己也是微微一笑,这才接着道:“余下,便要借助京中汪兄之力,奉了书信与尹侍郎,再作道理了。”
  “奉了书信与那位,却是为何?”
  “娘子忘了,当日我提出那桩与太医院内有关事宜,不正是得了这位的赏识,才有了功绩一项!”半带自讽苦笑了一声,已继续告诉起来:“本就是有利双方之事。无论是对于朝廷而言,能省却一笔开支也是好事;与南珠产地各商户来讲,更是希望所在!”
  闻听其中关键之处,哪里还有疑惑之色,忙是附和点头道:“虽是好事一桩,且缓步慢行些更是安稳,毕竟我们此刻理应在乡间安静休养才对。若是急于将此事,报与京中获悉,只怕引人怀疑?”
  “倒是为夫我一时高兴,险些忘了这桩。”略加沉吟后,已是笃定道:“既然我在乡间养病已有一段时日,寻了老家人送些乔大夫细心配制的面脂、面膏与府中太太,也是再平常不过的。”
  言罢,更是莞尔一笑道:“看来还需绕道太太那处,迂回而行才是稳妥之法。”说到此处,一旁的二奶奶叶氏,哪里还有不明之理。
  连连点头道:“就按你前次让人配的那方。寻人奉到太太面前必是不错。”其实,早在京城为官之际,卢府中那位主事太太王氏,便已是用上了次子所配的面脂。
  “那可是药王孙真人在其《千金翼方》中所录之方,自然是十分了得。如今另选一用到真珠的方子便好,索性再添一悦泽面方,只需三十日便可五十岁人面如弱冠。”
  “这岂不是返老还童了?”得了信中所述,一旁掌柜的已是惊愕万分!却被这旁的乔大夫,颔首坦然道:“孙真人所录的方子,本就不是我等普通医家可比。”
  倒是异常平静。随即唤过两个小童,便直接去到内堂,继续教习每日的功课了。然而心中却是压不住的欣喜非常。卢先生这是有意帮村南珠一把。想当初自家所在那方,虽离着生产南珠之地,还有不短路程,可好歹也是同在一府,如今能悄悄帮到一二。也是颇感欢喜。
  想及了自家境遇,更是感同身受。颓败的起因虽是大相径庭,却同样是那等无妄之灾,又有同乡之谊更是乐见其成!
  再观自家那桩,恍然间已觉并非此前所想,绝无可能了!或许待卢先生回转山庄后。亲自道明其中隐情,还有一线生机?
  轻轻甩了甩脑海中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忙是定下心思来,继续刚才的教习之事,至于当面寻了卢先生说明前有后果,也须得等了这位回到庄内,不是。
  本就不打算。即刻回转山庄,又担心耽误了京城那头。眼下唯一之法也只有先行稍信回自家药堂,以乔大夫之名调配好这几样,皆有真珠入方的面脂、面膏,遣人送入京城奉到太太面前,才是最为省时省力之法。
  如此分头而动,自己一行便可按原定计划,返身往北。其中一环便是亲眼瞧瞧,交托余平秋夫妇俩的那几家茶叶铺子,可是还好。京畿那处仍由余掌柜一家经营着的素面馆,只怕也得顺道看上一眼。
  “好歹已经离京有段时日了,此番借送了物件入京,也多少能叫府中二老安心不少。倘若知晓我们还能惦记起太太的面膏一桩,必是别来无恙,比起单看书信所诉更有说服力。”
  被身边之人低声提及,那旁的二奶奶叶氏不禁颔首连连:“虽不晓得,京中可会另遣了人往别院探望,此举倒可避免了这等让人意外之事,毕竟已经时值初夏了。”
  “是啊,最是担忧京中二老放心不下,特遣了人来探望一二。索性抢在前头,送了消息去才是上上之选。”无意偶得的迂回之法,不想却成了避过京中来人的两全之策。
  虽是巧合而已,却也使得夫妻二人更加快了回程的速度。
  要知道,即便此刻还未及想到遣人来探,待到仲秋时节必有京中管事,送来府中新鲜之物。无论如何,也须得在那之前,赶回别院安顿下来,切不可露出丝毫的破绽来。
  实则,留在庄内的丫鬟麦冬,自得了远外南方的主家来信,已是安排了人手,开始扫除卢家别院了。多年来深受自家主子影响,早已养成里未雨绸缪的习惯。
  再加之,得了自家兄长的帮村,也是便利许多。更好在别院之内除了那看顾门房的老农,已在当年养病之时,就被卢家二房换去了祠堂看守,那家也是欣然答应了。
  原因无它,比起这偌大的二进院子的清扫一事,到底还是祠堂那方,才更为省心。再则,便是每年所得银两却是分毫不差,但凡有些心眼的,哪里还不懂挑拣一二,自是领命去了祠堂看守为好。
  去了原本那家,自此后再来看顾别院的门房,便已换作了山庄众多佃户中,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俩。别看还有把子气力,可终究比不得年轻力壮的儿孙们,得了蔺管事的好意提点,自是连连感叹东家之举,可谓是及时之雨,刚好解了一家之困。
  想到初来乍到之时,哪家不是整日想着多一份进项才好,偏他家独占了这份不错的差事,岂能不惹人羡慕。说来那会儿,茶园才刚起步,只是一味的投入其中,并无进项一说,能在山下领了这份差事才是最为稳妥。
  只是时过境迁,此刻若是再去茶农们中问及,只怕再无一人艳羡这家的老夫妇俩咯!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而今,佃户们更为看重这山间的劳作所得,毕竟与之相比,已是不可比肩一二咯。而那对老夫妇也随之年岁渐长,也已安于此处,并未太过抱怨再三,回想到初之时,此刻也已心满意足了。
  知会了自家山庄,自是安心许多,此刻行在北去的官道上,也是再无后顾之忧了。旁人信不太过,可一路跟随自家的那几个丫鬟必是错不了。再来一旁还有麦冬未来的婆家,梁掌柜夫妇俩的帮村,更是万无一失。
  这一路行来,倒还真见识了不少,前世难得一见的风土人情。毕竟是原汁原味的古风古韵,哪里是现代仿制可比拟一二的。再来便是这久在内宅,不得轻易外出的二奶奶最为欢喜之行。
  连日来不单她自己改头换面,扮作黑脸书生在外游览,就连轮流随在一旁的两个丫鬟,亦是改换了行头,从头到脚皆是一色的小厮穿戴。起初还被那旁的蔺管事,苦笑摇头两句,然而随着越外人口众多的城中而去,这一行皆是男子打扮,无意间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反倒令他愈发是暗暗点头。
  本来出门在外,又是这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更何况还是瞒着府中二老,私下悄悄往外游玩,越得加倍小心才是道理。这般时节,扮作书生外出访友,也算是情理之中。
  即便今年朝廷另加一场恩科,却也是人人能够入京应试的,再则年前那场大比,已有不少寒门子弟得了官职,此刻外出会亲访友之人倒还真是不少。
  行在城内的街市中,不时便可见或轻摇折扇,道旁立定相互寒暄的书生几个;亦能在临街而建的茶寮、食铺内,瞥见三俩而座品茗论道诗词的文人雅士;即便在拐角处,那家书场更是好不热闹,今日刚好在说万岁当日暗伏反王一事。
  只不敢直白演绎,新编了朝代帝号,便是为了避讳一二。倒不是怕官府有人来问罪,而是那东家颇为谨慎罢了。再则,那位犯了事的贤郡王,本就是皇家出身,并非那等异姓藩王可比,还需倍加小心才好。倘若那一日,朝廷又起了变化,也是不会累及自家受那无妄之灾。
  总之是能避则避,能改便改,也就是了。置于此刻四面围坐书场一圈的听客们,又哪里会不明,今日演绎的故事,便是当日那出?
  这旁卢家一行,也已在二层包间里,落座不久。刚才目及之处便有三俩散客,低声议论着今天的戏码。虽是听不太清,底下之人究竟说道了些什么,但自他们面上兴趣满满的神情之间,便可略作猜度。
  不用问,必是今天书台之上,那档书关系密切。只见其中一人已是稍稍抬手比划了台旁的木牌两下,忙又侧转向身边之人,低低告诉了一句。再见听闻之人亦略吃惊之色,不免稍稍坐直了身子,抬头朝那方张望了一眼,继而才缓缓点了点头。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一路往北(中)

  见此情景不难想象,那底下之人究竟在议论何事,必与一旁贴出的书目有关。瞧这书场的排布已与京城之中颇为相近,不过略小了一圈罢了,但对于这般中等规模的府城而言,已是绰绰有余。
  不多时,就见三、四个手提铜壶的小伙计是鱼贯而入,异常娴熟地给分坐两层的听客们,倒满桌上早已备妥了茶叶的茶碗,更是让人不禁想起了,仍在京城之中的那段时日。
  “茶叶虽不是最顶尖的,却也是拿得出手,这二层包间的价格倒是半点不掺水,单是吃上一碗香茶,再歇脚片刻已是物有所值了。”撇开碗口的茶沫,浅尝了一口后,已然缓缓点头道。
  听了相公之言,不免也已端起了茶碗,轻轻吹开浮沫,品了品茶味,随即附和颔首道:“的确已算不错了。”
  前世并不太懂品茗一桩的二奶奶叶氏,自山庄有了产出后,便已是处处留心起有关茶叶的一切来。不但只为学着辨出其优劣之分,更是为了他日引入更适合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