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汉-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一些亲随。他们陪着刘肥在墓外哭了一场,这才推上墓门。侍候着刘肥离开了长陵。同日并下恩旨三道。 其一,设明爵十八级。凡三族中十年之中无人犯罪入狱的,均可捐金求爵,获此明爵者虽无俸禄,却可以见同级朝官不拜,可以享配同级官员地车马服饰标准,也可以直接投书朝廷检举同级官员不法之行。十级以上,其嫡长子可降级以继。 其二,免征关中算赋十年,田租减至十五税一。林雷凡家贫无地者。可至官府申领无主荒地或自行开垦生地。平均每人最高可领十亩。新领土地一年免租,三年之内免一半地租。 其三,废“挟书律”,让民间百姓可自由藏书。 这三条恩旨中,前两条是我早就和萧和商议好的,不过是借着新皇登基颁布出来罢了。第三条倒是如意自己提出来的。 说到“挟书律”,这还是当初秦始皇焚书时颁行天下的一道法令。规定除了官府相关部门可以收藏某些种类的书籍之外,其它民间一律禁止藏书。说实话,前秦的书籍大多是竹简一个字一个字刻下来的,极其珍贵。原本民间就少有。也不过一些贵族、世家或富户收着一些,被“挟书律”这么一刀砍过去,民间的藏书便愈加少得可怜了。所以如意提出废除此律,我和萧何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废除此律对于开启民智总是大有好处。 不过我也疑惑如意怎么会想到这一条。毕竟他从小就没有为缺书而烦恼过,又怎么能体会民间的读书人为求一本书而不得地苦恼。 如意微微有些不好意思,道:“是陆贾先生和我说的。” 我含笑点了点头。心中却有些微警觉。看来陆贾对如意的影响仍然相当的大。倒不是说他是一个陆佞之臣,陆贾的为人还是相当方正的,只是他的学术倾向性过于明显,而汉初,并不适合儒家思想快速扩张。不过这点忧虑很快便淡去了。毕竟如今还谈不上某种思想流行的问题。解决温饱。重建军队才是头等大事。 三道恩旨一下,诸王大臣一齐跪倒颂谢皇恩。 如意坐在上面不自然的扭动了一下。轻咳了一声,道:“那个,朕还有事要宣布一下。朕年幼识浅,初登大位,处处还需母后及诸位大人辅佐,所以,从即日起,朕意请母后垂帘辅政。” 这句话说出,整个殿堂内都静了一下。 陈平出列跪倒施礼:“皇上圣明,臣遵旨。”他这么一动,便有几名朝官陆陆续续走了出来,跟着跪倒施礼:“臣遵旨。”打眼一看,尽是吕家那一系的。众官心里了然,也不作声,只是瞧着萧何。萧何默立了片刻,起身出列,道:“臣遵旨。”萧何是文官功臣之首,他这一动,夏候婴、樊哙、灌婴几个也随之出列道:“臣遵旨。”几名新进地官员也跟着出列附合。 殿内又寂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瞟着诸候王那一边,实际上,是都瞟着韩信。只见他面沉似水,无喜无怒,仿佛神游物外似的。 刘肥慢腾腾的从诸候王中走了出来,俯身施礼:“臣遵旨。” 张敖紧随其后,出列俯身道:“臣遵旨。” 随后长沙王吴芮也慢慢踱了出来,沉声道:“微臣遵旨。”吴芮是淮南王英布的老丈人,对其颇有恩遇,他这一站出来,英布皱了皱眉,也只得出列,施了一礼,附合道:“臣遵旨。” 至此,诸候王们也泰半表态,剩下的,主要是韩信、彭越两人。 如意轻咳了一声,问道:“朕的提意,楚王意下如何?” 韩信仿佛仍然无知无觉一般。殿内气氛顿时凝重了起来。 彭越在后面轻轻扯了一下他的衣角。韩信一惊,似乎突然惊醒了过来,茫然地看了看四周道:“不知陛下刚刚所说何事。” 如意微微皱了皱眉,却未生气,道:“朕刚才言道,欲请母后垂帘辅政,不知楚王意下如何?” “哦,那自然是好事。”韩信随口道。 众人心情为之一松,彭越也只得出列,道:“臣遵旨。”只是这一刻已经没人在意他的表态了。 关于朝堂上的这一幕传到后宫的时候,我正在房里和大司农派来的属官核算修葺长安城所需地费用。听了这话,只点了点头道:“知道了。”心想如意还是聪明地,响鼓不用重捶,有些话虽没明说,他到底还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心情既好,看着那个大司农派来地属官也就顺眼多了,虽然他所提出的修城费用实在是一个我无法接受的数字。 刘邦在长安建都后,大部分的精力财力都投入到建设长乐宫上去了,以至于整个长安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墙。若是刘邦那一仗未败,长安城即使不修也没什么,十几万的兵力护卫着呢。可如今则不行,大败之后元气大伤,兵员溃乏到极点不说,匈奴还随时有可能南下。在这种情形之下,长安城必须要有一座至少称得上坚固的城墙,以备随时到来的战争。 目前设计出的规划是整体呈四方型,每面设三座城门,共计十二座。单从规划来看,如果可以建成,不仅是关中,只怕整个华夏大地也没有比长安更加雄伟的城市了。曾经繁华无比的咸阳城与之一比,也成了小弟弟。只是,这修建的费用同样高得哧死人。 所以我抓着那幅绘有简易设计的绢图,又是眼馋又是心疼。过了好半天,才叹口气放了下来,道:“先缓个一年吧。今年实在是拨不出那么多钱了。” 那属官看了我一眼,神情里颇有些不满。不过也只得喏道:“是,微臣遵旨。” 等那属官走后,我往后一仰,告在椅圈的背上,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忍不住呻吟了一声:“钱啊钱啊,我怎么就这么缺钱呢。”想我自到这个世界上来,十三岁开饭店,从此花起钱来就随心所欲,哪知道现在混成了皇太后,反倒为缺钱而烦恼了起来。 坐了一会仍是觉得烦燥,也不知做什么好,心想倒不如散散心去呢,便起身道:“默儿,换件衣服,咱们出去转转。”疲惫至极的爬上来求票。 话说女频出了种粉红票,只要在女频单订满800点就有一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多单订。汗。要是有的话,请丢给东园。 往哪儿丢,地球人都知道。
第三百四十二章 出行
(下载小说到云 轩 阁 www。87book。com)
因为仍在服丧期间,所以穿的本就是细麻的素衣,所谓换衣服也只是取了件同是素色的外袍罢了。吕默替我披在身上,一边束带一边问道:“娘娘想去哪里?” “出宫随便转转吧,只当是散散心。”我道。虽说长乐宫位于长安城,可我住了这么久,还真没有见识过这大汉长安的街市究竟是怎么样的。 “那奴婢去通知樊将军调些侍卫过来,娘娘要出去,身边总要跟些人的。”吕默忙道。 “不必惊动太大,带两个人在身边就行了。”我道。逛逛街而已,若是跟上一大串的人,那就成了领导视察了,看着那些诚惶诚恐无限卑微的脸,哪还能有什么乐趣。吕默诺了一声,出去安排车马侍卫。过了盏茶功夫,她也换了身细麻布的衣衫,进来陪笑道:“禀娘娘,车马都准备好了。娘娘开恩,也带奴婢出去转转可好?” 我微微一笑,知道她是不放心我只带两名侍卫出门,却偏偏要做出自己也想出去玩的样子,当真是乖巧。便道:“难得出去一趟,便把玉华也带着吧,让言儿照顾她。” “是。”吕默欢喜的应了一声,出门吩咐了,自有服侍的婢女过去通传玉华和言儿同行。 没过多久,吕言便牵着玉华的小手走了进来。玉华八岁多了,进屋之后很乖的跪下施了一礼,细声细气地道:“玉华给母后请安。” “快起来。”我忙把她抱起来,笑道,“乖女儿,今天随母后出宫,你看上了什么好吃好玩的,母后都给你买。不过有一点。你出去不能喊母后,要喊娘。知道吗?”玉华的小身子软软的,抱在怀里手感极好。这些日子我一直忙着刘邦丧后之事,心焦气燥,也没时间顾得这个干女儿。这会儿把她抱在怀里,看着她雪白动人的小脸,突然觉得心里平静了不少。 如意小的时候,我也这么抱过他,如今他长大了,又当了皇帝,再想如小时候那样把他抱在怀里已是不可能了。 “是。”玉华听话的点点头,眼睛眨了眨,问道,“母后。如意哥哥不去吗?” 吕言在一旁陪笑道:“玉华小公主,以后您可不能再叫如意哥哥了,要叫皇上。” “这有什么关系?”我笑道,“玉华爱叫什么就叫什么,难道如意做了皇帝就不是她哥哥了不成?”又道,“玉华,你如意哥哥事情多。很忙,咱们俩去就行了。”一边说着,一边抱着玉华走出了屋子。玉华毕竟已是个八岁地孩子了,我抱着她走了一小段路,就觉得气喘,便把她放到了地上。摇头笑道:“真真是老了,走这几步路就喘起来。”心里却知道自己的身体越发的差了,也不知能替如意把这天下撑起来多久。 出了椒房殿,一辆马车停在殿外,式样很是普通。我抱着玉华坐进了车中。吕默和吕言在车旁步行相随,后面又跟着两名身着常服的侍卫,一行人就慢腾腾的从侧门出了长乐宫。 车子又走了一刻,外面便渐渐地熙熙攘攘起来,玉华终究是孩子心性,将车窗帘撩起一条缝将眼睛凑过去看着外面的世界。我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道:“想看,就把帘子卷起来看。”玉华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我并不想从小就让她有身在牢笼之中的感觉。 “嗯。”玉华回身看了我一眼,小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喜悦。“谢谢母后。”说完,自己动手把车帘卷了起来。 “要叫娘。”我笑道。 “娘。”玉华甜甜的喊了一声。 我揽住她小小的身子,一同向外看去,只见马车正经过长安城的一处集市,买东西的。卖东西的挤在路地两边。以至于马车的速度都必须放慢下来。跟在车后的两名侍卫也赶了上来,护在车的两边。小心的注视着身边的人群。好在只过了这一段路,前面就清静了下来,马车拐进一个巷子,从一间店铺的后门驰了进去。 车停在了一个院子里,吕默过来掀开车帘,把玉华抱下了去,我也跟着下了车,抬头见这个院子不算很大,收拾得干干净净,看着很清爽,通往院子地几扇小门都紧紧关着,仿佛没有人居住似的。 “这是什么地方?”我问。 “是一间当铺的后院。”吕默道,“是咱们家的产业,这地方清净,离着前面闹市又不远。把车停在这里,奴婢们陪着娘娘和公主慢慢走过去也不显眼。” “当铺……”这两个字让我突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想起了我开的第一间当铺,那刷得白白的墙,还有墙上墨圈里一个大大的当字。胡济世先生是世上第一任当铺掌柜,而审食其则是年青得不像话的小帐房先生,再加上当时刚刚十四岁的我,三个人就把当世第一间当铺开了起来。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胡先生早已故去,而审食其和我,也早已不再是当年和模样和心性。 我心里感慨着,牵着玉华地手从当铺的后门出来,特意绕到前面看了一眼,只见两扇黑漆大门,左右两边的粉壁上,一边雕着一个圈,左边圈里是个吕字,右边圈里是个当字。铺子里人倒不多,透着股特有的阴气。吕言在一旁陪笑道:“娘娘,周吕候吩咐过,不许别家做这门生意。别的地方奴婢不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