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石康文集 >

第12部分

石康文集-第12部分

小说: 石康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创见,我为此而深感难过,几千年形而下的生活使得一个民族至于如此境地,一个民族,竟能在如此精神状态里沉睡这么久,令我惊奇……这让我想到欧洲奇怪而漫长的中世纪,上千年的时间,欧洲人也似乎在沉睡,但不一样的,尽管在中世纪,宗教以荒唐的形式给欧洲人带来了不小的苦难,但同时,也给了他们生存的信念,那种信念是与中国的什么〃天人合一〃之类的东西不一样的,我以自己浅薄的知识对比这两种文化,都能为中国的消极而难过。事实上,结果是,欧洲睡醒了,开始了文艺复兴,开始了工业革命,开始了艰难大胆的尝试,而中国呢?我说不清,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中国在东施效颦,阴一套阳一套,其形状十分不好。
  话说下去就太多了,事实上,这个春节我过得不高兴,特别是见到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大多因为各种原因,状态不佳,加之我自己的情绪也不太好,因此呆在家中,翻看书籍,我有点消沉,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再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及无用,不知为什么,总是想到书店,书店,书店,我希望,人们不去买那些花里胡哨的时装,省下每一个小钱去购买书籍,人们通过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汲取精神上的力量,并且,人们不停地想,想未来,想现在,想想在我们短暂的生命中,什么是重要的,应该动手去做些什么,什么是应该不畏风险、勇于尝试的,什么是不值得的……我有个梦想,希望中国再多一些书店,多一些,再多一些,让书店遍布中国大地,更重要的是,要多一些有价值的书,让人们在精神上多一些力量与信心,让中国人停止自我欺骗,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过了春节,我已三十三岁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感到我这一代人已无力完成一些什么真正的工作了,但应给后面的人,刚刚出生的人,和就要出生的人,中国人,铺些道路,让他们继续前进,他们不只需要物质上的食粮,他们更需要头脑,需要勇气、力量,他们还要耐心,但他们必须改变,如果仍像我一样不高兴,缺乏生机,那么,他们的生活也会像我一样毫无价值。诚实地说,我不相信现在人们走的路是健康的,我也不相信一切在飞快地变化,并且变得更好,我不愿意骗自己,希望别人也停止骗欺,新的世纪,哪里有什么新世纪呢?可能有的只能是,只能是新的中国人,新的人类,新的尝试,新的冒险,关于理想,关于生活方式,关于更合理的人生安排,特别是,关于人类心灵的完善,关于人生的意义丰富及建设,有了新人类,就是把日历翻回几千年,一切也都还有个指望,但是旧瓶新酒,旧人新衣服,却无济于事,我要说,那没有用,一点用处也没有。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在我们控制之外,那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随时都可降临,想想就令人害怕,为了心理上的某种安全感,我们便会选择主动去做点什么,于是就有了某种迷信范围的活动,当然,这里面首推宗教。
  有一段时间,我患上抑郁症,精神状态十分恶劣,于是便设法解脱,除了胡乱吃药以外,还试图通过某种信念来获得安慰,那一阵北京流行学佛,于是我也跟着乱学了一气,我去 
雍和宫西门附近的小店里转了一圈儿,买了佛书、佛像、香炉等一批学佛设备,回家偷学,当然,以我的智力水平,佛教的基本理论并不能令我十分满意,因此很难相信,也就是说,我在门槛上便停住了,对这种宗教起不了信心,这使我很着急,我的感情是那么地想相信它,而实际从理智上却做不到,这令我感到尴尬,看了十几本佛经,又看了一些佛教名人的传记以后,我发现,佛学的主要观点必须通过禅定才能得到证实,所谓禅定,就是一种深度的出神儿状态,据书上说,只有在那种状态里,人们才能感到〃无我〃之类的状态,不过一旦从那种状态里缓过来,人又会回到正常,看来怎么绕也绕不过打坐,于是便开始练习,最好的时候,只是在三五分钟里可感到上身有一种轻飘的羽毛状态,别的是全没戏,我也就松懈下来。
  因为学佛,认识了一些佛友,想想既然我不能进入禅定,那么别人总能吧,更何况,入定后还会出现一些令我好奇的神秘体验,也就是所谓的〃神通〃,像什么心灵通、天眼通之类,就向他们打听,看看能不能展示一下,答案一律是不行,可气的是,真正的信徒即使自己从来没见过什么神通,也一律盲目地相信,叫我对迷信这个词语有了更深的体会,那就是,信的人不管怎么着都信,他就是相信,有的人看到过一点神秘现象,有的人没有看到,但他们都对相信的东西深信不疑,他们的坚定令我感到宗教的力量,然而他们对于相信的东西,却拿不出什么证据,我这才知道,科学和宗教之间有那么大的差别,科学向公众提供有关其观点的证据,而宗教呢,却不必为其观点提供公共证据,只是向愿意相信的人提供一些东西,看起来完全是一种私交,即使连特别强调舍己度人的大乘佛教也是如此。
  为了看到神通,以及通过神通看到佛教书里所描述的世界,我东跑西颠,甚至去了一趟位于四川青海交界的色达,但毫无所获,学佛的人对于神通有一种奇怪的解释,那就是,他们肯定有,但却不能向别人显示,以此与外道相区别,可惜的是,外道也没什么好显示的,佛教书里所展示的对于各种世界的各种描述,完全不能叫人亲眼看到或感受到,这件事终于令我对学佛灰了心,我明白,我是信不了这一门宗教了,我不是那块料,尽管从个人的角度讲,我是很愿意相信一些奇迹或神话的,因为那样会为我的侥幸心理带来一点慰藉,不幸的是,对我来讲,试图超人生的希望常在,却永远无法实现。

男人、女人及男女 
  女人喜欢漂亮的男人吗?废话,当然喜欢,只是不是最重要的喜欢。
  但即使是作为次要的喜欢,帅哥依然能牵动很多女人的视线,这是某种古老而直接的动物视线,它将参与决定谁来参与有关生命的秘密……遗传。
  不过,现在是商品社会,吸引这种视线成为一种赢利手段,各种拍得很好的照片被放置 
在适龄女青年的案头或墙上,向她们提供一种无法兑现的幻想,演唱会上,流行巨星在灯光舞美的配合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性感,灵活的动作,像非洲大陆的某种原始仪式,用以展示自己良好的协调性,少而薄的服装,反衬出自己匀称的骨骼和光滑的皮肤,挑逗性的动作令异性在生理上出现骚动……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一笔笔有关性的幻想买卖。
  想想这件事便觉挺怪的,散播性诱惑,告诉别人,自己是个很好的情人,却只从中渔利,向很大的人群里传播有关自己的各种信息,令别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对关心者一无所知,你喜欢F4吗?喜欢就买他们手里的电脑吧……你本来是喜欢他们的身体,他们却令你买下他们手中的物品,就像用以代替他们本身一样。更叫你气愤的是,要是再问你几句,他们喜欢你吗?他们关心你吗?他们将为你做什么呢?弄不好你会崩溃的,因为这种问题的答案会使你成为一个傻瓜。
  事实上,这种技术通常是女性善用的,看看所有向你笑着的封面女郎就可知道,她们并不真是向你在笑,而是向所有人在笑,当面临具体个人的时候,她们是不一定笑的,更不一定会做出在画中做出的姿势,因为男性需要这种感觉,即,有完美异性在注意着他,当然,并不是真的注意……而现在女性也有了像男性一样的要求,女性也需要男性的色相服务,令她们产生感官上的虚假愉悦。
  2002年,以F4为代表的风骚推销术,踢爆了一个男色市场,这个市场在我看来,意味着商业竞争的升级换代,它全面突破了一个道德上的模糊地带,在以往,男性用力与智慧求得生存,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征服女性,现在,女性通过努力,也获得了一部分男性的能力,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在社会上,蚕食了不少男性的工作地盘,获得了自身的独立,而男性的手却伸向女性最根本的饭碗……性,那是他们以前不好意思伸的方向,他们试图提醒女性注意:瞧,我能在那一方面满足你……而不是以前的提法:你能否在那一方面满足我?
  在现代,男色被压制了几十年后,终于卷土重来,时尚杂志上,一张张漂亮男人的脸,一片片露出的皮肉,在那里做出取悦读者的表情与姿态,像是在说,看,你喜欢这种肉体吗?你喜欢这种样子吗?你可能从中看出男人的某种气质吗?
  而从女性嘴里,则越来越多地听到对男人的肉体评头品足的论调儿……我喜欢这一个,我喜欢那一个之类,而在以前,女性一般是不太在乎男人的肉体的,只要男人在经济上能够提 
供保证就行了,这说明什么?依我看,说明经济独立的女人多了,女人们发现,她们有权并有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肉体,而不像以前的小调儿调儿……我才不在乎男人的样子呢……后一种说法,对想依靠男人生活的女人真是十分有利,因为她们可寻找的范围要大一些。
  有了这么一帮子不靠男的吃饭的女人存在,在外貌上有吸引力的男人也有了一个新机会,那就是依靠女人生活,在我眼里,这是经济为主的社会的必然产物,这种社会,更倾向于交换,它甚至鼓励交换,用以加速社会的运转,在这种社会风气里,一种新道德在悄然出现,即,在金钱的润滑下,什么都是可交换的,以前的某种心理上的禁忌被打破了,代之以更合乎人性的做法,即,用尽可能多的方式与方法来满足人的欲望。
  我认为,很难从道德上判断这件事是好还是坏,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但人们需要它倒是真的,男人长得帅,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资本,就像姑娘长得好看一样,有一天,那些姑娘会感到吃惊,那些帅哥都到哪去了?原来早被成功了的女人先下手为强了……这与现在的男人吃惊是多么地相近……男色的出现,可鼓励思想前卫的女人争取成功,她们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
  在我接触的女人当中,我觉得她们大多数是快乐的,她们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娱乐或者情感,只要有的玩,有人请吃饭,有人说她们好,说她们漂亮,她们就高兴,反之,就感到受伤害。
  我在印象里,最软弱最不容易快乐的女人是那种传统死脑筋,不管社会如何变化,如何给她们提供机会,她们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那就是女人的成功与快乐必须依靠男人, 
当然,这依靠实质上是一种交换,女人给男人性,而男人给女人实利或安全感,也就是可以直接转化成快乐的一切,这种情况是从远古开始的,但被很多女人保留至今,这与她们好看或不好看,有能力或无能力无关,这是她们的一种观念。
  另一种更为真挚的女人学会了付出,但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她们有时会为没有得到回报而难过,可一旦她们得到回报,便会快乐非常。
  事实上,女人所要得到的快乐大多是一些肉体或感官快乐,花样繁多的物质、美食、令她们与众不同的衣服、温馨而可靠的住处,这些物质越贵越好,当然,这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