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蒋郎憔悴文集 >

第11部分

蒋郎憔悴文集-第11部分

小说: 蒋郎憔悴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我妈答他:〃不拍,拍一张多贵呀。〃
  摄影师笑着说:〃不用给钱,免费的,拍了我寄回给你们。〃
  我妈必定高兴得跳起来,然后叫来旁边我小姑,让他一起拍进去。摄影师钻到黑布里,不一会就把我妈灿烂的笑容给拍了下来。
  一定是这样的,这张1971年的照片一定是这样拍来的。我妈虽然从来没给我讲过照片的故事,可是,在私下我想象多次,仍然是上述结果。
  1971年,我爸爸20岁,还没有认识我妈妈,虽然他们就隔一个镇,但是,在1971年,我妈大概还没有认识我爸,因为那时候我爸爸参军去了。
  我爸爸18岁的时候就参军了,那是1968年,我无法想象关于我爸爸的更多东西,他没有留下当兵的照片供我想象,仅有一张参军证上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照片上,我爸笑得很稚嫩,完全是一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儿,但是,那时我爸爸已经参军三年了,而且,有很多像国产战争电影情节一样的惊险经历。
  我爸对我说,那时候他们家很穷,兄弟五人,生活更加艰难,爷爷没办法,只有送两个兄弟我大叔和我爸爸参军去,蹭国家的饭。
  (二)〃1978年广州烈士陵园留念〃
  从照片上我已辨认不出这是22年前的广州烈士陵园了,但是从照片内容来看,这是1978年的秋天,因为地下有片片枯叶。1978年广州的秋光里,一个很年轻很英俊的小伙子和一个瘦瘦的小姑娘比肩靠着照了这张发黄的照片,下面小楷写着:〃1978年广州烈士陵园留念〃。
  那就是我爸和我妈,新婚不久,然而即使是1978年,照片里小夫妻依然没有过分亲昵的表现,各自垂手端正伫立,脸上不自然地微笑着。
  1978年,我爸27岁,退伍复员回来已经四年了,他是个建设小兵,在部队里没混上一官半职,又回到了生活的原点,但那时候,兄弟五人,大叔仍然服役,而且已当了部队文官,其余的都能找到口饭吃,因此生活没有当年的拮据。爸还当上了镇里的支部书记,怎么说都是手上有点权力的人,统管镇里几十号人。
  1978年,我妈26岁,是镇上的妇女主任。
  1978年春天的一天,在镇上一家小茶馆里,来了两帮人,只有一个男的,其余都是女的。两派人分帮对峙坐下,像现在谈生意的一样,不过今天他们不是谈生意,而是谈婚论嫁,北方叫相亲,我们南方这里叫〃相睇〃。
  男方的人叫来茶水点心,女方里年纪老的三姑六婆像市场上挑菜一样,上上下下把这个局促不安的小伙子看了个遍,心里各有答案,但脸上不动声色。但是那个20多岁、今天穿得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脸上却掩饰不住红晕满脸,羞羞答答眼睛只望着地下,眼角却已经来回把这小伙子看了好多遍。
  两方的人都好象忘了今天是来相睇的,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扯着家常,问你们镇农场今年收成如何如何啦,说我们三姑家一头母猪今年一口气生了六只猪崽啦……末了才点了点题:〃你们家姑娘真是好啊,长得好模样,又勤快。〃〃你们家小伙子一表人才啊,人品又好,一定好多小姑娘都盯着吧。〃
  然后鸣金收兵。回到家里,三姑六婆智囊团开始一星期的讨论,议题围绕着男家的小伙子。有的从见面第一感觉开始,赞口不绝,但有的从背后收到的消息来阐述,说听说那小伙子脾气不好啊,经常发火骂人……这些话题,姑娘是不参与讨论的,只是由母亲转达会议精神,然后自己投了神圣一票:〃我觉得他人品很不错,值得信赖。〃
  再然后,又再由三姑六婆把绣球抛向男家,再经过男家小组讨论,自然是没多大问题,婚事就这么决定下来了。再再然后,男方办礼饼,开始筹备结婚。
  那小伙子就是我爸,那大姑娘就是我妈。
  他们的爱情如此简单,甚至说没有爱情这一过程,就走在一起了,然而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中间虽然有口角和矛盾,然而,二十年也就这么走过来了。
  上面都是从我妈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叙说中整理出来的。
  (三)〃摄于1980年春节〃
  这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张照片:我爸穿着黑色的整齐的中山装,抱着小小的我,那时我妈留着齐耳短发,前面刘海用橡皮绳扎起一部分,他们的笑容很幸福,但是依然很〃革命〃。
  1979年秋天,我来到了这个世上。我不知道刚出人世的我是怎么样的,但是从这张我此生的第一张照片来看,我相当的胖,带着小棉帽,下边是鼓鼓的小腮。
  我妈对我说,我小时候够闹的,日夜啼哭不分时候,我出生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们抱着我来到北京路上的一家老照相馆照相留念。照相的时候,我怎么也不听大人的摆布,弄烦了就放声哭闹,好不容易把我哄住了,赶紧照了相,出来的效果就像现在这样,鼓起小腮一脸委屈。这是我此生第一张照片啊,就这么不听大人话了。
  我所知道的关于上一辈的人的故事,也就零星这么多了。
2000年秋天,10月29夜
ChetBaker

上一页下一页

□作者:蒋郎憔悴
感谢作者蒋郎憔悴授权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邂逅《书城》

  说来惭愧,邂逅《书城》还是2000年后的事,可是这本上海杂志已经有两三年历史了。是在同学那里看到的,那是2000年第一期,封面用的是蔡伦,颇有远味:尽管已踏进新千年了,尽管已是网络无纸时代了,可是,第一次将文字记诸纸张的,是我们中国人。用蔡伦作封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书城》用的是大开新闻纸,散发淡淡的朴素的气息,给人悠闲而不乏紧迫的感觉。 
   
  接着翻阅里面的文章。因为是千禧之年的关系,卷首几篇汇集的是海内外学者们的关于千年的文章,他们从各个不同的、崭新的角度,用通俗平淡的语言回顾了过去1000年和展望了未来,笔触是那样理性而不乏轻松浪漫,对过去100年1000年的历史作了最深刻的剖析,比如香港张五常教授那篇,我觉得就比时下一些报刊上的回顾文章来得深刻。 
   
  再看后面的文章,有讲文学的,有讲电影的,有讲音乐的,有讲经济的,并不囿于读书这一主题,而是围绕读书的其他方方面面的文化艺术,文章深入浅出,并不标榜高深,而是贴近生活,所以它既有讲巴赫的文章,也有将崔健甚至李宗盛的;并不媚俗,而有自己的风格……真是太好的一本杂志了,真有相逢恨晚之慨,以后每月,《书城》成了我必读之“书”。 
   
  2000年的《书城》,更有自己的特色。它分成了“文学”、“音乐”、“电影”、“网络”……等等栏目,并且每一期都有一个专题,比如三月的“没有季节的女人”,四月的“大学之道”,围绕着主题,都有文章可作。最喜欢那个叫郭小橹的女孩的专栏“lucy in the sky”,讲的是都市年轻人的生活体验;还有充满睿智的小宝的“餐桌日记”,对文化尖锐幽默的分析……比之《读书》,《书城》少了几分学究气;比之《三联生活周刊》,《书城》少了几分浮躁艳丽,但是,《书城》却有自己的气息。 
   
  一个电视节目评论得好:“里面弥漫着上海独有的中西合壁气息的文字。它有三分高贵、三分浪漫、三分孩子气和一跟孤独,在雅和俗,都会白领和知识分子,新潮另类和大众流行之间小心翼翼地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城堡。” 
   
  喜欢独立,喜欢感悟,喜欢思考的朋友,你也来看看这本好杂志吧。 

上一页 下一页 

□ 作者:蒋郎憔悴
感谢作者蒋郎憔悴授权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电影·音乐·心情闲话

a 
  对电影的喜好,理由好象很简单,因为我喜欢怀旧,电影,恰好可以纪录当下的东西,留存到永久,等你年华老去、耆耆白首,爱情和往事都腐朽了,你还可以通过翻黄的活动画面,真切地回见往事。
  电影就是这样一样好东西,其他的媒体无法比拟。电视?电影的那种质感,那种节奏,电视永远无法替代电影的。即便是电影放到电视上播,就像名画上邮票,失却了原味。可是,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总得要从电视上看电影,于是,无奈到极。
b
  音乐。朋友说不喜欢我写的乐评,这真是抬举我了,我在网上随手贴的关于音乐的帖子,哪里算什么乐评,也许常常会有一些感觉,但是诉诸文字之后,反倒表达不出什么。我只是随手记录和音乐相关的心情和故事而已。
  电影里离不开音乐,音乐之于电影,不是可有可无的修饰,而是另一个主角!以前看过一届香港金像奖,说到配乐的重要,用了《重庆森林》里王菲在厨房里随音乐独舞的那一段示范,让配乐师将音乐更改,换上印尼音乐、爵士音乐等等,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最搞笑的是换成〃当年相恋意中人,大家性情近〃那段老旧音乐,王菲就随着这段音乐扭屁股,效果差点让人喷饭!
  王家卫很注意音乐在电影里的运用。这次《花样年华》尤是。那段幽怨的小提琴华尔兹,数次响起,如此惊艳迷人!还有那三段jazz,取自菲律宾一位爵士乐手的手笔,讲六十年代的那种氛围,如此丝丝入扣!据说,这三段音乐是王家卫母亲的至爱呢。
c
  ChetBaker有一首小号独奏,叫《autumninNewYork》,〃纽约秋天〃,我不知道陈冲那部同名电影是否得灵感于此,如果我用这首jazz来填充一部电影,开场该是这样:
  公园·内·日
  秋光下彻。树上叶子早黄熟。地下枯枝片片。树枝叉向天边。天很蓝。
  远镜头慢慢从上空盘旋而下,可以看到一个流浪汉报纸蒙头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一男一女迎着镜头慢慢走近……
  于是。故事开始了。
  当然,电影要用Chet的音乐贯彻始终。
d
  我们和他们不一样的。
  这是王家卫的可爱,迂腐,坚持,电影里一再重复。是抗争吧。是回归吧。
  可是,我们还是要像他们一样。影片末段,周慕云说。
  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像他们一样。这个时代无法坚持,无法逃避。他们终于还是失守,输给了自己。
e
  徐克找伍佰拍《顺流逆流》,我以为,简直就是绝配。伍佰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部电影,硬性电影。
  在这部电影里,香港最高的电影技术和手段展现无遗,或者说徐老怪的电影天分和造诣在电影里表露无遗。电影以上帝造世界的独白开场,又以之结尾,使得电影是如此精致。枪战场面和科技彻底结合起来,镜头变换如此的老练,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电影成就是如此之高。
  可惜,怎么看怎么有《22世纪杀人网络》(黑客帝国)的影子。
f
  王家卫来拍《倾城之恋》怎么样?演职员名单如下:
  白流苏……张曼玉(非她莫属,谁换我跟谁急!)
  范柳原……梁朝伟(惯性吧)OR梁家辉(热情推荐!!)
  导演:王家卫。
  编剧:许鞍华(王家卫对女人的理解始终不及女人的。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