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

第32部分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第32部分

小说: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寥寥无几。几十类产品中,没有一个能进入同类产品的前三甲。产品过多不仅未给企业增加相应的收入,相反分散了品牌资源,给企业增加巨大成本和市场压力。

  “治黄关键在于治沙,只有将沙沉下来,才能让黄河清流万里。市场亦然。咱们在产品上也要做减法。大清在黄、淮、运等地的市场已是泥沙俱下,那么则该沉淤拨腐,将那些销路不畅的产品剔除出去。”在上任前的一次谈话中,靳辅一语道破黄河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2)




  综观历史,成功者大都做的是减法,而失败者大都做的是加法,大元集团的忽必烈就陷入了这一迷局,企业摊子铺得越大,垮得也越快。靳辅的这句话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家媒体的嘲讽:大清像一只急于开拓新业务的八爪鱼,四处出击,却一无所获。此语虽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但如今想来,也并非没有道理。我想起了伍次友先生的一篇文章:《多子就是多福?》。

  《多子就是多福?》

  多子当真多福?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拜神祈求多子多福,但是否果真如此?对于贫户来说,多一双筷子虽然意味着多一份劳力,但也意味着多一个人分食,所以贫户多子,越多越贫。于是有人说:多子多福是“富贵俱乐部”成员们的游戏。

  这话深刻,一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养得起那么多儿子,二来多子确实是一场游戏。不然为何财主老爷过世后,那些孝顺儿子们为家业纷争不休呢?既然是游戏,但为何千百年来,几乎每个富户都沉迷于此游戏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心态:

  一是“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心态。龙生九种,各不不同,即便一两个儿子不才,但总有一个成气候的。如果只是一个独生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连香火也难延续,何谈壮大家业、光宗耀祖?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热衷于开发新品牌,为抢占市场而四面出击、八面开花,看来,他们与富户的心态并无二致。

  二是“人多力量大”的心态。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人多自然力量大,每人作出一点贡献,汇集起来就是巨大的贡献。对富户来说,添一个儿子等于添一份家业。鉴于这种心态,不少企业家为了增加销售额,便不断开发新的品牌和产品。

  多品牌好比富户的儿子,多一子虽说多一份力量,但多一子同样意味着家业少分一份、精力多付出一分。所以,单单是品牌数量的增加是不够的,而且还要从企业实力、目标市场、市场时机等多方位来衡量。同样,各品牌之间不仅要避免相互竞争,而且要形成互补、资源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子多福”。

  伍先生从看似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中揭示了营销的本真。在这个“治黄”的关键时刻,给我带来了更深刻的启示。

  3。渠道淤塞的解决之道

  李白的经典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浅显易懂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高度决定速度,梯度决定强度。没有高度,流而不通;没有梯度,通而不畅,所以无论是清淤拓道,还是束堤冲沙,其理皆归为一点:落差才是根本。常言道:水往低处流。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是治黄的精髓思想。

  一个产品从出厂到被消费如同黄河从发源地流向大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价格没有落差,产品就很难销售,但只要价格梯度中的一个环节出问题,产品则很难通畅地到达消费者的面前。

  自进入六十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一带的市场节节下滑,历来河道老总只知用“大禹的疏导法”,一味降价促销,结果市场全乱了套。由于价格太低,利润太薄,黄河流域一带代理商的产品一下全窜到淮河、运河市场一带去了,而淮、运两岸代理商的货却越积越多,最后只好也低价贱卖,其价格甚至比黄河流域市场的还要低。问题的严重性已超出了我的想像。

  糟糕的市场无外乎两种情况:滞销、自销。产品定价过高,消费者很难接受,产品流而不通,这便是“滞销”;产品定价过低,代理利润空间小,销售自然也就不会尽力了,产品通而不畅,这便是“自销”。

  靳辅认为,大清是两者兼而有之。

  “如今黄河一带代理商的利润普遍低于淮河、运河一带。在利益的驱使下,窜货在所难免,现形成竞相降价的恶性循环。销售量不同,政策自然有所不同,这似乎是常理,然而在市场上行不通。要治淮运,得先治黄,只有一碗水端平,才有可能使市场逐渐规范起来。”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3)




  高士奇对靳辅的方法有些疑惑:“政策是代理商最为敏感的因素,动一发而牵全身,是不是慎重些好?”

  “政策虽不能轻动,但促销可是一门大学问,用好了则受益无穷。”靳辅说。

  “这个观点我认同,但淮、运两岸代理商仓库里的货可是堆积如山哪!”高士奇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了一句。

  “一般来说,新品上市大都能刺激市场。如果将新品与滞销产品一起捆绑销售,应该可以促进积压产品的销售。如此一来,窜货现象也一定愈来愈少。”靳辅说。

  “嗯,确有道理。淮河、运河两岸的市场不解决好,影响的可是大清集团。我给你七年时间,将黄河市场彻底整治好,你能否办到?”我问道。

  “完全可以!”靳辅的语气充满了自信。

  1677年的秋天,我亲自视察了黄河流域的市场。这次视察与往常不一样,大清的高管层几乎悉数出动,我的儿子们也全部到场。在“治黄”的关键时刻,我要让大清的经理人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在这次视察中,我让随同的儿子们亲自进入市场一线,访问基层客户,并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写成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交给我。我希望他们能体察市场一线人员的艰辛,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市场如海,只有亲近它,才能了解它。

  4。 靳辅与于成龙的一场辩论

  十二月底,趁着召开年会的机会,我让靳辅回了一趟北京城。然而,靳辅的这一次回京,引发了一场针锋相对、旷日持久的争论。原本是讨论买赠促销的会议,却成为了两种营销方略之争。这次会议,几乎所有的高管层都参与其中。与往常的头脑风暴一样,这次“治黄”方略研讨会依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观点。一方是靳辅,一方是直隶分公司总经理于成龙。他们争论的焦点有两个:一个是否撤换窜货代理商,由公司直接运营;另一个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是牺牲利润,以低价产品抢占市场,还是提高价格,以新产品重新开辟市场。

  虽然前一天靳辅已对治黄方略进行系统地讲解,但我仍不敢妄自论断。我将所有高层叫进会议室,命他们俩当面辩论,各申己见。

  关于代理商的问题,于成龙说:“撤换代理商,必会引发低价抛货,这会给市场乱上加乱。再说,他们与大清合作了几十年,岂能说撤就撤?撤代理商一事,断不能实行!”

  靳辅则说:“市场秩序要规范,必须杀一儆百。我们不能让代理商牵着鼻子走,更不能让代理商肆意妄为。长期下去,市场永没有规范的一天。”

  关于用何种产品策略,靳辅的意见是:低价产品虽然能够提升销路,扩大市场份额,但可能导致品牌贬值,况且以后回升价格将会异常艰难。而于成龙的意见是:原本低价产品的销售都艰难无比,何况提高价格后的新产品?一旦市场久而不胜,必将影响代理商的信心,到时降价恐怕为时已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有来有往,越辩言辞越激烈。于成龙说:“你知道吗?代理商对你意见极大,都不愿意与你打交道!”靳辅则反驳说:“我为公司效力,查处了很多窜货的代理商,他们自然心有怨气!但我问心无愧!”

  对于成龙的意见,我认为比较老成持重,靳辅的做法投入太大,用于成龙之法,不至于让大清财务捉襟见肘。

  靳、于各有各的理由,争论没有达成共识,我决定再广泛征询意见。我让所有故乡在黄河、淮河、运河的经理人,每人都写一份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交决策委员会裁决。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赞同于成龙的方案。我由此认为于成龙的治黄方略更得人心。不久,靳辅被调职,于成龙接替靳辅成为了新一任河督。

  靳辅离职后不久,就有人向我报告了两件事,一是运河市场出现窜货,当地代理商希望派靳辅去解决;另一个是淮河流域的宿迁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要追加进货。这两件事使我左右为难,这事实上证明了靳辅所提出的方略是正确的。




一.靳辅的淤沙理论:市场治理定律(4)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对于一些重大决策,大多数人的意见未必正确,很多时候往往只能体现最有权威的决策者的意志。像这次关于“治黄”方略的讨论,几乎没有人支持靳辅,并不是大家都不赞同他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我支持于成龙的意见,大家不过是顺应我的意思而已,其结果就是让“治黄”走了一大段弯路。后来我虽想重新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经理,可他心灰意冷,无意复出。这对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二.于成龙的“万民伞”理论(1)




  在大清有两个于成龙,其一是山西永宁人,曾任两江分公司总经理的汉人于成龙;另一便是曾任直隶分公司总经理、河道总经理的汉旗人于成龙。一个是为人端方的模范总经理,一个是做事勤勉的栋梁之材。

  山西的于成龙被称为是大器晚成的人,四十五岁才任职一个县级经理,这是大清内位阶最低的经理职位。他从基层市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县级经理升为区域经理、省级经理、分公司总经理,所任之上无不成就斐然。

  “感动消费者”是于成龙的核心思想。我把它定为大清的企业价值观之一,那便是:尊重、平等、诚信,为顾客创造价值。

  1.“感动顾客”与“为消费者做主”

  我曾问于成龙:“大清集团里就数你的口碑好。从广西罗城到两江,几乎每到一处都会有人给你送‘万民伞’,这是为何?”

  于成龙指着自己的胸口说:“将心比心,才能换得真心!无论是代理商,还是顾客,我都将他们视为我的亲人。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培训消费者,也有人说是启蒙消费者,但我认为,营销的最高境界在于感动消费者。”

  在罗城时,于成龙曾制定一项铁的规定:消费者进入公司办公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只要是消费者所反馈的意见,事无巨细,都必须记录在案。

  有人觉得这样未免有点过于教条。他却说:“平时我们作市场调查,跑断了腿也不一定能听到消费者真实的想法;而今,消费者主动上门,我们有理由拒绝他们么?”

  “做品牌如做人”,企业每一个行为的都体现着企业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样,于成龙的每一个行为,也是大清价值观的体现,那便是关怀、回报与诚信。随着大清不断地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