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 >

第15部分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第15部分

小说: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哈里 S 杜鲁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谢绝了,1948年6月初,他开始了西行的征途。

    从华盛顿到西海岸,又从西海岸返回华盛顿,杜鲁门几乎横跨了北美大陆。在沿途的城市村镇和乡村,他作了76次即席演说,每到一地,他阐明自己的想法,揭『露』国会对他的攻击,他的言辞激烈,极富煽动『性』。他充满信心,使听众们也受到新的鼓舞。杜鲁门采用的是即兴演说法,最多只列一个提纲,这种方式任意『性』很大,非常容易抓住观众的心理,效果明显。在结束旅途时,他在华盛顿青年民主党人的一次集会发表讲话,这种不用讲稿的演讲方式再一次引起轰动,纽约一家报纸评论:“杜鲁门在以新的姿态发表战斗『性』演说。”

    长途游说给杜鲁门的竞选带来了新的希望,坚定了他参加民主党总统竞选提名的决心,然而,事情远不如人意,民主党内部分裂的危险给他的竞选蒙上一层阴影。这种分裂势力主要来自南卡罗莱那、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

    众所周知,美国南北战争便是因废除黑奴制而引起的,南方是坚决要维护黑人奴隶制的,虽然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但南方的歧视黑人现象仍很严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几乎所有训练军队的兵营都设在南方,所以黑人和白人平等一体的想法遭到强烈的反抗。在雇佣建筑工人为『政府』修建兵营方面原是没有什么种族歧视的,而南方人对在建筑工人中实行的“黑白一体”政策特别恼火;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政府』关于就业平等的命令很不高兴,因为有『色』人种会占有白人的工作机会。

    杜鲁门早就察觉了这种危险,但他不愿意修改自己的政策,那样他会受到更多人的反对。他呼吁全国行政人员和私人公司的职工在使用交通工具方面废除隔离和歧视,并把它列入1948年民主党纲领。这是冒党内分裂危险而作出的重大决定,而事实上,它只是为了表示他自己尊重人民公平权利的姿态,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未有改善。

    除了南方民主党人的反叛,华莱士的进步党人的威胁,杜鲁门的最大敌人是功勋卓著的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将军,他因二战时的战绩显赫而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如果他想参加总统竞选,杜鲁门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他将面临民主党真正的“四分五裂”。作为民主党的『主席』,杜鲁门认为艾森豪威尔还缺乏政治家的经验,目前参加选举为时过早。果然,艾森豪威尔拒绝了要他参加角逐的呼声,他告诉杜鲁门:“军人服从文官是必要的、明智的,当终生的职业军人不谋求高官显贵的时候,这一原则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证。”

    2

    1948年7月12日,美国民主党全国政治会议在费拉德尔非亚召开。在大会上,将选出大会职员,然后任命一些资格审查委员会和常设机构,接着就展开工作,允许发表演说,对各自的候选人作一般的宣传鼓动工作;下一步是通过民主党纲领,代表们可以随时提出质问。在这些程序完成后,便要进行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提名往往伴之以非常热闹的场面。总统候选人提名结束后,副总统候选人同样要接受提名,之后,大会休会,这个党便出去进行竞选了。

    杜鲁门在华盛顿通过电视看到了大会开幕的盛况。根据安排,对杜鲁门的提名将由密苏里州州长唐纳利在最后一次会议上提出,杜鲁门计划7月14日出席大会,接受这次提名。

    在副总统人选问题上,杜鲁门进行了审慎的考虑。根据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华德·麦格腊的建议,副总统候选人可以是现任最高法院法官的威廉·道格拉斯。于是,杜鲁门马上打电话给道格拉斯,希望他能作自己候选人名单中的副总统。第二天,道格拉斯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休假地打来电话,他很遗憾地告诉杜鲁门他不想进入政界。于是,杜鲁门实际上失去了这位理想的副总统。就在杜鲁门失望地无所适从的时候,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参议员巴克莱打来电话,自荐作为副总统的候选人,问杜鲁门能否接受,杜鲁门当即回复:完全同意对他的提名。在杜鲁门眼中,巴克莱是参议院中最能干的辩论家,他是一个勤奋、诚实的政治家,是民主党中最孚众望的人之一,杜鲁门把他称作“一位理想的伙伴”。

    7月14日,就在杜鲁门到达费城时,大会正在进行最后的激烈辩论,投票没有开始。午夜过后,投票开始。第一次唱票,杜鲁门以947张半选票被选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另外两个民主党人获得了其余的263张半选票。接着,大会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对艾尔本·巴莱克的副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杜鲁门在竞选路上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民主党的分裂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7月15日清晨二点,杜鲁门在获得提名后立即在大会上发表演讲,表示正式接受提名。杜鲁门使用了他的拿手好戏——即席演说,一开始他就宣称:“参议员巴克莱和我一定会赢得这次选举的胜利,使这些共和党人乖乖地认输,你们可不要忘了这一点。”接着,他作了一次措词强硬和具有挑战『性』的演说。首先,他历数了历届民主党『政府』给美国人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前任总统罗斯福给广大劳工带来的福利;然后,他痛斥第80届国会的掣肘行为,特别是共和党控制下的种种失败。

    在演说将结束时,杜鲁门打出了他的王牌,他宣布,7月26日,也就是密苏里州称之为“芜菁节”的那天,他将把国会议员召集起来,召开一次国会特别会议,讨论诸如制止物价上涨、应付房屋危机、对教育增加经费、制订公民权利法、增加福利等敏感问题。杜鲁门高喊“民主党要迎接共和党的挑战,要尽一切力量同共和党搏斗”。杜鲁门的用意很明显,因为他提交的议案都是有利于人民的,所以美国群众会因此对他产生好感,在竞选中支持他。同时,以共和党为主的国会如果反对这些议案——显然他们一定会反对的——那么,人民就会痛恨共和党,共和党在大选中将处于不利之境地。杜鲁门又一次显示了一个政客的政治手段,他向共和党宣战了。

    杜鲁门的演说博得了民主党代表的一致欢呼,然而,杜鲁门的竞选仍旧“路漫漫,其休远兮”。

    1948年9月6日是美国法定的“劳工日”,参加这次总统选举的大多数人都将在这天正式宣布参加战斗,其中有:民主党的哈里·杜鲁门,共和党的托马斯·杜威,进步党的亨利·华莱士和州民主党的斯特罗姆·瑟蒙德。后两者都是从民主党中分裂出动的,很明显,他们将搞掉民主党的一部分选票,削弱对杜鲁门的支持。然而,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杜威,他本人不仅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有强大的共和党的鼎力支持。杜鲁门面临着内外夹攻的局势。

    杜鲁门的第一步棋在9月6日前奏效了。他召集的特别国会在共和党的把持下未有任何结果。批判的靶子被杜鲁门竖立起来了,他决定以此为契基向共和党开刀。

    9月6日,杜鲁门在著名的汽车城底特律的卡迪拉克广场发表了演说,为以后各次的竞选演说定下了基调。首先,他提醒劳工们注意,“在这次选举中,如果你们获得一个对劳工不友好的『政府』和国会,那就够你们担心害怕的了”,接着,他痛斥国会对劳工法案的态度,“如果让那班制定出塔夫脱—哈特莱法的国会人士继续当权,如果让这些家伙由于选出一个共和党总统而进一步得到鼓励,你们劳工界人士便将遭到一连串切肤之痛的打击”。他公开攻击托马斯·杜威,“必须记住,今天的这个反动家伙是一个狡猾的人物,他是一个心计多端的人物”,与之相对照,他宣称,“在战争期间,当我作为参议院调查委员会『主席』就美国工业进一步调查时,我了解到劳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我了解并尊重工人和工会领袖们的想法和精神……”杜鲁门把自己宣传为劳工利益的代表和保护神,并在最后高呼:“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争取权利的圣战的胜利!”

    9月17日,杜鲁门走出了致胜的第二步棋——再一次游说全国。这次旅程是在逐州进行的,总旅程大约31万多英里,杜鲁门共发表了356篇演说,也就是说,在35天的旅行中,每天作10次讲演,可谓“用心良苦”。

    在旅行的准备过程中,杜鲁门就对随行人员说,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要赢得选举胜利,他对巴克莱洋洋得意地讲:“我要把他们(指共和党和其他候选人)打得一败涂地。”然而,外界评论对他的希望不大,普遍的观点是:这是一场“单人马戏”,他的单枪匹马将一事无成。但是,出乎众人的预料之外,人们似乎对这位“粗鲁”的总统很感兴趣,他每次讲演都吸引了大批听讲者,人们从附近各地围到他的火车旁,听他宣扬自己的纲领。

    在俄亥俄州,从辛辛那提到克里夫兰,一连串的小城市挤在一起,但每到一地,杜鲁门同样会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在哥伦布城,群众是那么拥挤,以至于他根本无法走下火车。从阿尔巴尼到布法罗,虽然大雨倾盆,仍有许多群众汇聚在一起听杜鲁门那富有煽动『性』的表演。在萨克里门托小站,有一万人提前两个小时都守候在那里,等待总统的光临;在洛杉矶这个西海岸大城市,有100万人挤在大街上听了杜鲁门的演说。如此情形,不胜枚举。究其原因,除了杜鲁门个人魅力原因以外,他的总统身份和二战领袖的荣誉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和党候选人杜威也进行了遍及全国的演说活动,可他的吸引力与杜鲁门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唯一对他有利的是舆论界的倾向。一些主要的民意测验机构都预言杜威将取得胜利,只有农业部一位经济学家路易斯·比恩和其他少数几个人估计民主党有获胜机会。

    杜鲁门在竞选演讲中,一再称自己代表广大劳工的利益,而自己的竞选斗争就是劳工们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同时,他尽量避免涉及外交政策的问题,因为这正是他颇受微词的地方。在共和党的宣传中,猛烈攻击杜鲁门向欧洲等国提供巨额援助的作法,认为它损害了本国人民的利益;在进步党的攻势中,杜鲁门又成了一个“战争贩子”,他在二战之后与苏联搞对立,势必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另外,杜鲁门对阿拉伯国家问题、犹太复国运动等众多外交事务的政策也成为众矢之的。为了平息国内的这种怨气,杜鲁门不得不向苏联表示出一定的友好姿态,在10月初派遣最高法院院长弗雷德·文森赴苏联与斯大林会谈,试图缓和两国的紧张气氛。

    杜鲁门“单枪匹马”的行动似乎收到了一定效果,随着投票日期的临近,人们对他的反应越来越积极了。尽管民意测验机构和新闻媒介仍大力吹捧托马斯·杜威,杜鲁门仍坚信自己会取得胜利。1948年10月31日,经过了他一生中最长、最艰苦的一次政治运动之后,杜鲁门回到了密苏里州的独立城,静候11月2日的大选投票日。11月1日,杜鲁门在卧室中通过四大广播公司向大约7000万美国公众发表了演说,这是他为争取连任总统所作的最后一次努力,鹿死谁手,马上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