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

第3部分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第3部分

小说: 当惊雷掠过天空-陈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当你确定自己的作品真正有益于国家和社会时,或者也并不会计较翻版还是正版。因为作品的力量在于时间会不会将它淘洗,在于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和它自身所拥有的艺术力量。在最寂寞的时代,北岛并不拒绝人们将他的诗去名传抄,而赵振开这三个字,相信读《波动》的人并不会都知道二者其实就是一人。
  之所以选择教师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教师是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最不计较那么多的人。教师会无私地贡献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来指导自己的学生。那时候又有谁问什么出处呢?
  写东西的人计较出处是对的,名誉与稿费都很重要。但只要有时也想想读书人的责任,也许对很多事情就会宽容得很多。感到身上累了很多。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西风遍长安,寒雨不断。在报社的电脑上听着一首很老的粤语歌《决战玄武门》主题曲——梦里几番哀,心头浮现出的,却尽是无尽的往事。 
  天涯大漠,培养出的不仅是特别宽阔的胸襟,还有坚强的信念。从事地质工作的老爸老妈,对我一向心硬如铁。这些年来却渐渐软化。虽然嘴上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电话却打了无数。而从未见识过西北风寒的我,也常会在异乡的寒夜里想起故乡。
  一个人的身上往往会存留有旧日无穷的痕迹,我也是一样。当一个人在幼年时用双脚一步一步的踏遍大江南北,眼见山川大地,亲睹数不清的村庄和坚韧的人民。这种记忆就会不可避免地渗入到记忆深处,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而过去从事勘探工作,最大的牺牲就是天伦之乐。当几十万人一声令下,就要群聚在国家最荒僻的地方时,身在此系统中的无数小家,早就难以顾及父衰母老,更别说什么世间有情人。
  当世间的阅历在脸上尽化为风刀霜剑的皱纹,当年在东北极寒之地的大雪中苦练小提琴的少年,也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少年子弟江湖老〃。跟着一起老的还有鬓边白发。塔里木的大漠风烟,滇黔桂的雾瘴疠气,渤海岸边连绵几百里的盐碱之地,江汉平原上湿气深重的苇荡沟梁,千万种当年旧事,尽道是,世间男儿事。勘探,开发,建设,一切油田的三部曲,都在同样数不清的皱纹里化做电话里苍老的嗓音,化做严峻脸庞后的悠悠此心。
  而国家,我们伟大的国家,强盛的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新的地方化。在许许多多微妙的细节后,那老了的几百万人,又算得了什么。那数以亿计的财产,历40年之艰辛建立起来的系统效率,又算得了什么。
  国家不顾一切地向前进着,像是夸父一样难以停止追梦的脚步。而以百万计的,在国有重工业的系统中生活惯了的老石油人,他们老了,他们再也回不了故乡。他们成了乡音已改鬓毛衰,他们面对强大的地方,面对在繁荣的时代里越来越少的工资,面对在城市与乡村间到处找不到归属的尴尬。再也说不出话来。在国家最衰弱的时候,他们不惜浪迹天涯。在多少年的政治变动中,他们也曾四海为家。但这已不是旧日的天下。新的科技新贵一夜暴富,意气风发。这也不是清廉的年代,大大小小的工厂在蚕食与鲸吞中一点一点地股份化。当此之时,当此之世,凭你心肠似铁,也禁不住英雄气短。
  正是: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渺千山暮雪,万里层云,只影向谁去〃!
    2000。11末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战争

  在纳粹控制德国前,这个国家已经陷入了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中。将近600万人失业,政治制度混乱,有10个政党竞相争夺议会的控制权。 
  面对这种种最糟糕的局面,事实上人们渴望强有力的国家领袖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1936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德国〃秃鹰军团〃的14000名战士走过检阅台时,一起将头刷的向右转,向两位身着军服的人致敬。其中一位是他们的长官里希特霍芬上校,旁边是另一位一战老兵,昔日的下士阿道夫·希特勒。
  站在检阅台上的这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与偏执的观念。带有民族情绪的不公平条约无疑加速了德国与这个小胡子的紧密联系。从维也纳到柏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开始了他们的赫赫前程。
  1933年1月30日,柏林帝国饭店外,数以千计的祝贺者高举火把穿越整个柏林市庆祝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紧接着的2月20日,希特勒在戈林的柏林官邸会见大约20位工业巨头。他讲了90分钟,深深触动了大工业家。
  他说,〃任何文化的好处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借助铁拳才能传播。〃
  他说工业界和陆军一定要恢复往昔的荣耀。希特勒慷慨激昂地结束了演讲,像一个征服者似的离去。在座的大亨纷纷起身表示将出资赞助纳粹,最先表态的人当中有德国著名的工业家和军火商古斯塔夫·克虏伯。他和其他人一起为希特勒和德意志新帝国更大的荣耀慷慨解囊300万马克。
  1934年6月30日对军队内部反对派的大清洗后,希特勒终于征服了陆军。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把总统办公室和总理办公室合二为一,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
  第二年春,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公开宣布恢复普遍征兵制,把已达28万人的陆军再扩编8个师。帝国内回荡起鼓乐与军歌。德国厉兵秣马的行径走到了明处,希特勒甩开了凡尔赛的绳索。
  新的纳粹德国似乎摆脱了经济萧条的阴影,千百万德国人民在在一战的灰烬里再次开始了战争的准备。
  从这一点看,任何不公平的条约和条约未能解决的问题,将会种下未来战争的祸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丝瓜丝瓜丝瓜

  我喜欢喝丝瓜汤,丝瓜是种很好地东西。但自从到北方后,好像不少人不怎么喜欢很费劲地做丝瓜,我就很少吃丝瓜了。 
  当一种东西比较少时,它就会老到你心里来捣乱。丝瓜也是这样。当对丝瓜的想法常常占据头脑时,你就要发些牢骚了。
  我的烹调经验非常少,近两年才有些实践经验。我烧过的菜有土豆和丝瓜。对付土豆比较容易,纵刀切去,大小成块,香料放足,酱油肉块再加糖。就会很香很香了。但丝瓜地做法就相对艰难了一些。又要切细,又要放油,煮久了不新鲜,油少了又难得熟。我就做了一次丝瓜,根据多放油的准则,在加上我所认为所有好的调料。但出来的结果是一堆软绵绵地苦瓜,导致我一吃就想吐。这次失败导致我的烹调生涯从此成为昨日黄花。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吃丝瓜。偏偏现在又是北方的冬天,吃不到丝瓜。想到这一点,我就很遗憾。而更遗憾的是,土豆的力量更大,像我这样又喜欢吃土豆,又喜欢吃丝瓜。吃不到丝瓜,土豆的做法和效果都不错,就像一些稿子。但我也喜欢吃丝瓜,虽然我做丝瓜很失败,但我还是喜欢看到一些不怕费事的事情,即使出来效果并不那么好。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内心的刺猬

  也许每个人都不过是寒风中瑟缩的小刺猬,落寞的把刺闲置不用。 
  可时间还是过得飞快,也许那也是因为人们在飞快的渡过自己的生命时,才觉得充实与没有遗憾。
  在大摞小摞的书本之后,在沉闷的教室空气之外,是明媚的春光。一个少年懒洋洋的趴在课桌上,看着阳光与飞舞的苍蝇。也许只有在那时,才真正觉得时间是那么长,而前途竟然要通过同样长的等待才能有一点微光。仅仅为了这种看似寂寞的等待,这少年就已经不愿再等待。
  那时候,最渴望是窗外的春光、夏光、秋光还有冬光。
  可生命就这样短暂。一转眼就会觉得时间实在是运转的飞快,眼前的事物,你还来不及伸出手去,就已经在眼前以惊人的速度消逝了。
  而一切,还都是那样的茫然。事业、爱情与坐北京吉普在荒芜的盐碱地上颠簸的生活,俨然是两重的世界。这时候,我又羡慕起那些被风撩起的乱发,还有乱发下面炯炯有神的眼睛,还有粗野豪爽的笑语。
  有时候读读古诗,想到曾在历代的战争中死去的人们,不由得心里恻然,但一想到〃天下定于一〃这样的古话,就觉得活着固然是白活,但也未尝没有意义。
  可更多的时候,我喜欢看到在太平清明的时代,阳光照在抱着婴儿的母亲身上,照在望着自己孩子那笑眯眯的脸上。
  这时候我就想起,每个人身上蕴藏着的那只刺猬,它们隐藏得那样深,也许许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自己身上还藏着只刺猬。但,这刺猬毕竟还在。
  也许仅仅为了活着,就是让人们更好的活下去的理由。为了这个,很多刺猬都会更深的埋下去。直到自己也发现自己内心更加疲惫,从身体到内心,终于在内心消无。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北方之秋

  我看着秋天从手边如此迅速地溜走,而昏黄的路灯,在田野的陌路中愈发暗淡。秋冬的乡间,到处弥漫着落魄的气息,美得令人忍不住在心底叹息。这寒冷的暮色,更没有人们劳作的影子,所余留地,不过是大地的空旷。 
  这是另一个方向,千百万人们在古老的土地上生存,纵然死去,在梦幻地世界里,却总有人们不经意的声音。多情的少年,总在暮色岸边,与水边朦胧的烟雾或隐或现地站在一起。衰败的杨柳,永远不停地摆动着灰色的发须,固执地散发着属于古代的情意。江湖夜雨十年灯,但痴情地人儿,等来的不过是红颜褪尽,昏昏灯火话平生。如果一切都这么绝情,岁月与容貌的价值在哪里?哪里?大浪淘沙,失去的不仅是摇曳的年华,更有心上的白发。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 作者:陈镭
感谢作者陈镭授权
作者专栏 



本书由“E书时空”免费制作; 
想要更多的免费电子图书,请光临 
http://www。eshunet。com/
 
北方的八月

  八月就要来了,这从未经历过的,北方的八月。 
  办公室里的白光冷冷地罩下来,象冰块将人凝住,凝在寒意未消的心底。生命突然在自我感觉的瞬间凝固。这是办公室的生活,没有季节,没有昼夜,没有大地上滚动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