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到,但是他意识到了,他为什么不去争取?我们可以说他不喜欢她呀。那么再问他为什么不喜欢她?你说那个沈凤喜她连字都不认识,她没文化,她不就长得娇小可爱,会唱大鼓,然后很漂亮。何丽娜你看上她不也就是她很漂亮吗,可是你还不喜欢她的生活方式。而关秀姑人又漂亮,还能给你当保镖,当警卫员,一身好武功,写字写得也很漂亮,又温柔又细心,那你为什么不要她呀?这个秘密何在呢?这里面就写出了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中国男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是有问题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女人呢?他们总是喜欢那些明显不如自己的女人,中国男人不喜欢女强人,不喜欢一个很全面的各方面隐隐约约能超过自己的女人,他喜欢一个沈凤喜这样的娇小可爱,又没什么文化,下班没事教她写两个字的,他喜欢这样一个人。他面对一个很优秀很全面的女性的时候,他退缩了,他不敢了,他甚至有意地回避这份感情。
这里我们可以举另外一部作品做对比,就是金庸先生有一部作品叫《书剑恩仇录》,《书剑恩仇录》的主人公叫陈家洛,陈家洛本来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叫霍青桐,是回疆部落的一个女孩。霍青桐这个女孩子就是智勇双全,作为一个女人她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完整的女人,长得又漂亮又聪明,能够指挥大的战斗,武功又好,又温柔体贴,什么都好。可是这个陈家洛放弃了她,回避她的感情,他爱上了霍青桐的妹妹,就是香香公主,他为什么爱上这个妹妹,当然他说这个妹妹漂亮啊,漂亮得像仙人一样,但这个妹妹就是一个纯洁的女孩子,别的都不会,武功也不会,智慧也没有,一张白纸一样的。后来陈家洛有一个瞬间反省自己,说我为什么不喜欢霍青桐?他深刻地反省解剖自己的时候,他恍然大悟,难道是我不喜欢她,太能干吗?这句话说到根上了,原来中国这个知识分子他有一个软弱性,他不喜欢太能干的女孩子,对这一点很多作家都用他的作品进行过批判,包括鲁迅先生用杂文也批判过,鲁迅先生调侃说中国男人不喜欢非常健壮的女孩子,看了说心里有点自卑。总是喜欢林黛玉这种病病歪歪的这种女孩子。鲁迅还调侃说这些人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残秋的时候,秋天的时候吐半口血,由丫鬟扶着到街前去看秋海棠。他把这个文人的酸劲给描绘出来了,这是他们一种酸腐的生活方式,这里面是有批判的。按照我们今天的观点,很多人可能就会喜欢关秀姑这样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武功很好的人,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工作很好的人。她在她的公司里工作很好,有一身本事,又能出谋划策,又敢作敢为,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可能是今天大多数人选择的。可是在那个时候,他们两个人却是希望最小的,关秀姑在小说中的功能就是帮助他,她老帮助他,成了他的一个“三替”公司了,帮助他成全一切好事,关秀姑这个形象也很感人。
所以这三对爱情加起来我们看,正好满足了很多男性的白日梦,很多男性的白日梦,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生活一个男性的时代,生活在一个父权社会,男性社会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满足男人的心理要求,满足男人的白日梦,所以我们看小说中,写三角恋爱的故事很多,但是说一个女的周围几个男的这样的作品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一个男的周围几个女的,而且这几个女的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写它不是说英雄所见略同,它是社会需求。是因为社会上大多数的男人心里边有这样的梦想,我们当然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你只能找一个法律上的配偶,但是在法律之外很多人保存着这样那样的想像,有些人也有条件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所以现在我听到民谣说,现在很多男人要求什么呢,家里有个做饭的,身边有个好看的,远方还有个思念的。理想的男人的白日梦,我们看樊家树不就是这样吗?这三个女孩子一个是小鸟依人的,对他百依百顺的,你只要花钱让她上学就行了,然后另外有一个何丽娜,这是可以带出去出国访问的,一下飞机就光彩照人的,这是一个好看的。然后还有一个默默的含情不露的,远方还有个思念的,她叫关秀姑,多好。一个理想的男人的白日梦,所以我们看,它这个恋爱关系并不复杂,很简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把人的白日梦给你写全了,一个人所要的基本上的感情就是这几种嘛,它这里面都有。你别的小说都可以从我这里偷一些招数,化用我的这个模式,但是大概跑不出这个范围,跑不出这个如来佛的手掌心。男人喜欢女人,无非就这么几种模式,沈凤喜这一类的,何丽娜一类的,关秀姑一类的。大多数人都能从这几类当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所以无论你喜欢哪一种,《啼笑因缘》都满足了你,那么这说的是男性中心,反过来又说,女性读者同样喜欢《啼笑因缘》,这又怎么解释呢?
这还可以从社会生活角度来说,正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所以不同的女性又从中可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啼笑因缘》实际上也能满足女性,但是能够满足女性它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把这个男主人公描写得非常好。简单说好到什么程度呢?我用一个词概括,叫做大众情人,必须把这个男的描写成大众情人,少女可能喜欢他,少妇可能也喜欢他,中老年妇女对他也有点意思,大概像濮存昕这样的一个形象,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这就成功了。你不能把他写得特别另类,写得特点特别突出,只有一类女性喜欢他,那不行。写得具有的优点多一些,综合一点。我们看樊家树恰好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具有中庸之道标准的好男人,你说他传统吗?他有传统才子的那种气质,吟诗作赋,惜香怜玉,但是他又不是东哄先生,不是老封建,他又很新,他又新他又旧。他又能够接受现在的自由平等,他又讲忠孝两全,又讲自由平等,所以两边他都占着,他又风雅又果断,所以樊家树你挑不出他太多的缺点来。你除非从革命的立场上挑他缺点,说他思想还不够进步,但如果那样进步的话,那就成一个危险分子了,成了共产党了,那就不行了,很多女孩子不敢喜欢他了。他不能成共产党,就得是普通大学生中的一个优秀的人,将来有可能当教授,也可能当部长,至少是个全国人大代表,这样一个有着很好前程的模范青年,用现在的俗话叫钻石王老五。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人,有才华,但是不狂妄,不是到处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的人。家里有钱,但是不坏。所以把这个男主人公描写好了,那么就可以满足社会上不同状态的女孩子的想像,她们对一个理想爱人的想像,比如说,像沈凤喜这样的女孩子,她好像是这个社会中的灰姑娘,她是灰姑娘,当这种读者来读《啼笑因缘》的时候,她就把自己认同为沈凤喜,她可能是个唱大鼓的,她可能是一个家里没有钱的一个贫困的学生。她可能是一个卖馒头的,可能是一个工厂里的普通女工。但是她觉得自己不错,她把自己想像成一个灰姑娘,灰姑娘就希望有朝一天,大门一打开,王子进来了,王子一眼就看中了她。每个灰姑娘都有自己的王子梦,所以无数的灰姑娘就很喜欢这个樊家树,而且她们会对沈凤喜加以最大限度的批评。说沈凤喜真是有福不会享,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她们会为沈凤喜惋惜,留下自己同情的泪,所以《啼笑因缘》这一支爱情线索,能够满足很多灰姑娘的梦想。
那么第二种何丽娜这种女孩子,这种叫做时髦女郎,她是比灰姑娘生活好得多的,她每天换时装的,是这个社会主流,相当于我们现在很多白领女性,小资女性,动不动就去泡酒吧的,要看一些什么伊朗电影的,是这一类女孩子。这一类女孩子表现上生活得很飒、很爽,但是精神比较空虚。天长日久发现咱们每天忙什么呢,真烦、真累。精神空虚需要什么呢?需要精神导师,樊家树恰好是她们的精神导师,樊家树到灰姑娘那里是一个王子,到了这些女孩子面前他是一个精神导师。他有学问,他可以给她们讲,说你们这样的生活是空虚的,我告诉你,我们唐朝是怎么样的,宋朝是怎么样的,明朝是怎么样的,一下就把这些女孩子讲傻了。原来人生活得这么有价值啊,我是碌碌无为而羞耻,我是虚度年华而悔恨,于是樊家树在她们的生活中担任了一个精神按摩师的作用。所以她找到樊家树之后,她觉得生活踏实了。为什么何丽娜最后能够放弃自己原有的生活去吃斋念佛呢?她觉得自己的灵魂没有归属,这些人物质上都可以满足,甚至不需要再满足的时候,就要找灵魂归属,而恰好樊家树这个形象对于她们就变成一个精神导师。我们知道很多女孩子在选择爱人的时候,有一类是要选精神导师型的,她觉得这个丈夫能够教导我,我不懂事,他把我像一个学生教育,使我能够成熟起来,确实是这样的。所以对于何丽娜这样的女孩子来说,樊家树又是她的精神导师,所以这种人,也能够满足。
那么对于关秀姑这种人,这种人相当于女强人,不需要男人帮助,自己一个人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个人生活所有问题。我们现在对女强人常常有误解,我觉得女强人在我们中国生活很不幸,比如说自己一人开创了一个公司,拳打脚踢都能弄,但是这些男性谁也不敢爱自己,认为女强人就不温柔,那是错误的理解。其实女强人往往很温柔,但是由于她忙于事业,她把这个温柔藏起来了,她含而不露。很多女强人爱上自己的办公室主任这个男孩子,但她不露,她经常用批评的口吻说,你看你今天哪个哪个工作又没做好,今天晚上跟我一起吃饭,我批评批评你。她用这种口气说话,其实是对他流露了某种感情,但这男的不懂,男的回家还挺恨他的上司“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没意思”。他不能察觉她的温柔,所以这个女强人希望有一个知趣的,知情的又有才华的这样一种男人,做她的梦中情人。她即使不能跟他谈恋爱,不能跟他结合,但是这个人的存在,就满足了她一种思念的要求。我们现在人急功近利,谈恋爱就想在一起,有了爱情就想结婚,总是一条线的思维,其实在那些真正的懂得爱情的人中,他把这些问题能够复杂地看待。你爱一个人,你不是非要把他弄到家里来跟你过日子,能够思念他,在旁边看他过得很好,也是一种幸福。我觉得一部分女强人她觉得自己不容易得到,那么她就是保持这种思念的状态,在这个思念的状态中,她完成了自己的高尚感。所以樊家树的形象他也能够满足很多女强人的想法。
所以我们看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多角恋爱,保证了《啼笑因缘》的巨大成功,多角恋爱是一个常套,是一个俗套。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写多角恋爱就指责他,也不能批评他,也不能表扬他,就是说这就是一个模式。好像京剧一出来就要穿那身衣服一样,不能因为他穿这身衣服来褒贬他。关键是你是否通过这个模式写出了文化选择,我们看优秀的小说,爱情小说也好,带有爱情内容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