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路到底该如何走?
1。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2。迄今为止,我们几乎尝试了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制 度,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短短的十几年,中国国有企业几乎尝试了一切经营方法,就连‘孙子兵法’都派上了用场,国有企业总体依然如旧。期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短期内有根本好转那只是一种徒劳,丢掉他们无疑丢掉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础。少数企业不好原因在管理,多数企业不好,是宏观、是战略问题。
战术解决的主要是当前问题,而战略指涉的是长远发展问题。改革走到今天,可以说既得益于战略发展,又得益于精妙的战术,但主要得益于采用的战术,因为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当前的改革,无论是哪个方面,都已经无法仅仅从自身剖析原因,也无法单纯从自身寻求解决办法。整个改革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一个系统整体,单方面的突破,必须要整体的配合。‘整体观’的树立,必然要求重新调整发展战略,依据新的战略来确定新的战术。一招一式只能解决单个问题,但整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逐一化和量变。国有企业问题的解决只能一步一步来,不要期望一招一式就能解决问题。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特别是全球化新趋势,必须认真研究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战略问题。目前,一些人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要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远未完成,任务还很重,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战略性改组、战略目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政治意义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国家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通过改制、改组、改造、资产重组等措施,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加强重点,有进有退。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难度都比较大。这种战略性改组,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
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是发展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国家企业集团体系。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大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国有企业必须具有适应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同世界企业展开竞争。实现这一长远战略目标决非易事,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必须树立长期的战略指导思想。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长期性。由于处在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这种调整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在内的全面调整。战略性的经济结构调整要贯穿于今后相当一个发展时期,要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在此调整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将同步进行,并承担着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
2、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发展
新的市场经济形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要求企业和政府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准确分析了新世纪初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特征,思考国有企业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国际方面,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新科技革命,也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国内方面,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WTO,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需要解决。必须抓住机遇,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可以有以下两个阶段: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使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第二阶再用5年时间实现国有企业建立比较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在较大范围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并成为世界竞争的一支新兴力量。再用10 …20年,使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企业竞争舞台上成为主要力量,中国成为世界企业强国、经济强国。
为使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出现新的良好开局,在“十五”期间要至少做到以下八个“基本”,1)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解决政企政资不分的问题,使企业成为享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中小型国有企业也要完成改制,建立一套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固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要加快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步伐,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基本完成战略性改组。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该退出的退出,该加强的加强。要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技术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3)基本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3)基本治理好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造出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技术改造、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经营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4)基本搞好国有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管理。减轻企业负担,基本解决国有企业原有的历史包袱,健全劳动保障制度。企业的内部管理应大大加强,要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高度从严治企,逐步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制度。5)形成一支高级企业家队伍。6)基本完成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7)基本形成企业开展公平竞争的规范有序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形成和国际经济接轨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一套游戏规则,并正常运行。全国市场开通,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应基本打破,各类市场进一步形成和完善。3、产权改革与机制创新
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诸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是最综合最重要的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重建,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改革和经济腾飞的关键。正是中国现阶段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国家各项深层次的总体改革方案的实施缺乏微观基础。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改革、体制的创新,要建立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机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清楚,就是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阶段推进的主要方法,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一是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其实质都是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必须实现创新,包括产权所有制度的创新和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即原有产权的合理流动、调整与重组。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通过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解决目前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下决心逐步合理解决国有企业的四大历史包袱,以尽可能缓解与清除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上述主客观障碍。国有企业产权所有制创新,决不意味着不再需要国有企业,或者把国有产权都改为非国有。而主要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应有职能定位和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强操作性的原则,将现在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大体分为四类情况。具体说来是这样四类:
国家需要继续独资的企业。基本上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等三种企业。这些企业,同国家的国防、金融和财政安全密切相关,对保证人民生活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待市场机制真正健全和完善时再逐步改造。
国家必须坚持控制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重要的骨干企业。这类企业一般都属于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先导性的企业,其供应和价格是否稳定,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因此,国家一定要能够控制,但不一定要继续由国家独资,可以改为国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及相对控股),以利于企业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减少补贴、提高效益,同时大大降低过去因独资控制这些企业给国家带来的高昂成本与经济损失。
国家可以参股的企业。主要指不包括在上述两大类以外的其他行业中,一些尚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国家还不愿意很快退出的企业。但也不必继续由国家独资或控股,而可以改为由国家参股。至于参股的根据则视国家有没有资金(主要指财政资金,不是银行的资金)、能不能赚钱这两个条件来决定。
国家应该退出的企业。主要指上述三大类以外的其他大量企业。对于那些既不需要国家独资,也不必由国家控制,而且又不值得国家参股的企业,国家就应逐步退出来。
退出的方法可以有多种,或者破产、关闭、兼并;或者采用各种方式,有偿等价转让为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外资、私人和个体。总之,退出的时间,宜早不宜晚,但要有计划。拖的时间越长,积累的包袱就越重,最终需要国家兜底偿还的开支就越大,国家的损失就越多。但如果相对集中,国家一时难以承受。
国有企业产权组织制度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对经过产权所有制创新改革以后,仍然继续由国家独资、控股和参股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尽可能消除原国有企业政资不分、政企不分、“两权”不分的积弊,有效提高其效益,真正发挥出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应有的主导和控制作用。
对于大多数公司制企业,必须做到股权多元化。这是实现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最重要的环节。
问题应该这样看,解决传统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弊病,要害在于能否做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变为多家持股甚至混合所有制的企业。进行产权组织制度的创新,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保证公司制企业的有效运转。国有企业改组为公司制企业以后,所有者只负有限责任,并按照出资额享受所有者的权益;企业财产则交由企业法人依法自主经营,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为此,除国家一方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制度以外,企业一方必须建立形成一套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有效制衡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进展效果不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主要是国家优惠政策不够,有的认为主要是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放权;还有的认为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改革至今,在国有企业病症的诊断上,依然没有形成共识。
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历史包袱太重,国有企业很难解脱。这包括:多余职工的包袱。按最保守的估计,除了几年来已经下岗的上千万职工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