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

第25部分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25部分

小说: 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泊桑欢快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一边忍不 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后来,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点下,莫泊桑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理论点拨
  遇到好老师不仅仅靠运气,有时候还需要像福楼拜的母亲那样努力争取。如今教育孩子,主 要是依靠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协调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读 书就撒手不管不顾的做法,实在是很落后、很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很多父母非常 重视为孩子选择老师,比如让孩子去重点学校,有时候甚至想尽一切办法,花再多钱也不心 疼。这种心情,和莫泊桑的母亲如出一辙。但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还需要 有冷静理智的眼光,不是仅仅追求“重点”那么简单!结合孩子自己的特点,为他选择合适 的老 师和环境,才是明智之举。
  现在有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请家教,这就更要慎重了。建议家 长朋友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基本的分析,考虑是否需要一个合适的家教。当学校的教育不 能完全满足孩子或是孩 子明显不适应学校教育的时候,家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若是孩子在学校已经可以学得很好 ,家教则没有必要。如果为孩子选择了家教,就更要注意,家教是单独为一个孩子服务 的,这个老师的性格、风格一定要和你的孩子比较匹配。目前,绝大多数家教老师都提 供试讲课程,这时一方面你要看看这位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有清晰的教学计划,语言感染 力和亲和力如何,教学经验、气质、性格等方面如何;另一方面要多和孩子沟通,听听他喜 欢什么授课方式,试讲时是否喜欢这个老师等。如果孩子明确提出不喜欢这位老师的 合理理由,最好不要勉强他。否则,不利于后续的学习。
                  
第63节:不要抹杀孩子自由的天性(1)
  生活实例
  上世纪60年代,上海一位叫吴铜江的孩子,在7个月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脚严重变形,从 他记事起就没怎么出过家门。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亲背着小吴找过附近的几所小学,都被学校拒绝了,理由是孩子残疾 学 校难以照顾。焦急的父亲背着孩子四处寻找学校,临到开学的一天再次来到一个学校的时候 校长还是一口回绝。恰巧那个时候,校长身边一位年轻的朱老师对小吴说:“只要你能走 着进学校,我就收你做学生。”生性好强的吴铜江当即表示:“我一定会自己走进学校。” 
  小吴在家待了七年,从未出门,更别说走路了。但从学校回来后,小吴找来两根棍子硬是练 起了走路。开学那天下着小雨,小吴为了读书,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学校走去,自己都不知道 摔了多少跤。快到校门口的时候,小吴远远地看见朱老师正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她微笑 着鼓励小吴,小吴在老师的注视中高兴的也是艰难的向校门前进。就在快到校门的时候,小 吴又摔倒了,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满脸是血,这时朱老师背起小吴走进了教室,血水、 泥水弄脏了朱老师的连衣裙,她却打来一盆清水给小吴擦洗。
  朱老师收下了这个特殊的孩子做学生,每天她都在校门口迎送小吴,背他上厕所,还嘱 咐同学们帮助小吴,直到后来小吴因故转学离开。是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改变了一个残疾孩 子的命运,也让他感受到了爱,老师用他的行动保护了他作为一个残疾孩子的尊严。
  如今事业有成的小吴依然记得那个善良的老师,“走上社会后,我看到很多残疾人因残疾 而没能上学,因此特别感谢、特别怀念朱老师。如果没有朱老师,我这辈子可能就是文盲, 更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高层。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幸运”。
  实例TIPS
  好教师的标准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好的老师除了精于学科,还会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具备人格魅力。优秀的教师还会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让每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和生活方式。
  教师帮助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优秀的教师会在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后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意义的知识,让每个学生 都学有所获。
  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好的教师总是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 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当学生迷路时 ,引导他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燃他内在的希望火种,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不要抹杀孩子自由的天性
  伊莎多拉·邓肯的家长
  关于伊莎多拉·邓肯 》》》》
  伊莎多拉·邓肯(1877…1927),美国女舞蹈家,编导,教师,现代舞的先驱。她是一位富有 浪漫传奇色彩的新女性。1877年5月26日生于圣弗朗西斯科,毕生从事舞蹈改革与创新,她 的实践和理论对当时和后来的舞蹈艺术发展都有很大影响。邓肯的母亲是一位音乐教师,从 小就给予她良好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她的舞蹈志趣。更值得称道的是,她的母亲一直关爱和 支持着她,给了她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让邓肯学会真正地生活,勇敢地追求艺术。邓肯的 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无疑受到了母亲巨大的影响。她从古代雕塑、绘画中找到了她认为的理 想的舞蹈表现方式,从古典音乐中汲取灵感,追求“可以通过人体动作神圣地表现人类精神 ”的舞蹈。她认为:技巧会玷污人体的自然美,动作来源于自我感觉,舞蹈应该自始至终都 表现生命。
                  
第64节:不要抹杀孩子自由的天性(2)
  成长故事
  伊莎多拉·邓肯的母亲本来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后来,她发现丈夫并不像她心目中期望 的 那样完美,便离了婚,独自带着四个孩子闯荡世界。从那时起,她彻底抛弃了天主教信仰, 坚定 地信仰无神论,并成了鲍勃·英格索尔(19世纪美国著名的无神论倡导者)的信徒,还时常 将英氏的著作读给孩子们听。
  邓肯的母亲认为所有的矫情做作都是极其荒谬的行为。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她就给孩子们 讲 圣诞老人是怎么回事。有一次,过圣诞节,老师给大家分发糖果蛋糕时说:“孩子们,看圣 诞老 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结果小邓肯站起来很庄重地对老师说:“我不相信你说的话,从来 就 没有什么圣诞老人。”老师非常生气,说:“糖果只发给相信圣诞老人的孩子。”小邓肯坚 定地 说:“那我不要你的糖果。”老师听了更加生气,命令邓肯走到前面坐在地板上,以示惩罚 。小 邓肯走到前面,站在那里,转身面对全班同学发表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著名的演讲。她高声 说 道:“我不相信谎话。妈妈告诉我她太穷了,当不了圣诞老人;只有有钱妈妈才能打扮成圣 诞老人送礼物。”
  老师一看“罚坐”这一招不行,就罚小邓肯站在墙角。小邓肯虽然站在了墙角,但仍然扭过 头 大声说:“就是没有圣诞老人!就是没有圣诞老人”最后,老师对她毫无办法,只好把她打 发回 家了事。在路上,她还一直叫喊:“就是没有圣诞老人!”对这次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小邓 肯一 直耿耿于怀,她想:难道就因为我讲了真话,便不发给我糖果,还要惩罚我吗她向妈妈讲 述了 事情的经过,并问妈妈:“我说错了吗没有圣诞老人,对不对”妈妈回答说:“没有圣诞 老人 ,也没有上帝,只有你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才能帮助你。”那天晚上,小邓肯坐在妈妈脚下的 地毯上,妈妈给孩子们朗读了鲍勃·英格索尔的演讲词。
  每到晚上,邓肯的妈妈都会坐在钢琴前,一弹就是几个小时。孩子们没固定作息时间,母亲 也从不用各式各样的规矩来约束她们。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凑够了一笔钱把邓肯送到旧金 山一个著名的舞蹈教师那里去,谁知,邓肯只学了三次就再也没有去了。她告诉母亲,老师 教的舞蹈在她看来全是些没有生气的柔软体操,和自己理想中的跳舞完全不同。母亲听完后 ,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舞蹈才可以真正地表现自己,那么就勇敢 地去跳自己的舞蹈吧。女儿,自由地表现是艺术的真理,也是生活的真理。”
  邓肯的母亲对物质生活毫不计较,她教育孩子们要看淡身外之物,对房子、家具和各种用品 等 都不要太放在心上。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邓肯影响很大,邓肯终生都没戴过一件珠宝,因为母 亲告诉她,这些东西都是生活中的累赘。正是受母亲追求美好和不甘平庸的精神的影响,邓 肯才成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邓肯在自传《我的爱我的自由》一书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一个人一生的事业应该从小时候 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认识到她们给予孩子的所谓‘教育’,恰恰使孩子变得平庸, 剥夺 了她们展现和创造美的机会。”放手给孩子自由,让她们释放心灵,表现自我,这是家庭教 育中 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很多父母,尤其是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种种束 缚,这 个不能做,太危险,那个不能碰,细菌太多,给孩子订下种种“清规戒律”,结果孩子也许 越来 越规矩,但也越来越缺乏生气。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仅仅是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 是要 塑造她们独立思考,自由不羁的心灵。也许你的孩子是个艺术家或科学家的胚子,千万不要 用你的“清规戒律”抹杀了他自由的天性啊!
  理论点拨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给孩子自由,看似简单,父母却很难做到。很多父母一旦不干涉孩 子的行动,就会陷入极度的不安,内心充满了担忧。
                  
第65节:不要抹杀孩子自由的天性(3)
  孩子小的时候,一旦面临问题就急于求助于父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渐渐不需要 父母的援助,而转为更渴望服务的支持了。只要父母的关怀与支持能够被感知,孩子 就能在一种他自感安全的环境里自由发挥属于他自己的天性。
  这里就存在一个度的问题,那就是给孩子自由并非放纵孩子不管。如果你在给孩子自由的同 时,也收回了原本对于孩子的关心和支持,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存在,就无法对父母有依恋 与信赖,这样的孩子就完全被放纵了,最终他会不服父母的管束,甚至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 。
  生活实例
  月月小时候身体弱,妈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后来月月慢慢长大了,只要稍微离开一会 儿,妈妈就会就特别担心。
  月月在学校的时候,妈妈总是想着孩子会不会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