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支点--换个角度爱自己-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睾捅鹑吮雀叩停槐厍撇黄鹱约骸<热荒忝鞘且桓鐾暾纳陀Ω糜涤凶约荷幕曰汀5牵腔曰筒皇潜鹑烁璧模亲约捍丛斓摹�
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山区的女孩子,为了可以走出大山,为了实现自己走上教师讲台的梦想,经历了一段辛酸的路程。她就叫王雪。
从小就长在贫困山洼里的王雪,天天盼望自己可以长大,背上书包去读书。可是,就在她终于盼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在她背着书包准备迈出家门的那一刻,她的母亲挡住了门口,生气地说到:“一个女孩子家上什么学?不好好待在家里干活!你想干啥?”王雪边哭边问母亲,“为啥女娃就不能上学?”。母亲的一句“白花钱”,深深地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
但是,小王雪不气馁,流着泪一再苦苦哀求。母亲心软了,终于答应让女儿去上学了!她就用这个梦想一直在支持着自己,支持自己说服母亲的想法。
从这以后,小小的王雪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艰辛。她每天要起得早早的,走40多公里的山路。陪伴她的,是她亲手缝制的布书包,还有那本十几个人用过的珍贵的旧课本。坐在稻草捆上,用着泥土制成的小桌,王雪感到无比的温暖。当她拿出那本旧课本时,几个小伙伴争先恐后地向她借。可是,每个都是小心翼翼地拿起来翻看,又小心翼翼地送还给她。
就这样,她珍惜上课的每一分每一秒,记住老师上课说过的每一句话,认真地抄写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每一个字!她的刻苦和艰辛,她的汗水、泪水,绽放出一个又一个生命之花。她用为自己的坚持和信念,为自己建立了一座指引人生的灯塔——梦想!
无论你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是家境富有的孩子,还是家境贫困的孩子;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身有残障,只要你拥有梦想和行动,你就一定能像下王雪那样,怀着心中的梦想,去登上自己心中的“顶峰”。
同学们人生巅峰的高度,取决于你自己心中目标的高度;人生价值的大小,不取决于分数,不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要用你的梦想和行动去衡量。
青少年●领悟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谓志,就是指一个人为自己确立的“远大志向”,确立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是生活的灯塔,力量的源泉,如果失去了它,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才可能选择生活的道路,进而才能够掌握、控制自己的人生。
4。莫生气,凡事学会放下
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爬不过的火焰山。也许老天给了我们太多的磨难,家庭、工作、爱情,但谁又能说谁一辈子不会遇到这些呢?
青少年朋友,当在生活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与其用痛苦一遍一遍的折磨自己,为何不试着绕开它,去做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待自己的人呢?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谁又想做这样愚蠢的人呢?
别为小事火上心头
人生是短暂的,尤其是青少年的黄金时期,更不要因为生活上的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只会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这些是不值得的。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经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青少年如果你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你们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有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于是,她求一位禅师为自己谈禅说理,开阔心胸。禅师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禅师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禅师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禅师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说完禅师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问她:“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妇』人说。禅师问:“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呀。”『妇』人回答。“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禅师又离开了。
禅师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禅师笑着说:“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当禅师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禅师:“大师,什么是气啊?”『妇』人终于省悟了。
为什么要生气呢?气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啊?
很多青少年在家里都是宝贝,都是说什么干什么,没有人敢不回应,这种不良的习惯久之,在学校和社会上就难以适应。其实,青少年朋友想一想就会很快明白,事过境迁之后,会对这些事感到兴趣,生命是短暂的。如果天天“我真的会被他气死!”“这件事情快气死我了!”这样的话语,人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可言。没有人能逃避挫折和生气。生气大一点,就成了愤怒。愤怒会使情绪的平衡遭受破坏,如果把什么事情闷在心里,久而久之难免会损害身体,影响学习,耽误前程。因此,要合理的宣泄情绪,合理导心中的怨气,化愤怒为力量,使自己尽快走出阴影,愉快的地生活。
放下才能快乐地生活
放下,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里都渴望快乐,希望自己天天有一份好心情,可常常觉得自己不快乐,因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后,怕最后一无所获;因为太在意自己的表现,怕失败了无脸见人;因为对自己和别人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多;甚至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语,无意的一个眼神而烦恼。就这样,人在无限制的膨胀着自己的欲望,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没有一日是快乐的。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他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但他过得却总不快乐。于是,他便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但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突然,他看见山上下来一个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一路走一路哼着山歌,富人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笑了笑,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农夫的话让富人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此后,富人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在这个故事里,让青少年朋友们明白了,现实生活中,虽然每个人都非常渴望快乐,但却但却从来不能放下心中的负累,就像文中的富人一样背着沉重的珠宝,心里永远在为失去它们而担心,这样又怎能找到快乐呢?
人生苦短,放下,是一条解脱之道。放下,就是快乐。
放下重担是一种快乐。相信挑过担子的人都体会过重担在肩的吃力和分量,就算是轻担,路远了心里也不堪承受,巴不得早点到达目的地,好尽早“撂挑子”。有时挑得实在累了,在半途歇会儿,虽然还要接着挑,但也能从那短暂的歇息中体会到些许舒服和轻松。所以,只要能够将那份压在心头的担子放下了,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闲适的轻松。
青少年●领悟
青少年朋友们,再和气的人也会有脾气,所不同的是人具有控制脾气,抑制怒火的能力。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丢掉了愉悦的心情,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扰『乱』了自己的生活的步调,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损害了健康。
5。改变态度,就是改变生活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见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婆看见了,连忙将她引到另一个窗口,窗外正是她的玫瑰花园。结果,小女孩的愁云马上为之一扫,心中顿时变得明朗,脸上也『露』出了可爱的笑容。老人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生活中就怕开错了“窗”
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常常因为开错了“窗”,而使看到的悲伤一幕久久沉积于心底无法排遣,甚至成为一生的累赘;而我们却不曾想到,应该还有另外一扇窗,窗外风景如画。所以,当你累了、伤悲了的时候,何不像小女孩一样,打开自己的另一扇窗,换一种心情去看这世界,你就会发现美好的画面还是多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扇子的。天晴的时候,老太太发愁了,这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可怎么办啊?下雨了,老太太又发愁了,小儿子扇子一把也没卖出去,这日子可怎么过呀。以此下来,老太太就得了忧郁症,整天愁容不展的,人也苍老了许多。于是两位儿子就请来了城里有名的医生来给她治病,但吃了很多『药』老太太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一天,老太太的一位邻居听说了这事,就对老太太说:“你看,今天天气真热,你小儿子的扇子店生意肯定不错;明天要是下雨了,你大儿子的雨伞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了,你应该天天高兴才是,有什么好发愁的呢?”老太太一听觉得说得对呀,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从此老太太的病也好了,整天还乐呵呵的。
换一种心情看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美好!
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生活就像是一本书,每一天就像是翻开书中新的一页,我们应该精心地阅读每一页,不可草率掠过。当你静心阅读每一天的生活的时候,只要你用心发掘,你会发现,原来每时每刻都有可贵的东西,而一旦捕捉到了,它们就会永远留在你的内心深处,甚至影响你的一生。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笑脸,请展开你紧皱的眉头吧,不要陷入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而心烦意『乱』、情绪消沉,让我们的天天开心,改变我们的心情气氛。这种阳光就能够给我们带来好运气,也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发源地!
改变角度,改变人生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不如意时,就应换个角度看待生活,换个方式活着,人活一生不能只用一种方式过日子,要不断更新,不断调整才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总会遇到种种不如意的事,遭遇各种各样的痛苦和不幸,然而,心态不同,结果就大不一样。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心态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命运的臧否。
人与人之间本来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造物主给人们的都是一样的头脑和四肢,一样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一样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