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 >

第24部分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第24部分

小说: 追求无极限--个人成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避免局面瘫痪,我们建议企业的员工都能学会合作,都能适当地具备一些领导才能。青年人更应如此。因为青年人是一个团体的生力军,是将来的中流砥柱,培养合作的习惯,才能给一个团体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才能保障它的生存与发展。因为,合作是生存的保障。

    □ 和谐地与人相处

    人与人相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人与人相处能够美好而又和谐,却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三教九流,人也各异。惟有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正如美学中所认为的那样: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是需要用良好的合作来维持和继续的。

    而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来清华大学执教前,在与人交往方面则走过弯路,受过挫折。闻一多1925年5月回国,暑假后即来北京就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他开始时热情极高,全力以赴地干工作。但,由于他只有诗人的热情,没有行政工作者的练达,很快就遭到了中伤和诽谤。他于是〃愤而南归〃,连衣物、书籍都没有带走。

    1932年秋,闻一多应清华之聘,来校任中文系教授。这时他的思想感情十分痛苦。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说:〃我现在最痛苦的是发现了自己的缺陷,一种最根本的缺陷……不能适应环境……〃1933年春,应届毕业年级请他为纪念册题词,他竟以《败》为题,信笔挥就了一篇文字。

    随后,总结过去〃败〃的经验教训和任教的需要,闻一多决心改走一条学者的道路,他把它叫做〃向内走的道路〃。他拟订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古典文学的计划,决心在这方面有一番作为和突破,他说:〃……向外发展的路既走不通,我就不能不转向内走。在这向内走的路上,我却得着一个大安慰,因为我证实了在这向内的路上,很有发展的希望。因为我不能向外走而『逼』得我把向内的路走通了,这也可说是塞翁失马,是祸而非祸。〃于是,他在教学之余,便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完成他那庞大的计划,过起〃名士〃的生活来。

    如果说,在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还勉强可以依靠治学和做〃名士〃逃避人际关系的话,这种办法在21世纪的今天则寸步难行,根本行不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学习:内在财富》)指出:〃学会共处〃是对现代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21世纪是一个合作的时代,合作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因为科学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人们不可能再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人生的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

    合作不仅使科学王国不再壁垒森严,同时也改写了世界的经济疆界。'我们正经历一场转变,这一转变将重组下一个世纪的政治和经济。将没有一国的产品或技术,没有一国的公司,没有一国的工业。至少将来不再有我们通常所知的一国的经济。留存在国家界限之内的一切,是组成国家的公民。〃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学与技术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国境线,许多大公司开始做出跨国『性』联姻,财力物力与人力的重新组合,导致了生产效率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总量的增加,必将使科学技术的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造福于人类。

    青年人要了解学会合作,与人共处有着深刻的内涵。学会共处,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优点,尊重他人。教育的任务之互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及相一之间的依赖『性』。学校开设的诸种科目,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人文学科,都是为了传递了人类的思想文化遗产,增进对于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了解,认识各自的文化特『性』和共同价值。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起点和基础,正所谓〃设身处地〃。同时,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注重从了解他人、他国、他民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自己,认识本国、本民族,这种了解和认识,始自家庭,及于学校,延至社会,推而广之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及其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之中,培养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类的爱心。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仁受,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准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一直是相传千年的社会理念;〃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我国多民族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时代风尚、社会至上的价值观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一方面要倡导在法律规范内的公平竞争,利用其有利于发挥个人首创精神和提高经济效益效率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更要发扬和倡导先人后已、毫不利已、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学会共处,就要学会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平等对话是互相尊重的体现,相互交流是彼此了解的前提,而这正是人际、国际和谐共处的基础。在北大,新生入校,无论是校长、院长、教授还是讲师、高一界的师兄、师姐,他们每一个人都会和你平等地对话,主动与你交流,把你融入集体之中。

    学会共处就是要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都同样适用。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惯和养成。

    作为年轻人学会共处,主要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它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

    青年人职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够提高社交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你的将来,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一定要慎重。

    青年人要认识到这一点,养成良好的合作的习惯,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成功奠定基础。

    □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青年人精力旺盛,认为没有自己做不完的事。其实,精力再充沛,个人的能力还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处了。所以合作就更显重要。同时也因为你的能力倾向与其他人不同。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外,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这就要与人合作,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缺。养成合作习惯的青年人,才会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人的『性』格和能力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是长期养成的。不能说哪一种类型就一定好,哪一种就一定坏。正是这些不同,所能从事的工作『性』质就不一样。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得明白自己的『性』格和能力,然后选定一个适合于你自己类型的工作目标。在与人合作时,也应注意分析别人的『性』格特点,尽可能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也就是他能弥补你的短处,你能补救他的不足。

    金岳霖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他『性』格内敛,专事学问,曾经培养出了殷海光、王浩之样的名人。但是他拙于处理人际关系,尤其不善于处理上下级之间的领属关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鉴于他的名望,组织上让他去负责北大哲学系的行政工作。金先生上了不几天班,就一脸茫然地向人抱怨说:〃我不知道这个班是怎么坐的。〃

    青年人最好能从事与自己个『性』相契合的工作,这样就一定会全心全意做好这项工作。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也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大多数人从事不最为适合其个『性』的工作。过去的社会体制限制着个人,使得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的社会,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好多人却仍然只是选择或从事从金钱观点看来最为有利可图的事业或工作,根本没有去考虑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现在,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发展环境,青年人可以自由择业,这样的机会青年人一定要把握好,才不会在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时而感遗憾。

    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能利用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人,才会在今天的社会中取得成就。

    □ 合作的原则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原则,合作也一样。与人相处,要坦诚相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矛盾,无须在一些无所谓的问题上争个你死我活,过于〃精明〃,就会落得〃人至察则无徒〃的结果。青年人在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的同时,更要注意合作也是有原则的。

    青年政治学院院长的李克强说:

    〃相左之见、崇尚真正而不图虚名,不注重所谓的体面与尊严,是北大的许多先生们所表现的一种精神,由这种精神修养成为一种『性』情,就有了为尊者不骄,待愚者不矜的风范。〃

    他在回忆他在大学时代的经历时说:

    〃我在读北大本科的时候,70年代曾留学英国的龚祥瑞先生向我们讲授英美法律课程。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开始涌动着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并且向社会领域侵袭,计算机也在与法律联姻。龚先生认为有必要向国内介绍这种动向,于是便草拟卫篇文章。但他同时又以为,他的学生们,作为面向未来的一代,应该对此有更浓的兴趣。因此,他把文稿交给了我,并要求我作补充乃至删改。大概是因为我当时还年轻,更因为我常受先生们那种寻常心态的感染,竟然毫无顾忌地按龚先生的要求做了,而且是以平常心交还给他。龚先生收到修改稿后当即认可,并把我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拿到一家法学杂志去发表。当时的法学杂志种类还很少,可以推测,编辑部之所以愿意很快发表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署有龚先生的名字。〃

    青年人还要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它不像学校里那么简单。一个人即使为协调人际关系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别人的冲突。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

    也许由于观点、趣味的不同,也许因为感情、个『性』的抵触,从而误会,产生纠纷。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一切。

    产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诸如狭隘自私、敏感多疑、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们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习惯于从自我出发,平时疏于同别人的理解和沟通,因而出现矛盾后,总认为真理在自己手中,别人都是错的。

    发生这样那样的冲突应该说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必然会对各自的事业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想方设法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矛盾,使自己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朱光潜在谈到与人相处时曾指出:

    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