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搀扶自己的命运 >

第14部分

搀扶自己的命运-第14部分

小说: 搀扶自己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齐藤竹之助通过联合军司令部某高级官员认识了一个美国实业家并且想与他合营一个16亿日元的公司而他也将担任该公司的常务董事。为了在今后的公司中有发言权、威信,他必须拿出1000万日元作为资金。

    行高孝古总经理听完齐藤竹之助的意图,但他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因为他那里的钱是许多顾客存进来的资金,作为总经理的他并没有权利任意支配那些钱,但是他给齐藤竹之助一个很好的建议利用他的『性』格、交际面推销生命保险。齐藤答应了,并于1957年1月开始正式成为朝日生命公司外务员。

    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大约有两万名推销员,齐藤竹之助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其中名列前茅。

    为了训练自己的头脑,他找来所有有关推销的书籍,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生命保险推销大王弗兰克·贝德格写的《我是如何在销售外交上获得成功的》。他把这本书带在身边,专心致志地每天反复阅读,而且发誓要和贝德格争个高低。

    齐藤竹之助拜访的第一个对象是东邦人造丝公司,因为公司的经理是他的老朋友。佐佐木经理热情地会见了他,然后让他跟总务部长详谈。

    然而不巧的是当时在生命保险蜀号称〃日本第一〃的老手渡边幸吉已经来过,齐藤竹之助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是就此作罢,还是一直努力到最后?这两种念头在他脑中轮番占据上风,最后,后者取得了胜利。

    那天晚上,他回到家中,制订出一份详细到无论就哪一点、无论谁提出质问,都可以从中找到完整答案的庞大计划。

    第二天,他带上计划,再次拜访总务部长。

    尔后一连几天,他天天去打听情况。贝德格的一段话:〃不论是多么困难的推销,只要以诚意和热忱相待,就必定成功……〃不断鼓励着他。

    最终,由于那份出『色』的计划及热情的态度使他拿到了与东邦人造丝公司2000万元的合同。他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流泪。

    在访问东邦人造丝公司的同时,齐藤竹之助还对其他行业的顾客进行了访问,其中有一流公司的干部、中小企业的经理,还有家庭主『妇』等等。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一个个地依次去推销。

    为了一定要成为日本第一的推销员的信念,他不顾生活的艰苦,他曾因没钱买票而在烈日曝晒下徒步走到青山学院却从来没有退缩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齐藤竹之助终于在朝日生命保险公司赢得了〃首席推销员〃称号。由于以事业保险为中心的推销奏效,他在全公司两万名推销员中取得了最好成绩。这一年,他还清了所有借款,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这时,他已62岁。

    齐藤竹之助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他把职业和人生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名推销员而生存就是他的第二人生,已成为朝日公司第一的他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本85万名推销员中成为第一。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齐藤竹之助更加努力地工作。

    〃早晨5点钟睁开眼后,立刻开始一天的活动。躺在被窝里看书,思考推销方案;6点半钟往顾客家中挂电话,最后确定访问时间;7点钟吃早饭,与妻子商谈工作;8点钟到公司去上班;9点乘坐我最喜爱的卡迪拉克轿车出去推销;下午6点钟下班回家;晚上8点钟开始读书、反省,安排新方案;11点钟准时就寝。这就是我最典型的一天生活。从早到晚一刻不闲地工作,就是我的特点。〃

    1959年7月,齐藤竹之助第一次实现了1。4亿元的月销售额,随后,11月他又创造了2?8亿元的新纪录。以此成绩,他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日本首席推销员的宝座。

    不断进取是他的信条,齐藤竹之助又为自己确定了更高的目标……要登上世界首席推销员的宝座,要在生命保险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世界第一位的优秀成绩。

    齐藤竹之助怀着必胜的信念,又开始了向这一目标的冲刺。他深知,世界上比他有能力的优秀推销员多得很,要与这些人竞争,赶上并超过他们,必须做拚命的打算。

    1963年,齐藤竹之助的推销额高达12?26亿元。这一年,他被美国mdrt俱乐部吸收为会员并参加了该俱乐部的例会。他作为唯一的亚洲代表,又连续四次出席例会,最终被认定为俱乐部的终身会员。

    自出席mdrt俱乐部的例会以后,齐藤竹之助的推销记录一直以10亿、17亿、27亿的速度急速上升,因此他一直是日本首席推销员。

    但与其它国家的推销人员相比,他对自己还是不满足,要求自己更努力。

    1965年,他完成了4988份合同的签订任务,就是在生命保险事业最发达的美国也从未有人能够达到这一数字,他终于成了世界首席推销员。这一年,他72岁高龄。

    对于一年57岁的人,要想成功,必须靠几点:

    1、要有坚定的信念。

    2、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3、要有勤奋的态度。

    做到以上三点,相信成功不会离你太远。〃贵族与平民〃的联姻

    合作最终是为了谋求发展,合作伙伴必须形成一个能相客的、相互补充的结合体,并能为合作项目带来发展的资源和能力,所以就可以这样认为,只要合作意味着成功,就有合作的可能『性』,即使表面看来并不是门当户对的那一种。

    当年,曾有人说驰名世界的投资公司摩根·斯坦利与美国主要的共同基金和信用卡发行商迪安·威特公司的合并是门不当户不对。好像贵族和平民的联姻总是让人们感到不舒服。可不管怎么样,两个人的结合总是有一种强大的推动力的。一旦谁系在一起,便很难再分开了。所以两大金融公司,组成了世界最大的金融投资公司,也就有了它今后的成功。

    摩根·斯坦利出身显赫,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投资银行界可说得上是颇负盛名。它的前身是由华尔街大亨j·p摩根创办的摩根银行,当时经营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两项业务。1935年在美国『政府』颁布的新证券管理法的干预下,摩根银行的这两项业务相互分离,其中商业银行业务仍归j·p摩根银行,而投资银行业务则归新成立的摩根·斯坦利公司所有。

    截止到1993年底,摩根·斯坦利公司拥有1000亿美元的资产,自有资产超过70亿美元,为投资客户管理总值达350亿美元的资产,盈利水平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1991年、1992年度分别被同行们评选为〃本年度最佳债券交易商〃和〃本年度最佳股票发行商〃。1984年后,经该公司咨询的收购兼并交易总额逾1500亿美元,交易对象为全球各电话、无线电话、电讯业的大型企业。

    这时的迪安·威特公司的〃寒酸〃是显而易见的。1993年才从施乐百百货公司独立出来,当家做起了主人。还〃自形隐愧〃于美国十大证券商的第六位,是美国第三大信用卡发行公司。即便是这样,它也拥有3900万信用卡用户,是美国主要原共同基金和信用卡发行业者。但它们不论在业务的规模和层次,雇员的待遇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上与摩根·斯坦利都是不可同时而语的。

    摩根·斯坦利公司是一家主要为大银行和大财团服务的投资公司,而迪安·威特公司则主要是一家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的零售经纪行。由于服务对象和客户层面不同,双方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业内人士认为,摩根·斯坦利与迪安·威特这两家公司不但业务互不相同,就连员工的气质也大相径庭。因此,两家企业的合并,也面临着文化和策略能否相互融合的挑战。

    摩根·斯坦利的高级主管们不是出身于名校,就是拥有顶尖商学院的学位。这些高级主管们身着亚曼尼西装,脚登古奇皮鞋,搭乘喷气客机,穿梭于东京、伦敦、法兰克福等全球金融重镇之间,忙着会见各国『政府』首脑、企业大亨。他们的年收入高达数百万美元,50岁前退休就能坐拥大笔财富。而那些身着布鲁克兄弟西装、脚登德克斯特皮鞋的迪安·威特公司的主管们,则是风尘仆仆地开着汽车在美国各大城市沿街兜售共同基金、股票、债券,年薪充其量不过数十万美元。如此巨大的差距,让人们很难相信两者怎样才能在商海中结合得更好。

    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风格,在办公室装璜上也展现无遗。1993年纽约贸易中心发生爆炸案后,位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迪安·威特公司虽然也曾大肆整修,但褐『色』地毯搭配橡木家具,只能称得上是舒适明亮。而摩根·斯坦利公司位于时代广场上的新办公大楼,却是用大理石地板、桃花心木家具、波斯地毯装点得富丽堂皇。

    两家企业的薪资也有天壤之别。迪安·威特董事长普塞尔去年的薪水和红利不过325万美元,但是摩根·斯坦利总裁麦克,董事长费雪个人的总收入都逾650万美元,整好是迪安威特董事长的两部。形成更强烈对比的是员工的工资。摩根·斯坦利的高薪政策使得迪安·威特员工的薪金相形见绌。迪安·威特经纪人一年的佣金收入约30万美元。而摩根·斯坦利公司有数百位与有钱人打交道的经纪人,他们的年薪高达200万美元。其中那些顶尖交易员、投资银行家,如果遇上好年头一年可以赚上千万美元。

    迪安·威特的一名经纪人说:〃我无法忍受摩根那群自大的年轻小伙子。他们看不起我们,我猜想这就是为什么新公司取名为摩根·斯坦利……迪安·威利,而不是迪安·威特……摩根·斯坦利的原因〃。由此可见,这两家公司合并后如何相互促进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新公司总裁兼经营部主任麦克则说:〃两家企业将独立经营,所以有待融合的事务有限,但是彼此之间会架起若干'桥梁',这些桥梁将会把两家企业迥异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然而,摩根·斯坦利在与华宝的洽谈中发现,由于与华宝的业务『性』质过于接近,双方都是以机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一旦合并,将无可避免地导致大量裁员和精简编制,否则合并将损于经济效益。〃大摩〃后来发觉,这并非最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便决定终止与华宝的合并洽谈,华宝最后由瑞士银行收购,更名为瑞银华宝,继续活跃于投资市场。

    摩根·斯坦利在三年后突然宣布与迪安·威特合并,确实使市场大吃一惊,因为迪安·威特在机构投资市场并没有其他著名投资银行那么活跃,它虽在美国十大证券公司中排名第六位,但其强项一向是零售经纪业务,与摩根·斯坦利的那种〃批发式〃经纪业务各有明显的差异。

    然而,这正是〃大摩〃垂青迪安·威特的原因。如果与华宝合并会造成过多业务重叠,那么与迪安·威特合并正好补摩根·斯坦利的不足。〃大摩〃近年来的部署已充分反映其力拓零售经纪和互惠基金管理这两大以散户为对象的业务之意。另外一方面,迪安·威特本身也在积极增强这方面的实力,与〃大摩〃合并对迪安·威特巩固其在零售经纪市场的地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去年,摩根·斯坦利以11亿美元收购了范·坎普基金管理公司,迪安·威特则收购提供网上股票买卖服务的罗姆巴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