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做的99件事-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壮”外,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真是有点悲哀!列宁说过:“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这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工作和休息是对立统一的,创造和享受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成为快乐的劳动者,我们有理由成为快乐的劳动者,而一个快乐的劳动者,是懂得“奖励自己”的。这也说明了,“奖励自己”本身就包含着劳动价值的实现和对劳动者本人的尊重。
为了完美,我们不晓得花了多少心血,结果呢?也许你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99。8%,但因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再潜心加强。一个月后,往前推到了99。9%,值得吗?多花了30倍的心血,进步的幅度却只有0。1%而已,投资回报率也未免太低了点吧!
不完美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恭贺自己,只要能比以往进步一点,就值得我们乐上半天。
真正把“奖励”的技巧应用在自己身上的人少之又少,不懂得奖赏自己的人,生活总是缺少光彩。然而越是懂得随时奖励自己的人,越是能过着成功快乐的生活,因为他们通过自我奖励而发挥了下面几项神奇的效果:
一是觉得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肯定自己(毕竟别人的肯定还不如自我的肯定),而且“积小胜为大胜”是自信的基础。
二是觉得越来越有成就感,因为你很清楚你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生命最高峰的体验。
三是充满了旺盛的斗志和进取心,因为你所要的东西(不论是物质面或精神面)会刺激你不断地追求,更上一层楼。
自我奖励是你自己颁奖给自己,而非别人颁发给你。自我奖励是只要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不管在竞赛中是输或是赢),就要奖励自己一次。
如果你善于自我奖励,那么你将沐浴在一种完全积极、胜利的环境之中,可能你身上的西装、领带、鞋子、公事包、眼镜、手表,家中或办公室的摆设、用品……任何一件东西背后都有其光辉的意义,那么它们所带给你的效果,不会亚于那些锦旗或奖牌的。如果你给自己的奖励是去旅游、吃一顿牛排或看一场电影,那么你也能想像得出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是如何的棒了。
大多数人所处的环境几乎都是消极的(听到的、看到的、遇到的……),而对那些有目标、能力争上游,勇于面对挑战的积极者而言,他们会有所警惕并离开消极的环境(至少不受影响),但这还不够,一定要为自己塑造一个完全积极、正面并且有所回馈(也就是奖励)的胜利气氛,只有如此,在增强自信心、强化斗志乃至享受人生的层面上才会如鱼得水、相得益彰,并产生相互的推动力及良性的循环效果。
不要吝啬,尤其是对自己,请随时随地奖励自己一下,不要忘了――“你自己才是你最要好的朋友、最大的客户”。
首先列出你要完成的目标或任务(从小到大)。例如年收入200万是一项长期而且大的目标固然要列入,但“明天我要拜访5个人”或“我要打一个很重要的电话”等小的目标也要列入,只要你认为这对你是种挑战,不论大小,统统列入。
针对所列的目标加以分类并予以周详计划。
在每一项目标的右边列出当你完成这项目标时,你要给自己什么奖励,买什么东西(从车子、衣服到一本书),做什么事(带家人休假几天或是看一场电影),任何你真正想要的、喜欢的,不论大小,都可以列出来,即使只是告诉自己“你做得真棒”也是一种奖励。
切记要遵守诺言,该奖励的就要奖励,不要以为对自己食言没什么关系。
随时增添、删掉或修正你的目标和奖励的项目。
第71件事 接纳困境并与之周旋
第71件事 接纳困境并与之周旋
对困境先要对它说“是”,接纳它,然后试着跟它周旋,输了也是赢。再比如说死亡,你一听见它就着急、生气、发慌,它肯定就会以更加狰狞的面目找你了;你要是镇静地看它呢,它其实也很平常。死,什么样儿?就像你没出生时那样儿呗。死,不过是在你活着的时候吓唬吓唬你,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就输了;谁想它想到坦然镇定了,谁就赢了。当然不能骗自己,其实这件事你想骗也骗不了。但是你要先对它说“不”,固执地对它说“不”,其实所有的困境,包括死,都是借助你自己的这种恐慌来伤害你的。
――史铁生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她看到的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啜饮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后,它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后,它们与水融为一体,并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你呢,我的朋友,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痛苦和逆境后畏缩了,变软弱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吗?你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吗?你先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离异或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变得倔强了?你的外壳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因有了坚强的性格和内心而变得严厉强硬了?或者你像是咖啡豆吗?它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华氏212度的高温时让它散发出最佳香味,水最烫时,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像咖啡豆,你会在情况最糟糕时,变得坚强了,并使周围的情况变好了。
问问自己是如何对付逆境的。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佚 名)
世界上没有人终生一帆风顺。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逆境。得不到信任、无端遭受打击和排斥、经济拮据、事业不畅等种种的困难和不如意,使无数人的心中充满烦恼。有的怨天尤人,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报复社会,有的伤害自身。他们恰恰忽视了一条真理: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纵观古今中外,逆境几乎是所有伟人巨子成功的基石。那位留下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暂且不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古圣先贤哪一个不是在逆境这所学府里培养出来的?再看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因被认为是低能儿被迫在小学就退了学;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集聋哑盲于一身;贝多芬耳聋却写出不朽的传世名作;高尔基从未进过学校读书却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和他们所遭遇的挫折与不幸相比,我们那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以自己的心态去看待生活。胸怀江河者看到的逆境是暂时的回流,回流之后又是可以放舟千里的浩荡之水;而胸怀溪涧的人面对逆流便以为人逢绝路,只能永久地停留在此岸了。由此可见,人生奋进的关键是培养自己博大的胸怀,因为只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容纳困难与挫折,才能发现广阔的汪洋大海中到处可以航行。
苦难的逆境,使庸者变得卑琐乖戾,使强者变得坚韧聪慧。一个装着香水的无口之瓶,只有打碎它才会散出幽远的馨香;一块朴拙的顽石,只有经过无情的雕琢,才会成为完美的艺术品。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不会自然地展现在你面前的,那伤痕累累的心理感受,恰是生活给予你的馈赠。心理上的每一道创伤留下的疤痕,成长中留下的珍贵记忆,都是一次演练、一次成功。
逆境又是我们真正能照见自己的镜子。应付逆境的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勇气和意志力。逆境之后便是一段坦途,坦途之后还会有坎坷或逆境。这就是生活的逻辑。一个人倘若练就了在逆境中的沉着稳健,那么他在顺境中怎能不勇往直前呢?
纪伯伦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之外,人们无法到达黎明。海伦?凯勒深切地感受到,在获致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没有逆境中的苦战,哪有强者的胜利?没有战胜困难的艰辛,又哪有成功者的喜悦?逆境过后只有两种结局,一是失败者的气馁,二是成功者的欢欣。战胜一次逆境,人生就多一份充实和成就。被逆境征服的人,就只能在失败面前垂头丧气。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都不少见啊!
一个孩子要学会走路,先得学会摔跤。卓越者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挠。摔一次,站起来,再摔一次,再站起来。摔了若干次,爬起来若干次,他的筋骨因摔过许多跤而强健了,他的意志因磨炼过而变得坚强。“如果你脚下倒伏着一千名失败者,那就把我算做一千零一名吧!”这才是强者的勇气。
第72件事 做一名志愿者
第72件事 做一名志愿者
人最终是需要在道德上自我肯定的,他要通过社会来证明,自己是有爱心的,而非一个利禄之徒。但人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一个理想的境界就是这是发自他内心的志愿,而不是他人的命令。如果是后者,行为就会异化,就会成为一种外在于自我的累赘。只有真正源自内心的善行,才会激发起一种强烈的道德快感,拥有持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个真正的志愿者,会感到自己对别人有用,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上周我独自一人在家,手里有两张周五晚上室内音乐会的票。 我给朋友们挨个打电话,可很不凑巧:那些喜爱音乐的人都没有时间,而那些有可能去的人却并不喜欢古典音乐。
门票其实并不很贵――我本可以随手扔掉一张,一人前往,可好像总有什么东西在轻轻啃噬我的心,告诉我不能这么做。
整整一个上午,我尽力不去想这件事。那张门票无辜地躺在我的钱夹里,我设法不去碰它。可到了中午,这张票在我心中好像有一千磅那么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终于,我开车到了当地一家养老院。走进二层值班室,我见到了护士长。“这里有没有人可以走动,喜欢音乐,又不介意和一个陌生人一起去听音乐会呢?”我问道。
周围的几位护士相互望了望,开始讨论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