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国人-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位负责其安葬;如果自己没有〃单位〃,则配偶所在单位还会负责其丧葬。这真是〃生有所安,死有所葬〃。岂非〃终身〃有靠?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包揽一切〃、〃关怀备至〃的〃单位〃,确乎会使〃身〃在其中的人产生一种与之融为一〃体〃的感觉和情感,从而建立起一种〃血肉〃联系。当他在外面,和〃外单位〃的人在一起时,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替〃本单位〃说话,为〃本单位〃争名争利,争面子争实惠。如果〃外单位〃的人居然攻击〃本单位〃,指责〃本单位〃,即便对方说得有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原本也有意见,这时心中也会大起反感,觉得对方是在有意攻击自己,贬低自己,〃小看〃自己。这时,即便为了自己的面子,也要奋起反抗,据理力争,和对方吵个〃面红耳赤〃。因为个人与〃单位〃既已融为一〃体〃,当然也就共有同一张〃脸〃,〃单位〃的〃面子〃也就是自己的〃面子〃。所以,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说话,要想不伤害对方的〃面子〃,最好连对方的〃单位〃也不要妄加指责,甚至最好多多恭维。一个人,如果公开向〃外单位〃的人说本单位的〃不是〃,而同时又有〃本单位〃的人在场,便多半会引起〃同事〃的反感甚或义愤,认为〃这家伙〃居然〃吃里扒外〃,〃太不像话〃。甚至〃外单位〃的人也会莫名惊诧,从内心深处看不起这种〃不识大体〃的行为。除非对方是关系极深的〃自己人〃,又没有〃别人〃在场,才可以诉说。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到〃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开会时,说自己〃单位〃各方面都不如对方〃单位〃,甚至〃差得远〃。因为〃本单位〃的同行者都知道,这是为了给对方〃面子〃而说的〃客套话〃。不过,即便是这种〃客套话〃,一般也只能由带队的领导说,而且要说得空洞,不能有太多的具体内容。当然,为了表示〃虚心〃学习的〃诚恳〃,也不能一点具体内容都没有,多少也要讲一点〃本单位〃确实不如对方〃单位〃的地方,这样对方才会实实在在地感到有〃面子〃。所以,这种话只能由带队的领导说。如果由一行中地位最低的小青年来说,不但掌握不住分寸,也不但会有〃吃里扒外〃之嫌,而且对方也不会〃领情〃。
至于回到〃本单位〃,则又是另一副〃面孔〃。因为这是在自己〃家里〃,说话可以放肆,行为也可随便。不但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本单位的一切福利待遇和种种好处,而且可以〃理直气壮〃地要工资,要奖金,要级别,要职称,要住房,要…… 。倘不如意,便要〃闹情绪〃、〃提意见〃,比如称病不来上班,〃磨洋工〃,既不辞职也不工作地〃占着茅坑不拉屎〃,故意在吃饭时找到领导家里去让他不得安宁,给上级写信或在上级检查工作时去〃告状〃,让〃本单位〃领导难堪等。〃闹情绪〃的理由多半是〃都是一个单位的,为什么他们可以(比如晋级、升工资、分房)而我就不可以?〃〃提意见〃的依据则多半是〃看看人家单位是怎样做的?〃这时,〃单位〃又成了随时可以祭起即用的〃法宝〃。遇到这种情况,〃单位〃的领导往往自己就首先觉得〃理亏〃,于是极尽安抚劝慰之能事,就象父母拿糖去〃哄〃不听话、闹别扭、耍孩子脾气的子女。如果领导没有这样做,而是公然搬出规章制度来〃弹压〃,〃单位〃上其他人就会〃抱不平〃,认为该领导没有〃人情味〃。当然,如果不多少给一点〃实惠〃,只是〃拿好话甜和人〃,则又可能被视为〃滑头〃。高明的办法是设法〃调剂〃和〃弥补〃。比如张三和李四年资能力贡献大体相当,张三升了级,李四没有,便可以安排李四公费出国一次等等。
上述种种,之所以虽然在逻辑上并无多少道理,却又被人们公认为〃理所当然〃,就因为无论领导抑或群众,都在潜意识上把单位和个人融为一〃体〃。既然融为一〃体〃,当然也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了。事实上,许多单位,如工厂、学校,都会张贴悬挂这样的标语口号:〃团结起来,振兴我厂(校)。厂(校)荣我荣,厂(校)耻我耻〃,亦在有意无意地强化这种〃一体意识〃。同理,既然〃俱为一体〃,则〃单位〃上有的〃好处〃,也就应该〃利益均沾〃,人人有份,才是〃有福同享〃。当然,如果〃单位〃上有了困难,大家也应〃有难同当〃。这时领导也可以同样〃理直气壮〃地要求群众暂时放弃和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共渡难关。在这个时候,率先主动提出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的,就叫〃识大体〃。也就是说,个人是〃个体〃,集合起来是〃集体〃,团结起来是〃团体〃。〃单位〃作为〃集体〃和〃团体〃当然是〃大体〃(反之个人则是〃小体〃)。因〃小〃失〃大〃,便叫〃不识大体〃,更何况小大之〃体〃,早已融为〃一体〃?更何况〃单位〃上平时〃关怀〃我们,〃照顾〃我们,这个〃人情〃又岂可不〃回报〃?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在''单位〃上确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且发展到了一种无可挑剔的极致境界。所以说,〃单位〃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场所〃,而可以说是强化群体意识、维系群体关系的一种〃机制〃。
4。时尚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潮』流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在渐渐求一种〃时尚〃,〃时尚〃也自然地成为一〃社会问题〃。
的确,一方面是对〃奇装异服〃的深恶痛绝,另方面是对〃时髦新『潮』〃的盲目追求,这看起来犹如冰炭而不能两容的矛盾倾向,又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并存于中国文化之中的呢?
根子仍在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如前章所述,就是说群体先于高于个体,每个个体都只能作为群体的一员而生存。因此,每个人的价值……尊卑、贵贱、优劣、是非、善恶、美丑等,都只能通过自己与群体、与他人的关系,从他人那里得到证明。就连〃冠冕堂皇〃的〃羊人〃,也只是〃于人而美〃,于我则为〃仪〃,更何况其他?又更何况,服饰这东西,原本就是穿在自己身上给别人看的。如果没人看,再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没有意思。陆游咏梅之词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花儿尚且不能无人观赏,而况美貌盛妆之人乎?所以爱美的女子一旦无人观赏,也就无心梳妆:〃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年轻貌美的妻子,尽管家中各类洗发香波和润发膏油应有尽有,只因丈夫从军东征,便〃首如飞蓬〃,这就叫〃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既然穿衣打扮,原为让人观看,则每个人的服饰,便必须根据自己面对的对象而加以确定,不能一味地讲什么〃美学原则〃,更不能随心所欲,别出心裁,甚至不能修饰得过份。完全不假修饰,固然粗野陋俗,会被人〃看不起〃;过于讲究修饰,又显得虚伪做作,会让人〃信不过〃。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就是〃相半之貌〃。〃文质彬彬〃,就是既文雅又质朴,既有修养又不失本『色』,才是真正的君子。
君子既然必须〃文质彬彬〃,当然也就不能〃奇装异服〃。奇装异服之所以遭人物议,表面上看是因为不合〃礼〃,实质上则是因为不合〃群〃。想想看吧:大家都穿这样的衣服,你却偏偏要穿那样的衣服,这不是存心要和大家过不去吗?不是存心要让大家瞧不顺眼吗?不是公然不把大家伙儿放在眼里吗?不是太狂妄、太自大、太目中无人、太自以为是了吗?难道就你懂行就你出新就你爱美?难道别人都是阿斗,就你是孔明?难道别人都是卡西莫多,就你是皮尔卡丹?……厌恶、反对、痛恨〃奇装异服〃者,大多是这种心理。
不能完全说这种心理毫无道理。道理也很简单:既然穿着一定的服饰,是对他人的尊重;那么,穿着〃奇装异服〃,当然也就不能不被视为对他人的蔑视。并且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的蔑视,而是对公子、对群体的蔑视,这就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公愤〃。所以历史上喜爱〃奇装异服〃的人,差不多都鲜有好下场。甚至像公于臧那样因一顶奇特的帽子而丢了脑袋,还不能得到舆论的同情,当然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穿着过时服装,用过时的方式装饰自己,情况则又不同。它虽然也是〃不合群〃,但却不是因为看不起群众,故意和大家作对,而只是比较〃傻〃,比较〃笨〃,或比较〃闭塞〃,才〃落后〃于群众。穿着者本人既无〃恶意〃,当然也就不会引起反感、厌恶、憎恨和敌意,而只会引起多半是〃善意〃的嘲笑,或仅仅只是觉得〃可笑〃 而已。〃落后〃 已是〃吃亏〃,岂能再加谴责?更何况,有人〃落后〃,才显出自己〃先进〃,自然也就不会必欲去之而后快。
至于〃赶时髦〃,则原本出于〃群体意识〃。〃时髦〃即〃流行于时〃者,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赶时髦〃的人都有一种〃合群『性』〃,其深层心理在于眼见群体已向前进了,生怕跟不上,这才去〃赶〃。因此不是不〃合群〃,毋宁说合群之心太切,过于猴急而显得可笑。〃奇装异服〃则不同,它是〃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同〃。所以,中国人反对〃奇装异服〃,决非反对〃时髦〃,而只是反对〃独异〃。〃独异〃是〃与众不同〃,所以会成为〃众矢之的〃;〃时髦〃则是大家一窝蜂地去做同一件事,当然不会〃犯了众怒〃。
总之,群体意识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只有懂得这一点,才看得懂中国文化现象。
以群体意识为思想内核,中国人的处理时尚问题,就有两条原则,也是两条古训,一条叫做〃变通以趋时〃,另一条叫做〃不为天下先〃。
先说〃变通以趋时〃。
有人说,中国有些人是守旧、因循、最不愿意改变现状的,这话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可以举出诸如饮食习俗等许多事例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举出诸如〃以不变应万变〃、〃一动下如一静〃之类的古训来加以证明。但是,我们也可以说还有一些人是最善变的。而且,有时变化之快,弯子转得之大,也同样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比如阿q,刚刚还嘲笑过假洋鬼子及其老婆的,一转眼,自己的辫子也盘到头顶上去了;刚刚还绘声绘『色』地讲过杀革命党的,一转眼,自己也是革命党了,而且除假洋鬼子之外,在未庄还是〃头一份〃。义哪有什么〃祖宗成法不可变〃?
这就叫〃变通以趋时〃。也就是说,时代变了。服饰及其它方面,也要〃跟着〃变,否则就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便会〃落伍〃,〃落伍〃也就〃不合群〃。〃不合群〃的人肯定〃吃不开〃,甚至可能会〃吃亏〃、〃吃瘪〃,至少也要担被人耻笑的风险。严重一点的,则可能会丢了〃身家『性』命〃。因为〃时变〃常常因于〃政变〃,〃易服〃往往意味着〃易主〃。大家都跟着去朝拜新皇帝、当新国民了,你自家一个人还穿着旧时冠服,便难免被视为〃敌对分子〃。所以中国又有一句古训,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说,时势变了,风头变了,大家都跟着变了,你也要尽快变过去,否则就会〃背时〃。〃背时〃就是〃倒霉〃,〃趋时〃才有〃甜头〃。关键在于要看什么东西〃行时〃。反正首先要变的,都不过是表面的东西,如服饰之类。骨子里的东西,亦不妨依然故我。〃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叫〃万变不离其宗〃。但是表面文章,却也不可不做。因为〃跟不跟〃,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