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

第3部分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第3部分

小说: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智慧
  由此可见,〃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第7节: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1)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
  在客观环境于己不利时,要有挺的精神,挺不住,就只能做老二,难做老大;挺得住,就会由老二的位置,升到老大的位置。
  刘邦和项羽在称雄争霸、建功立业时,其实就是在〃挺〃上见出高下、决出雌雄的。这是一种〃忍〃功的较量。谁能够〃挺住〃,谁就得天下,称雄于世;谁若刚愎自用,小肚鸡肠,谁就失去天下,一败涂地。宋代著名霸气书库家苏东坡在评论楚汉之争时就曾说:汉高祖刘邦所以能胜,楚霸王项羽所以失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忍。项羽不能忍,白白浪费了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刘邦能忍,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刘邦可以成大业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个人享乐,忍一时失败,忍个人意气;而项羽气大,什么都难以容忍,不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大业未成身先死,可悲可叹!
  楚汉战争之前,高阳人郦食其拜见刘邦,献计献策,一进门看见刘邦坐在床边洗脚,便不高兴地说:〃假如你要消灭无道暴君,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听了斥责后,不但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赶快起身,整装致歉,请郦食其坐上座,虚心求教,并按郦食其的意见去攻打陈留,将秦积聚的粮食弄到手。刘邦围困宛城时,被困在城里的陈恢溜出来见刘邦,告诉他与其围城与攻城不如对城内的官吏劝降封官,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放心西进,先入咸阳为王。刘邦采纳了他的意见,使宛城不攻自破。
  与刘邦容忍的态度相反,项羽则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一个有识之士建议项羽在关中建都以成霸业,项羽不听,那人出来发牢骚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结果项羽知道了,大怒,立即将那人杀掉。楚军进攻咸阳时到了新安,只因投降的秦军有些议论,项羽就起杀心,一夜之间把20多万秦兵全部活埋,从此残暴名闻天下。他怨恨田荣,因此不封他,而立齐相田都为王,致使田荣反叛。他甚至连身边最忠实的范增也怀疑不用,结果错过了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后气走范增,成了孤家寡人。
  刘邦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刘邦在沛县乡里做亭长时,好酒好色。当刘邦的军队进了咸阳,将士们纷纷争着抢着去找皇宫的仓库、往自己的腰包里揣金银财宝时,刘邦自己也曾被阿房宫的富丽堂皇和美貌如天仙的宫女弄得眼花缭乱,有些迈不动步了。但在部下樊哙〃沛公要打天下还是要当富翁〃的提醒下,立时醒悟,忍住了贪图享乐的念头,下令封了仓库和宫殿,带着将士仍旧回到灞上的军营里,并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这就使他赢得了民心,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第8节: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2)

  而项羽一进咸阳,就杀了秦王子婴,烧了阿房宫,收取了秦宫的金银财宝,掠取宫娥美女,并带回关东。相比之下,他怎能不失人心呢?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后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相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能做到〃得时则行,失时则蟠〃。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怒气,缓和了与项羽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甚至当自己胸部受了重伤时,刘邦也能忍着伤痛在楚军阵前故意弓着腰,摸摸脚,骂道:〃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以麻痹敌人,回到自己大营后又忍着伤痛巡视军营,来稳定军心。他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败的坚忍,反映了他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力,这是成就大业者必备的一种心理素质。
  人生智慧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
  过早的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处之,不可四处张扬。《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的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的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人生智慧
  由此看来,低调做人,暂时的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第9节:高处不胜寒,要常反躬自省

  高处不胜寒,要常反躬自省
  人一旦出头了,发达了,就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被人品评,被人臧否。因此,越是位居显要处,就越是要经常反躬自省,越是要讲究低调做人,融入大众之中。唯此,才能做到更有效地保护自己。
  有时候大凡做官的人,尤其是做高官的人,没有不想要有一个好的结局的。然而很多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有一个好收场呢?曾国藩以他身居高位的亲身体验,具体开出了三个药方,以防居官之败。
  曾国藩说,身居高位的规律,大约有三端,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二是没有结局,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高位不长久〃,身居高位、行走危险之地,而能够善终的人太少了;三是不胜任,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鼎》上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说的就是不胜其任。方苞说汉文帝做皇帝,时时谦让,像有不能居其位的意思,难道不是在不胜任这方面有体会吗?孟子说周公有与自己不合的人,仰天而思虑事情的原委,以致夜以继日,难道不是在唯恐没有结局的道理上有体会吗?
  曾国藩说:越走向高位,失败的可能性越大,而惨败的结局就越多。因为〃高处不胜寒〃啊!那么,每升迁一次,就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随时有翻车的可能。
  他详细阐述:国君把生杀予夺之权授给督抚将帅,如东家把银钱货物授给店中众位伙计。如果保举太滥,对国君的名器不甚爱惜,好比低价出售浪费财物,对东家的货财不甚爱惜一样。进而推说:〃偷人家的钱财,还说成是盗;何况是贪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曾国藩认为利用职权牟取私利,这就是违背了不干预之道,是注定要自食恶果的。一事想贪,则可能事事想贪;一时想贪,则可能时时想贪。从而陷自己于不利之地。
  至于不终、不胜,曾国藩则更是深有体会,他说:陆游说能长寿就像得到富贵一样。开始我不知道他的意思,就挤进老年人的行列中了。我近来混了个虚浮的名誉,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就得到了这个美好的声名了。古代的人获得大的名声的时候正是艰苦卓绝的时候,通常不能顺利地度过晚年!想到这些不禁害怕。想要准备写奏折把这些权力辞掉,不要再管辖这四省吧,害怕背上不胜其任、以小人居君子的罪名。
  正因为如此,曾国藩虽身居高位,也时时犹履薄冰,大功告成之日,更是感觉如蹈危局。倒使得曾国藩该得到的也得到了,不终也〃终〃了,不胜也〃胜〃了。
  人生智慧
  曾国藩为一名政府大员,不管是出于自卫,还是出于名利,他也曾面临过无数的空中乱石袭击的危险,但他都能反躬自省化险为夷,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他自己最后还是功德圆满。

  第10节:〃和〃字值千金,狂傲丢性命

  〃和〃字值千金,狂傲丢性命
  做人要低调,以和为本,〃人和为宝〃、〃和气生财〃,如果没有和气的人际环境作基础,一个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很多人因为理不顺人际关系而误人误己。在《易经》中非常强调〃和〃字的重要性,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则深刻地表明了〃人和〃对于做人的重要价值。善为大事者,能够控制个人情感,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最佳的做人之本,因为他们懂得〃惟和方法少麻烦〃的道理。相反有些人总是〃狂傲不恃〃,爱挑起事端,喜欢看到人与人之间摩擦起火。我们知道,人都是情感的动物,因此如何学会用理性控制情感……把情感装入理性之盒,就显得至关重要。成大事者是不会被情感左右的,因为他们牢记〃和〃字,力戒感情冲动。
  蔺相如和祢衡对待〃和〃字就有两种不同方法,也体现了不同的做人之道:战国时蔺相如是个善于控制情感的人,他化解了廉颇对自己的怨恨,使赵国强大,〃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智勇双全的蔺相如,先在秦廷战胜了残暴的秦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