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拒的魅力-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吧,大多数的人会说:〃噢,对不起,别哭嘛,我不是故意的,或许我火气大了些。〃甚至更进一步道:〃别哭了,我答应你就是了,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钱在桌子上自己拿去买点东西吧!〃
不仅仅是女人的眼泪,男人的眼泪有时比女人的更有用。这是因为一般人都相信〃男儿有泪不轻弹。〃一旦哭起鼻子来,那一定会使在场的人丢盔弃甲而逃。
一家公司曾经用一年时间来解雇一位高大魁梧的领班。想要解雇一位努力工作的人并不是说句〃你被解雇了〃那么简单。
通常公司会经由人事部门的经理,安排职员会晤,然后解释公司的立场并介绍一些其他工作的可能选择。员工在接到暗示后,通常会自行另谋发展,甚至替公司省下一笔遣散费。
经过是这样:在过去的12个月当中,人事室经理与这位领班会晤了四次。而每次都在尚未进入主题时,领班已经泣不成声了。也许他有演戏的天份,但是对这位人事经理已达到了绝佳的效果。每次经理都对公司说道:〃如果必须开除他,你们自己去说吧,我办不到。〃就这样,领班一直在那家公司做下去。
有些政治家也常常用眼泪来收买人心。
日本国会有一次在讨论政治伦理问题时,中曾根首相为了征询日中角荣的意见而和他会晤。在谈话中,田中前首相感叹地说:〃我听孙子说,在学校同学们都讥笑他,所以不想上学了。我心想很难过,爷爷的错误竟要孙子来承担。〃说罢,已是泪流满面。
中曾根首相看了,不禁也热泪盈眶,并立刻告诉田中:〃我们必须在政治与伦理间订立规范。〃
敏感人士认为,中曾根首相被田中的眼泪蒙骗了。
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动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达到。
在日本的一次国会议员选举中,有一位日中派的候选人,由于田中形象的阴影使他处于不利的形势,但仍当选了。他就是采取〃我被沉重的田中事件的十字架压得透不过气来〃等低姿态,以流泪的神情来争取民众的同情,而他的夫人也立于街头,向来往的行人哭诉,因此获得了多数民众的同情票。
哭或哀怨的战术,能够很轻易地动摇他人的感情。
告状求人,光哭不顶用
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又无法忍气吞声时,就需要诉请有关部门或请求上级领导处理。这也是求人的情形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一张状纸或几封书信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求人者有时还得一次又一次地登门、上访,进行口头告状,因为,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起到书状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然而,许多求人者尽管屡次告状,但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这里,原因固然很多,但告状缺乏策略,恐怕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说女人告状比男人强,因为女人说着说着眼圈儿就红了,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淌了下来,听者就是铁石心肠,也免不了会动心的。
这话颇有一定道理。可是,事实上,大多数告状者都是心里有气,积郁已久,一旦有了诉说机会,总是难抑内心激动,往往情绪愤懑,言词激烈,给人的感觉倒不像是一个受害的弱者,而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强者了。
一位遭人欺凌的受害者在向某领导告状时十分冲动,口出狂言、污语,使得这位领导很是反感,因而,问题迟迟不予解决。后来,此人绝望了,痛苦不堪,几欲轻生,反倒引起了这位领导的同情与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说,凡告状者都要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流下几滴眼泪。而是说,告状者在求人时,应该设法调动听者的同情心,使听者首先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就为你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基础,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将受害的情况和你内心的痛苦如实地说出来,处理者是会动心的。
激发责任感
同情心可以促进当权者对受害人的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马上就会下定处理的决心。因为处理者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有时会处于犹豫之中,甚至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想过问。这时候,告状者就得努力激发处理者的责任感,要使处理者知道,这是在他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他有责任处理此事,而且能够处理好此事。
有位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各项条件俱备,但职称总评不上,原因是他与校领导关系不好。
此君上告到上级主管领导处。这位领导听后推辞说:〃评不上是你学校的问题,学校不上报,我又有什么办法?〃
此君早有心理准备,立刻说:〃如果学校能解决,我就不会来麻烦您了。我是逐级按程序反映。您是上级领导,而且又主管这方面的工作,下面在这方面出了问题,您是有权过问的。如果您不及时处理,出现更大麻烦,那就晚了。我想,只要您肯过问,您的意见他们会听的。〃
这番话很奏效,这位领导很快改变了态度。
这位求人者的言外之意是:〃处理此事是您的责任,如果你不过问就是失职,那么,我还会向更上级领导反映,那时,您可就被动了。〃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愿给上级领导留下推卸责任、玩忽职守、把矛盾上交的坏印象,只不过在现实中,常常忘了这一点罢了,这时,就需要有人来点拨。
催问有耐心
求人者总想尽快解决问题。可实际上,事情往往难如已愿。显然,被动地等待是不行的,还得一次又一次地向有关部门或领导催问。
催问很有讲究,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进行催问,不能有急躁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的登门拜访,申诉你的理由和要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和处理,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催问时,态度要诚恳,语气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处理者发了火,你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处理,受点委屈也值得。你依然要心平气和地陈述你的看法。
说话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等的责问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换另一种询问口气,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以造成处理者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是有理有节,就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
一位被领导穿小鞋的受害者向上一级领导告状之后,这位上级领导不想过问,受害者于是频频催问,以至于连这位领导的妻子也嫌烦了,她对丈夫抱怨道:〃这个人怪可怜的,天天来,烦人不,你就给他解决算了。〃这位领导想想也是,因此,才下了决心,处理了这一问题。
晓之以利害
有时候,尽管事实俱在,是非清楚,尽管告状者作了种种努力,一次又一次地催问,然而,事情还是得不到解决。可能有如下原因:
一、事情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复杂,牵一发要动全身,处理者深感棘手,干脆不管;二、处理者与犯法者感情深厚,徇情庇护,不能秉公执法;三、处理者本人与此有牵连。
这三种情况都会使处理者的天平倾斜。他们可能会采用〃冷处理〃办法,以拖延的战术,慢慢消耗你的精力,磨灭你的意志。比如,处理者会说:〃给我个面子怎么样?〃〃有理让三分吧!〃〃退一步海阔天空嘛!〃以这种中庸哲学来瓦解你,使你放弃正当的要求。
这时候,你就得指出这是不可调和的是非问题,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并坚定地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只要你态度坚决,紧追不舍,〃冷处理〃就会失去效应。处理者只好拿出最后一招……以权压人了。
这时候,你仍不要灰心,应作最后的努力,即一面申明大义,一面晓之以利害,可以郑重其事地告诉处理者,这事如果得不到公正处理,自己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以扩大事态,让处理者明白,将会发生怎样严重的后果。因为,凡是徇情枉法者,都是心虚的,他们最害怕事态的扩大,因为一旦事情闹大了,他们就有逃不掉的责任,他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前途。
下跪……要命的手段
有些求人者在紧要关头万不得已时,会突然采用一种致命的手段:在百般求告,仍不见效,走投无路之际,口中大叫:〃看在老天爷份上,您就高抬贵手,开开恩吧!〃紧接着身子挺直,双膝向下,〃扑通〃一声,跪倒在被求者面前。
这可是一种要命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场面并不少见。
下跪求人,是〃眼泪战法〃的一种极端的发挥。其威力之大,远非其他手段可比,简直会使被求者屁滚『尿』流。
也许有人对这一举动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此举低三下四,尊严扫尽,猪狗不如。须知,非常手段要用在非常时刻,必要时,舍出老脸,〃舍生取义〃,也无不可。德国宗教领袖雪地长跪求教皇的壮举,就堪称一绝。
在封建社会,人往往把代表最高权力的皇帝和国王比作太阳,但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却说皇帝、国王只不过是月亮,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威,那就是教皇,只有教皇才佩称为太阳。
教皇是基督教会的首脑。教会本来只是管理宗教事务的团体,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各个王国内封建主割据林立,连年混战,造成王权衰弱,局势混『乱』,这时只有罗马教皇可以统一指挥各国、各地区的教会,加上各民族又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教会在群众中影响很大,这就使得罗马教廷成了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政治实体,教皇成了各国国王的共同的太上皇。国王登位、加冕要由教皇来主持;和国王同行时,教皇骑马,国王只能步行;接见的时候,教皇坐着,国王要屈膝敬礼。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神权高于王权。
不仅如此,教会还在各个国家拥有1/3的土地,并且向各国居民收取〃什一税〃(即每人收入的1/10交教会)。文学、艺术、哲学、法律等都必须为教会和神学服务。一个人从出生、成年、结婚一直到老死,处处都要受教会的管理和控制,教会拥有自己的监狱和刑法,还用〃开除出教〃的办法来对付一切反抗者。一个人如果被开除了教籍,他的一切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也就失掉了。这是一种最令人害怕的惩罚,连国王、皇帝也不例外。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下两立的地步。享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主教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