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 >

第25部分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第25部分

小说: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节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那个空间不必是一个独立的房间,在客厅的一角划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个角落不摆父母的任何杂物,可以只放一些孩子喜爱的牛奶包装、厚纸、压扁的纸杯或是塑料盖等。
  空间感觉强烈的孩子,纵使没有门或帘幕的划分,也会在自己的场所上,挂上看不见的屏幕,然后在其中自得其乐。
  年纪稍大之后,可加一扇屏风,使空间较为独立,如此,孩子便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改善空间,使其便于利用。例如孩子自己动手钉的桌子,应该比父母所购买的书桌,更能给予他“个人”的感觉。
  父母不要勉强把孩子的房间区分出来,而应只做一个孩子创造自我空间时的助手,如此,自然能培养出孩子自主性。孩子能自由进出于自己的空间与父母的空间,而且在喜欢的情况下,自由选择关闭自己的空间,这在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方面,好处是非常多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可能会要求拥有独立的房间,为此可以顺应孩子的意愿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间”的意义而要求独立的房间,与父母随便就为之安排一个房间,意义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拥有自己的房间,想确保完全独立的空间,表示他的独立意识已前进了一大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满足和帮助。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需要。作为父母,一定要大胆放手,积极为孩子创造自由的“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1)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情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训练有素的成人,在父母的脑海中有成套的清规戒律,什么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发生的。在情感表达上父母也有明确的概念,什么样的情感是值得赞扬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应该存在的。
  而孩子却没有形成这样的概念。比如,孩子在2岁左右爱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对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到外面玩,父母不允许,为什么不允许,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而4岁以上的孩子,对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些事理,如果还频频哭闹、经常发脾气,那么其原因大多会在父母身上。
  父母应该明白:发脾气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宣泄,要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但更要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和安抚孩子。
  雯雯一向很固执,对自己认准的事情决不回头。如果不如意就发脾气,找理由哭闹,妈妈对此十分头疼,总是提防着她的坏脾气爆发。
  妈妈常常对朋友说:“我家雯雯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气一上来,怎么说,怎么劝都不行,真是软硬不吃。”一天一位朋友说:“她总是有原因的吧?不会无缘无故就哭闹吧?”
  妈妈留心观察,发现雯雯总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恼怒表情后开始“发怒”,而且纠缠不清。妈妈翻开一些育儿书来看,其中讲到孩子对归属感的寻求,不禁有些醒悟。也许雯雯看到父母生气,会想到他们不再爱他,所以有危机感,因恐慌而暴怒?
  找到原因就好办了。有一次雯雯又闹起来,这次妈妈没有训斥或表现出厌烦,而是和颜悦色地拥抱着雯雯说:“妈妈知道你心里难过,能不能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呢?”这样问了一阵,雯雯终于吞吞吐吐地说:“我看你刚才生气,以为你不喜欢我了。”
  “傻孩子,妈妈怎么会不喜欢你,刚才妈妈情绪不好,所以对你态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妈妈是喜欢你的,你要相信妈妈。”这样以后每当雯雯有迹象要发怒时,妈妈首先向雯雯声明她喜爱雯雯。这的确使雯雯平静了许多,不再没完没了地“找麻烦”了。
  孩子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父母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父母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怎样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就像案例中的雯雯妈妈,妈妈发现雯雯发脾气的原因是因为孩子担心妈妈忽视了自己,找到了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也找到了减少孩子发脾气的办法。
  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利
  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怒气,全神贯注地关注孩子,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在意的,我在认真地注意你的感觉或问题。给孩子发脾气的权力,有助于孩子宣泄心理能量,也是对孩子关爱的表达。
  父母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
  当父母火冒三丈时,要注意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父母动辄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绪呢?因此,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
  当孩子发脾气时,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处于饥饿和疲劳状态时,易发脾气。这一点父母都很清楚,但对孩子心理需要却重视不够。孩子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对此能否正确对待,对孩子是否发脾气有很大影响。还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和爱好,在不影响孩子学习的前提下,可引导孩子学习绘画、下棋、弹琴等,以逐步培养他豁达的性格。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松弛训练
  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示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还要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对大一些的孩子可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达到其精神和身体的放松。有规律的深呼吸也有助于孩子身心松弛。
  及早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
  发现孩子发脾气的苗头后,父母要鼓励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倾吐出来。一旦发现孩子的情绪有导向发怒的可能,父母应立即提醒他。并搞清哪些事情正在困扰着孩子,并向孩子提供一定的帮助。
  让孩子有适当发泄的机会
  如果孩子的坏脾气已经形成,第一可以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其发脾气时故意忽视不理,让他慢慢冷静下来。第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让他发泄出来。如通过交谈帮助他把怒气宣泄出来,或者让孩子去跑步,或去大声地唱卡拉OK等等。 
                  
第41招 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2)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孩子心理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父母要鼓励孩子这样做。父母只有细心地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42招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1)
  现在孩子们的生存、成长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和父母小时候不一样了。他们接触社会、接触新事物更早、更广泛,他们面对的世界更精彩。这就更容易增强好奇心,容易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教育专家们指出:面对孩子的诸多出格行为,如果父母简单地看成越轨、破坏纪律而加以批评和限制,可能就会把一些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在框框里。
  反之,如果父母能够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那么在“出格”的孩子们中间一定会出现更多人才。
  一名美术老师曾给孩子们设计过一个课题:让孩子们画自己的故事绘本。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关于鸭子的故事,然后又讲了鸭子的特点,分析了怎样画鸭子,然后给他们四折的长纸,让孩子们发挥想像,自己编绘关于鸭子的故事,孩子们很兴奋,互相说笑着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6岁的伊雪想了好长时间才开始动笔,一出手就画了半只鸭子!陪孩子画画的父母们看见一张大纸上什么都没有,却在画纸边上只画了半只鸭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怎么只画个鸭屁股呀?这孩子怎么乱画呢?好好一张纸不画,画到边边上干什么?……”伊雪妈妈也说:“你看人家画的多好!你看你!”“哪有画半个鸭子的呢?怎么能画的这么不完整?都到纸外面去了?把纸翻过去重画吧!”
  老师赶紧过去看了看,说:“让孩子画完,不要着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笔后,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画。老师让她给大家讲讲画的内容,伊雪简单的讲了一下她画的故事:“鸭妈妈和鸭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鸭去问青蛙妈妈: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青蛙妈妈没看到;小鸭又问乌龟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妈妈了吗?乌龟姐姐也说没看到!最后小鸭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妈妈去找妹妹了!妈妈带着小鸭和妹妹一起去了游乐场!”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那画面上的半只鸭子,是跟着妈妈的小鸭子。妈妈和妹妹已经走出画面了,而小鸭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着画面,老师为孩子的创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妈妈也感到震惊。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做的事情虽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这样的丰富想像力,是多么的宝贵啊。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教育专家指出“出格”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发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孩子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巨变时期。这个时期是由孩子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素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其独立创造性的发展。
  有利于孩子情绪的调节
  孩子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会让情绪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情绪会得到调节,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
  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