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

第9部分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9部分

小说: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是修身养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学习可以提升素质,推动事业,使人明志,修身养『性』。为工作而学,可能只是一时一地;为做人而学,则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的做人,需要一时一地的积累;一时一地的努力,更要靠一生一世来牵引。

    因此,父母们应该注意到孩子的全面教育。在教孩子读书的同时,还要注重以德育人,加强道德修养;它不需要额外的家庭投资,不需要额外的教育资源,不需要额外的社会资源,只需要每一位父母摆正心态,为孩子做好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品德思想。

    当然,教育孩子必须从小做起。修身养德更是如此,品德育人从小做起,品德育人从小事做起。或许孩子虽能修身为万民,但教孩子从小修身养德,至少对孩子将来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益处。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四节 品德育人——成由勤俭败由奢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名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宋真宗时考中进士,他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传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仲淹的一生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政治与文学方面都颇有建树,还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对待子女,他最重视的是节俭之德。

    范仲淹勤俭有名,为儿子办婚以勤俭教之。

    范仲淹的一生为人正直,生活俭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人品的写照。

    范仲淹的儿子们受其影响,个个喜文善画,富有才气,为一些豪门大户所羡慕,都想把女儿嫁到他家。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做了参知政事之后,上门为他的儿子提亲的更是接连不断。

    这天,又有一人到他家为他的大儿子纯佑提亲,想把女儿嫁给范家。那人原以为宰相家里一定十分豪华,吃的、穿的也一定比一般人家好上几倍。可是进门一看,家里陈设十分简陋,既没有富丽堂皇的家具,也没有绫罗绸缎的服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土布衣衫。但那人心想:范家吃穿这样俭朴,一定有不少积蓄,来日方长,和这样的人家成亲定有后福。再说范家孩子个个身体健壮,为人正派,以后肯定都是大有出息的,于是即答应将女儿许给范家。

    范仲淹的大儿子纯佑准备成亲了,女方心想:范家兄弟们多,家底厚实,结婚时应要点像样的衣物家具。如果结婚时不要,等过了门就不好张口了。而范仲淹则再三向儿子交待:现在国家困难,老百姓也很穷,你结婚时不能添置昂贵的家具和华丽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样,勤俭办婚事。

    不久,范仲淹听说儿媳『妇』不要什么昂贵家具、华美衣服了,但是还要一顶绫罗做的蚊帐。范仲淹听了气愤地说:“我家一向节俭,哪里给你做什么绫罗帐子!”女方得知后,既然范家不肯做,那就自家做一顶好了。

    范仲淹听后,仍然不依。他说:“勤俭节约是我的家风,也是做人的美德,我家不讲排场,即是她带来了绫罗帐子,我也不许她挂,岂不『乱』了我的家法。”

    女家听说身为副宰相的范仲淹处事这样吝啬,不由得担心起来,怕过门后过窝囊日子,心里不免有些踌躇起来。幸而不久有一件事感动了她,并由此决定嫁于范家。

    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深知范国家规,对婚礼大『操』大办自然不敢妄想,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只买两件稍微好些的衣服,这样对双方都好交代。于是,范纯仁将计划购置的衣服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父亲审定。范仲淹看后,立即板起了面孔,说道:“婚姻自然是人生大事,但这与节俭有什么矛盾?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奢侈浪费呢?”

    父亲的一番话说得范纯仁羞愧不已,他鼓足勇气对父亲说:“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购置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可是有件事孩儿苦恼多时,新人想以罗绮做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家风,故不敢答应,可她的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也不好再坚持下去。”

    范仲淹听后勃然大怒:“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但我范家向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用罗绮做幔帐,岂不坏了家风?情面事小,家风事大。你可以告诉他们,如若坚持以罗绮做幔帐,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里烧掉!”

    由于范仲淹的坚持,范纯仁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有购置贵重奢侈的物品,也没有举行隆重的婚礼。范仲淹的家风不仅得以维持,邻里众人也都十分赞扬,同僚们也从中受到很大教育。

    教子感悟——

    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美德

    中国有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像,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

    此外,提倡节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关系到孩子一生事业的成败。节俭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孩子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现在生活好了,但节俭好像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父母不遗余力地为下一代营造一个较为优厚宽松的物质成长环境,以便子女们更顺利地健康成长。其良苦用心当然不为过,但关键在于教育方式、方法的恰当与否。如方法不当,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出现高档消费、攀比消费的不良倾向,无形中便加重了一般工薪阶层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当孩子陷入不良消费时,他们原有的天真、勤奋、节俭的道德品质将会湮没在这股豪气里,染上“金钱至上”的丑陋习气。再者,就连父母自身也往往产生了非合理消费的心理——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等。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勤俭持家,要赞赏节俭行为,批评奢侈浪费,让孩子知道把钱花在生活和学习的真正需要上,不浪费,不超前消费,不攀比消费。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五节 品德育人——包拯的家规:正人必先正己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北宋大臣,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百姓尊称为“包青天”。其事迹为旧小说和戏曲取为题材,流传日广,被作为“清官”形象,为历代民众所称颂。

    有史可考的是:包拯祖孙三代都是克己奉公,廉洁守法,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清官。究其原因,除了后辈子孙自身努力修养外,其中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包拯的教子原则;二是包拯以身示范的表率作用。

    包拯大义灭亲铡侄子,立家矩,教子孙清廉。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包拯不仅为官清廉,且治家严谨,教子有方。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腐化,因而他亲自制定了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而立此家规的原因要从他审自己的亲侄子说起。

    包拯出生之后,父亲看他皮肤黝黑,把他当作怪物抛弃了,但大哥不相信,便把包拯捡了回来,从此便由大嫂喂养。为了养活包拯,大嫂王凤英忍痛将自家幼小的儿子寄养到别处,抚养包拯到7岁,这也正是包拯将大嫂称为“嫂娘”的原因了。

    有天,包拯去陈州灾区放粮,灾民们前来告状说,他的亲人包勉身为沙县知县,侵吞救灾粮款,『逼』死人命。现已罢官,但百姓仍不服,又把状纸投到了包拯手里。

    包拯见状大怒,急忙命人把包勉抓来问罪。包勉自知抵赖不过,但他请求看在母亲份上,让包拯饶他一次,并且表示,决心今后不再欺压百姓,决不胡作非为。

    包勉以为看在母亲的面子,包拯会放他一次。然而,包拯却有自己的想法:亲如娘亲的嫂嫂一贯教自己做官要清正,替老百姓干好事,我要是顾念私情有意包庇,这岂不是负了嫂娘一凡教诲。只要我给她养老送终,嫂娘是不会怪罪的。

    于是,包拯根据宋朝法律,用铡刀将侄子包勉铡了。并以此为戒,立下家训。在他的严格管教下,他的子孙都能恪守家规,并仿效先辈,居官清廉。

    包拯长子包繶,授官太常寺太祝,廉洁自律,英年早逝,令人十分惋惜。包拯次子包绶,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团练判官,后转任潭州通判,殁于赴任途中。包绶不论在何地任何职,都能清苦守节。他任京官时,曾回故里为生母守丧数载,家虽贫,而无一毫发于乡里。包绶死后,箱囊之内,除了书籍、著述外,别无他物。包拯之孙包永年,曾任咸平县主簿,官至崇阳县令。他廉洁自守,死后了无遗蓄,连丧事都是亲朋出资办理。古时以“官能到贫乃是清”。后人评道:“包拯言传身教,子孙居官清廉。”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犹存。

    教子感悟——

    做孩子的好榜样

    为官公正清廉,乃包拯为官的原则,所以,他被世人称之为“包青天”。以“正人必先正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教导子孙后代,从中不仅体现出了他的高尚品质,更体现出他教子有方和品德育人的严谨态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孩子的模仿『性』强,如果父母运用自己的行为和品德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使孩子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范例中获得难忘的印象,就会对离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因此,在要求孩子遵规守矩,父母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注意尽量避免消极言行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 品德育人,让孩子先学做人 第六节 品德育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