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
经过无数次的禁止和训斥,孩子会意识到自己是惟一被认为靠不住的人,是祸害之源。他是如此的“不值一提”,比那些廉价的物品价值更低。其实,孩子的心理比父母通常以为的要敏感得多,虽然父母可能自认为这样做是在保护孩子、教育孩子,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父母的蔑视,他的尊严受到了严重打击,继而会产生一种持续的挫折感。这样,自卑的心理就开始影响孩子原本活泼单纯的性格。
其实,我们常常并不需要牺牲杯子或其他财物来保护孩子的成长。父母最需要的是认真了解孩子智力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观察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需求,修正自己的错误心态,进而主动思考并学会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对于比较小的孩子,为了防止他们失手打碎一些物品,父母不妨将孩子常用的诸如餐具、洗漱杯等等,替换成不易损坏的铁制品或塑料制品,把那些可能伤害孩子的利器,比如刀、剪、针等物品,放在孩子不易发现、不易拿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防患未然”,减少当面阻挠或制止孩子行为的必要。
当孩子坚持使用父母的玻璃茶杯(这可能是他出于好奇),父母不妨教他如何拿稳这个外表光滑的茶杯,并且提醒他,这个杯子在碰到地面时会破碎,所以要多加小心。万一茶杯真的被摔碎了,父母要学会冷静处理,千万不能怒火中烧、大呼小叫,甚至夸张地嘲弄孩子无能、责骂孩子任性。此时,你不妨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玻璃杯子比起塑料杯子更光滑,不容易拿稳,下次拿的时候要更小心一些呦。来,我们一起把这些玻璃碎片扫干净吧。”
另外,父母还可以主动配合以满足孩子心智发展的需求。比如,买一些容易穿上和脱下的衣服,这样,孩子在尝试独立穿衣服时,就不容易受挫。总之,换个方式、换种心态,使用一些技巧,提前做一些预防工作,主动配合孩子的需求,父母和孩子都会从中获益。
还有一个技巧,就是父母要学会不露痕迹地帮助孩子。比如,幼小的孩子确实精细动作没发展好,他经常会笨拙地开一个罐子,或摆一套积木,等等,父母不要觉得看不过去,过去不由分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明智的做法是:父母和他一起玩,手把手的帮他摆好东西,或开好盖,而且父母要说:你看,这样做,你会做好的。待会儿咱们再做几次,好不好?既保存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的多练几次,让他有成功的体会。
4、向优秀的贴身仆人学习如何做父母
现在,先让我们看看一个自信和有尊严感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在瑞典,一天女皇去一个幼儿园参观慰问。当她来到一间教室时,发现一个4岁的小男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用活动字母拼写单词。女皇对此很感兴趣,她走到孩子面前,亲切地对他说,“亲爱的,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我看看。”老师恐怕孩子没有听清女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宝贝,我们的女皇希望你拼写一遍‘瑞典万岁!’”
这个孩子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停下手中工作,也丝毫没有受到女皇到来的干扰。当他拼完自己原本正在拼的那个单词后,才满意地收拾起所有的活动字母板,并像平时那样把这些字母按顺序摆放好。
他平平静静地做着这些事,旁若无人。他也许认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不比女皇要求他做的事情更加低微。当他干完这些之后,紧接着拼出了“瑞典万岁!”
虽然这个小家伙只有4岁,但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拥有自信上,他已经相当于健壮的人了。这个小家伙的确会令许多父母羡慕。想必,女皇也会叹服他的人格魅力!
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尊严感其实并不难。看看一位优秀的贴身仆人通常是如何做的,做父母的从中或许可以学到一种很好的行为模式。
这样的仆人会始终保持主人梳妆台的整洁,他把各种用具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但绝不会告诉主人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一日数餐,他都会在旁伺候,但绝不会强迫主人用餐。他做好每一件事后,一句话也不说就悄悄的走了。当主人独自一个人时,仆人绝对不会打扰他,但是,当主人喊他时,他会迅速地跑去询问主人需要什么,而且很快回答“是的,先生。”如果他觉得主人需要赞赏,他就立即加以赞赏。甚至他觉得一点都不美的东西,他也可能会说“多美啊!”
第18章
“我想留这样的发型!”——让孩子“自食其果”
1、蔓儿的舞蹈选拔赛
蔓儿想加入学校的舞蹈队,可是,她的身材不是很出色,但她就是喜欢跳舞。她想既然别人能去参加选拔,那她也要试试,她觉得这一定会很好玩。
别人都在为这次选拔努力练习。妈妈在这3个礼拜里不断提醒蔓儿认真准备,可她就是不听,虽然她高兴时会在家里跳一跳,可她就是没有耐心去请老师做一番指导。
离选拔的日子只剩几天了,妈妈越来越感到会出问题,终于决定和蔓儿再谈一次。 “蔓儿!”妈妈轻声说,“离舞蹈队的选拔还剩几天了,要不要请张老师来啊?”
“现在不要。我肯定能行!”蔓儿很痛快地说。
这次妈妈决定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乖乖!我觉得你准备得不够充分,其他参加选拔的同学都请老师指导,你最好能有充分的把握赢过别人。”
“待会儿啦!”蔓儿几乎头也不抬地回答。
“好吧!”妈妈说,然后关上房门离开。
妈妈等着蔓儿自己想明白,但蔓儿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选拔的日子到了。蔓儿一如既往,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
但是,到了傍晚,正如妈妈所料,蔓儿一声不吭地回到家。
她一进门就径直跑上楼,只说了一句话:“我讨厌所有人!”在妈妈听来,她大概是说,“我讨厌自己做错了事。”
妈妈等了一会儿,然后上楼去,发现蔓儿正躺在床上哭泣。
“怎么了?”妈妈温和地问。
“我好惨。”她啜泣道。
“那你一定很难过!”妈妈安慰她。
(这时,妈妈刻意避免了“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样的话。)
“我是跳得最糟的一个……”
“你会进步的,以后还有其他机会啊!”妈妈说。
“可是这多丢人呀……”蔓儿一直可怜兮兮地嘟囔。
“我想这是一定的。不过,说实话,我敢说别人不会那么在乎你,他们都会更在乎自己的表现。”
蔓儿还是把头埋在枕头里,不过,她的情绪已经平静多了。这时,妈妈才说,“今年你可以接着练习,如果明年你还想再试的话,你就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了。”
蔓儿没有再争辩什么。
孩子必须学会自立。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学习“自食其果”是孩子学习自立的重要一课。
对父母而言,眼看着孩子犯错,造成尴尬或不快,让他“自食其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没有哪个父母会不爱孩子;而且父母有着人生经历,他们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要让他们在明明知道后果的情况下,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去承担不好的后果,对父母是个考验。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爸爸,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很溺爱孩子的爸爸,他对孩子做出的许诺是:爸爸不会让任何事情发生!还是“健忘鱼”多丽清醒:你这个承诺很奇怪,你不可能阻止任何事情不发生,因为事情总会发生,不管它有没有伤害。是啊,时间流逝,孩子长大,不可能总在父母的羽翼下,这是自然规律。父母要做的不应该是阻止所有的事情发生,把孩子放在温室里,而应该让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而父母则应在那里,给孩子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有时候让孩子越早经历挫折反而有助于他们更早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应对挫折。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做,最后反而更能帮助孩子处理好问题。这比起盯紧他,盯到他精疲力竭受不了了,才屈从于你的恳求要好得多,而且这种做法还能促进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关系。
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主动抓住一些机会教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比如,当孩子没能准时交作业时;当你认为他应该更加积极,他却不听从你的建议时;当你跟他苦口婆心,他却拒绝你的帮助时……
2、 父母“合理的后退”是相当可取的做法
如果孩子不理会你的提醒,那么父母“合理的后退”是相当可取的做法。你必须说服自己,让孩子“自食其果”是教育子女过程中必要的一环。
与你争辩之后,他需要承受自己所作所为带来的后果。最终,只能靠他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你越早让他自己承担责任,他就越快学会自己帮助自己。
然而,需要记住,当“后果”终于到来时,你要谨守一条重要的原则:切莫直接对他说“我早就警告过你”这样的话,而要温和地重复提醒他未来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说:“你的自然课实验还有两个星期就要到期了,等你把这份作业完成,我来帮你计划一下如何按时完成作业。”相反,如果你不断与孩子争执,竭尽全力想让他认识到,他的一意孤行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这只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更想在辩论中战胜你,却忽略了对行为本身的思考。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自己惹来的麻烦,他才会被迫认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如果你习惯于事事不断地介入,想要充分地保护他,他就永远无法真正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成人后,喜欢处处与人争辩,不会客观地、就事论事地与他人坦诚协商,成为令人厌烦的“杠头”;另一种孩子长大后,则仍然处处依赖权威,既不在乎个人的成就感,也没有胆量承担责任,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懦弱者。
下面,再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著名教育家芭芭拉是如何平静地放手让儿子“自食其果”的。
有一天,11岁的儿子约瑟夫对芭芭拉说:“我想把头发一侧留成双条式的发型。”
作为母亲,芭芭拉很不喜欢儿子留这样的发型。但她知道,这并不危及生命、道德以及健康,而且头发会重新生长出来。
于是,她对儿子说:“我不喜欢这种发型,而且凭我的经验,我知道周围大多数人也不喜欢这种发型。不过,如果这是你的决定,我可以忍耐。同时,你可能需要忍受其他人对你发型的非议。”
芭芭拉带着儿子去了发廊,美发师在给约瑟夫洗头时还夸赞他的满头金发非常漂亮。然后,约瑟夫描述了他想要的发型。美发师很惊奇地问芭芭拉:“把你儿子头发的一侧剃成双条式能行吗?”芭芭拉回答,她并不喜欢这种发型,但那是她儿子的决定。就这样,美发师剃去了约瑟夫一侧的头发,其中保留了两条,并尽量使这种发型在第一天显得好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