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成为焦点--财富篇 >

第12部分

成为焦点--财富篇-第12部分

小说: 成为焦点--财富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京广饭店现代化写字楼中,北京通产集团公司占据了几乎整整一个楼层,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尽头,是总裁陈金飞的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左侧墙面上,挂着9幅『毛』『主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右侧墙壁上敬录着另一段『毛』『主席』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这不禁让人内心充满感动。是啊!一个民族要有点儿精神,一个人也要有点精神,中华民族不正是凭着无所畏惧的精神生生不息,顽强拼搏,才创造出今天繁荣稳定的新生活吗?陈金飞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自强不息,才创造出这20多亿的〃通产〃业绩的。

    他对『毛』泽东『主席』有着超乎他那个年龄段的热爱、崇敬,这是发自内心的。他认为,『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创造了无数个奇迹。读他的著作不仅知道了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更可以向他学习克服艰难险阻,走向胜利的方法。

    细心的他把办公台背后的整台墙壁都做成了书柜,书柜前有一面同样大小的带有电动导轨装置的国旗,只要轻轻按动电钮,不消一会儿工夫,鲜艳的五星红旗就会成为整个屋子的背景。坐在国旗前工作,大概会有一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感觉吧!难怪每次有外商拜访陈金飞的时候,他都会亲手按动电钮,升起这面国旗。

    坐在国旗下办公,陈金飞有一种祖国与我同在的感觉,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和外商谈判时,这一爱国行为也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由于生意的关系,他接触了很多有类似经历的私营企业家,他们不仅有爱国之情,更有报国之志。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干起来的,对贫困和艰苦的认识比一般人深刻得多,改变这种状况的愿望也比一般人强烈得多。

    同时,私营企业家的特殊身份也使他们对祖国产生了特殊的亲近感。他们不属于任何机关、党派、团体,他们是自由的,但也是孤独的。每当孤独的时候,他就想,我至少属于我的国家。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的第一间办公室在京郊高碑店乡一个猪圈的后面。当时,他们把大通装饰厂建在那儿,是听说周围有大约20万块砖埋在地下。房子盖得很随意。根本没有设计图纸。房子的窗户都不一样大,因为窗户是从外面捡来的。就这样他们盖起了车间和办公室。办公桌是一个捡来的40厘米高的圆台,他们又找了一块木头钉了6个离地面只有20厘米高的小板凳,最奢侈的家具是一把捡来的老式竹椅。在这里他们接待了工商局的同志、税务局的同志和对他们企业感兴趣的许多客人,其中包括外商。

    没钱买设备,他们就买钢材,边学边干,做出了台板印花机。创业初期,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双手自己干出来的。

    厂房设备有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生意,他和工人都处于集体失业状态。当时心里真着急,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活儿。那时可没少受委屈,很多客户一看他们都是年轻人,又是私营,客气的人不理你,不客气的人干脆把你轰出来。那种屈辱的感觉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知道的。但他们还得尽快调整心态面对新的困难。

    历经磨难的陈金飞清楚地记得第一笔生意,也是最小的一笔生意只赚了35元钱。那是他骑着自行车从先农坛体育场找来的,给北京篮球队印7件跨栏背心的号码,回来后他和工人们一起不到10分钟就干完了,35元到手。兴奋之余,他们又集体失业了。

    当时条件那么艰苦,但是还是在这猪圈后面和外商谈成了涉外第一笔生意。外商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士,她是加拿大的纺织品进口商,要进口一批儿童服装。谈判时,金飞他们当然要请客人坐在〃最豪华〃的竹椅上。那是冬天,屋里没有暖气,竹椅又透风,外商冷得受不了,也顾不得举止风度了,就蹲在竹椅上和他们谈。蹲累了就站在竹椅上谈。她从来没见过这么艰苦的谈判环境,到今天陈金飞也没弄明白她为什么会跟他们签合同。也许是运气吧!这笔生意他们赚了十几万美金,在当时是个大数目。

    可这究竟是因为什么成功地接下第一笔生意呢?

    满脸笑容的陈金飞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胆量勇气。建厂初期,他们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除资金、技术,以及人员这些每个新生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外,由于社会的不理解而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几乎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没有胆量和勇气坚持下来,今天我们就不会拥有这一切了。

    记得有一个美国发泡印花的订单,当时这种技术还没人掌握。就连国营大厂都不敢接,他们是怕麻烦,不愿意冒险。外贸公司问到金飞他们,他们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合同签了,还不知道怎么干,那时真急了,天天跑化工商店,请教工程师们。通过多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掌握了发泡所需的各种化学原料的配比和温度。那时也没有听说过发泡机,电吹风、电烙铁都成了工具。车间里经常能听工人们兴奋的叫声:〃发起来啦!〃那神情不像是工作,更像是一群做游戏的孩子,谈笑间保质保量地做成了近百万元的生意。当时车间对外绝对保密,主要是怕外商看见了他们的工作条件而被吓跑。他们凭着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敢于尝试新事物的胆量,掌握了发泡技术,并控制了近两年的时间。前期几百万元收入主要来自发泡印花的订单。

    人们往往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功,而成功背后却包含音令人更为日动的艰辛和创业的国气,以及支挥自己国往直前的民族扈刀。

    创新求发展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家,陈金飞深知自己的企业必须有新的产品、新的领域。

    在1997年前,陈金飞就开始对国外的墙体材料进行对比研究。他发现,混凝土砌块在世界发达国家里已被广泛采用,生产和应用技术都相当成熟。在美国、德国、日本,全部建筑中混凝土砌块的应用率已经达到30%ed0%,而在中国的应用率低得可怜,只占0。5%。

    通过研究,他确信了发展混凝土砌块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他决心开发新型墙材的想法,受到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因此,他很快便得以投入生产。

    北京市市长贾庆林对此指示『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新型墙材的生产和应用给予扶持,而且亲自视察了投产不久的两条生产线。站在用优质混凝土承重空心砌块建筑的现代化厂房里,贾庆林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保护耕地、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迅速发展新型墙材。逐步替代毁田、占地、能耗高的实心粘土砖,是国情、民情和社会进步对我们的要求。你们为墙体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开发中国新型墙材的排头兵,你们正在做着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实心粘砖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在中国己经沿用了2000多年。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大约应用7000亿块实心粘土砖,因烧砖取土每年要毁坏耕地10多万亩。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吃饭与建设争地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加尖锐。

    这就使他的新型墙体开发显出了更加特别的重要的意义。

    通产企业集团是北京市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作为通产集团的创始人,陈金飞具有把握重大项目的经验和能力。在陈金飞的策划下,1995年8月,北京通产贝赛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公司刊出广告,征聘愿为中国发展新型墙材建功立业的有识之士。很短的时间内,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汇集到公司。

    陈金飞虽然每天以短跑的速度在工作,但头脑很清醒。他知道,到目前为止,整个墙体材料的改革刚刚拉开一个序幕,更艰巨的工作还在后头。陈金飞计划在北京、天津、南京、大连、三峡和其它适宜的地区布置10条生产线,在全国砌块市场上至少占有10的份额;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他将在北京建造几十万平方米的砌块示范小区;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产公司已与美国公司就砌块生产设备国产化达成合作意向,一旦合作成功,设备造价可能降低4乃,在全国形成千军万马生产新型墙材的局面;陈金飞还在积极筹备成立中国砌块集团,全面推动混凝土砌块在中国的生产、应用,并提供各种服务。

    创新带来变革,变革消除阻碍,这样企业才能一帆风随,步步为营。钱与尊严的较量

    人生需要光彩,事业需要光彩,但是只有光彩的事业才能映照出光彩的人生。

    通产集团里有很多和陈金飞一起创业过来的人。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说法,能共患难不一定能共享受,但他不这样看。

    他到底是怎样呢?

    通产集团这些人中有一起创业的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了金飞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慰,应该说是患难兄弟,内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爱。但因为工作太忙,所以很难有机会和场合表达这种手足之情。有时金飞对工作的要求过于严厉,他们也会有意见。但金飞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也许别人会走开,但他们不会。这种生死与共的默契,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还有就是几个和他一起挖砖头盖房的工人。惟一的遗憾是不能把他们都留下来。因为1993年金飞把整个工厂捐给了怀柔县的贫困乡,后来金飞从事的行业又无法雇佣他们。到现在金飞还能想起为赶订单加夜班的情景,车间里放着迪斯科音乐,有一句歌词是〃快,快,快快快!〃金飞和工人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往布上印花。开始时人少也没有三班倒,累了就在桌子上合衣睡一会儿。冬天有的女工怕冷,就钻在布堆里睡,睡醒了接着干。工人们只挣40元钱,但真是玩儿命地干活。

    金飞他们辞职后,履历表职业一栏写的是社会闲散人员。从国家机关的干部一下子掉到了社会的最底层,没人看得起。是工人们的信任,给了金飞抵御失落和屈辱的勇气,他们是金飞精神上的支柱。当时金飞只有一个特别朴素的想法:一定要干好,不能让他们因为跟了陈金飞而没有饭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想法升华为强烈的责任感。

    企业要做大,是否就因这点就能达到目标呢?

    在陈金飞的通产集团,创业期间他有一帮同甘共苦的难兄难弟,这些〃开国元勋〃完成了初始阶段的创业之后,在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围于自己的知识贫乏和经验短缺,很难胜任新的企业领导工作。在这方面,陈金飞不搞任人唯亲,而是知人善任,唯才是举。200年,他聘请了原首钢公司总经理赵玉吉担任集团公司的总裁,他本人专做董事局『主席』,同时在私营企业率先完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尝试。

    在陈金飞的记忆中还有一段使人难忘的经历。一次,陈金飞在美国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