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启示-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十九岁的少年,初次来到风光明媚、景色如画的杭州,我们将心比心,相信他心中的第一个愿望,应该是抽空去看看西湖的景色。但胡雪岩认为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就要一切遵守规矩。他想起母亲的教诲,要认真,要用心,要勤劳,要努力,更要听老板的话;他也想起已经去世的父亲读过书却没有机会,自己读书不多,却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格外珍惜才是。所以一个月过去了,他始终没有离开钱庄,工作不但熟练而且准确,没有发生任何差错。
到了第二个月,师兄告诉他可以到外面走走,去看看美丽的西湖。但他仍表示不急着出去,等坐习惯了,师兄要出去时,再一起去。师兄当然很高兴,难得雪岩这么听话,于是告诉他以后每逢初一、十五去西湖时带他一起去,胡雪岩自然也很高兴。
从学徒到跑街
要了解一个人,怎么样最可靠?算八字不一定管用,靠眼睛观察也不一定准确,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际考验一下。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现任青春宝集团董事长的冯根生先生,在谈及自己当初学徒生涯的时候,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当年好几次在胡庆余堂的地板上捡到散落的银元,每一次都诚实地交给了师父。师父当时也不多讲,只说你很诚实,就把银元收了回去。直到冯根生先生学徒时照片师父临终时才把他叫去,告诉他其中的秘密。原来银元每次都是师父故意丢在地上的,看哪一个徒弟会捡到,有没有诚实地交上来。这种透过实际考验来测试徒弟是否诚信的方式,应该是胡雪岩在于老板的考验之下,不但通过测试,而且一直沿用下来的。所以我们要记住,人要经得起考验,再加上两个字,人要经得起“严格”的考验,才能够出人头地。
第18节:随机应变(3)
胡雪岩在钱庄当学徒始终和在大阜、金华的时候一模一样,如果说有不同,就是他对学徒的分内之事更加勤快了。每天早早起床,先替老板端洗脸水倒尿壶,扫地抹桌买早点。开店营业之后,有客户来办业务,他总立在一旁,见机做事,从来不用吩咐。
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人到底要不要变?答案是应该变的才可以变,不应该变的就是不能变。像倒夜壶这种事情,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做的,可是胡雪岩从十三岁开始,一直做到二十岁。他并没有觉得这种事情怎么总是我做呢?轮也该轮到别人了吧?胡雪岩阶段性的调整比任何人都好:该调整的部分,他自然去调整,因为学徒的环境不同了,工作的要求不一样了;不该调整的部分,他是一本初衷,一如既往。
一本初衷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以前所做的事情现在不做了,那他就是投机取巧,是为了想到钱庄而故意讨好人家。胡雪岩不是投机取巧,以前怎样做事,现在还是表里如一,前后一致。
一个人到底是该随机应变还是投机取巧,我们真的要好好去想一想。中国人最讨厌投机取巧,但是最佩服随机应变。同样是四个字,但是方式、效果完全不同。胡雪岩随机应变,绝不投机取巧。怎么区分?一个人如果动机很纯正,一心为公,就是随机应变;一个人如果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一定是投机取巧。同样的动作,要从看不见的动机来研判,否则很难分辨。
一个人为了公家,就是随机应变;
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投机取巧。
胡雪岩如果刚来的时候很勤快,时间一长就慢慢把那些事情推给别人,老板就会疑虑:这样的人以后还会变得更差,如果把整个钱庄交给他,岂不糟糕了吗?胡雪岩一本初衷,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升到跑街照做不误,升到出店还是一样,老板后来对他器重,他反而更是加倍努力,老板还怎么会怀疑他呢?前面的话说到这里,我们还要加上三个字,一个人一定要经得起“全方位”的严格考验才行。
人一定要经得起全方位的严格考验。
胡雪岩没有上过几天的学,为什么懂得这些道理?可见,很多道理不是学校所能教的,不是书上都会有的,完全靠自己的一种领悟。“悟”字拆开来,一个“吾”,一个“心”。一个人要自己常常想,要从自己的内心得到一些启发,懂得一些道理,这样才会真正有所得,才会在生活中真正去践行。
第19节:随机应变(4)
于老板已经上了年纪,也带过好几个徒弟,他对年轻人十分爱护,也是严加管教。他仔细观察胡雪岩的言行,透过各种方式考验胡雪岩,认为他是个值得栽培的人才,更加有心培养他。既然这样,那钱庄有没有培养和提拔人才的制度?当然有。
现在很多人羡慕西方的制度化管理,总觉得中国人缺乏制度,好像都是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我们中国从周朝开始,就很擅长定制度。孔子做梦都会梦到周公,就是因为他对周公所定的“周礼”非常推崇,认为周公最大的贡献,就是定下了很周密的制度。在古代,世界各国都派人到中国来学习我们的制度,所以说,中国人是很会定制度的,并不是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认为中国人自古没有制度,更不遵守制度。那完全是一种误解。
按照钱庄的规定,学徒五年满师,才可以委派工作,正式成为办事人员。但是,于老板看到雪岩十分特别,所以刚到第五年,离满师的期限还有整整一年,便迫不及待地升他为“跑街”,可以送送账单文书,也就是现当于现在的业务助理。
于老板这种提前给胡雪岩“转正”的做法,我们应该怎么看?在西方人看来,这是比较不赞成的事情,认为是违反制度。但在中国人眼里,制度是制度,执行起来却会因人而异,会有一些弹性。我们对表现特别好的人有一种办法,叫做破格提拔,破格任用。这没有什么不好。既然胡雪岩已经具备了出任跑街的能力,又何必一定要固守死规矩?那分明就是有人不用,分明就是浪费人才。所以到了第五年,于老板对胡雪岩说:“你可以当跑街了,可以到外面去走走了。”
胡雪岩到了外面,真是如鱼得水,因为他的长处就是与人往来。我们会发现,凡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大概都是那些不太了解人世间状况,对别人的心理变化也很难揣摩清楚的人。人一旦擅长了解别人的心思,就很容易跟别人打交道。胡雪岩不但对人有兴趣,而且善于用心了解他人的想法,所以什么事情到了他的手上,都会处理得很好。
从跑街到出店
由于胡雪岩在还没有担任跑街之前,自己就已经把跑街的各种任务和相关技巧掌握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旦出任,很快就进入状态,表现得非常出色。只做了半年,便升为正式的“出店”,也就是现在的业务主管,有了一定经营上的权利。出店不但可以接洽业务,而且要经手银钱。店里的伙计看到胡雪岩还未满师就担任出店,心里都很羡慕。
第20节:随机应变(5)
胡雪岩担任出店后,最特别的表现是什么?就是他对收死账比谁都有办法。死账用现代的话讲叫做呆账。钱庄放钱出去,就有一定风险。遇到一些客户情况突变,钱会收不回来,这些便叫死账。死账原因很多,有的官员离任调走,有的生意亏本破产,也有的故意赖账不还。钱庄最怕遇到死账,因为死账一多,钱庄周转不灵,就有倒闭的危险。胡雪岩担任出店后把原有的死账一一弄清,采取不同的方式“讨债”,别人收不到的钱他却收得到。为什么?因为他很灵活,很会说话。说实际一点,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个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好还是不好?我们常常想到负面,认为这样不好。其实这有什么不好?你碰到人不讲人话,难道讲鬼话吗?你鬼话连篇,人家根本听不进去;如果哪天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讲人话,鬼又怎么听得懂呢?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老往坏处去想。一个人本来就应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才是合理的做法。一般人因为太过要标榜自己,还没有资格称为君子,就想变成圣人,这是我们读儒家的书所应该注意的。我们是普通人,就先做个普通人,其余的慢慢来,不要操之过急。
出店再往上便是“掌盘”了,就是“掌握全盘”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总经理,地位仅次于老板。胡雪岩一步步升职,在从业务助理到业务主管的过程中,他不断根据岗位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表现,样样都做得很出色。而钱庄的管理者——掌盘,无疑应该是他在钱庄工作的最高奋斗目标。于老板想到现在的掌盘年纪已大,自己身体又不太好,便有意提拔胡雪岩接任阜康钱庄的掌盘。于是就把他找来商量,说由你来做阜康钱庄的掌盘如何?胡雪岩怎么回答?他说不要。
于老板觉得很诧异,这么好的机会,别人求之不得,你为什么不要?胡雪岩回答说,钱庄的生意全靠出店交际招揽,掌盘看家固然重要,但不如让我当出店,外面人头熟了,这样对店中生意的发展更为有利,等老掌盘出缺时再说也不迟。换句话说,胡雪岩的意思是不能因为自己的升迁连累了钱庄的发展,为了钱庄的发展他宁可不升。
面对如此诱惑,胡雪岩断然拒绝,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种定力。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样?当然是觉得这个小孩子真不得了,年纪轻轻想得这么长远,当然就更信任他了。所以,于老板最后干脆把整个钱庄都送给了他。
第21节:随机应变(6)
一个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一定有他的前因后果。这句话很重要,因果关系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直线的,不是物理的,不是像常人所想的一个因一个果。人世间的因果是有变化的,通常一个因可以产生好几个不同的果,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有很多变化,这才是我们大家要小心的。
胡雪岩一生认为结果并不重要,原因才重要,动机才重要。此时的胡雪岩并没有想到以后老板会把财产交给他,当然老板也不会提前告诉他。因为提前说出来,有的人就可能会做假,装成值得信赖的样子。于老板什么也没有说,就是要看胡雪岩怎么表现。其实胡雪岩不接任掌盘是有抱负的,他也是在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因为一旦当上掌盘,虽然薪水高,红利厚,但长坐店中便不能和外面接触,业务关系很容易疏远。胡雪岩是要趁自己还年轻,利用出店的机会,运用自己的交际本领,为今后自己能在钱庄行业中立足打下基础,因为他不想一辈子给人做伙计,也想有朝一日自己开钱庄当老板,这才是他心中真正的打算。
结果不重要,动机原因才重要。
于老板的嘱托
于老板后来突然得病,而且一天天严重起来,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把老掌盘和胡雪岩叫到床前,详细问起钱庄里的大小事情。由于几年来阜康钱庄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在金华、宁波、湖州、温州等大商埠均有商铺和客户往来,尤其是各种投资汇兑,客户借贷很多,但说起这些胡雪岩脑中犹如有本账册一般,甚至有些连老板和老掌盘都忘掉了的重要事情,他都是了如指掌,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