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人生智慧录 >

第14部分

人生智慧录-第14部分

小说: 人生智慧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证实;因为这些肖像大多是主人翁获得名声之后才绘制,一般都是苍老的,特别是以哲学为终生事业者。从幸福快乐的观点言之,这是很适当的安排;一个凡夫俗子又有名声又有青春,怎么说都是过分的。人生的处境并不是富裕的,任何好东西都必须厉行极度的节约。青春就是一笔大资产,享用不尽,人们应该心满意足。年老时生命的喜悦和欢乐逐渐消失,就像秋天树木的叶子,名声宛如冬天的一棵长青树,适时地发芽生长。名声又好比必须在整个夏天生长才适合在圣诞享用的果实。在年轻之际用尽全力所完成的作品,在自己年老时仍然感到它青春依旧,该是一生最大的安慰。

    最后,让我们较为仔细地察究一下各种学艺与智力活动所可获得的各类名声;我的讲座所拟直接针对的,就是这些名声。

    概括说来,我认为心智上的优越『性』在于建构理论,也就是把若干客观事实作成新的组合。这些事实的种类极为不同;但是,事实愈是大家明白,事实愈是日常经验的范围之内,如果把这些事实加以理论化,所能获得的名声就愈为广阔。例如,要是有关的事实是数字、线条或是某专门科学,诸如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解剖学、古代献考证或是疑难史料探索,学者们因为正确地运用有关材料而获得的这类名声,大多不会超出各个学术圈子——人数不多,其中大部分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对于在其他专业享有盛名的人感到羡慕。

    但是,如果研究的资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例如人的心灵或心脏的基本特征,或是经常在我们眼前出的物理现象,或是自然律的一般规则,要是在这些方面提出明确而实在的新理论,对有关资料有某一亲的理解,这样赢得的名声不多久就会扩展到整个文明世界:因为资料既是每个人能了解的,其理论也一般是明白的。可是,名声的程度则需要看所克服的困难而定;资料愈为大家听了解,要建构既新又合乎数据的理论就愈为困难;因为有许许多多的脑子都为这些问题忙碌,要提出前人未曾说过的话,可能『性』很少,甚至是零。

    另一方面,大家不轻易见到、只有经过几许困难和努力才可望获得的资料,总是容许新的组合和理论;只要有正确的了解和判断(并不涉及怎么高的智慧),锲而不舍,要找到某一合乎实情而崭新的理论,机运就不难降临。但是,在那些道途上获得的名声,很少能够超出同行小圈子的周围。解决这类的问题,仅仅就是在了解资料上,无疑地也需要大量的钻研和辛勤;然而,在那可获得最大、最广阔的名声的道路上,要掌握有关资料,可能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愈是不需要费气力,就愈需要才气或天分;在此等才分和辛苦钻研之间,不管是真实价值方面,或是在得到人们尊敬方面,根本就无从比较。

    因此,感到自己具有良好的理解力和正确的判断,但不是天分最高的人,就不应该害怕辛苦钻研的人不难出类拔萃,到达只有靠苦学才得门径而登入的幽静地带。在这领域中,敌手非常少,只需要中等才能之人就可不久找到既新又符合数据的理论;了解他所研究的主题的,只是同一领域的一些学者,他们的鼓掌,等到达及那些远处的大众时,声音已是非常微弱。但如果他遵循这条路线下去,到末了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料,因为它们难于获得和了解,就足够建立名声,而不必去建构什么理论——这好比一个人到遥远而不为人知的国家旅行,他的见闻就能使他成名,他的思想反而无用了。这类名声的大好优点在于,说出本人的见闻,远比把思想传授给别人容易,人们要领悟描述不难,要了解思想就很艰辛得多,阅读这两类文字的情形相似,一类比另一方面类要困难;asmus 说:

    每当游子漂泊异地归来,

    他总有奇闻可谈。

    尽管如果,要是私下认识一些知名的旅行者,当会让我们想起贺瑞斯的一句话:

    旅行海外的人经历过不同气候,

    但原本的爱好和想法还是一样。

    (《书函集》,i。ii。27)

    但如果有人发现自己拥有大智力,独自就有能力着手解决所有的难题中的难题——宇宙之间的,还有人类中最大的规模的,他大可朝各个方向平衡地扩大他的看法,避免在错综技途上『迷』失,或是深入偏僻的地区;也就是说,不可为各专门学科过于分心,对其中之某些细节更不必说。他无须为了逃开一大群对手、而选择艰难的学科;人生中的共同问题尽在大量的材料,让他建构既严肃而又合乎理据的新理论;他作出的贡献,将会获得了解他所处理之题材的一伙人所欣赏——这伙人毕竟是人类的大多数。在专攻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矿物学、文献学、历史学的那些学者,与探讨人生大问题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之间,其差异真有天渊之别。

    

第1卷 第五章 思辨与箴言(counsels and maxims)

    life consists in movement ,says aristotle;and he is obviously right。we exist,physically,because our organism is the seat of constant motion;and if we to exist intellectually,it can only be by means of continual ocomupation…no matter woth what,so long as it is some form of practical or mental activity。

    亚里士多德说得对,生命就在于动。我们之所以存在,从实质上说,是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不断地动的所在;如果我们要明智地生存,就得不断地使“心”有所用——不管做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实际的或内心的活动。

    在这一部分,如果要提出一套指导人生的守整文献,我就得重复无数的售语箴言(其中有一些绝妙),那些由各时代的思想家,从西奥格尼斯(theognis)和所罗门到拉劳士福古(la rochefoucauld),所留下的心血;我要是那么做,不可避免地会让读者面对大量的陈腔滥调。

    既然未能对题目有详细交代,在很大的程度上,著者也得放弃有系统地安排题材。对于这样的双重损失,读者可以告慰的是,在指导人生这一题目上,如果要求予以详尽而有系统的处理,事个作品几乎一定会沦为无趣乏味。我只是写出我的思想中值得写出的——一些据我所知还没有别人说过,无论如何,别人还没有用同样形式表达的思想;我讨论可以认为对这一广大的领域所已获得的成就,有所补充。

    但是,为了让众多不同 见解和忠言在这里做出有次序的介绍,我将把有关材料区分为总的看法、处己之道、处人之道、以及如何对待世道和命运。

    一、总的看法

    (1)人生的睿智行为的首要规则,在我看来,包含于亚里士多德在《尼可马氏伦理》(vii。12)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原文可译为:明智人士所致力从事的是免于痛苦,不是寻求欢乐。

    这句话的真实『性』,在于申述一切欢乐和快乐的消极『性』质,也就是指出一项事实:欢乐只是不具痛苦,痛苦却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成分。虽然这一命题我在我的主要著作《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卷1第58节)已提出详细的论证,我在这里有需要增列一个在日常环境中时时可发生的例子。设苦除了某小处有点痛楚,我们的向体是完好的健康的:这一小处的痛楚会完全占据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失去整体的幸福感,并摧毁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安乐和舒适。同样的,除了一事未达天目标之外,我们所有的其他事情都尽如心意,这一件事就将会不断的烦扰我们,虽然它不过是无关紧要的一桩事。我们总想到这件事,很少想到我们做得极为成功的更为重要的其他各种事。在这两个事例中,都是我们的“心意”受到挫折;其中一个事例,是挫折具体地发生在我们的有机组织中,另一个事例,是它出现于生活的挣扎之中;这两个事例都说明,心意的满足在于完全不过到阻挠。因此,快乐给人的满足,并不是直接感受到的;充其量,只有我们在考虑到我们的状况时,我们才觉得有快乐这么一回事。但阻碍或是钳制我们心意的原由,却是确实的:它会不折不扣地宣布它的存在。所有快乐的维系都在于把这一钳制除去——换句话说,把我们从心意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是以快乐这种状态从来不会维持得长久。

    上面我们引自亚里士多德的绝妙规则,要求我们尽可能的把目标朝向避免人生中的无数不幸,而不在于求取其中令人欣喜和惬意的事物,其真实根据就在这里。如果这些话没有指出一条可采择的正确途径,那么伏尔泰所说“快乐不过是梦、忧伤却是现实的”1便是妄语,而事实上他的话十分可信。一个人想要评估自己的一生是否快乐,一定需要把他所逃过的各种劫数一一记下,而不管他所曾享受的欢乐。这也是“幸福获致术”的不二法门;因为“幸福获致术”的起始,就是先随认它的名称本身就是委婉说法,“生活幸福”就是指“生活不那不幸福”——即渡过一个可以容忍的生活。毫无疑问的,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是去享受此生,而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路。有无数的说法都用来表达这个意思——例(1 'le bonheur n’est qu’un reve ,et la douleur est reelle')如拉丁文的“克服生命、渡过一生”2;(degere vitam,vita defungi。)或是意大利文的“但愿能渡过此生!”3(si scampa cosi);还有德文的“我们必须尽能力过日子”,“吉人天相”4,(man muss suchen durchzukommen,er word schon durch die welt iommen)等等。到年老时,想到比重的任务已经功德圆满,不能不是莫大的安慰。最快乐的命运,不是去经验到最怡人的欣喜或是最大的欢乐,而是我们把生命带到终点,未遭受到身体或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我们所经验的欣喜或欢乐,去徇一生的快乐与否,是采用了错误的标准。因为欢乐毕竟是负面的;认为欢乐会产生快乐是一个错觉,是受到羡慕心的偏爱所致,难免不最后获得惩罚。痛苦予人的感觉是不折不扣的,痛苦不存在是快乐的真正标准。如果我们未遭受痛苦,而且又不觉得生活枯燥,世上快乐的必要情况都已经达到;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这么说来,我们绝不应该用痛苦的代价去换取欢乐,即使只是局限于招致痛苦的风险,也不应该去冒犯;要是那么做去,就是以正面而真实的去换取负面的虚幻的;但为了避免痛苦而牺牲欢乐,却是有纯利可得的。至于痛苦是跟随在欢乐之后,或是以欢乐之前来到,都是无关紧要的。企图转变当前的苦难的情景,使成为欢乐之园地,致力于争取欣喜和欢乐,而忽视获致最大可能的免于痛苦——可是多少人都这么做!——完全是违反天量;因此,采取悲观的看法,把世界看做一种“地狱”,集中我们的努力,让一个狭小的空间不受到炼火的侵袭,不失为明智之举。愚蠢人追趋生活中的欢乐,结果发现受骗;明白人避免其中的祸害;后一类人要是遭遇不幸(尽管他们小心翼翼),那是命运的过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