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06年读书选集 >

第101部分

06年读书选集-第101部分

小说: 06年读书选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任美占区电台总编辑的德国著名文化学者汉斯·麦耶开始撰文为瓦格纳和拜罗伊特辩护,积极响应他的还有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等。当温妮弗雷德及时出面宣布她不再参与拜罗伊特节日汇演事务,并希望她的两个儿子维兰德和沃尔夫冈出面重建并继续领导节日汇演时,巴伐利亚州政府立即为瓦格纳家族的资金解冻,并做出了支持家族事业继续发展的明确决定。 

  一九五一年七月三十日,由克纳佩尔茨布什指挥的《帕西法尔》重开了新生的拜罗伊特节日汇演,而在此之前的七月二十九日,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已经驱散了笼罩在拜罗伊特上空的阴霾,这也是他在战后拜罗伊特的惟一登场。 

  除了《帕西法尔》之外,克纳佩尔茨布什还和卡拉扬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才华横溢的维兰德以崭新的富有个性且具有象征主义特征的舞台设计彻底摈弃了传统的历史主义和自然主义理念,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并且取得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他向公众展示出一个“全新的”、被净化了的瓦格纳歌剧的舞台形象。突然之间,瓦格纳好像与日尔曼民族及德国政治无关了,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他的人性,他的激情以及他美丽的音乐。 

  维兰德一九六六年去世,他为他的兄弟沃尔夫冈留下了全部的遗产以及办好节日汇演的责任。后者有着务实的头脑,在组织能力和商务运作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资,当他在柏林国家歌剧院工作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作为戏剧导演的技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岁月里,沃尔夫冈不仅保证了节日汇演的稳定财政来源,而且还亲自指导了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内的多部瓦格纳作品,其中犹以《帕西法尔》、《纽伦堡的名歌手》倍受赞誉。 

  二○○六年,拜罗伊特节日汇演进入第一百三十个年头,在总共举办的九十五届当中,共上演《尼伯龙根的指环》制作十二个,《帕西法尔》制作八个,《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制作十一个,《纽伦堡的名歌手》十个,《唐豪瑟》制作七个,《罗恩格林》制作八个,《飘泊的荷兰人》制作九个。
                                                                                 返回目录从《蓝》到《百年孤独》
                                                    □余 刚《读书》2006年第6期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文学,突然就像在安第斯山脉上,爆发了一次持续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地震;又像在加勒比海面上,旋起了一股巨大的、秋风扫落叶般的飓风,形成了有史以来最为雄壮的文学奇观。史称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关于这段历史,智利著名作家何塞?多诺索曾在其撰写《文学“爆炸”亲历记》中有过详细的描写。中国读者接触这些作品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从那时起,阅读的热情—直持续了二十年。

    其实并不需要读很多东西,就能判断书的好坏。何况,人们总是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几本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书籍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中短篇小说集》、《胡安鲁尔弗中短篇小说集》、巴尔加斯?略萨的《胡莉娅姨妈和作家》,以及当时几乎同时出版的两本《拉丁美洲短篇小说集》。我还记得智利小说家邦巴尔的小说《雾》、古巴作家卡彭铁尔的《阴森可怕的差事》、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被侵占的住宅》和《一朵黄花》、另一位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海盗》。其中《一朵黄花》的写法极像《—件小事》,但手法之高妙却远远超过《一件小事》。《阴森可怕的差事》也是我心仪的一篇小说,这十不到—万字的小说基本上没有人物个人的话动,但却将一个国家的生活和动荡写得栩栩如生。与他的短篇小说集《时间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时间之战》对时间采用逆向的写法还是令人耳目—新。然而,彻底改变我们文学观念的却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格蓝德大妈的葬礼》,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死亡与罗盘》,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弗的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如《佩德罗巴拉奠》。

    之后,由于中国翻译家们的努力,震动世界的文学“爆炸”作品《百年孤独》、《绿房子》、《酒吧长谈》、《污秽的夜鸟》、《跳房于》等一部接着一部出现,令人目不暇接。还有乌斯拉尔?彼特里的《独裁者的葬礼》、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请听清风倾诉》等,也占了一席之地。其中,《百年孤独》那个著名的开头被多少人学习和引用,几乎成为一段文学的佳话。《绿房子》和《酒吧长谈》的共时性叙述,时空交叉的手法,难度极高,至今无人能及。更令人惊讶的是,马尔克斯居然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还能写出《一场事先张扬的入命案》那样一个叙述极其紧凑、相当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这实在令人吃惊。

    再以后,这些伟大作家的访谈录和言论开始在中国出现。比较著名的是《番石榴飘香》、《科塔萨尔论科塔萨尔》、《作家们的作家》、《批评的激情》以及《文学“爆炸”亲历记》。在《科塔萨尔论科塔萨尔》里,使人印象深刻的是科塔萨尔的小说《曼努艾尔之歌》一九七四年在法国获奖后。马尔克斯采访了他,于是我们从他俩的交谈中得知,这是最早一部描写恐怖主义的作品。而科塔萨尔对小说的看法也极其精彩,他甚至认为,“短篇小和诗歌的源泉是一个,它们产生于一种意外的惊异,产生于一种改变意识的‘正常’规律的替代行为”。奥克塔维奥?帕斯的《批评的激情》当然也十分引人胜,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长诗《太阳石》外,主要是他的描写墨西哥人性格的散文,那真像解剖刀一样,将墨西哥人的爱好和喜剧般的性格展现给了我们。

    这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博尔赫斯的一篇千字小文,他以极其平淡的第三者的口气,谈到了两个博尔赫斯;而且他愿意绕到桌子的对面,参与对自己的盘问;到最后,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其中的哪—个。就连这样的小文章、小评论,都能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这真使人叹为观止。我还读过乌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部作品,那是写一个印第安人起义首领的,它通篇都是片断,而它的前半部简直就是一部有点像《论语〉那样的格言,于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当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是这个人而不是其他人成为了起义首领。这部作品当时让我一下就看呆了,当然这是在二十年前。我那时也看过法国的玛格利特?杜拉斯所写的片断的文字(不是指那部充满诱惑色彩的《印度之歌》),很美,但比较起来,总觉得拉丁美洲当代作家的作品更带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正所谓来自异国的“番石槽飘香’。所有这些,给了我们对拉丁美洲的现代文学以全方位的了解。连—些次要的作品和名气较小的作家我们也能耳熟能详。特别是《文学“爆炸’亲历记》一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学。“爆炸”是怎么回事。说到底这些作家一直在抗争之中,与本国的文学制度抗争,与自己的家庭抗争,与整个社会风气抗争,这最后一点殊为不易,因为你不知道阻力最终会来自何方。但由于这些在各自国家挣扎的人都属于西班牙语系,他们血液里的热情和奔放,使得他们很容易地走在一起,团结和互相帮助。在这里,团结不是一个—般意义上的词,更不是我们这里的一些套话。最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学“爆炸”。

    就像马孔多(《百年孤独》里的地名)总有衰落的一天,拉丁美洲现代文学也随着一代作家的老去而归于平静。就像现在,整个文学都处于一种萧条的状态,拉丁美洲文学和政治的神话也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比如,尼加拉瓜左翼的桑地诺阵线取得政权后,它的总统、副总统、文化部长什么的都是诗人;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竞选总统差点成功,但最终败给了藤森)。因此,当我重新捧读《文学“爆炸”亲历记》时自是感慨万千,而阅读的注意力和方向也不一样原先比较往意的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范围和优秀群体的构成,现在似乎更多的是注意它们的形成和再形成。就是说,他们还能再次辉煌吗?似乎拉丁美洲或世界上—切都已经被他们写尽,就像科塔萨尔和奥克塔维奥?帕斯,他们在创作严肃作品的同时,还一直在玩文字游戏,如换字游戏,如图画诗,而这些无疑也是文学的一部分,没有这些。我们将失去很多诗意的东西。文学,说到底,不就是日常的言行吗,不就是我们很容易遗失和放弃的那部分,不就是我们不太容易做到的那部分。嗯,它与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一样被追捧或被歧视、奴役。它比我们好的地方是,没有什么过多的烦恼,而且比我们活得长多了。

    所有这些话或回忆、或感想,都来自于一本叫《蓝》(中文被译成《达里奥散文选》)的书,它的作者即大名鼎鼎的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鲁文?达里奥(一八六七一——九一六)。在拉丁美洲现代主义文学范围内,这可能是我最晚看到的一本书。它的奇异的想象和浓厚的东方情调确实使人耳目一新。但它由于来自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所以它描写的生活与我们有很大的距离,感到很陌生,甚至感到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但它字里行问跳跃着火—样的热情,却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我想正是这一点,吸引了那么多的拉丁美洲后来者。实际上,鲁文?达里奥是在美洲写出了具有欧洲口味的东西,而鲁文?达里奥以后的作家又从欧洲视野返回到美洲本土,比如古巴的卡彭铁尔。卡彭铁尔(一九〇四——一九八〇}是又一位先驱,之所以这么说,是他首先否定了欧洲,发现并返回了美洲本土。他的《时间之战》和《消失的脚步》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完成的,可谓写尽美洲的神奇。而他的小说《追击》,采用的竟然是《英雄交响曲》的结构形式。他与鲁文?达里奥构成了一段所史——文学“爆炸”前的历史。

    虽然我将鲁文达里奥的《蓝》与波特莱尔的《恶之花》的作用并列,但我对《蓝》的空洞、轻浮和华丽印象深刻。他对形式的追求影响了一代代人,看来形式主义非常适合于拉丁美洲这块潮湿的、历史悠久的、留下太多土著的和殖民时期遗物的热带大陆。但当问题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时,我觉得我们似乎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地方参悟不透。不知到该爱还是该恨。当别的地方已将文学作为—种娱乐时,这里却似乎却把文学当作—种权力,一种权力因阴影下产生的产物。伪作太多,可能直到现在,我们连《蓝》这样的作品部没有。

    我在这里说伪作太多,是指伪现实主义的东西到处充斥。这二十多年来的文学,一个是大的问题,是不真实。关于对现实的表现,《百年孤独》等文学“爆炸”的读的提供了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的万花筒般的标本。事实上《百年孤独》等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