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务成为全球化经济的重要支柱概念,亚马逊书店的成功注解了这一点。网络进一步打破了地域对经济的限制,“未来的办公室和商店在你的口袋里”,这是诺基亚提出的口号。
(4)推翻“when”——时间的常识。以城市为中心,24小时营业的廉价商店、书店及服装专卖店等打破时间常识的零售店风行一时。讲究时间差,成为未来经济的制胜点。
(5)推翻“how”——经营方法的常识。日本的一家小酒店不仅让顾客把饮料带到该店的二楼去喝,而且还在那里设立了自由的大众俱乐部。来这里的客人既能在一层买到自己爱喝的酒,还能在二楼进行娱乐。
21世纪的今天,创新是生存的需要。努力让自己推翻“what”、“to whom”、“where”、“when”、“how”,久而久之,你将成为一个用创新去忽悠的人。但在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别因不能达到全部要求而气馁,能做到2~3点已是很不容易了,而这2~3点也将会对你大有益处。
多玩玩3d游戏
人不但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扩展思考的范围,开阔思路,扩展思维,才会更好地、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益的信息。
人的大脑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脑很适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依次顺序并列排下去的逻辑。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比较而言发散『性』思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我们只在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中国著名企业家祝维沙就是一个善于进行“视觉思考”的人,著名it评论人姜奇平在一篇文章中将祝维沙称为“惟一对网络股的制度创新效果具有理『性』认识的企业家”。他将祝维沙的观点归结为:企业制度应当为现在尚无名分的“知本”提供制度保障,用期权肯定企业家的知本财产。这样才能抓住当前资本市场上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走出困境。这是中国企业改革的真正突破口。
祝维沙从裕兴公司的上市经历中,对目前全球资本重组浪『潮』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而且可以说是非常的独特。他把这叫做“新圈地运动”。和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圈地运动一样,新圈地运动的实质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中,资本的再分配。”
“中国要是错过当前的历史机遇,就要错过一个时代。”祝维沙认为,在资本的产业重组阶段,如果你没有获得资本而别人获得了,就等于百米赛跑中人家已经起步,而你仍在起跑线上犹豫。别人都把资本投在产业结构高端,你却被挤在低端,未来几十年,你可能会翻不过身来。只能是别人赚大钱,你赚小钱,甚至不赚钱。所以“微软要垄断pc业界标准,我非要争信息家电业界标准不可!”
所以祝维沙说裕兴要做香港股市的微软。
“虚实结合”,祝维沙一再说。“自从有了知识经济后,虚拟经济已经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新兴企业带着巨大的泡沫吃掉没有泡沫的企业。比如aol吞并时代华纳。裕兴现在一手拿着港元,一手拿着期权,也可以吃了,而且吃得比别人更利索。——拿着股市上的钱去收购企业,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企业形态:泡沫越大,收购企业的水平越高,也更方便。”
“光泡沫行吗?不行!光啤酒没泡沫行吗?也不行!所以裕兴要做啤酒也要打泡沫!”祝维沙可谓言语犀利,一语中的。而这透彻的见解自然是从他对市场全面『性』观察思考后才能够获得的。
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都是直线思考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型的,而且,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其实,人的大脑天生就有进行非直线的“视觉观察”的特质,但是,由于我们的努力,花费极长的时间,来培育这种适于进行非直线式思考的大脑,去进行直线式的思考与观察,因此在思考过程中经常有阻碍产生,甚至有许多人始终无法适应,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我们却认为那种思考无法直线化的人,是不合乎时代『潮』流的被淘汰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片面导致的错误推论。
直线式思考是与创造『性』的思考最无缘的。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从而就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证事物获得独特感受与认识的能力和机会。
只知道一些事情,反而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实体,不要说思考,如果去发现新的观点与角度的话,则知道的愈多,反而愈受拘束。
要跳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困扰,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学会“观察”。经过全面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有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因此有不少成功人士都指出:成功者必须要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发散『性』的思维是一只无形的手,它帮助你扩展你的思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成大事,是需要这只“手”来帮一把的。所以,平时就要养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也就是思考中的创新。这样,才会使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拥有新的飞越。
独立思考,做个有创造『性』的人
独立的思索引导成功: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也定会是个成功的人。要成功就应该有着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在风风雨雨的事业之路上独创天下。
成功人士都具有一项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基本的心理品质——独立思考。
达尔文说:
“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花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的见到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的思索所致。”他甚至这样评价思考:“我的成功就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这样类似的话: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说:
“没有时间思索的科学家,那是一个毫无指望的科学家;他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度,挤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他最好放弃科学。”
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条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所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欲成大业者必备的条件。
一位教授强调:
“要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一位学者指出:
“人们只在有好奇心的引导下,才会去探索被表面所遮盖的事物的本来面貌。”
好奇,可以说是创造的基础与动力。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具有少见的好奇心;而居里夫人的女儿则把好奇称为“学者的第一美德”。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大量重复现象中发现共同规律,特别注意反常现象而有所创造。而漫不经心的人,往往就不怎么注意那些新奇而有用的东西。纵观一切高效的创造『性』人材,他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干、敢于质疑,遇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认为:
“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所有伟大发现都应该归功于疑问,而生活的智慧大都源自遇事都问个为什么。”
但创造构想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有大量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经验越丰富,知识越渊博,创造构想的思维就越活跃。有丰富经验的医学家对疾病的判断能力强,有经验的飞行员能根据发动机微小的变化来判断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创造构想需要以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基础,但并不是说只有等知识经验积累到自认为非常丰富的地步才能开始创造。比如,过河需要桥或船,如果发现了桥,何必还要去造船呢?为了准备“攀登”,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的,但是如果总是怕东西不够用,样样东西都去学,到什么时候才算学到头呢?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在短暂的一生中,在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只有早日进入创造,带着创造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补充自己所缺的知识,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构想的产物有时如同火花闪现一样,稍纵即逝。这种稍纵即逝的思维的火花就是灵感。可以说所有的灵感都源于直觉。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宝贵的是直觉。”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每一种假说都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产物,而想象力又是通过直觉发挥作用的,但直觉常常变成一个很不可靠的同盟者,不管它在假说时是如何不可缺少。”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把它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创新的意义和内涵
没有人天生就是科学家、大元帅、企业家,人类的一切知识和智慧都需要培养,人类的一切情感和思想都需要滋养。作为时代的弄『潮』儿,21世纪的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创新精神的意义和内涵,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
美国有一些经营状况非常好、鲜为人知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一般在50%~90%。霍尔曼 西蒙研究了500家这样的公司,得出了9个共同特征,其中第5个特征是“极富创新精神”。西门子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约有10项专利,在建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费希公司平均每100名员工拥有234项专利,可以想象这些公司的企业家是如何地具有有创新意识,世界级富豪保罗 盖蒂的经营之道有8条原则,其中第4条是:“必须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以改良产品及服务,求得增加生产、销售和降低成本”。第6条是:“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未开发的市场”。可见,创新在保罗 盖蒂的经营之道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种心理必备的心理素质,创新素质无疑是可以塑造和雕琢的。对人